第17章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作品:《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17章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当一个皇帝与宠臣都竭力做一件事后,在如今的这个时代,便没有了什么阻碍。
    在经过一番准备之后;
    ———就于永平六年。
    顾康开始了正式的治田之事。
    而刘庄也正如他所说一般,于春耕之时行“亲耕礼”,为天下做出了表率。
    此举的意义是非同凡响的。
    所有人都看出了皇帝的决心,可以说是直接为顾康扫平了一切阻碍。
    但哪怕就是如此,顾康却仍是免不了庙堂里的争斗。
    人性本争!
    顾氏若是一直辉煌,那留给别人的利益就会变少,他们又岂能甘愿?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也学聪明了,并不是直接针对顾康。
    随着刘庄登基越来越久,群臣也是对如今这个皇帝的性格愈发了解。
    刘庄治下,官员须有真才实学。
    他虽登基时间还不算长,但罢免的官员却是不计其数。
    并且刘庄还要求每年都要各地上报官员的政绩,功过皆算,甚至就连无为之官员都要被报上来。
    有功则赏。
    就算有过,但只要是严格施行了朝廷的政策,且不害民,也不会受到重罚。
    但你要是伤民亦或是无为。
    那就要罚!
    就在这种情况下,不知道多少人都在等着顾康此次出现差错或是失败,进而群起而攻之,打算直接断了整个顾氏的路。
    对此,顾康自是心知肚明。
    不过他却并未受到任何影响,而是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各种安排,一切都是那般的有条不紊。
    顾易一直都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不得不说,当有了人与人之间的对比之后,便能清楚的看出来属性之间的差距到底会有多大。
    就以顾康举例。
    自彻底开始治田后,他是越来越忙碌了。
    无论是肥田政策的具体施行亦或是曲辕犁的制造,都需要他亲自盯着。
    并且作为尚书郎,在政治水平极高的情况下。
    除此之外,顾康还需要帮着刘庄草拟诏书,以及时而与刘庄议事。
    明君贤臣的作用在这种时候就体现了出来。
    刘庄在原本的历史上本就是位明君。
    虽然于现代很少有人提及,但亦无法抹去他的功绩。
    如今在有了顾康之后。
    这种效果则是要更加体现了出来。
    刘秀新兴大汉且未能解决的问题在顾康与刘庄的配合之下,迅速解决。
    定汉服、复礼乐、扬德行、彻底定下官员考核制度。
    刘庄以自身为表率。
    再兴“养老礼”,并亲赴太学辟雍,以示对教化与传统的尊崇。
    也好在此次首先推行之地定在了河北,这大大减少了他需要付出的精力。
    顾康之前让整个家族做出来的转型也不是白做的。
    对于顾康的要求,那些与顾氏交好的大族皆是无比配合。
    并且,他还启用了这些年里通过顾氏私塾内挑选出的有才之人。
    让他们这些个河北本土人士来帮他去更加细节的做这件事。
    当看到这一切后,顾易甚至都有些怀疑恐怕当年顾康便已经思考过如今的局面了。
    这种猜测让顾易有些瞠目结舌。
    若是真的如此的话,属性值达到最巅峰的人到底会有多强?
    顾易有些难以想象。
    至于顾晟,顾易同样也是给予了关注。
    尤其是在得知他竟然与班超认识了之后,顾易便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了他的身上。
    顾康对家人确实不错,就在顾晟与他说了举荐之事后,次日他便与刘庄说了此事。
    而结果也不出预料。
    刘庄在听闻班超仁孝之举后,立刻就答应了此事,让其去追随顾晟。
    在现如今这个对于品德要求愈发高的大汉。
    被举荐之人与举主之间的关系可不只是说说而已的。
    这对顾氏而言自是一个意外之喜。
    而顾易也看的出来,刘庄对于顾晟的本事还是十分认可的,不然的话以他的性格绝不会一直让顾晟待在中军。
    这无疑是让顾易更加期待了起来。
    只要顾晟能够将自己的才能全都展现出来,他的成就绝对不会比顾康低。
    未来可期!
    南宫。
    与往日的严肃不同,今日的顾康的脸上带着明显的喜色。
    他有孩子了!
    似乎是当初受到了顾啸的影响,顾康亦是丝毫都不沉迷于女色。
    与刘礼刘成亲多年以来,这才刚刚有了一个子嗣,自然有些欣喜。
    其实对于这件事,顾易也是十分无奈。
    自家的人怎么就都这么正经?
    虽然除了顾康以外,顾啸的几个子嗣亦是有了子女。
    但从他们成亲的那一刻起便已经在【家族信息】之中消失了。
    这些人只能帮助顾氏强大,却不能让顾易有安全感。
    没办法.嫡系死绝游戏直接结束。
    无论如何嫡系都必须要有血脉。
    顾易已经打算下次自己再次操控角色时,再在家规之中添加一条,以免出现任何意外。
    不过也并非没有好消息,这个孩子的属性算是顾氏的第一个六边形战士。
    【顾良】
    【内政:73;外交:68;政治:75;统帅:63;武力;65】
    虽然在单独的方面都不算突出,但胜在全面。
    其实这也是必然的
    哪有家族会代代出人才?
    这个属性已经算是合格了,顾易对此倒还算是满意。
    方甫踏入殿门,刘庄立刻便看出了顾康的异常,当即意会,大笑了两声,道:“生了?”
    “承陛下挂念,母子平安。”
    顾康点了点头,认真的行礼说道。
    “母子?”
    “竟是男孩?”
    刘庄愣了一下,旋即也是大笑了起来,“好啊,济世有后,又是朕的子侄,朕心安矣。”
    他此言皆发自肺腑。
    刘礼刘这个妹妹倒是还好,最主要还是因为顾康。
    其实刘庄现在对于外戚的态度仍是压制,但唯对顾氏不同。
    顾康真的是凭借着自己的本事征服了刘庄。
    虽然治田之事如今尚未有结果。
    但顾康在其余方面的才能亦是得到了刘庄的认可。
    二人性格相得益彰。
    眼看着顾康一直在为朝廷奔波却并没有子嗣,刘庄早已是不知道提过几次。
    但对于这种事,他亦是无可奈何。
    总不能下诏让顾康多沉迷一下女色吧?
    如今听到顾康终于有子,也是难得的开心。
    两人就这样聊了一会儿,随后这才如往常一般再次谈论起了政事。
    “哼!”
    刘庄冷哼了一声,看了顾康一眼,道:“朕于永平二年才曾以先帝明令百官不得言“圣”举例,禁止百官阿谀奉承。”
    “如今这才过去多久?”
    “便有人敢违背朕当初下过的诏令,济世,你以为,朕当如何?”在说起政事之时,刘庄整个人的表情就完全变了,眼神之中满是狠厉。
    与原本的历史一样,刘庄对待臣子的态度格外严格。
    甚至还开创了针对官员的先例——杖刑!
    这几年间,时常有大臣因犯错被打,甚至刘庄还亲自动过手。
    百官对此皆是格外畏惧。
    打成什么样就不说了,主要是当众受罚实在丢人。
    如今的大汉在刘庄的带领之下,对于品德与名声已经是愈发的看重。
    私下被打也就罢了当众被打便代表着仕途已经走到头了。
    谁能不怕?
    而作为尚书郎,对于刘庄说的这件事顾康自然知晓。
    群臣以今年天下未有大灾之由,来吹捧刘庄这个皇帝的圣明。
    这也算是正常。
    但这一次却并不单单只是如此。
    这也是在针对顾康。
    似乎真的是天意,永元六年这一年竟然都没有发生什么特大灾害。
    而且顾氏本就扎根河北之地多年,对河北之地的山川地势都十分了解。
    在大族的配合之下。
    修水利;肥田;除草防灾;
    一切有利于农耕之事的准备顾康做起来可谓是得心应手,没有出现半点差错。
    对此,群臣自是看在眼中。
    虽不能明面出手。
    但是以这种方式来堵死顾氏的退路,又没什么损失,何乐而不为?
    哪怕有着巨鹿的例子在。
    他们也不信顾康真的能让整个河北之地增产。
    当前大汉以儒治世,今文学派的谶纬迷信盛行。
    开什么玩笑?
    这种事能是一个区区凡人做出来的?
    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之下,哪怕刘庄对顾康再怎么信任,也自然会有怀疑的时候。
    如今这个问题显然就是这个原因。
    他怕浪费时间。
    对于一个心中有着大志向的帝王而言,时间向来是最为重要的东西。
    这并不是刘庄不明,而是时代的局限性。
    顾康这种相当于以科学手段提高产量之事,自然过于难以让人接受。
    这若是换做任何一个迷信的皇帝,哪怕就算是能重用顾康,恐怕也不可能会答应做这治田之事。
    对此,顾康早已有了准备。
    他没有半点犹豫,当即朝着刘庄行了一礼,认真说道:“陛下无需为此事介怀。”
    “如今大汉与往昔不同,天下盛世已现端倪。”
    “百官为陛下庆贺,陛下尽可欣然接受。”
    你心中怀疑,那我便给你最直接的回应!
    闻言,刘庄微微皱了皱眉,“济世,你何时也会了阿谀奉承?”
    “陛下。”
    顾康并不慌张,依旧沉稳的道:“臣此次前来便是与陛下说此事。”
    “河北树粟之势,远超往昔。”
    “今年,定是个丰收之年。”
    刘庄就这样默默的看着顾康,并未做出任何表态。
    他是一个看结果的皇帝,不会因为任何臣子的话而动摇。
    但刘庄也知道顾康的性子。
    他从不会君前戏言。
    想着,刘庄微微点了点头:“好!”
    “有济世此言,朕无忧矣。”
    他并没有再说这件事的任何话题,而是直接如往常那般再次与顾康议起了当今政事。
    对此,默默注视着这一切的顾易丝毫都不意外。
    刘庄就是一个这样性格的皇帝。
    他不可能做到始终完全信任一个臣子。
    以耳目探查百官这一点便已经说明了这一切。
    不过顾易却也并不担心。
    刘庄并非没有优点,对于如今的顾氏而言,他只要保持着赏罚分明便足够了。
    因为顾康的各种举措在顾易看起来,都没有任何问题。
    相比于当代大汉的农耕水平,他这般做绝对会远超往年的产量!
    果然,当河北之地大丰收的消息传到朝堂之时。
    满朝皆惊!
    亩产量二石的数字着实是震惊到了所有人。
    要知道,如今之天下,哪怕就算以最丰收的那一年来算,最高也不过是这个数字。
    而如今这二石却是均值。
    土地最为肥沃的巨鹿郡、魏郡、渤海郡产量更是超过了每亩二石。
    巨鹿就不说了,顾康这些年肥田的举措可不是无用之用。
    但对于魏郡与渤海郡来说,这一次的产量便已经完全超越了以往的记录。
    并且,还有各州郡国内的试验田。
    顾康对于试验田的安排,就是以测试为主。
    他将所有可以肥田的方法分别用于一块块田地之中。
    虽然这种方法在如今的现代看起来并不科学,但以当前大汉的情况而言这就是最好的办法。
    当然,这样做便注定了会影响到田地产量。
    但既是试验田,便主要是为了试验。
    顾康早就做好了要试验多年的准备,从而挑选出最符合天下各州的肥田之策来。
    这注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而对于当今的大汉而言,河北之地的丰收便足矣!
    刘庄的喜悦是肉眼可见的。
    他于朝上,当即任命顾康为大司农,直接将他抬到了九卿的级别。
    而这一次朝野上下,再也说不出来任何话了。
    顾康此举,注定会是一件恩泽天下所有人的事。
    而对于庙堂内的这些个占据天下大半土地的大族们而言,他们能得到的利益远远超过普通百姓,又有谁会拒绝这种利益呢?
    举国同庆!
    甚至当即便有大臣想要直接将河北肥田之策推广至大汉各地。
    对此,刘庄自然答应。
    顾康也是没有多说什么,他似乎已经通过试验田的产量,渐渐察觉出了地质不同所带来的差异性。
    但要想在当前这个时代完全将这些研究透彻,显然是不可能的。
    虽然各地产量不同,但却都远比往昔。
    又有什么好拒绝的?
    ——次年,顾康更加具体的实施了肥田之策。
    这一次,全天下的农耕热情仿佛都被点燃了。
    尤其是在刘庄的宣扬之下,永平六年河北的大丰收已经天下皆知。
    顾康简直是直接在天下百姓心中成神了。
    竟然能以人力让土地增产。
    再听说这一次仍是由顾康执掌肥田后,天下各地百姓无不欢声雀跃。
    他们才是最为在乎粮产之人!
    而这一年虽有小灾。
    但整个大汉的粮食产量亦是远超往昔。
    “粟斛三十。”
    当这个现象于大汉出现之后,便足矣说明此事的影响到底有多么大。
    刘庄在得知了此事之后,更是决定亲自率领百官祭祀刘秀,似乎是想将如今大汉的盛世告知给他。
    百蛮贡职,咸来助祭。
    此番祭祀虽没有那般盛大,但于整个天下的意义却是不同。
    如今之大汉.似已有万邦来朝之象!
    ——————————
    “永平七年,康掌天下田事,民皆从之,是岁大稔,仓廪丰实,粟斛三十,百姓免饥馁之苦。
    康之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后汉书.顾康列传》
    跪求推荐票,跪求月票!
    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作者来日定会爆更为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