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子反常磁矩?这我熟啊

作品:《挂科了,系统成了我的学习监工

    第99章 μ子反常磁矩?这我熟啊
    就这么闲闲散散地度过了两个月,期间也参与了两个较为简单的项目。
    当然,和伊莲的暗中较劲是常态。
    直到十一月初的一天,史密斯教授的一番话,打破了平静。
    “最近,我们实验室要集中精力攻克一个问题。”
    这么认真的史密斯教授徐凌还是第一次见。
    史密斯继续说道:“μ子反常磁矩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了学术界很久了,是时候解决了!”
    μ子反常磁矩,这我熟啊!只是史密斯要如何解决呢?
    徐凌连忙问道:“史密斯教授,对于μ子反常磁矩,你们已经有了可靠的猜想了吗?”
    史密斯点了点头,说道:“没错!若存在一种由普通原子通过轴矢量和赝标量耦合作用于μ子自旋而产生的长程力
    ……”
    史密斯还没有说完,徐凌立马接上了话:
    “且在垂直方向极化的μ子态之间需要有一个约为10^-13电子伏特量级的微小自旋能劈裂,那这种差异就能被消除?”
    “你做过这方面的研究?”
    史密斯惊讶不已。
    “哈哈,我的毕业论文就是讨论的这个问题。”
    徐凌挠了挠头,说道。
    可能是毕业论文还没有在国际数据库上公开,所以史密斯并没有看过。
    “那你有没有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测呢?”
    史密斯饶有兴趣地问道。
    实验?
    徐凌确实设计了的,但他不准备告诉史密斯。
    史密斯提出的猜想和自己是一样的,说明这个猜想很有可能是正确的。
    而且看样子,史密斯还在设计实验的阶段,如果给他提供了思路,到时候这项成果就是米国的了。
    虽然史密斯自己设计实验也不会太困难,但总还是要时间的吧。这段时间徐凌如果给张忠尧提个醒,说不定华国能更快做出这个结果。
    这么一想,徐凌神情尴尬地回答史密斯:
    “我还没有设计相关的实验。”
    史密斯没有感到意外,这么年轻,做出了猜想已经很不错了。
    而考虑到徐凌已有的经验,史密斯将徐凌安排为了此次课题的核心研究成员,不再是解方程打酱油了。
    一旁的伊莲可谓是羡慕嫉妒恨。
    徐凌感到开心的同时,看向史密斯的眼神有些奇怪。
    史密斯教授,你这是引狼入室啊!
    作为核心研究员,徐凌就能更好地掌握研究进度,随时给张忠尧传递情报。
    ……
    结束了讨论,徐凌看了看时间,算了一下时差,给张忠尧打去一通国际长途电话。
    “徐凌?什么事啊?”
    张忠尧亲切的声音从电话那边传来。
    “一个事关华国科技的大事!”
    徐凌郑重其事地说道。
    “嗯?什么事?”
    张忠尧有些疑惑。
    “您还记得我的毕业设计吗?”
    “就是那篇关于μ子反常磁矩的问题?”
    “对的。”
    “有什么问题吗?”
    “这边的史密斯也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了,而且他的猜想和我的猜想如出一辙!”
    徐凌有些激动地说道,“这说明这个方向有前景啊!我的论文里面提到了实验验证的思想,这样我们很有可能可以快他一步!”
    “确实,这是一个机会!”张忠尧也认识到了重要性。
    “那您尽快展开研究,可以先试试我论文里的方法。”
    徐凌继续说道。
    “好!”
    ……
    挂断电话,张忠尧立刻行动了起来。
    不得不说,成为了院士的能量确实够大。
    仅仅拨出了几通电话,课题组成立的意向就已经确定了下来。
    仅仅两天时间,张忠尧就已经带着一群人在实验室里开始了实验的设计。
    有徐凌提供的方向,进度推进得很快。
    米国这边,徐凌算是真正地领会到了为什么张忠尧称史密斯为一个天才了。
    仅仅是经过一个分析讨论,史密斯就确定了第一个尝试的方向,再次和徐凌不谋而合。
    而且,史密斯很注重效率,方案一出来,行动就立马开始了。
    这让徐凌惊讶的同时还有一些担忧。
    张忠尧的速度会比史密斯更快吗?
    其实这个担心有些多余。
    如果课题交给除了张忠尧以外的其他人,或许真的赶不上,但交给张忠尧,研究速度一定是最快的。
    如果张忠尧都不行,那这个课题或许注定就是史密斯的成就了。
    而更让徐凌感到惊讶的是,史密斯没有运用仿真模拟技术,而是直接开始了实地实验。
    不是!这么着急吗?
    仿真都不试一遍,万一方案不对怎么办,不得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
    对此,徐凌向史密斯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而史密斯的回答很简单:
    “我相信我的方法!它不会失败!”
    我靠!
    这就是天才吗?
    徐凌甚至感到有些自愧弗如,自己做实验的时候从来没有这样的魄力。
    但与此同时,张忠尧那边的压力就会更大了。实验之前跑一次仿真,也是张忠尧的习惯。
    只能希望史密斯在中间某些细节问题上出点差错了。
    但这可能吗?
    虽然徐凌提醒了张忠尧,但放弃已经进行了不少的仿真建模工作,浪费了不少时间。
    这导致张忠尧方面的进度稍显落后。
    最后,两个星期过去了,结果也确实没有意外。
    当张忠尧最后的实验还只进行了一半时,史密斯教授已经宣布了结题。
    论文的发表紧随其后。
    让徐凌想不到的是,史密斯给了他一个第三作者。
    对此,史密斯给出的解释是对于徐凌能够独立提出这个想法,他非常欣赏。
    当然,史密斯出结果了,徐凌当即联系了张忠尧。
    得知消息,张忠尧虽然感到有些可惜,但也没有多大的反应。
    因为虽然成果发布慢于史密斯,但最后仍然是华国独立完成的研究。
    徐凌更早的学位论文可以作为证据。
    到时候华国和米国在同一时间,独立完成了对μ子反常磁矩的解释和验证,可能还会成为一桩美谈。
    当然,这和徐凌就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
    时间继续向前,一个多月的时间眨眼而逝。
    转眼就来到了米国的“新年”——圣诞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