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主动公开?

作品:《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1021章 主动公开?
    本来还有几句话想说的,现在看来,还是先不说了,回头和防工委领导他们直接商量吧,那几句话才是真正需要保密的。
    散会之后,高振东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去找了防工委的领导和总工,关于非对称算法,他得和他们商量商量。
    “振东,你是说,你研究出来两种非对称加密算法?”防工委的总工一脸的不可思议。
    这东西可不是大白菜,不是说把明文换换字符,改改顺序,打乱一下那么简单。虽然他不懂,但是他至少知道,这种算法需要有相当的数学功底才可以,能短时间弄出来一种,已经是难能可贵。
    两种……正常情况下,一个搞算法的同志殚精竭虑,上按年计数的时间,能弄出来一种就算是天赋异禀,功底深厚。
    高振东点点头:“对,我从两种不同的原理入手,搞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加密算法。效果看起来是一样的,但是内核没有任何相同的地方。”
    “那你的考虑是?”防工委领导对这方面不懂,但是对高振东他是懂的,一切好说,听听他的想法想要做什么,再酌情给点意见就行了。
    高振东同志就是这点好,“三过硬”那不是吹的,考虑问题很周全,而且立身绝对正,出发点绝对不仅仅为了自己,而是想着更大的范围。
    高振东道:“我的考虑是这样,两位领导替我把把关,看看行不行。”
    “好好好,你说。”防工委领导很是高兴,振东同志就是谦虚,一点都不因为自己在学术上的成就而觉得自己老子天下第一,还是很善于听取意见的嘛。
    “我想把其中一种算法,公开出去!”高振东开口就整了个大活儿。
    “公开?!!!!”防工委的两巨头异口同声的喊了出来,以为自己听错了。
    高振东点点头:“对!公开!我是这么考虑的,我研究这两种算法,我暂时命名为大数分解算法和椭圆曲线算法……”
    rsa算法原本的英文名称,是三位算法发明人的名字凑到一起的缩写,在这里自然不能用,高振东干脆另起了一个名字。
    就这简简单单的一个名字,防工委的两位领导就感受到了高振东的强大,这两个算法一听就完全不搭界,一个是算术,一个是几何……
    当然,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但是从名称里,他们的朴素感受就是这样。
    高振东开始用最浅显的话向两人解释其中的原因。
    从当前能实现原理和效果上来说,椭圆曲线算法要比大数分解算法要强一些,据高振东上辈子的一些人非正式的研究,达到同样的加密效果,椭圆曲线的密钥位数只有大数分解密钥位数的1/5~1/10,这个开销的节约是非常可观的。
    这里面涉及到的,不只是存储长度,还有运算难度和复杂度。
    虽然是一个非正式研究,但是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而且,高振东前世所知的国密sm-2算法,用的正是椭圆曲线,而且这种算法被广泛用在了加密数字货币上。
    听了高振东对两种算法的解释,防工委的领导有点转过弯来了。
    “啊,你的意思是军用算法,用更好的这种椭圆曲线,并且严格保密。主动公开一种算法,给民用、商用?”
    高振东点点头:“对,我就是这个意思,毕竟民用、商用也有很多需要非对称数字加密的应用场景,我们先替他们准备好也是应该的。而且敌人想破解这种算法,火力都奔着公开的大数分解算法去了,椭圆曲线的安全性就更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这就有点类似黑客攻防里的“蜜罐陷阱”,给对方一个目标,让对方去使劲儿去吧。
    防工委领导哈哈大笑起来:“要论狡猾,还得是振东同志你啊。”这带着点促狭滑稽的理由,实在是让两人忍俊不禁。
    高振东笑道:“还有一个原因……”
    “还有?”
    “这种方式,能把数据加密领域的非对称加密算法首创的荣誉,牢牢的抓在我国的手里。作为一个国家,在国际上是需要技术影响力和话语权的,这种影响力和话语权,就得这么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
    “好!说得好!大气!”防工委领导抚掌大笑,高振东这种考虑,已经跳出了技术本身,而把目光看向了更远的地方。
    更为难得的是,高振东就算有这么多强大的理由,还是知道先沟通协调,没有一意孤行。理论上来说,他自己把这种纯数学的东西写篇论文往哪儿随便一发表,也没人能说他半句不是。
    但是他还是为了大局,放弃了不少东西,就连这次要求主动公开,站的位置也不是考虑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是把眼光放在了更高、更广的位置。
    防工委的两位对视一眼,相互点了点头。
    “嗯,你这个考虑,很有道理,就这么干!明天我们派人去你那儿学习椭圆曲线算法,至于另外一个大数分解算法,你按照你自己的安排和节奏去处理。”
    防工委领导当即拍板,对于大数分解的具体处理过程和细节,他们就完全不管了,彻底甩手,既然要公开,就由高振东自行决断。
    第二天一大早,两位同志就来到高振东这里,高振东不认识,但是其中一位一看就是搞理科的,气质非常明显。
    核实身份过后,高振东也不啰嗦,马上就从保险柜里取出了早上才准备好的材料。
    他没有准备教别人什么,不是他不愿意,而是实际上,椭圆曲线算法的原理在搞数学相关领域方向的同志看来,简单得不得了。
    高振东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能力教别人,他这实际上是数学的应用,甚至都算不上数学的研究。
    果然,对方一拿到算法说明,仔细看了一遍之后,赞不绝口。
    “呀,还别说,我还真没想到椭圆曲线的特性,能用在这个方向上,妙!太妙了!安全性的确很高,而且能实现公私钥非对称加密的效果。高总工,佩服!佩服!我们搞理论研究的,在应用方向上还是有些薄弱,没有你们考虑得周到啊。”
    那位一看就是搞理科的同志,对于高振东提出来的椭圆曲线加密算法评价极高。
    这同时也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人家是真的一看就看懂了,甚至进行了一定的深入分析和评估。
    高振东很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哪里哪里,没有你们理论开拓在前,我们也很难有武器可以用。”
    数学这东西,在理工科真的是非常超然的一门学科。
    “不不不,你太谦虚了,我们的理论研究,是非常脱离实际的,这一点我们要向你们学习。”
    高振东摇摇头:“数学如果不脱离实际,那就会受到现实条件的严重桎梏,根本研究不下去的。在这一点上,脱离实际是必要的,你们负责在前面开拓,我们负责在后面应用,相辅相成嘛。”
    高振东这话,让这位同志眼睛一亮:“诶,你这个说法有意思,好像是这么个道理,数学本来就是极度抽象的学科,你这个思路是对的。”
    实际上,很多数学难题、数学理论、研究方向,初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当物理乃至应用工程走到那一步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某个看起来没什么鸟用的数学理论或者工具,就是为这件事准备的?
    比如非欧几何与广义相对论,矩阵与量子力学。
    正所谓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等到他们一走,高振东在计算机上调出了另外一份资料,直接以论文的形式,发给了一家期刊的邮箱。
    论文的名字一看就懂。
    《利用大数分解算法实现非对称加密的研究》。
    至于期刊,他选的是国内的,反正就是个公开而已,就在国内发表就行,而且因为国内计算机领域的高速发展,实际上此时国内期刊在这个领域里,在世界范围都有相当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毕竟在这方面高振东虽然发表的东西不多,但是其他搞计算机研究的同志可没闲着,文章那是噌噌的发啊,先不说质量,光是那数量就不在少数。
    而且国内的同志就在计算机领域事实上的最前沿,运算所那一帮同志跟着高振东可不是白混的,有时候谈天说地之中无意的一句话,可能就打开了他们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别说国内,有部分国外的研究者,也开始尝试着在国内的期刊上发表文章,特别是经助会国家,毕竟在这方面,老毛子自己都是个鶸,在他们那里发表,不见得有在我们这个后起之秀、新兴的计算机领域学术中心发表来得影响力大。
    高振东输入邮件发送指令后不到三分钟,《计算机研究》期刊编辑部,某位编辑的计算机发出了“嘀”的一声。
    这个期刊编辑部其实就在运算所里,都是运算所那帮同志,其中大部分对高振东都非常熟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