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真星舰,PPT不用当真
作品:《这个明星要登月》 第104章 真星舰,ppt不用当真
“星舰的设计理念依然遵循‘技术整合理论’,比如它的直径是10.6米,两年前我们的市场上就已经有了这个直径的合金锻造环,可以直接使用。”
“这是当时的照片……”
(2016年网图)
看着放出照片且侃侃而谈的路云,马一龙已经知道这是冲着自己来的了。
倒是旁边的托马斯技术宅属性爆表,小声对马一龙说道:“一龙,虽然不知道你们都想给自己的火箭取名‘星舰’是不是巧合,但显然路云的火箭更像星舰,因为他的火箭直径达到了10.6米,而你的火箭直径只有9米。”
马一龙立刻斜了他一眼,竖中指小声道:“见鬼,托马斯,你是路云派来的间谍吗?”
托马斯闻言耸耸肩:“你是知道我的,如果我是间谍,我肯定不会给你研究那么厉害的发动机。”
“而且我又不是华裔,之前被带走调查的也不是我,显然我不是间谍……”
他们在下边说,路云在上边说。
路云:“星舰的起飞质量将达到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7000吨,推力更是突破了10000吨!”
“这让它的全抛运力可以达到史无前例的500吨……”
托马斯:“wow,一龙,路云的星舰设计更接近你最初设想的12米直径‘火星殖民船’,你现在的9米直径‘火星大猎鹰’缩水太厉害,你的梦想要被别人实现了。”
马一龙:“法克,闭嘴吧!”
路云:“星舰将采用廉价的不锈钢制造箭体……”
这次托马斯没说什么,只是看了马一龙一眼。
而马一龙自己也震惊,因为他们之前刚刚讨论过是否应该使用不锈钢,目前还没有决定,没想到路云已经决定使用了。
路云:“不过不锈钢的缺点是非常沉重,采用支撑腿着陆模式将会更沉重,这些多余的重量会挤占运载能力……”
马一龙点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没有立即决定使用不锈钢材料。
路云:“所以我就想干脆去掉着陆腿,而是采取另一种回收模式,这种模式我们的老祖宗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筷子!”
“是的,我们要建造巨大的钢铁筷子,用它来夹住返回的火箭!”
“这样它的全回收运力也可以达到惊人的300吨!”
马一龙:“!!!”
这这这……
托马斯也是一个战术后仰:“厚礼蟹,一龙,我们也在考虑的问题就这样被解决了!”
这下马一龙也不得不承认:“是啊,路云简直就是一个天才。”
“只不过……好像属于我们的很多噱头都没有了。”
“不用担心,一龙。”托马斯这次反过来安慰道:“记得你当初为什么放弃12米直径的‘火星殖民船’吗?就是因为技术太难实现了。”
“路云现在的ppt就像你当初的ppt一样,不能信,之后肯定要修改的。”
“他们的航天科技水平肯定不如我们,毕竟他们没有参加上一次太空竞赛,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只能造出60%猎鹰九号体量的万户火箭。”
“哪怕他们可以寻求北方邻居的帮助,但他们的北方邻居也是上次太空竞赛的失败者,而我们……”
托马斯说着拍拍胸脯:“我们才是胜利者!”
他刚说完,就听到路云说道:“当然,因为星舰的技术难度太高,仅凭目前的市场化技术无法达到全部要求,我们需要独自研究大量的尖端核心技术……”
托马斯闻言一指,意思很明确。
“看吧,我说什么来着。”
这让马一龙松了一口气。也对,ppt谁都会做,第一版ppt都是用来吹牛的,根本不可能做出来。
除了奇葩的甲方,谁又会真的按照第一版ppt做呢?
如果让路云知道他们的想法,那路云估计会笑出声。
因为在上一世的后来几年,老中专门有一个“你来写ppt,我来负责实现”的外号。
(网图)
当路云的“星舰”技术发布会结束之后,立刻引起了热议。
按照路云的说法,“星舰”的整体高度有120米,比前几个月又双叒叕改了数据的“火星大猎鹰”118米高了2米。
“星舰”直径10.6米,比“火星大猎鹰”的9米大了1.6米。
“星舰”起飞质量7000吨,比“火星大猎鹰”的5000吨高了2000吨。
“星舰”的全回收运力300吨,而“火星大猎鹰”只有100吨。
当然,按照马一龙的说法是“火星大猎鹰”还是初始版本,初期能飞起来就算赢,后期会逐渐提高运载能力到全回收200吨。
不过大多数人其实跟马一龙和托马斯的想法差不多。
“不会真有人按照极其夸张的第一版ppt造火箭吧?”
马一龙最初的ppt更夸张,直径12米呢,最后还不是老老实实的缩减到了9米。
路云这个直径10.6米的“星舰”估计也一样,哪怕市场上已经有相应尺寸的金属锻造环了,但那跟成品火箭有什么关系?
刚学会“九九算数表”就能去解开“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
显然不可能。
不过哪怕路云这个也弱化了,弱化到七八米直径,那也是一个巨无霸。
虽然无法跟“大猎鹰”的9米直径比,但应该比“新格伦”的7米直径要大一些。
并且鉴于路云一年多时间就研发出了万户火箭,搞不好这个“星舰”也能快速研发出来。
毕竟别管你的火箭数据多么厉害,造不出来说什么也没用。
倒是航天局的局长非常兴奋,发布会结束之后找到路云:“你这个火箭太厉害了,哪怕后期数据缩水也足够用来载人登月了。”
路云闻言无奈的挠挠头,怎么都觉得我从ppt到真火箭会缩水?
万户火箭的成品和ppt可是一模一样,一点没缩水。
不过……载人登月?
航天局的局长姓张,为了跟“局座”区分开,路云一般都喊他“张局”。
所以路云略带兴奋的问道:“张局,上边已经决定要启动载人登月计划了吗?”
张局微微一笑:“虽然还在讨论,但估计是差不多了,可能会在嫦娥四号任务成功之后宣布。”
“到时候应该会先让各单位竞标登月火箭的设计,我看你今天发布的‘星舰’就很合适,怎么样,有没有信心保持土星五号的规模十年内搞出来进行载人登月?”
不得不说,张局的想法还是过于保守了。
显然是觉得“星舰”必然缩水,但最好不要缩水到上世纪土星五号以下的水平。
也就是最好保持起飞质量三四千吨,采用一次性全抛模式能达到近地轨道100吨以上,月球轨道40吨以上的运力,那样就可以执行载人登月任务了。
但这玩意不就是最初的长征九号设计指标吗?
不过上一世载人登月计划都没用到长征九号,而是用了5米直径的“小火箭”。
这一世……
“张局,放心,你就瞧好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