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既生胤何生奕

作品:《天子宁有种

    第80章 既生胤何生奕
    “大哥,你怎么把赵匡胤也给拉进来了?要我说,就该把那厮一脚踢得远远的。”
    回到内殿直的营房,当得知赵匡胤也要加入到编练禁军的军官团,马仁瑀顿时大为不解。
    “在军中就别再大哥二弟的喊了,还照着以前的称呼来。”
    李奕提醒了马仁瑀一句,接着又道,“赵匡胤如今虽被我压了一头,但当初陛下兼任开封府尹时,张驸马举荐他当了开封府马直军使,多少也算是陛下的半个潜邸旧臣。”
    “陛下是个念及旧情的人,昔年陛下镇守澶渊时,麾下的王朴、曹翰等人,原本只是小官小吏,现在不都升了比部郎中和枢密院承旨。”
    “就算赵匡胤现在比不得我风光,但陛下或许还会有一天想起他来,与其到时候头疼,不如早早拉到身边,既能彰显我的气度,又能把他看住,难道不好吗?”
    “至于我和他的个人私怨,相比于大局来说,自然无关紧要。”
    “何况我等在军中根基尚浅,改革禁军之事免不得要得罪人,这些事可以让赵匡胤去帮咱们分担,怎么看都是利大于弊。”
    李奕耐心的向马仁瑀三人解释了一通。
    若是换做旁人,他肯定懒得多说,但这几人都是自己的心腹,很多事当然要认真说开讲明。
    闻言,马仁瑀这才作罢,但他还是忍不住嘟囔道:“让那赵匡胤白得了这个好处……”
    李奕笑了笑没再多说。
    对于赵匡胤,他的想法早就和以前截然不同,曾经他是怀着仰望对方的心思,觉得未来的宋太祖很流弊。
    但那都是李奕带着后世的滤镜来看待的。
    然而仔细想想,在柴荣没有病逝、赵匡胤没有接任殿前都点检之前,他真的就早有篡夺后周江山的心思吗?
    李奕觉得这种可能性很低。
    以结果来推导原因,都觉得赵大早有预谋,借助整顿禁军的机会,一步步为自己称帝铺垫。
    可要放在五代乱世的背景下,又有哪个武夫没有做过皇帝梦?
    但这就如普通人也会在心里想着发家致富一样。
    纯属只是想想而已,现实中该怎样还是怎样。
    更何况赵匡胤起家时,他的头上还压着李重进和张永德两座大山。
    直到张永德被撸下去之前,赵匡胤都只是对方的小弟。
    论资历和威望他更是比不了李重进。
    没走到最后一步,谁能想到赵大会摘了桃子?
    否则柴荣也不会放心的让赵大接任殿前都点检的位置。
    正是因为从明面上看,赵大的机会很小,他的威胁远远比不上李重进和张永德二人。
    只不过很多时候,事情叠加到一起,总会发生不可预料的化学反应。
    赵匡胤能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其实运气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要说最大的锅,还应该要范质等几个宰相来背。
    柴荣临死前,安排的制衡格局还算靠谱,宰相和枢密院把持着军政大权,赵匡胤空有都点检的名号,实则一兵一卒都调动不了。
    而且张永德虽被夺了实权,但李重进还兼任着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太祖外甥的名头加上禁军的兵权,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只是等恭帝柴宗训即位,宰相们却直接把李重进排挤出中枢,削了他侍卫亲军主将的位置,把李重进彻底压死在淮南前线。
    更搞笑的是,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就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
    赵匡胤轻轻松松的就把禁军精锐带出了东京。
    本来想要在东京把禁军集结起来,基本是不可能的事,而一旦军队分散开来,起到的作用其实很有限。
    何况侍卫司中还有个柴荣临死前任命的韩通来牵制赵匡胤。
    只可惜几个文官宰相硬生生的给赵大创造了煽动军队造反的契机。
    或许也是因为这事,才会让后世怀疑柴荣任命的宰相里出了内鬼。
    毕竟突报契丹南下,率军北上抵御,然后半路造反,杀回开封的戏码,后周太祖郭威已经玩过一遍。
    很难想象这都能让赵匡胤复刻成功……
    不过现如今,李奕横空出世,取代了赵匡胤原本在历史上的位置。
    赵匡胤还能翻起多大的风浪可就说不定了。
    李奕的目光现在更多的是要放在压在他头上的李重进和张永德身上。
    想到这里,李奕扫了马仁瑀几人一眼,却看见李汉超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他开口问道:“汉超,你有什么问题吗?”
    李汉超连忙道:“属下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奕皱眉道:“都是自家兄弟,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李都使别怪属下多嘴。”李汉超拱手道,“眼下咱们若是在那将校队里安插太多自己的人手,怕是会遭人攻讦。”
    听到李汉超的担心,李奕微微摇头,对方确实很聪明,看待问题也很有见解。
    但终究是受限于固有思维,李汉超有些事看的不太透。
    然而这也不怪他。
    说实话,若是没有对于历史的预知,李奕未必能比李汉超看得深。
    李奕解释道:“陛下为何任命我为点检诸军使?不仅是因为我立下过大功,也不是因为整顿禁军的事由我提出。”
    “这两方面只是表层原因。”
    “说到底,咱们根基浅,不怕得罪人,在禁军中没有盘根错节的关系,干起事来不会畏首畏尾,整顿禁军正需要咱们这样的人。”
    “再者说,你越敢得罪人,陛下就越放心你。”
    “毕竟禁军中的大将咱们轻易动不得,但若拿中下层的武将们动手,免不了要得罪这些大将,因为里面或许就有他们的人。”
    “如果得罪了这些人,咱们就会成为孤臣,你觉得陛下会不会更信任咱们?”
    李汉超恍然道:“属下明白了,咱们是奔着得罪人去的,将校队里就必须要是咱们自己的人,这种事陛下自然也是知晓的。”
    “想要整顿禁军,不得不如此。”
    “没错!”李奕点头道,“难道咱们还真有什么异心不成?”
    听到这话,几人都当是开玩笑,也没放在心上。
    马仁瑀大大咧咧道:“要说有异心也轮不到咱们,陛下以后怕是还需要奕哥儿你去帮着防备那两位呢。”“以后少说些废话!”李奕训了他一句。
    不过马仁瑀说得也是实话,李奕现在确实还没资格有异心。
    大伙儿只会当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往上爬。
    李奕继续道,“我只准备从飞鹰都的那批人里,择选二三十人出来,再加上你们几个进入整顿禁军的将校队。”
    “剩下的人手自然都丢给枢密院去操心安排。”
    “谅谁也说不出咱们做的有什么不对。”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张建功开口道:“若咱们得罪人太多,以后在禁军中会不会难做?”
    李奕轻笑道:“未必会得罪多少人,咱们只是裁汰老弱,编练精锐罢了,真正有本事的自然会留下来,或许还能往上升一升。”
    “而那些没有本事的,又能翻起什么大浪来?”
    “只要注意好分寸就行……”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几人点头称是。
    不过李奕心里还有一句话没说,他最大的目的,其实是想要把那些中下层的将校,都换成亲近自己的人。
    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李奕不想走赵大的路,一心只想当后周的大忠臣。
    他也必须要借助整顿禁军的机会安插自己的力量。
    毕竟想要当忠臣,你也得要有能自保的底牌。
    况且有些事到最后也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
    除非你只想混吃等死,自然可以什么都不做,但只要还有上进心,想要努力往上爬,很多事你不得不去未雨绸缪。
    ……
    散员军的驻地。
    赵匡胤坐在营房门口,望着营门边的几棵大榆树,愣愣出神。
    突然间,他轻叹了一口气。
    “奕哥儿啊,奕哥儿……我当初怎么就没瞧出来你竟是这般厉害的人物!”
    此时此刻,赵匡胤的心中五味杂陈。
    他回想起自己和李奕结识以来的种种,不禁油然而生一种自己瞎了眼的感觉。
    可谁又能想到那看起来和气有礼的年轻后生会有今日的风光?
    高平之战,阵斩张元徽。
    忻口一战,击退辽军,弄死辽国政事令耶律敌禄。
    这一桩桩的功劳早已是天下扬名。
    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对方既有勇也有谋,在朝会上提出整顿禁军的计划,赵匡胤听了都不免暗自拍手称赞。
    特别是那一番灭佛的言论,简直是……他娘的妙极了!
    事办了,钱赚了,还能说是为了佛门好。
    你说年纪轻轻的怎会有这般独到的见解?
    “既生胤何生奕……”
    若是赵匡胤看过三国演义,怕是都会喊出这句话来。
    只可惜现在就连罗贯中的祖宗都还不知道在哪呢,赵大肯定是没法用这句名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了。
    “元朗!”
    就在这时,营门外传来一声呼喊。
    元朗乃是赵匡胤的字,能在军中直呼他字的人,那就只有他的发小石守信。
    果不其然,只见石守信骑着马进了散员军的营地。
    他手中还高举着一个东西。
    石守信来到赵大跟前,当即翻身下马,同时晃了晃手中的东西,喜道:“元朗,你的好事来了!”
    “好事?”
    赵匡胤不明所以,伸手接过对方递来的缣囊,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张任命状。
    “以散员都虞侯赵匡胤,兼殿前点检诸军仪容副使……”
    看着任命状上的内容,赵匡胤顿时不敢置信,抬头看向自己的发小。
    石守信笑着解释道:“这差事是李都使亲自向魏枢使举荐你的,正巧我今天在衙署当值,听说这事后,便去找魏枢使说了一声,让我来把这任命状带给你。”
    “也省得要你自己去跑一趟了……”
    “嗯?”
    赵匡胤没顾着去听石守信后面的话,而是只注意到了李都使三个字。
    他顿时一愣,忍不住道:“哪个李都使?”
    赵匡胤心想:自己和张永德走得近,李重进又和张永德不和,怎么可能会去举荐自己呢?
    “内殿直的李都使啊。”
    “什么?奕哥儿!”
    赵匡胤一脸惊诧。
    听到石守信说是李奕亲自举荐的他,这可比李重进去举荐他还要让人震惊。
    “元朗,有什么不对吗?”
    “没什么。”
    赵匡胤摇了摇头,他犹豫了一下,当机立断道:“我现在就去内殿直拜访一下李都使。”
    “我陪你一起……”
    “不用,我自己去就行。”
    随即,赵匡胤让人牵来一匹马,直奔内殿直的驻地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