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踏灵山,碎莲台,焚尽九天诸佛!
作品:《仙人竟在我身边》 第91章 踏灵山,碎莲台,焚尽九天诸佛!
益州,天机院。
夜幕已经降临,但天机院推演室中依然灯火通明。
巨型的八卦大阵横于房间中央,缓缓地旋转着,散发出的灵光照亮整个大厅。
三十二名天机院易术修士分别坐卧于八卦大阵四周,拱卫着中央的负责人罗明先。
他闭目盘腿卧于那里,面前八道符箓漂浮闪烁,直至大阵旋转暂止,浮空的符箓一枚一枚地飘落于地,他这才睁开双眼,注视着符箓组成的卦象。
在联合会议过后,仙佛论道的事已经在官方各部门内被提为第一要务,天机院作为情报中枢自然不会在外。
在会议结束后不久,相关文件便已经秘密递到了天机院总部,全院的精锐易修都被召集起来进行合力推演,试图从茫茫情报之中找到一条出路。
在情报中,佛门此次论道将派出元婴及以上的主持僧侣十三人,随行僧侣百余人,此外还有数位苍天宗中人作为司正。
而这只是他们放在水面上的实力。在这背后,是数以万计的灵山僧侣与罗汉尊者、是一张以佛法为媒介连接起的遍及全国的大网。
即使九黎能奇迹般地在论道场上击败对方,后方的佛门大网必然也会随之被牵动,四方佛陀皆会向此地涌来。
而在这一切大网的背后,又是那个被唤作“净土”的神秘法宝、是那个名为释迦摩尼的绝世大能。
要考虑的因素如此庞大,放在天机院中也属少见。为了这次推演,罗明先已经动用了最精锐的人手,然而结果却不尽人意。
罗明先手指从符箓上划过,所过之处,一枚又一枚特殊的卦象符上显露,那一枚枚符号看在他眼里,却让他眉间的疙瘩拧得越来越深。
这已经是他第十二次推演。这十二次当中他尝试了数种不同的因果组合,将一切可能产生影响的要素都囊括进去,但推演出的结果依旧如一。
——佛门将胜。
天机院是华国超凡体系的大脑。在这种难以抉择路线的大事上,卜卦推演是最值得信任的参考。
而方才的这十二次推演中,他已经将己方能做的行动计划全部试过一遍,但无论官方一边做些什么行动,都无法改变这个既定的推演结果,仿佛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未来。
以易术修士而言,他已经将能用的手段全部用上,但这推演出的未来显然不是华国众单位想要的结果。
在这种紧要的关头,偏偏那位坐镇天师还不在院内。罗明先并不知晓他的目的,只知道他走之前留下一句模糊的“探望老友”,接着连护卫也不带,就那么大摇大摆地出了门去。
对于罗明先来说,这就像是患有痴呆的老父亲非要独身上街买菜一样,拦也不好拦,坐又坐不住,生怕老父亲丢在哪个角落乃至于被别有用心的人拐了,那天机院的天也要跟着塌了。
罗明先抹了一把头上的薄汗,双眼微眯。
今天这一晚上对他而言真是糟心透了,但他还不能止步。从无数个未来当中找出足以破局的那一个,这是身为易术修士的基本责任。
他捡起地上的符箓,正欲下令开启新一轮推演,却听叩门声响起,秘书的声音从外传来。
“罗总,天师回来了。”
一句话如同强心针,罗明先立刻从阵法间坐了起来,抬眼一看,果真就见穿着便装拿着折扇的人影自门前走入室内,让他心里那根弦霎时松了下来。
“天师!”他眼见着那人的影子,开口道,“您回来就好您如何回来的?”
“自然是坐高铁。”袁天纲打着扇道,“如今凡间这车马着实迅捷,自梁州回益州不过四柱香的功夫,的确方便。”
您坐的哪是高铁啊,那是我的血压。
罗明先心中嘀咕着,到底还是舒出了一口气,又接着道:“您回来的刚好。关于那佛门之事,几小时前上头发来了通告,希望我们帮忙推演,但.”
“此事我已知晓。”
眼见袁天纲微微点头,罗明先正打算开口询问他的意见,却见他走上前去,一手摆了摆折扇。
“孩子们,都散了吧。”他语气随意地道,“那佛门之事,不必再做推演了。”
一句话让室内众人都愣在了当场,罗明先亦然不明所以,思索半天,才开口问道:“您说的不必再推演意思是”
“去告知华国各部,仙佛论道之事不必再多费心思,派遣人手关注华国四面佛门中人的动向即刻。”
袁天纲打着扇道:“我已与周兄有所交流,此番论道他将涉及其中。”
众人相互对视着。他们自然都知道此前是一位“老友”将天师从天人五衰的边缘拉回,也听说过一部分那人的事迹,但这话仍让人摸不着头脑。
“那位前辈将参与论道”罗明先低声品味着这话,“您已经推演过他此番行动的结果了么?”
“不需推演。”袁天纲摇摇头,“他既出手,结果已定。”
他的口气如此随意,方才还陷于推演中的众人都一阵不明所以。
要知道易术是最讲究谨慎的法门,脱离推演想当然是最大的忌讳。但如今这坐于法门巅峰的天师完全未经推演,就如此笃定这个结果?
他那么确定那位“周兄”能颠覆这一切?
心里虽疑问着,但天师下令无人敢质疑。
坐卧四处的精锐们一个接一个地收回灵力,中央的八卦大阵黯淡下来,推演的人手亦一个个退出室内。待到大厅内只剩下师徒两人的时候,罗明先终于耐不住开了口。
“天师,您说的结果已定是指.”
“佛门若真打算行不利之事,那他们此番必遭血光大灾。”
袁天纲望着窗外的夜空:“就如那一千二百年一般——而这一次血光将比过去更胜。”
罗明先望着他的背影,斟酌良久,小心询问道:“一千二百年前.那位前辈也曾与佛门正面交手么?”
这话问的语气谨慎。一直以来,华国各大超凡单位对“释迦之乱”的认识一直十分模糊,而此次论道之事又将埋在水下的一切翻了出来,被掩埋在尘埃下的诸多疑问亦然冒头。
而作为那场战争的真实见证者,袁天纲的口述价值不必多说。他这句疑问代表的不仅仅是天机院,更是背后的整个华国系统。
“这是自然。”
袁天纲轻轻合眼:“释迦之乱时,为了对抗佛门,仙盟修士几乎倾巢而出,百年战争间折损了数万名修士,大半仙盟为之倾覆。”“那时佛门众的核心人物,便是得了佛祖真意的大尊者‘迦叶’。在战争的第八十四年,他终于显出了真身,为了对抗迦叶,仙盟五位化神尽皆殒命,元婴折去数十人,其余底层更不计其数。”
“在大尊者的威胁之下,他自然也前往了.投入到了名为‘净土’的天地当中。”
在罗明先的注视之下,那闭合的眼眸微微睁开。
“那场激战持续了四十九天,双方皆战至最后一人.那是真正的血雨腥风,生灵涂炭,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他不可能活得下来。”
“而在最后,他踏破了灵山。”
萧索的风吹起砂砾,漫天赤色的沙尘弥散。
这是大战的第四十九天,天幕之下只剩下了风声与火焰燃烧的灼灼声。
四周的一切都早已被削平,无论是修士还是佛陀都已死绝,偌大的战场上只余两个还在动弹的人影。
一边是光芒环绕的佛陀。久经鏖战,擎天的巨佛似是黯淡了些许,可环绕其身的佛光依旧恬淡高洁,在朵朵金莲映衬下显得那般神圣。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边的尸山血海。数不清的尸首堆在天幕下,其中有仙盟修士的尸首,但更多的是半焚化的佛陀,具具尸体与烧焦的灰烬混在一起,在漫天火光中被映得发黑。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风沙之中,一道人影踏在那尸山之上,已全然被浸透成了一个血人,烈火在他身周跳动,蒸出升腾的血雾直冲云霄。
阵阵血雾之中,照彻天空的佛光微微摇动了一下。擎天的迦叶巨佛睁开了眼眸,琉璃般的瞳仁中映出蚂蚁般微小的赤色人影。
“无清道人,果真名不虚传。”
缥缈的佛音回荡在天地间,无悲无喜,无波无澜。
“既有这等手段,何必栖身九黎魔道,陷于贪嗔痴之中?不如皈依我佛,融入灵山,自此坐卧莲台之上,超脱天地之间,再无外物牵绊。”
空灵的佛音回荡在天地间,似乎带着勾人心魄的魔力。
佛门携佛祖真意而来,其中亦然包括净土之功。
从交手的第一刻起,双方便陷入了净土的影响当中,源于佛祖的力量强化着迦叶,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他。
到目前为止,迦叶还未看出净土在他身上造成了多少影响。但四十九天不眠不休的激战,他不可能毫无倦意。
疲惫将带来破绽,破绽会让净土侵染神魂。磐石固然坚硬,但只要表面出现第一丝裂痕,随之而来的便是急速的崩落。
双方都清楚这一点。因而迦叶在等,等他露出那个致命的破绽,等他面对必死之局的回答。
“.融入灵山、坐卧莲台?”
飞卷的烈风将道人的声音扭曲,时而像沉静的低语,时而又像张扬的狂笑。
烈火再起,炽烈的火焰压过了弥漫四周的佛光。在所有光芒的中心处,血色人影缓缓举剑,眼中倒映着烈火中的巍巍灵山。
“今日,我便要来踏灵山、碎莲台,焚尽这九天诸佛!”
翻卷的流火吹起狂风呼啸,卷起那人的长发与衣袍如大旗飞舞。
在熊熊真火之前,金身佛陀抬起铭刻卍印的巨掌,印记闪烁间,万千佛影在周遭生成,道道佛意如落雨般罩向面前的赤影。
烈火乍起,如同炽烈的海啸席卷而上淹没诸佛,几次眨眼间将其化作万千道离散的白烟,火海之中破出贯穿长空的剑光,以天倾之势斩向巨佛。
整片天地急剧地闪烁起来,双方每一次碰撞都照亮整个穹顶,寂灭后又短暂地陷入幽暗。
佛意飞涨,巨佛迦叶不断地创造出新生的佛影,在四面组成座座灵山,而所有的新生在触及火焰与剑光的一刻灰飞烟灭,这是新生和死亡的拉扯,那道身影就是死亡本身。
又一道剑光飞落,触及四面的瞬间撕碎无数佛影,剑光映照之中,遮天蔽日的巨大佛掌缓缓抬起,以泰山压顶般的威势压向那道剑光。
掌剑相击,狂风四溢,漫天的血色沙尘忽地荡开,模糊的世界重又变得清晰。
一支长剑抵在佛掌心的卍印之前。与佛掌的大小相比,那剑刃只像是一根细细的针,在晨光照耀之下,一缕细如发丝的裂痕正自剑尖冒出,沿着佛掌缓缓攀升。
“看来,佛门所谓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也并非无穷之境。”
五位化神的陨落、万千修士的奔赴,终是浸染了滔天的佛光。在这凝聚极致杀意的剑光之前,得天地庇佑的佛陀终是比对手先露出了破绽。
炽烈的火自掌下亮起,烈火席卷而上,将那巨大的佛掌生生掀起,连带着顶天立地的迦叶巨佛亦然踉跄后退,连身后的灵山都跟着黯淡了几分。
这是自入主中原以来,他的第一次后退。
磐石只要出现第一丝裂痕,便是崩落的开始。
微明的天空忽然变成了成片的白,极端强烈的火焰遮去了晨曦的光辉,将赤衣的身影一并融入其中,似是当空的太阳猛然膨胀。
那巨大的太阳从空中坠落,撞击在佛陀金身之上,在席卷千里的狂风中,撞入金光环绕的灵山、撞碎弥漫四处的净土,直至最终,耀眼的光爆发开来,将天地笼罩在炽烈之中。
光辉之中,山川成灰,大地皆平,莲凋谢,法印终熄。
金光流转的舍利落在成堆的灰烬中,在余火烧灼间,慢慢褪去了色彩。
公元755年至公元839年,佛门大尊者迦叶现身,携诸佛来袭,杀九黎仙盟修士总计六万七千余人,波及范围延伸至中原全境,引发凡俗动乱,经百年战争,中原人口自5300万人锐减至不足2000万。
839年末,无清道人斩迦叶尊者于关中,同日,灵山破碎,净土崩裂。
840年,唐武宗李炎即位,一改诸先帝尊佛之风,于大唐全境内推行灭佛之举,至846年,共毁寺四千六百座、归俗僧尼二十六万人,史称“会昌毁佛”。
释迦之乱,自此而终。
ps.《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四》:“会昌五年…诏陈释教之弊,宣告中外。凡天下所毁寺四千六百馀区,归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大秦穆护、祅僧二千馀人,毁招提、兰若四万馀区。收良田数千万顷,奴婢十五万人。所留僧皆隶主客,不隶祠部.张仲武乃封二刀付居庸关曰:‘有游僧入境则斩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