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我推荐我(求追读!!!!)

作品:《我在欧洲当文豪

    第68章 我推荐我(求追读!!!!)
    今天又要pk了,恳请大家帮忙,追读支持一下吧。
    拜托啦!!!!!!!!!!!
    …………………………………………………………………………
    “另外,有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
    “什么坏消息?”
    电话里,梅拉沉默片刻,说道:“《天使爱美丽》现在的势头很好,这周的周冠应该问题不大。但下周……我原本计划,如果《天使爱美丽》能蝉联四周周冠的话,再来一次推广。可我得到了消息,下周你会面临一个很难对付的对手。”
    “谁?”
    “米歇尔·乌埃尔贝克新书《平台》,会在周四上市。
    弗拉马里翁出版社发行,首印二十万册。他上本书是在98年出版的《基本粒子》,曾创造了当年的销售记录,687000册。只不过由于那部作品争论性很大,所以错失当年的文学奖。可他的实力,却得到了证明……而且弗拉马里翁出版社很会炒作,我担心他们会对你发动攻击,为《平台》争取热度。所以,你……”
    梅拉没有继续说下去,但刘进却听懂了。
    “另外,我还听到消息,米歇尔的《平台》上市两周后,午夜出版社会推出《一个女仆》,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尔的新作。他是99年美第契文学奖的获得者。”
    没听说过!
    米歇尔没听说过,克里斯蒂安也没听说过。
    刘进把头盔挂在车把上,开始挠头。
    美第契文学奖,他是知道的。
    属于法国文学类大奖,可能比不上龚古尔奖,但是在法国还是极具影响力。
    关键是这本书的出版社,是午夜。
    法国顶级出版社之一,其实力绝非辛格拉能够比拟。
    辛格拉,甚至可能比不上弗拉马里翁出版社,没听到梅拉刚才的话语中,充满了忌惮。
    什么出版社,出版什么书。
    午夜大概率不会使阴招。
    但弗拉马里翁出版社,可就不一定了。
    米歇尔的书,以争论性强为特点,那弗拉马里翁出版社一定会想办法制造冲突。
    “liu,你在听吗?”
    “我在听。”
    “这件事有点不正常,因为据我所知,《一个女仆》在去年十月份就已经完成。午夜原本是计划在四月份推出,可现在突然提前,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怀疑……”
    “怀疑什么?”
    梅拉犹豫一下,说道:“我们被针对了!”
    “我?是吗?”
    “嗯!”
    刘进听罢,却笑了。
    这是必然的事情。
    如果他是一个知名作家,哪怕是华人,可能都会好些。
    被针对很正常,你一个外国人用法语写作,闯进了法国文坛,怎可能不被针对?
    据说,村上春树的书在法国销售时,也被针对过。
    莫桑……
    莫桑的作品在欧洲销售的情况,刘进不清楚,所以不好评论。
    不过莫桑的书里,充斥着一些很政治正确的东西,所以西方人应该不会太排斥。
    猎奇嘛……
    我的奶奶在国人眼里,是一种精神。
    但在西方人眼里,可能远远比不过那一片高粱地更具吸引力。
    (一家之见,不代表任何人)
    “梅拉!”
    “我在听。”“《天使爱美丽》现在的总销量是多少?”
    “按照目前的势头,算上这周,能突破七万本。”
    “那十三万本的总印书,有没有危险?”
    “哈,你担心这个啊……”梅拉在电话里笑了。
    她说道:“一本书正常的销售期是半年,现在才一个月。五个月消化六万本问题不大。如果运气好一些,再来个什么噱头的话,弄不好两个月就可以售完。
    到时候,我可能还要再加印一次。”
    “能卖完就好,你看着办。
    至于被针对,我觉得是难免的,毕竟我只是nobady,小人物。换做是我,看着本国热销榜的冠军一直被一个外国人占居,我心里也不会舒服。就这样吧,随他们……
    不过,会不会影响后面两本书?”
    梅拉想了想,道:“其实,我想用《困在时光里的父亲》和他们打一场。”
    “啊?”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父亲》这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更真实,更具有艺术性,而且他的普世价值观,也符合大多数人。真要是拿出来打一场的话,我觉得未必会输给那两本书。”
    说完,梅拉哈哈笑了起来。
    “不过不着急,《天使爱美丽》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我会再观察一下。
    另外,西尔维给我打了电话,她提到了《老人与海》和《珠穆朗玛的雪》。她建议我,先不要急……说起来,你那篇《珠穆朗玛的雪》,我还没有来得及看呢。”
    “非常震撼,值得推荐。”
    “哈哈哈,你可真自信。”
    梅拉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西尔维建议我,先在英语区国家出版。老人与海的文风,有点接近美国人的喜好。硬汉、冷峻、对死亡的无所畏惧……行文风格,宛如冰山。我觉得西尔维说的很正确,所以我打算先找人进行翻译,翻译成英文版。”
    历史上,海明威也正是借美国国力崛起,而开始享誉世界。
    “西尔维给我介绍了一个美国的出版人。”
    “谁啊!”
    “罗伯特·戈特利布。”
    “罗伯特·戈特利布?”
    刘进一怔。
    “你知道他?”梅拉听出了端倪。
    我看过他的书!
    我看过他的自传!
    这家伙,绝对是美国出版界的一个传奇。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由他定名出版;出版《美国人的死亡方式》,推动国会立法。
    他做过《克林顿》一书的编辑,做出了三个月在美国狂销200万册的记录。
    他人脉广阔,在美国多家顶级出版社任职。
    几乎美国所有的杂志、出版社、报纸,都和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西尔维把他推荐给你了?”
    “是的!”
    “那家伙是个狂人。”
    梅拉忍不住咯咯笑了起来。
    “liu,你混法国文坛,但是对法国文坛一点都不了解,却知道罗伯特……哈哈哈,那说明,他真的很厉害,西尔维没有推荐错。怎么样,你觉得这样可以吗?”
    刘进点上了一支香烟。
    “梅拉,商量一件事。”
    “什么事?”
    “英文版,能不能交给我……你是知道我的,我英语和法语的水平差不多,而且我又是原著作者,更能把原著的思想和精华保留下来。如果你要翻译,我推荐我!”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