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亲儿子’

作品:《大圣座命

    第197章 ‘亲儿子’
    张贵平平淡淡几句话,听的丁成器整个人仿佛掉进了冰窟窿里。
    大热的天,从头倒脚透心的发寒。
    “大将军,世,世道不至于败坏成这样吧。”
    “不止于自然更好。”
    张贵不在意的摆了摆手,也没硬要证明自己的正确。
    “总之咱们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余下的就‘尽人事而听天命’吧。”
    丁成器回过神来,木然的点点头,
    “大将军说的是。
    刚才回大堂之前小臣就已经让人去伙头那,拿大锅熬稠粥了。
    这便亲自去看看。”
    转身朝大堂外走去。
    其实以他的聪明才智,早已看出明宋的国势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堕入深渊。
    只不过拒绝相信而已。
    “乱世离人不如狗!
    连丁成器这样背靠芝海镇,身当五品官的丑脸大能人,都不敢、不想、不愿意相信,残酷的皇朝末日已经悄然降临。
    更何况那些普普通通的黎民百姓呢。”
    望着丁成器消失在大堂门外的背影,张贵心中默默想到。
    其实芝海镇里那些流离失所的灾民,他是能悄悄挪移到真龙国纳为新国民的。
    只不过如今东内海天工九岛那装神弄鬼的虏人计划,已经是真龙国最大的移民来源。
    势必要坚持着进行下去,而且从趋势看规模还会越来越大。
    这种情况下再在芝海镇挪移灾民,万一露出什么马脚。
    两相结合,被某位聪明人发现传闻中有人大批失踪的地方,都跟张贵有着种种干系。
    破了孤证不立的障眼法。
    说不定小破绽就会变成大麻烦。
    所以他选择了‘动’不如‘静’。
    不过在芝海镇本地做做善事,捞些好名声,顺便满足一下自己的良心需要,张贵倒是没有怠慢。
    但施粥可不像一家一户吃饭煮粥那么容易,要不是龙虎幕府本身就有数千人吃喝。
    想要在短短半天时间办起一个粥场,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即便如此,紧赶慢赶一个时辰后,芝海镇上才有浓郁的米粥香气弥漫开来。
    有了这气味,根本不用招呼,码头上的灾民便挣扎着起身,扶老携幼的来到了大校场上。
    “排成五队啊排成五队,一个一个上前吃粥。”
    虽然没有施粥的经验,但是龙虎幕府的老兵们如今倒是都有点,操练新兵的经验。
    只见五口大锅被上百名身上着甲,手持长枪的军士围着。
    最前面几个队率手里抓着长鞭,‘啪啪啪’的甩着鞭吼道:
    “听到了吗,排好队,不可骚乱、推搡,否则轻则挨这一鞭。
    重责直接串你们个血葫芦串…”
    几百步外,芝海镇码头跟校场相交之处。
    一位穿着淡青色的长衫,打扮的像是个读书人的罗圈腿青年,望着如此场景,很是公允的评价道:
    “兵都是些连三、四流都算不上的样子货。
    三支十人队冲一冲就散了。
    但脑子都不错,未来这里被咱们占下了,他们每个人应该都能管好个村子。”
    簇拥在罗圈腿周围的随扈没有一个做声,只是默默的站着。
    唯独跟在他近旁的一个长相清秀的少年,不服气的道:
    “公子是打老了仗的,说这些放粥的兵都是样子货,我自然信。
    可他们这么闷热的天气,竟然身上穿着皮甲,拿着兵器先对饥民耀武扬威,喊打喊杀后才放粥。
    这不是发了疯吗,自己发疯不说,还把主人结下的恩义都吓唬散了。
    怎么能算脑子不错呢?”
    “桑杰,我俊俏的小白羊啊,你是自小没挨过饿。
    也没上过战场,被人围困住,所以不知道饥饿的可怕。
    人其实只要饿过三天便不再是人了,为了食物什么都愿意去做。
    你别看这些饥民现在像是草鼠般胆怯,但是如果这些兵丁最开始放粥的时候不着甲持械,只怕早就死了人了。
    什么样的仆从,就有什么样的主子。
    看来那位石尸世子还真是位不好琢磨的人物。
    乌日图,就留你去见见他吧。
    问他要不要我们的粮食。”
    “是,殿下。”
    随扈中一个留着短须的中年人恭恭敬敬的鞠躬应道。
    等到他再抬起头,罗圈腿青年已经踏上甲班,跟那清秀的少年伴当有说有笑的,走进了船舱之中。
    “一匹雄壮的苍狼羔子最后却长成了只兔子,我当初真该挖掉自己的眼睛。”
    乌日图收敛了脸上的尊敬,一口吐沫吐在地上,低声咒骂了一句。
    迈开大步朝龙虎幕府的衙门走去。
    不一会,来到正堂的大门前。
    他跟守门的亲兵温和的说道:“英武的勇士啊。
    我是来自元山的使者,乌日图。
    希望能拜见天生高贵的石尸世子将军。”
    守门的亲兵听到‘元山’二字已经瞬间血冲大脑,把枪挡在胸前,
    “老小子你可不要瞎说八道,冒出元山人可不是顽的!”
    “我是货真价实的元山人,绝对没有丁点的虚假。”
    “那你来我们这里做什么?”
    “我带来了救命的粮食,希望能卖给你们的主人,石尸世子。”
    “石尸世子是哪个?”
    亲兵脑袋发混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但很快便想起来自己的将军升官了,
    “啊,你是想见我家大将军,卖,卖粮食!
    你们元山人会那么好心,哈,我明白了,你们这些草原上的野人必然是想把粗粮卖出银子的价来。
    我呸,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我卖的粮食是精米,一两银子二十五斤。”
    每逢乱世,体积小,容易携带却几乎永远保值的金银的价值,必然会上升。
    所以才会有,‘乱世存金银,盛世买古董’的谚语出现。
    比如现在。
    以前可以换一百枚黄铜钱的一两重小银棵子,如今可以兑换大约一百三十文的铜钱。
    这样算的话,几个月前三文一斤的精米,现在二十五斤一两白银买,足足贵了几成。
    但问题是,乱世里金银再升值也不可能升的过粮食。
    今时今日在平阳郡一两银子别说三十斤精米了,十斤粳米都买不到。
    所以正常情况下,就算是亲儿子跟亲爹做生意,也不可能用乌日图这样的价格卖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