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蒙家杀至,是人是鬼

作品:《始皇弟

    第312章 蒙家杀至,是人是鬼
    “勤王!杀!”
    “平叛!杀贼!”
    两个年轻声音极为嘹亮,略带那么一丝沙哑,传遍战场。
    章节心中一宽,手中秦剑慢上一丝,被一个卫卒刺在肩膀。
    剧痛使他清醒。
    他吃力咬牙奋力一劈,在卫卒胸前甲胄劈出一道血痕。
    援军已到,现在他要做的就是撑住,撑住援军支援!
    若是死在黎明之前,荣华富贵锦绣前程就差那么一步,他死不瞑目!
    “杀!”他嘶吼,声音只有周边人听得见。
    他不断压榨身体,透支生命力,劈出一剑,再劈出一剑。
    他已不知劈出多少剑,不知还要劈出多少剑。
    终于,他劈的剑落空了。
    他的身前不再是敌人,而早已力竭的他还茫然不知。
    “快!带走中郎将!”一个有些熟悉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他听出是那两个年轻声音之一。
    只是他感觉,他对这个声音还要早熟悉一点点。
    他睁大无神双眼,看到一张极为年轻、沾满血污的脸。
    虽然如此,但他还是认出来了。
    这是蒙公长孙,蒙恬。
    “王上在后面,保护王上。”他虚弱而沙哑的喊着。
    “诺!”蒙恬重重点头,声音很响。
    听到回应,章节提着的心终于放下。
    被他压制的疲惫、困意、虚弱统统如排山倒海般袭来。
    他瘫倒在一个蒙家家臣的怀里,失去掌管自身命运的资格。
    朦胧间,他好像听到了“长安君”三个字。
    [长安君真勇啊……]章节想着,失去意识。
    “长安君!回来!”蒙毅抹一把脸上的血,在兄长身边大喊:“别再向前了!回来!我们还有援军!”
    嬴成蟜听不到。
    他已完全沉浸在这场战争中,分不了一点心。
    章节是将,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起到至关重要的指挥作用。
    少年自知临阵指挥能力远远不足,自己在这场战争中能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拼杀。
    只要他在拼杀,只要他不死,禁军就有一股劲。
    这股劲或许杯水车薪,或许仍旧对战争局势作用不大,但这是少年此刻能想到的最好策略了。
    亲自仗剑杀入战场的少年头一次感觉到什么叫绝对的力量。
    在此地,在此刻,什么仁义、道理、礼仪、策略,全都没有屁用!
    唯一有用的就是他手中的秦剑,他换下来的秦剑,和身边如影随形,又是师者又是门客的剑圣盖聂。
    没有足够实力之前,智慧有个鸟用。
    挑、刺、划、劈、崩……少年长剑如绣,在这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肉搏战中尽展剑术,鲜血在他四周乱飙。
    禁军、卫卒全都列不成战阵,这才使有名师调教的少年用剑之地。
    一连杀了七个人,秦剑卷刃。
    觑准机会从地上捡起一把剑,换掉不再锋利的剑,蹂身再上。
    仗着情绪和体力充沛的少年又杀死两人,险些被一根长枪捅个对穿。
    少年冷汗淋漓。
    若非剑圣救援及时,他已死于非命。
    这么略一停顿,他才发现胳膊大腿皆传来火辣疼痛,他不知道何时受了伤。
    他想继续杀贼。
    但手臂颤抖,浑身颤抖。
    他脱力了。
    白衣在少年前后左右纷飞,如舞。
    在这种混战之中,如鱼得水的剑圣盖聂甚至还有闲心教导少年:
    “我怎么教你的!学会收力!不惜气力你便是找死!”
    剑圣横剑轻吻一个卫卒咽喉,左手掌轻轻一推迅速失去气力的卫卒。
    反手刺入一卫卒左眼。
    卫卒下意识闭眼惨叫声,剑圣迅速抽剑刺其咽喉。
    盖聂绝不浪费一丝气力,能用三分力杀的人绝不用四分,能刺死的人绝不用劈砍。
    初入战场的嬴成蟜能连杀九人,皆是盖聂之功。
    “好好看!好好学!”盖聂声音中透着不满。
    嬴成蟜粗糙的用剑方式,剑圣完全看不下去。
    这么喜欢劈砍用剑作甚?用刀去啊!
    滴血不沾的承影沾了血,有质无形的神剑显了形。
    这把优雅之剑在优雅的剑圣手中,成为一柄优雅的杀人利器,带走一条又一条生命,剑尖依旧锋利。
    名剑之强,其一便是质,耐久度远胜流水线生产的普通剑器。
    嬴成蟜看的聚精会神,学习如何惜力。
    惜力,是为了更有效率的杀人。
    刚穿越过来的嬴成蟜,想不到会有这么一天。
    就像今天的嬴成蟜,不会想到刚穿越过来的自己。
    盏茶时间过后,盖聂气息稍有紊乱,手臂被划开一道血痕。
    他开始受伤。
    剑圣也是人,也会累。
    还没休息好的嬴成蟜在脚下尸体捡起一把尚还锋利的剑,帮剑圣挑歪一把劈下来的斧头。
    “剑乃优雅利器。”不复潇洒的剑圣喘着粗气:“不要用蛮力,要用技。”
    “诺。”少年挺剑。
    在实战中,剑术突飞猛进。
    师徒俩人共进共退,死在两人剑下的亡魂不断增多。
    此消彼长。
    慢慢的,压力骤减的周围禁军以师徒俩为中心聚拢。
    起初有十三四人。
    及至蒙毅着急呼喊时,师徒俩周围已有三四十人。
    没有后顾之忧的嬴成蟜和剑圣义无反顾,只知向前,双耳自动降噪。
    其后早就盼着援军的禁军听到蒙毅接二连三的大喊,不敢上前抓长安君,怕长安君条件反射给自己一剑。
    “君侯!援军到了!”
    “撤退了君侯!”
    “不要再杀了,君侯!君侯!”
    “……”
    近在耳边的呼喝声音叫回了嬴成蟜的神。
    他如梦方醒,麻木地刺出一剑,鲜血溅入他眼睛,一片红。
    他的世界是红色的,血红。
    “撤退!”他下意识地喊着。
    脚步向后退,随时准备刺死敢追上来的敌军。
    没有人追上来。
    咸阳卫卒和吕不韦的门客们,眼睁睁地看着少年和那袭白衣,觉得自己从鬼门关走了一回。
    他们惊惧地看着,如看厉鬼。
    三四十禁军护着长安君结阵撤退,对那身白衣敬畏中带着惊惧,长安君这个门客刷新了他们对江湖人的认知。
    众人退走后,叛军选别的方向冲杀,原地躺着密密麻麻至少一百来具尸体,一时成为战场禁地。
    很快,未与师徒二人交战过的叛军杀至此处,和禁军、蒙家援军杀在一起。
    此战过后,剑圣盖聂名声大噪,佩剑承影排名由三升二。
    第一名剑是秦王剑。
    只要秦国依旧是天下最强国,秦王剑就掉不下排名。
    名剑第二的承影升无可升,是为江湖第一名剑。
    蒙恬、蒙毅兄弟俩先去见过王上,确认王上安好,便率家臣又赴前线。
    他们与嬴成蟜会于一处,看着嬴成蟜身上鲜血,对这位险些成为王上的秦公子心生敬佩、认同。
    [这小子还不满十三啊。]蒙恬想着,冲嬴成蟜点点头打个招呼,转头望向来时方向。
    蒙家紧跟在章节之后,本应和禁军一同加入战场。
    之所以这么晚才来,是因为蒙家为禁军断后险些尽丧,他们遇到了九君中的一人。
    这人率领卫卒,险些将蒙家吃掉。
    让卫卒攻击秦王政卫卒有心理压力,攻击没有蒙骜的蒙家却是没有。
    蒙家能脱困,来救援,多亏一人。
    “王上可安!”一队人马杀将进来,为首者年约三旬,骑马高喝。
    这队人马身上穿的也是和蒙家一样多为布衣,不成制式,一看便知道是家臣不是军队。
    “杨伯!王上安!”蒙恬大声回应。
    “好!”来人翻身下马,一挺长枪:“杀进去!”
    他们向卫卒后背发起进攻,如刚才的蒙家一样。
    卫卒腹背受敌,一时间落了下风。
    但很快,又一队卫卒顺着援军来时方向杀进。
    为首者人未至,声先到:
    “鹏飞!吾来助你!”
    “援军来了!杀秦君!吕相王!”已经泛起绝望的鹏飞再一次大喊口号,已至癫狂。
    战场扩大,局势复杂,难见胜负。
    [杨端和。]嬴成蟜看着禁军、蒙家向前冲杀,接应援军,在心里默念来援之将氏名。
    这个名字在历史上不显眼,但在当今世上,却正是秦国当打战将。
    其战功赫赫,和樊於期、腾、桓齮三人为秦国武将第一梯队,仅次于蒙骜、王陵、王龁这些半退养的宿将。
    “蒙兄。”少年虚弱地唤一声。
    临阵指挥的蒙恬、蒙毅两兄弟齐齐扭头,察觉到兄弟动作又互相对视一眼,再度回看嬴成蟜。
    眼神中透露的信息很明显,叫谁呢?
    “……两位蒙兄。”嬴成蟜瞄着往里杀的援军:“你们怎么会来,杨将军又怎么会来?”
    迎着少年探寻眼神。
    蒙毅觉得长安君很是沉稳,蒙恬觉得这种时候问这种屁话作甚。
    蒙毅看了兄长一眼,示意兄长来说。
    在外,世家中有长兄在,向来都是长兄主事。
    蒙恬为嬴成蟜战绩所慑,虽然内心有几分不以为然,但还是用心讲述了大父带自己出来的情形。
    事情紧急,蒙恬化繁为简,只说重要部分,三言两语便言说完毕。
    嬴成蟜面上恍然大悟,心中暗暗点头。
    若是蒙骜所为,那一切便说得通了。
    秦国三位宿将之中,蒙骜是唯一一个上得朝堂下得战场,极为有政治智慧的老将。
    不管是在史书记载,还是当世接触,嬴成蟜都对老将蒙骜之智深有感触。
    秦国诸将家,姬夭夭只与蒙家交往,与蒙骜儿媳妇张玉是好友。
    其母和少年说过,其与张玉交往就是想搭上蒙骜这条线。
    姬夭夭对蒙骜有八字评价——面目粗犷,心细如发。
    武安君白起曾在和少年闲聊往事的时候说过。
    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要其出征他不愿,当过其副将的蒙骜苦劝他出征,说打赢打输不重要,重要的是打。
    邯郸之战,秦国大败后,他私下说出“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这句话。
    蒙骜听到了,立刻赶来劝他向王上请罪,要他把邯郸大败归纳到他不肯率军出征上,否则将有杀身之祸。
    武安君对蒙骜的评价是——打仗不如为官,战场不如朝堂。
    麃公死在王权交接。
    同样的秦剑在之后悬在蒙骜头上,蒙骜躲过了。
    嬴成蟜没想过师长真的反了,也没想过是蒙骜扭转乾坤。
    只要杨端和也是蒙骜叫来的,那这局就稳了。
    秦国最不缺的就是武将,蒙骜既然叫了就不会只叫一个杨端和。
    “杨伯说他也是大父叫他来的。”蒙恬摇摇头:“再详细我就不清楚了。”
    嬴成蟜大松一口气。
    这就够了。
    “蒙公真是我秦国擎天之柱啊。”少年由衷感慨着。
    这心思一放下,忽然响起一事,脑袋用力向后瞅:
    “蒙……大兄,我母如何?”
    蒙恬摇摇头。
    他只见了王上,哪里管得了其他。
    “君侯去见王上吧。”蒙恬看着一身红的嬴成蟜,咂舌道:“君侯杀不动了,留在这里也没甚用。”
    蒙毅用力撞兄长,指着脑袋一脸无奈道:
    “君侯勿怪,吾兄这里不好使,他实是关心君侯安危。”
    “我说的是实话。”蒙恬反驳一句:“不需要君侯冲锋了,等大父带援军来就是。”
    蒙毅懒得搭理兄长,命令麾下搀嬴成蟜去后面。
    嬴成蟜抬手拒绝,苦笑一声:
    “我身虽废,名还在。
    “我在这里,稍微能提一点气。”
    这个道理,蒙恬、蒙毅两兄弟也懂。
    将在前,兵效死,这是死战不退的最后道路。
    但……很少有人这么做,尤其是已经锁定胜局的情况下。
    在前线,是真的会死的。
    “君侯,真不用你。”蒙恬催促:“你要是死了,王上还不”
    “君侯不会死!”蒙毅捂住兄长的嘴,讪笑着:“我兄无智,勿怪勿怪。”
    两兄弟还有闲心打闹,这让嬴成蟜心更为踏实。
    他刚要说什么,只听远处传来两声大吼。
    “樊於期在此!叛贼受死!”
    “腾在此!王上可安?”
    桓齮、杨端和、腾、樊於期,四位当打战将,来了三个。
    不多时,杀出一条血路的杨端和与嬴成蟜、蒙恬、蒙毅会和。
    又不久,沿着这条血路进来的樊於期、腾,几乎没和叛军有过多纠缠,就来到嬴成蟜面前。
    樊於期、腾要见秦王政,看王上是否安危。不以武力逞凶的嬴成蟜恢复理智,谨慎拒绝。
    不是他对二人有偏见,而是这种不知道谁是人谁是鬼的时候,不是谁都能见其兄的,只有蒙恬、蒙毅这种心腹才可以。
    “蒙恬蒙毅!你俩小子过来!快扶你大父去见王上!”被拒绝的樊於期毫不客气地发号施令。
    两兄弟闻言,大急,匆匆越过一排士卒走近,口中问着大父怎么了?
    二人走到樊於期身前一尺,樊於期、腾抽剑,斩下!
    “好小子!你大父在地下等你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