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宇文家族,和氏璧异能

作品:《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

    第309章 宇文家族,和氏璧异能
    “叔父。”
    宇文家族,阴暗密室内,大周皇帝宇文化及不复人前的皇者威严,向室内之内恭敬行礼,因为在这里的不是别人,而是宇文阀上一代家主宇文伤。
    自从宇文化及登基称帝之后,宇文家族大部分的实力都被他掌握,因而,上一代家主宇文伤便将家主之位传给他。
    “不是说了,没有大事,不要来打扰我!”宇文伤睁开眼,眸光一片冰寒,好似蕴含了一块万载不化的玄冰。
    饶是宇文化及当了半载的皇帝,接触到对方冻彻人心的眼神,也不由得身躯一颤,他连忙低下头,避开目光,“叔父,慈航静斋的斋主来长安了。”
    “梵清慧?她来干什么?莫不是劝你以和为贵,投了李阀?”宇文伤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对她熟悉的很。
    宇文化及嘴角一抽,也觉得好笑,想到自己是皇帝,又强忍住笑,解释道,“不是,她是来劝我跟李阀合作,一起对付宋阀,等覆灭宋阀,解除这个威胁,我们再分出胜负。”
    “宋阀?缩在蜀地的宋缺,他能有什么威胁?”
    宇文化及知道叔父一门心思闭关,专注练功,久未出门,就将苏铭的事情说了一遍,“叔父,近两个月以来,道门出了一尊大宗师,不仅促成道门合流,更在终南山当着梵清慧的面杀了宁道奇,此人是宋阀之人,未来也必是我等大敌。”
    “慈航静斋的女人素来巧言令色,惯会以美色诱惑他人,我知道她们心怀叵测,但这话却不无道理,宋阀有了大宗师,我们其他三大门阀拿什么抵挡。”
    闻言,宇文伤阴冷的眸光微微闪烁,喃喃自语,“大宗师……”
    作为宇文阀的上一代家主,他其实早早的就将家族事务移交给宇文化及等人,为的就是武功能更进一步,踏入大宗师。
    只可惜,他只能将武功练到宗师巅峰,费许久时间都没能突破,而宇文阀家传绝学冰玄劲也将其练到精深处,天下少有人能敌。
    宇文阀的兴盛源自于北周,也就是宇文化及的爷爷宇文盛,其家族最初只是北周督管三五千人的一镇军主。
    宇文盛并非北周皇室宇文氏血统,原本祖上是匈奴人,后来匈奴落寞。其祖上给宇文氏俘虏为仆人。才随主人姓宇文。
    若非如此,杨坚篡位之后,既然屠杀并严防北周皇室宇文氏,又怎会重用“宇文盛”的儿子宇文述及孙子宇文化及,还让他们搞出一个宇文阀。
    几十年前,宇文护当政,楚公赵贵和卫公独孤信等柱国级别的大佬密谋除掉宇文护,宇文盛只是刺史级官员。勉强够资格做一个参与者。
    于是他就以郡公爵位及一州都督的高价,将独孤信等大佬干净利落的打包卖给了宇文护。宇文盛抓住机遇,踩着独孤信等人的尸体完成了最后的蜕变,一跃而成为北周顶级贵族之一,成为北周上柱国,为后来宇文阀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反之,独孤信则落得被逼自尽的下场,独孤阀亦因此险些一蹶不振……这也正是后来独孤阀与宇文阀之所以针锋相对的恩怨源头。
    事实上,李阀起源也与宇文阀类似,都是源自于昔日的北周,那时李阀的家主李虎更是北周八柱国之一,地位比宇文盛还高。
    想到李阀与自家的关系,宇文伤点点头,“慈航静斋行动虽为我不喜,但这话确实没有说错,李阀和我宇文阀同为关陇门阀出身,怎么打是自家之事,就算落败,也会留几分薄面,保全家族。”
    “那宋阀以汉人正统自居,若真让他们得了天下,我关陇门阀岂有容身之地?”
    宇文化及眼里露出一丝笑容,“叔父,小侄也是如此想法,昔日杨坚得了天下,也没把我们清扫一空,无论是我们还是李阀其实都源于当年的北周,唯有宋阀是新晋势力,以南方迁移的汉人世家为根基,双方只能为敌,若李阀赢了,我宇文家族尚能保全,可要是宋阀赢了,后果不堪设想。”
    “你也别急着答应,现在是她求着你合作,而不是你求着她。先让她们把宁道奇的突破大宗师的武功心得送一份过来参悟,我现在离大宗师只差一线,一旦突破,我宇文阀必能一统北地,挥师南下!”说到最后,宇文伤眼里爆发出一抹精芒,兴奋不已。
    有了宇文伤背书,宇文化及脸上露出一抹火热,舔了舔嘴唇,“小侄明白,此事包在我身上,这尼姑好不容易送上门,我不会轻易答应。”
    自家侄儿是什么德行,宇文伤很清楚,冷哼一声,声音冰寒,“收起你那些小心思,慈航静斋的女人可不好碰,石之轩的下场你应该清楚。”
    宇文化及心中一凛,点点绮念消散一空,“叔父放心,侄儿省得。”
    ……
    船舱房间里,李靖还在突破境界。
    随着天地精气不断洗炼他的身躯,渐渐地,李靖身形轻震,发出“啪!”的一声脆响,似是开启了某个节奏,紧接着他浑身骨节不住震颤,“噼啪……”声此起彼伏,不绝如缕。
    与此同时,周遭的天地精气源源不断的涌入他的身躯,壮大精气,顺着他那兵家心法运转周天,他的气息也在不断壮大,精气神也逐渐圆满。
    不知过去多久,李靖睁开眼睛,眸中残留着些许杀气波动,一脸迷惑的看着船舱,然后才反应过来,自己是在突破境界。
    随即,他握了握拳头,一声骨骼鸣响,强大的力量充斥在身躯,令他喜不自胜,同时,他眼前的天地好似掀开了隐藏的面纱,气机流转,自然变化一一呈现在眼前。
    我,突破到宗师了?
    他精神异力外放,同时散出真气,以精神异力御使真气,如臂指使,随心所欲。
    正当他陷入欣喜之时,苏铭的声音响起,“好了,刚踏入宗师,感觉如何?”
    李靖这才反应过来,房间里除了自己,还有一人,他走到苏铭面前,双膝跪下,恭恭敬敬的向他行了大礼,态度礼仪一丝不苟。
    踏入这个境界,他才明白自己得到了多么大的机遇,若是只凭自己,至少还要在这个瓶颈上卡好几年,但人生又能有几个几年?他已经快四十岁了,正是建功立业之时,又能抽出多少时间用在练功之上?
    “多谢师叔再造之恩,李靖没齿难忘,日后师叔若有差遣,李靖万死不辞。”坚决的声音掷地有声。
    苏铭轻轻摇头,“起来吧,你能突破境界,是因为你自身底蕴已经足够,纵然没有我,你以后也能达到这一境界,不过早晚的问题。”
    在李靖突破境界的这段时间里,他消耗的真气亏空已经恢复大半,回气时间远远比射雕要快得多,射雕世界受限于天地元气的稀薄和惰性,不仅练气艰难,真气积累和恢复缓慢,而且劲气外放离体后,更难以及远,消散极快。
    很少有人能够修炼至内劲外放的程度,即使达到内劲外放程度的一派掌门,亦因劲气外放出离体的远程攻击极其耗费真元,威力与消耗也不成正比,更遑论将精神融入真气,如臂指使。
    其实,李靖的精神意志的底蕴还差不少,只不过苏铭用以心印心之法将自己的感悟传给了他,才补上了这个缺漏,同时以石之轩传授的幻术让其陷入“假悟道”,如此才水到渠成。
    只是走捷径并没有代价,以后他要在宗师初境停留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更进一步,但不管怎么说,再弱的宗师也是宗师,世界上像徐子陵这样能跨境逆伐的天才少之又少,有了宗师战力,往后李靖在战场上的境遇会好很多。
    ……
    夜色深沉。
    洛阳,静念禅院。
    屋舍之间豁然开朗,空旷的院落之中矗立着一间狭小的房子,周围无比空旷,方圆百丈之内没有一个僧人,屋内有四道身影。
    正是佛门四大圣僧,帝心,嘉祥,道信,智慧。
    房间之内散发着一股无形的波动韵律,犹如浪潮一般汹涌澎湃,令人不禁心生烦躁,几乎可让世上九成九的修行者难以忍受,宗师级的道、佛高人亦要跌出天人交感的状态。
    在这浪潮之中,宛如在深海的至低处,智慧大师的意识慢慢从无限的深度,浮上水面来。
    水面上就是所谓的现实世界,水面下是一道充满放射性的场域,而这一切都源于房间最中心的铜盒,盒子里装着一枚玉玺,正是天下至宝,和氏璧。
    和氏璧源源不断释放出精神异能,冲击着他的心神,直到无法再坚持下去,智慧大师才从深沉的禅定中醒转过来。
    在醒来的一瞬间,他的感官立时展开迅速的活动,由近及远,将斗室、禅院,乃至近乎整个静念禅院的一切动静,霎时间犹如清晰倒影,尽数纳入明镜般的定慧禅心。
    而仅次于禅心感应的听觉亦告诉他,周围是出奇的平静,和入夜时分他进入这深沉的禅定前,那寺僧往来,嘈吵热闹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刹那间,他抛开一切念头,精神自然而然贯注灵台之间,任得光阴流转,万物变幻,总之不存一念,不作一想。
    浑浑沌沌,无外无内,无人无我,没有空间,没有时间。
    尽去诸般相。
    灵神不断提升,众念化作一念,一念化作无念,虚虚灵灵,空而不空。肉身的感觉虽然还存在,但似乎与他没有半点关系。
    时间似若停顿,没有前一刹那,也没有后一刹那……
    放在外界,智慧大师的表现足以让世上无数高手惊叹,因为他正在借助和氏璧异能锻炼精神异力,更因此而顿悟。
    世上魔门高手大多不修道心禅境,难以稳定增强精神灵慧,却要驾驭一身极端霸道或阴损的浑厚真气,并使之随心所欲,控制入微。
    因而强横的精神力更加不可或缺,唯有借助苦行的法门才能刺激精深增长。
    而佛道两派则是在经文典籍中汲取先人智慧,感悟大道,打磨精神意志,但这种方法太慢,对资质悟性的要求极高。
    因而,天下间宗师高手不知繁几,可大宗师却只有那么几个,由此可见一斑。
    在这个世界,和氏璧不仅是代表皇权的玉玺,更拥有精神异能,能不自觉的散发出放射异力,直击武者心神,功力稍差,心境不足者若接触,定然会走火入魔。
    但对于武功高强者而言,和氏璧是可以用来练功的宝物,四大圣僧就是在这里借助和氏璧打磨精神异力,妄图更进一步。
    此刻,智慧大师无需刻意保持,亦时时刻刻都沉浸在大澄净、大欢喜、大智慧的无我无相状态,不论跌迦禅坐,亦或沉眠多久。绝无“不舒畅”之理。
    然而这半晚的禅定。他的禅心竟在不知不觉中。偶然遁入可遇而不可求的无限寂灭境地,灵觉无限敏锐。
    此时此刻,他的每一个毛孔都在欢呼,念头转动灵快,功力更见精进,此番获益之大。几不输于初次借助和氏璧修炼的成果!
    毫无疑问地,他又向着【摩诃止观】禅法最高层次的‘一念三千’之境前进了一小步。
    一股淡淡的喜悦,涌上心头,转瞬间又似流光般逝去,未曾给他定慧澄澈的禅心染上丝毫尘埃。
    他睁开眼,眼神宛如稚子般天真无邪,充斥着浓浓的喜悦,他虽然置身于一间简陋朴实的禅房斗室之内,但在他的眼里,却是胜比皇宫别院。
    这里的每样东西都出奇地美丽。
    在窗外透进的月光下,一切事物都金辉闪闪。
    墙角新增的蜘蛛网,地板上的陈旧蒲团,其存在本身。已隐含至理,带有某一种超越物质的深义。
    看到他的眼睛,帝心尊者笼在袖子里的手不自觉的用力,面上却保持着微笑,静静地看着对方,仿佛在为他高兴。
    道信和尚和嘉祥大师也屏息凝神,害怕打扰到对方,他们三人比智慧大师醒的更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