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修仙吗,亲?

作品:《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第112章 修仙吗,亲?
    大梁皇帝的诸道会兵关中平妖计划刚开始就结束了。
    根本没人搭理啊!
    那些割据的藩镇又不傻。
    李克用,刘仁恭,王镕,王处直哪个不是称雄一方的,结果面对国师全都倒下,甚至连还手之力都没有,国师之恐怖如斯。他的确说要灭天下藩镇,可问题是现在南面这些暂时并不需要面对他,有朱温在前面挡着,大家在后面看着就行了。
    如果朱温挡不住……
    那再说呗!
    说到底他们就根本不存在联合起来的可能。
    更何况朱温也是包藏祸心,一旦这些藩镇出兵,肯定是要被当炮灰,朱温就是因为在河东损失太大,不想自己的嫡系再继续损失下去,至少不能光他这边再继续损失下去。所以本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原则,以国师要灭藩镇这个各路藩镇都害怕的理由,哄着别人先给他扛一波伤害。这样如果失败,损失的也是别人,如果赢了,那正好削弱了这些藩镇,然后可以从后者身上学我大金的北失南补。
    都懂!
    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们玩什么聊斋啊!
    现在是你面对国师,那伤害就你自己扛。
    至于我们在后面给你摇旗呐喊就可以了。
    甚至还有连摇旗呐喊都不愿意的……
    大唐司徒,中书令,同平章事,剑南西川节度使,成都尹,蜀王派世子入朝。
    王建最终选择跪了。
    国师宫。
    其实就是宗圣宫。
    杨丰并不住在长安,虽然长安这段时间多少有点恢复,比如皇宫的废墟和荒草荆棘终于清理干净,但宫殿依然没有重建。以李道玄为首的监国朝廷,暂时也没兴趣修宫殿,毕竟城内涌入的人口有点多,光那些被杨丰带来的唐军和家眷需要的房屋建设,就是一项不小的工程。
    还有城内那些废墟的清理,周围荒芜的农田水利设施修复。
    全都比修宫殿重要。
    再说露天朝会也挺好的。
    也能时刻警醒他们,让他们知道大唐还在危难之中。
    秦琼等人则带着唐军不断清剿关中各地土匪,然后恢复秩序重建府兵,在一队队全身重甲,举着陌刀的盛唐精锐面前,关中各地土匪盗贼迅速销声匿迹然后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了。
    毕竟敢不销声匿迹的,也就物理上销声匿迹了。
    目前大唐朝廷在关中控制区,大致上东起泾河,西到萧关,已经囊括大部分关中平原,但李继徽依然占据着邠州,胡敬璋也依然占据鄜州,刘知俊则依旧占据同,华二州。不过不是他们不想投降,他们想,他们这些天不断通过李茂贞,试探着看能不能弃暗投明。
    而是投降的前提是他们得死啊。
    朝廷的开价也很明白,他们这些节度使自裁,部下都将,兵马使,各州刺史们统统自裁。
    但他们还不想死。
    而朝廷暂时也没空去收拾他们,于是就这样暂时耗着。
    不过他们也不敢出来袭扰。
    实际上刘知俊连河中和长安间的人员和物资往来都不敢阻拦。
    长安的食盐已经重新恢复为盐池的。
    在国师北巡解决了河朔四镇后,现在四镇也已经可以通过河东,与朝廷连接起来,中间就剩下同华二州,刘知俊当然知道自己不懂事的话,那就该大唐朝廷帮他懂事了。
    至于萧关以西是秦州节度使李继崇,也就是李茂贞侄子,他其实已经投降朝廷,但朝廷也没派人去接管,所以他还是以节度使身份在那里。朝廷虽然已经废节度使,但在新任官员接管前,节度使都是还得存在,他那里就是这样的情况。再向西就是朱温系统的朔方节度使韩逊和定难军节度使李思谏,实际上就是他俩中分宁夏,但李思谏还控制陕北的北部,南部是李继徽和胡敬璋,而韩逊还控制盐州。
    也就是盐池。
    韩逊没什么大志向,主要是他那里还得面对吐蕃,他就是控制灵盐二州而已,但投降朝廷他暂时也不想,毕竟朝廷和他之间隔的还远。
    然后再向西就是吐蕃,甘州回鹘这些势力。
    归义军则被甘州回鹘隔在西边。
    原本历史上很快甘州回鹘就会向朱温称臣纳贡,而归义军则自立为一国并与甘州回鹘交战,但战败,河西走廊完全被甘州回鹘控制,而归义军只剩下瓜沙两州甚至向甘州回鹘称臣。
    再以后就是西夏崛起。
    大家都完蛋。
    不过这种局面很快就要结束了,因为陇右道行军总管李嗣业的西征军团已经在组建,接下来他将率领唐军重新打回西域。至少第一步也要打通河西走廊完成和归义军的连接,李嗣业现在不管别的,就是全力准备他的西征。
    楼观台上,国师面对眼前关中平原迎风负手而立,仙风道骨般傲然浊世。
    “王建是真病还是假病?”
    他说道。
    王建其实没完全跪。
    因为朝廷的圣旨是要求他入朝,但他说自己病了,所以暂时没法入朝,然后派出他儿子王宗懿代替他入朝向监国解释,当然,他也知道监国不是说了算的,所以同时派出他的亲信,也是王宗懿老师杜光庭以弟子礼,前来觐见国师顺便向国师解释。
    杜光庭可是修道的。
    他不但修道,而是还是目前大唐名气最大的。
    不说唐末道家旗帜也差不多,而且他成名已久,唐僖时候他就已经衣紫。
    “弟子不敢欺瞒国师,蜀王的确是病了。
    蜀王原本还在犹豫,但某日酒后突然中风,以至卧床不起,不过身体倒是并未性命之忧。”
    杜光庭小心翼翼地说道。
    “懂了!”
    杨丰说。
    那哪是突然中风,那是被中风。
    王建很显然还是舍不得皇帝瘾,但他胡闹,他手下不能跟着胡闹,一旦他称帝,那手下就都是逆贼了,他不称帝的话就算不肯入朝,那顶多也就是个抗旨。
    到时候看情况再说,朝廷真讨伐就喜迎王师,不讨伐就继续混。
    实际上他手下最喜欢的就是混着。
    可他称帝就没有混的余地了。
    要么跟着他沦为逆党。
    要么跟他决裂。
    那些在外镇守的可以决裂,在成都的怎么决裂,会被他裂的。
    所以不能让他做蠢事,这个也很好解决,无非一场兵谏而已,五代这种事情属于标准操作,他手下几个亲信商量好了,带着士兵挑个时间直接冲到他面前。先把他控制住,然后再把他往府里一关,中风了,得卧床静养,但身体没大碍,就是需要休息,然后派出世子入朝解释,剩下就看朝廷这边了。说到底四川或者说蜀中本来就是唐朝皇帝的后院,二十年前唐僖宗还在那里躲着,王建手中基本盘本来也就是当年禁军,他可是田令孜干儿子,神策军将领,这些人不会跟着他胡闹。
    大唐没有了,他称帝也没什么可说的,大家跟着他荣华富贵,但现在大唐还有,而且还这么强,那他再称帝就是胡闹了。
    废节度使没什么。
    就算废了剑南西川节度使,那些文官武将也一样还是当官,只要他们身份上还是唐臣,大唐朝廷就不可能不管他们。更何况这里面本来就有大量还忠于李家的旧臣,当年唐僖宗逃到成都时候一大堆跟着到成都但没返回的,杜光庭还是当年随驾的呢!
    他趴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看着国师。
    他已经目睹过国师神迹,实际上他刚才就是被国师直接劈开空间裂隙,从长安一步跨越到这里的。
    真正的神迹。
    他修道数十年未曾一睹,今日终于见着真神仙了。
    “既然他病了,那就先养病吧!朝廷会重新派成都府尹及兴元府尹,其他文武官员各安其职,剑南西川,东川等节度使皆应裁撤,但朝廷如今事多,蜀中暂时也没什么大敌,就先暂时留着,等过些日子解决了朱温再说。
    至于他儿子,就留在长安为官。
    他哪天要是好些了,能走路了,那就自己入朝,朝廷再派人接替他。”
    杨丰说道。
    四川就没必要像对河朔三镇一样了。
    毕竟四川又没持续造反一百多年,不需要以血腥杀戮镇压。
    “国师英明。”
    杜光庭激动地说道。
    他们想要的最好结果也就是这个啊!
    “不过你还有事要做。”
    杨丰说道。
    “国师请吩咐。”
    杜光庭赶紧说道。
    “你既然是修道之人,可修出什么结果?”
    杨丰说。
    “弟子惭愧,弟子修道一生,亦未曾参悟大道,至于弟子在蜀中所行,不过是些无用之物,过去还颇为自得,但今日得见国师仙法,才知自己可笑。”
    杜光庭很老实地说。
    “你能明白这个最好,实际以你们所修,是不可能成仙的,你们根本不明白什么才是修行,若画符,食丹药就能成仙,这仙也未免太不值钱了。自古真正成仙者,无不以功德,功德到了,自然就成仙,救世济民,匡扶天下,教化四方,这些才是真正修行。你们所修那些不过是凡人不识天道,幻想出来欲求侥幸而已,恰如老农幻想皇帝挑水用金扁担。服丹药还想成仙简直笑话,被丹药毒死才是真的,倒是你能以药医天下病人,那功德足以飞升仙界。
    且活人成不了仙。
    你先得明白何为仙人,抛去残蜕者才为仙人。
    仙即灵也!
    幻想肉身成仙只不过是镜水月永不可及。
    至于我这肉身也不过是暂用而已。
    凡人躯体终不免生老病死,若不能勘破这枷锁,仙道终不可得,但灵魂才是不灭,一旦得成仙道,上可遨游苍穹,下可与万物为友,永生不灭,与天地而不朽。”
    杨丰摆出一副仙师姿态,教育这个看起来已经年过半百的老道士。
    不过现在他应该还不算道士,只是修道而已,十几年后才隐居青城山真正当道士。
    “弟子谢国师教诲,弟子愿继续追随国师受教。”
    杜光庭激动地说。
    他哪知道这家伙只不过是随口扯淡的。
    “这个就不必了,你跟着我一样也成不了仙,我说的很明白,功德到了自然成仙,功德得自己去挣,正好我有件事交给你,此事办好了自然有大功德。”
    杨丰说。
    功德嘛!
    为国杀敌也是功德。
    造福百姓也是功德。
    想要成仙就去努力攒功德,反正活人不能成仙,只有死了才行,但死了之后是不是成仙,这个也没人给他证伪。
    这种事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的理论不能被证伪。
    所以大师们更受欢迎。
    毕竟道士吃仙丹已经有过大量被证伪的例子,皇帝也不都是傻子,但大师的理论无法被证伪,他们都是死后才能实现的。
    “请国师吩咐。”
    杜光庭赶紧说道。
    杨丰拿出一本封面上赫然写着圣谕二字的书。
    而且还很有厚度。
    这就是明末那个,这东西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思想,道德,到工农业,甚至政治体系,那个所谓的神搞出来的,包括一个完整的神话体系。这个家伙不知道搞了多少时空,毕竟他都杀过几十亿人了,然后总结出来的一个非常完善的东西。
    他这个东西在明末其实有点过于极端。
    不过他说没问题。
    但在唐末这个时代刚刚好。
    “这是我此番下界,从昊天上帝处求来,欲以其教化世人,但我没空去做这些,就交给你了。你带着圣谕,先回蜀中,刻印也好抄录也罢,随你便,再以此沿江而下晓谕各地。
    若能以此教化天下,那这功德足以使你位列仙班。”
    杨丰说道。
    说着他把圣谕递给了杜光庭。
    后者跪在地上,高举着颤抖的双手接过。
    “弟子当尽一生之力,为国师传此大道。”
    他说道。
    “去吧!”
    杨丰满意地说。
    然后他直接劈开了空间裂隙。
    而对面赫然是一条繁华街道。
    “成都。”
    杜光庭抱着圣谕深吸一口气说道。
    “朝廷的事你就不用再管了,把我说的转告王建,告诉他,这次我给他个机会,我也给了李克用机会,但他没把握住,现在我也给他机会,就看他是不是把握的住了。”
    杨丰说道。
    杜光庭赶紧行礼告退,然后小心翼翼地跨过空间裂隙,直接回到了成都的大街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