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精神世界
作品:《诸天之神象镇狱》 第147章 精神世界
摇光圣地上下雷厉风行,不过旬日,便从诸多道宫境弟子中遴选出一批德才兼备、心志如铁之辈。
“尔等此去,肩负道统传承之重任。“林羽负手而立,目光如电扫过台下众弟子,“当以慈悲渡世,不可恃强凌弱。若遇棘手之事,即刻传讯回山,不得延误。“
众弟子肃然而立,眼中精光湛湛,齐声应诺:“谨遵圣子法旨!“
东荒大地,世俗王朝林立,亿万生灵繁衍生息,却大多懵懂无知,未曾触及修行之道。
而今,摇光圣地的弟子们如星辰般洒落人间,一座座青砖黛瓦的摇光道院在各城拔地而起。道院门前,白玉台阶铺就,两侧古木参天,灵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
然而,林羽所求,远不止于此。
“世俗之地,天地精气稀薄,若无神通,终究难成修行净土。“
他立于摇光圣地最高处,俯瞰人间,眸中神光流转,似能洞穿山河。
“传令下去,各道院弟子,即刻开始改造地脉!“
摇光弟子得令,纷纷施展神通,以圣地秘传的“养龙术“梳理地脉。
他们行走于城池之下,以神力贯通地底地脉,如织网般将散乱的精气引导归一。每一条龙脉都被重新梳理,浊气被净化,灵气愈发精纯。
“地脉如龙,当以龙气养之!“
一座座道院中央,林羽的雕像被安置在阵眼之处,底座刻满繁复的源天纹路,与地脉相连。信徒的香火愿力不仅被雕像吸收,更顺着纹路渗入地脉,化作滋养灵脉的养分。
渐渐地,地脉开始蜕变。
原本稀薄的精气变得浓郁,如涓涓细流,流淌于城池之下。凡人居所附近,草木愈发葱郁,鸟兽通灵,甚至连寻常百姓都能感受到一股清灵之气萦绕周身,病痛渐消,体魄强健。
三月之后,第一座被彻底改造的城池——“青岚城“,迎来了惊人的变化。
城中央的摇光道院上空,灵气汇聚成云,时而化作龙形,时而凝为凤影,异象纷呈。城中百姓早起时,竟发现井水甘甜如灵泉,饮之可消疲解乏;孩童玩耍时,偶尔能看见地面泛起淡淡灵光,如萤火流转。
更令人震撼的是,一些原本资质平庸的凡人,在长期沐浴地脉灵气后,竟渐渐开启了修行之路!
“这……这简直是神迹!“青岚城主跪伏在道院前,激动得浑身颤抖。
摇光弟子淡然一笑,道:“此乃圣子所赐的造化,尔等当心怀感恩,虔诚供奉。“
城中百姓闻言,纷纷朝着林羽的雕像跪拜,香火愿力如潮水般涌来,顺着地脉流转,最终汇入摇光圣地的幽冥天网之中。
随着道院建成,传道之事渐入佳境。无数世俗生灵在摇光弟子引导下,得以窥见大道门径。这些初入道途者,每日对着林羽雕像焚香祷告,虔诚之心化作缕缕香火,跨越千山万水,汇聚成海。
忽一日,林羽正在静室参玄。蓦地,一股浩瀚愿力破空而来,如天河倒悬,轰然灌入体内。
“嗡——“
地狱位面剧烈震颤,但见万千金色光点如雨倾盆。这些由众生念力凝聚的精华,甫入地狱熔炉,便被那亘古不灭的神秘烈焰淬炼提纯,渐渐化作最本源的生命精粹,似琼浆玉液般滋养着林羽的肉身元神。
在这股力量的冲刷下,林羽通体绽放璀璨金芒,恍若神祇临凡。骨骼发出清越鸣响,如黄钟大吕回荡九霄;神魂深处混沌初开,无数大道真文流转不息,演绎着天地至理。
不知过了多久,林羽缓缓睁目,两道神光破空而出,竟将虚空都洞穿。他长身而起,周身道韵流转,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统御八荒的威严气度。
林羽盘坐于混沌洞天深处,周身缭绕着金色的信仰之力,如亿万缕神曦交织,在他掌心不断演化。每一次尝试,他都以无上法力构筑精神世界的雏形——山川河流、日月星辰、法则秩序,皆在其中显化,宛若真实。
然而,每当这方精神世界即将成型之时,便会剧烈震颤,随即崩塌。
“又失败了.“
林羽眸光深邃,凝视着掌心溃散的金色光点,若有所思。
他并非没有收获。每一次崩溃,都让他对精神世界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
“仙古纪元的虚神界,乃是仙王联手构建,以无上伟力开辟,再以众生念力维系。而如今的九天十地,早已没有那样的条件。“
仙王陨落,化作不死神药;虚神界崩毁,沦为废墟。
想要以一己之力复刻虚神界,几乎不可能。
但——
“西漠的菩萨界,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林羽眼中精芒一闪,思绪翻涌。
菩萨界,虽不如虚神界那般浩瀚无边,却能稳定运转,覆盖西漠一域。它并非依靠仙王伟力,而是以阿弥陀佛大帝遗留的念力为根基,再经无数佛门信徒世代积累,最终形成的精神领域。
“若我能参透菩萨界的构建之法,未必不能走出一条新路!“
黄沙漫卷,天地苍茫。
林羽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在无尽沙海之中,炽热的风裹挟着砂砾。放眼望去,唯有起伏的沙丘延伸至天际,仿佛一片凝固的金色怒涛。
这里,是修行界公认的贫瘠绝地——西漠。
然而,就在这看似死寂的荒漠深处,却隐藏着勃勃生机。
荒古年代,阿弥陀佛大帝曾立下宏愿,要以信仰之力逆转天地造化。他行走大漠,步步生莲,以无上佛法点化荒芜。万年之后,沙海深处竟真的涌现绿洲,枯泉复涌,死地回春。
“哗——“
当林羽翻过最后一道沙梁时,眼前的景象令他呼吸一滞。
碧波万顷的无量金身湖倒映着雪山,菩萨高原上佛光普照,巍峨的古佛山巅,隐约传来阵阵梵唱。沙与雪,荒与荣,在此处达成了不可思议的和解。
“施主远来辛苦。“
一位赤足老僧不知何时已立于身侧,手中转动的念珠泛着温润的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