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封地

作品:《我靠种田经商养活三军

    第131章 封地
    白柔音诧异,“这么快?”
    春风礼貌道,“是,还请杨大少夫人下次赶早。”
    张氏一听没货了,顾不得矜持焦急问,“下次什么时候有货?”
    春风继续礼貌道,“奴婢也不知。”
    张氏没好气看了白柔音一眼,甩袖回了座位生闷气。
    忠勇侯夫人上前抓住女儿的手,想上去骂架又怕张氏仗着婆母的名义明目张胆地折磨白柔音,一时间心疼的眼睛都红了。
    白柔音扶着忠勇侯夫人回了座位,母女二人说了好一阵子话。
    见在场的夫人小姐们喜欢壶光镜喜欢的紧,宣王妃边让她们随意去圃里摘佩戴,边让人将唐昭送的壶光镜拿来并列摆开,任人观赏使用。
    簪大会结束后,壶光镜传遍了整个西北上流圈层,引得不少世家富户好猎心起,迫不及待想要亲自看上一眼。
    然而,琉璃阁迟迟停业不开,不少人铩羽而归。
    三天后,春风与顾管家亲自率人送货上门,又按照费多少赠送了四时牌。
    沈大夫人摸着手中木牌,正面雕刻着栩栩如生的月季,“这牌有什么用?”
    “琉璃阁按照费多少将顾客分为不同等级的会员,按照会员等级的高低赠予不同牌。”
    春风解释,“如夫人了四千两银子,便得月季牌,以后琉璃阁内新出任何商品,都会赠送一件样品,且预留给夫人十件商品的订货权。”
    “哦,这么说以后琉璃阁还会出其他新样?”
    “是。”
    “可还有更高级的牌?”
    “有,月季之上为牡丹,在琉璃阁消费累计上万两的顾客可以获得。”
    一万两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沈大夫人咋舌,等春风等人离开后,便琢磨这些镜子的分配。
    沈大夫人惦记着娘家,除了给自己和儿媳女儿各留一面外,其余壶光镜皆派人快马加鞭送去洛阳。
    洛阳里,收到沈大夫人送来的壶光镜的赵家女眷开心的不行,本以为还要等几个月,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
    “以往都是洛阳里出了新鲜样传到外面,不知什么时候起,这境况反了过来,之前是豆油,现在是壶光镜,以后指不定还有什么。”
    赵太夫人欣赏着妆匣感慨,“你说这昭善郡主,怎地有这么多奇思妙想?”
    赵大夫人应和道,“可不是,前几天老爷还说,宣王爷上奏的折子里提到的新农具,便是昭善郡主研制出来的,那农具好用极了,可省了百姓好大功夫。”
    赵大夫人掩唇微笑,“如今工部上下官员全都投入到新农具的制作与推广中,这些日子陛下亲口褒奖过两次了!”
    “明珠就是明珠,即便被人当鱼目埋藏了这么多年,依然能璀璨夺目”,赵太夫人叮嘱,“我赵家的女儿也该如此。”
    赵大夫人郑重应下。
    太子府里,太子妃愉快地看着镜子里嘴角上扬的自己,“今日太子爷去没去看唐侧妃?”
    这个问题自太子妃献上豆油方子重新博得太子宠爱后太子妃日日都问,因此侍女回答地也很流利,“没有,太子爷已经两个多月没踏入朗月园了。”
    “前些日子太子爷叫了唐侧妃过去问壶光镜的事,哪成想唐侧妃一问三不知,惹太子爷动了好大的气,这段时间更是不准身边人提起她呢。”
    太子妃抑制不住笑出了声,“那贱人与昭善郡主同出一府,太子爷觉得姐姐如此厉害,妹妹也该学到点才是,谁成想那贱人如此没用。”
    多亏昭善郡主与那贱人不合,她才能借着昭善郡主这股东风,狠狠杀了那贱人的嚣张气焰。
    “去,把杨家送来的壶光镜送一面去朗月园”,太子妃吩咐,“好歹也是侧妃,若是连一面壶光镜都没有,传出去指不定惹出多少笑话。”
    “那贱人丢得起这个脸,太子府可丢不起!”
    侍女应下,亲自送去了朗月园。
    唐明受了好一顿挤兑,坐在梳妆台前,怔怔与镜中的自己对视。
    不过短短四月,她从府里最炙手可热的侧妃变成了闭门不出、连一个贱婢都敢嘲笑的弃妃,全都是因为唐昭!
    唐明攥起双拳,染了凤仙的指甲刺进掌心,尖锐的疼痛堪堪压下胸口几乎要喷薄而出的怒气,“裁纸研墨。”
    侍女连忙伺候唐明写信,然后悄悄送去魏国公府。
    朗月园的一举一动都被下人汇报到灿阳园,太子妃听后冷笑,“随她去。”
    她倒要看看,那贱人能折腾出什么事来!
    慈宁宫内,太后正与盛安帝谈话,“哀家还当什么大事,昭善郡主研制新农具有功自要褒奖,才显得皇帝赏罚分明。”
    盛安帝叹气,“朕也如此想,只是不知该赏些什么。”
    “昭善郡主以臣女之身赐宗室爵,又嫁入宣王府,身份已是尊贵,至于财物,国库空虚,皇帝尚且要缩减后宫用度,赏赐少了反而不美。”
    “朕愁的正是此事。”
    太后转动手里佛珠,“依哀家看,不如将武威当做封地赏赐给昭善郡主。”
    “赐封地?”盛安帝一惊,“大渝还未有宗室女得赏封地的例子,而且武威隶属西北,是二弟的封地。”
    “没有例子就以此为例”,太后慢慢道,“哀家听说昭善郡主已经搬去武威,就住在护国将军府里,可见昭善郡主惦念外祖家,既然如此皇帝何不成人之美?”
    盛安帝思考起来。
    “壶光镜价值几何,皇帝心里有数”,太后叹气,“西北军饷到现在还没凑齐,边关将士总不能饿着肚子守关。”
    盛安帝明白太后的意思:昭善郡主收拢天下之财,正是供应西北军的最好人选。
    “太后言之有理,朕这就下旨,将武威郡赏赐给昭善郡主为封地”,盛安帝站起身,“朕再将安康划入西北,作为给二弟的补偿。”
    太后颔首,盛安帝解决心腹大事,龙心大悦,陪着太后用了午膳,回御书房命内阁拟了圣旨,盖上玉玺派人前往西北传旨。
    盛安帝处理完政事,正准备起驾回后宫,就被匆忙进宫的内阁首辅罗正拦下。
    昭昭:嘿嘿嘿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