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国姓成功,你想做后唐庄宗吗?

作品:《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第123章 国姓成功,你想做后唐庄宗吗?
    甲申国变,代清入关。
    家破人亡者不知万千,谁人没有国仇家恨。
    各地诸生,各省官员,合家赴难者难计其数。
    父母之深仇,国家之亡恨,何止郑延平一人。
    张煌言的父母,鲁王的妻儿,就连永历帝的两个儿子都散佚民间,生死未卜。
    唯郑延平大起大落后心力交瘁,又有曰本人偏激刚烈的一面,开始崩溃癫狂。
    马信杨朝栋是知道国姓爷的疯疾,纷纷紧张望向又捂头的国姓爷。
    郑延平捂着脑袋,死死盯着太子使臣。
    刘玄初坦然以对:“太子让我问,国姓可忘恩师钱谦益剃发投清之恨?”
    “可忘父亲郑芝龙不战而降之恨?”
    “可忘生母田川氏受辱耻死之恨?”
    “国姓可忘了隆武襄皇帝绝食殉国之恨?”
    四句斥问,空荡的大厅声音回转不息。
    郑延平眼角也随之不停抽搐。
    “没忘!我朱成功忘了吗?”
    郑延平咬牙切齿的扫过堂中文武群臣,看向西面的八闽,停顿片刻,最后望向北方的两都。
    “先帝赐我国姓,望我成功收复河山,君恩如山,我时时刻刻背着。”
    “生母受侮,我亲手剖腹,出肠涤秽,生母之血犹在手中。”
    郑延平举着双手,细细端望,十五年前为母殓尸的场景犹在眼前。
    “身为臣子,必须对国君忠心,对国家忠诚。”
    “我父亲背主叛国,奇耻大辱,不收复八闽,不收复天下,我就洗刷不了郑家千秋青史的骂名。”
    郑延平与刘玄初对望相视,仿佛对着其背后的永历太子,声音嘶哑:“忠孝大节,矢死靡他。”
    “郑家对先帝有亏,对大明有亏,我身死也要赎罪。”
    “我恩师钱牧斋身受国恩,早在南都沦陷时就死了,如今苟活的只有联络东南,抗清赎罪的东涧遗老。”
    郑延平一时恍惚,看着刘玄初身后的绰绰鬼影,喃喃自语道。
    “我非是学东涧遗老隐居自保,只是另寻复国根本而已。”
    大厅中,东海郑延平的心腹文武各自惊疑不定。
    太子让人直击国姓爷的痛处。
    换作其他人,军法苛严的国姓爷早就下令抓人杀人了。
    也就鲁王那些宗室,还有些朱家遗留的尊贵。
    其他人,张名振又不是没下毒过,张煌言又不是没反讽过。
    海上天气不定,此时夏天的风暴突然乍起,屋外狂风骤雨,呼声大噪,堂内寂静一片。
    与郑延平对峙的刘玄初沉吟几息,正色以对:“延平王未忘便好。”
    “但国家败亡如此,负君恩,有亲仇的,何止延平王一人。”
    “皇上将国家大事交给晋王,晋王却丢云滇,遗圣驾,巩昌王也曾痛骂晋王,晋王的妻子与长子在云滇也被东虏人杀害。”
    “然晋王见太子英武,便交权柄。”
    刘玄初微微俯首:“延平王,太子殿下说。”
    “你有四大恨,他就没有吗?”
    “太子一恨苍天无眼垂青胡运,让东虏巧得天下。
    二恨神州大地腥膻万里,汉人被剃发左衽。
    三恨东虏屠害百万百姓,数省地方千里烟绝。
    四恨东虏欺压千万黎民,华夏百姓为猪为羊任人宰割。”
    自郑延平以下,众人皆有些动容。
    狂风在明京城咆哮着,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仿如无数冤魂哀号。
    刘玄初继续沉声道:“太子不恨祖宗江山残破覆灭皇上之手,不恨三位堂伯先帝身故,不恨各宗室先帝监国殉国。”
    “延平王,太子口谕。”
    “天地君亲师,郑延平你的四大恨是君亲师,孤的四大恨是天地民,孤的仇恨痛苦远在你之上。”
    “你若想留在夷州,忍气吞声,将那份痛苦吞入腹中消化,请自便。”
    “但孤……”
    “孤要去两都,将那份痛苦百倍奉还给东虏人。”
    “虽孤为桂君,你为唐臣,但说到底,不过一想留衣冠的明人。”
    刘玄初的话语飘散在风中。
    两个想要关门挡雨的亲卫被南洋大臣的言语惊到,一时竟任由风雨宣泄进大厅之中。
    马信杨朝栋犹疑看着刘玄初,太子要真这么说,他疯的不比国姓爷轻啊。
    没有君亲师,哪来的他大明太子朱慈煊。
    郑延平面无表情,沉默的没有说话。
    刘玄初最后的话说到了根本。
    桂唐鲁三藩,正统性最高的当然是桂藩。
    这是南都立帝续统时,史可法就想选择的了。
    弘光、潞王被俘后,大明帝位就该是桂藩了。
    只是浙闽的军阀文官们就近原则,选择拥立了唐鲁二王。
    郑延平当然是忠诚唐藩的,他的国姓正统就是来自隆武帝,隆武遇难也奉其年号三年。
    跑到闽地的鲁王想要招揽他,郑延平直接和拥立鲁王的郑彩干仗。
    永历帝数次封他延平王、潮王爵位,也都推辞封印。
    但说到底,桂藩虽然和唐王绍武的矛盾不下唐鲁之争,和奉隆武的郑延平关系不大。
    眼见延平王沉默不言,刘玄初再次拱手,恳切以对:“延平王。”
    “眼下你军中不稳,唯太子可整顿人心,若无殿下,你就只能暂避夷州。”
    “晋王交其权,黔国公献其财。”
    “太子依然重用他们,将西南军事大权一并托付晋王,并许诺晋王女皇后之位,让李家与国同休。”
    “虽夺沐王府三百年积蓄,但太子也将西洋列国交付黔国公,许沐家百世之财。”
    “不谈皇上以前敕封的潮王爵位,太子殿下对臣子不曾吝啬,八闽东海,乃至南洋也可全部让郑家统管。”
    杨朝栋等人闻言一时激动,纷纷望向国姓爷。
    他们都是郑家旧将。
    以前只在东海逞威风,要是跟着永历太子,看他在南洋西洋的行事,保不得能做个小国国王。
    郑延平瞥了眼意动的亲信们,旋即看向刘玄初。
    “这些条件也是太子的口谕?”
    刘玄初俯首:“只是下官的猜度。”
    “然太子常言国之二柱,李定国擎撑西南各省,郑延平敢争东南半壁。”
    “延平王在太子心中不下晋王,恩宠当殊荣,说实话,我等常伴太子左右,不少大将都羡嫉延平王。”
    郑延平闻言再次沉默。
    许久,等到屋外的阵雨渐息,郑延平方才开口:
    “刘侍郎你不适合当能言善辩的说客。”
    “且不说东海本就是我郑家的,要真为了些许殊荣,我何苦在金厦支撑十五年。”
    “伪清心中,我怕是当孙可望李定国二人之合吧。”
    郑延平说着,大步走向细雨飘飘的屋外。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走过刘玄初,郑延平淡淡道:“你给我说的什么八闽东海南洋。”
    “还不抵太子许诺的血债血偿,百倍奉还。”
    ……
    明京城和热兰遮城相距不过八九里地。
    踏着泥泞和细雨,郑延平刘玄初一行人半个时辰就到了热兰遮城的荷兰议事厅。
    大堂墙上,荷兰人的写实画像还挂着,朱慈煊正在长桌上挥洒笔墨。
    郑延平看着身穿金甲的永历太子。
    第一反应不是大明至尊,而是那些年轻的义军悍将。
    脸庞瘦削,肤色在南洋被晒的微黑,弑王灭国,身上的煞气隔着十几米也能感受到。
    只能从肃立的五官中,依稀看到南都弘光帝和神宗画像的几分身影。
    仅有双眼中的纯真,彰显太子只有十八岁。
    朱慈煊听到声音,抬头见到了戴着金边乌冠,身穿蓝色长袍的民族英雄。
    郑延平虽是海盗出身,半生征战,但却实实在在是个文官。
    皮肤略白,面貌端正,清秀儒雅。
    只有眼眸中的森冷,显示着他骨子里还有着海盗的凶狠。
    瞥过系统面板上的郑延平属性,朱慈煊有些惊异。
    【姓名:朱成功(顶级武将)
    年龄:38
    官职:大明延平武王
    统率:95武力:95智力:95政治:95】
    算上火器的武力,涵盖经验见识的智力,朱慈煊能理解。
    包含理政的政治嘛。
    南明除了众所周知的爆兵天才孙可望,还有个奇才。
    孙可望是有大西军旧部,和结盟的沐天波,才能安稳在云滇屯田爆兵。
    郑延平起家,父亲叛国,麾下只有几百家丁部众。
    纯靠自己一个人苟着,从南澳一岛,发展到东海沿岸,十年时间爆兵二十万。
    让其他三路先抗一下,等他大后期六神装的英雄。
    在被上高地时,反推对方门牙塔了,然后浪了一波,直接被敌人结束游戏。
    就是这95的统率,朱慈煊有些不解。
    二十万大军被几千人打崩,统率全点海战上了?
    朱慈煊放下毛笔,举手示意郑延平观看新作。
    郑延平走近,看着那比草书还草书的书法,直牙酸。
    他一个正经的江南文官见不得这种墨迹。
    他家狗沾墨踩上去,都比太子写的好。
    仔细辨别片刻,郑延平依旧认不出来,还是山田长政看在自己人份上,开口解读。
    “太子殿下,写的分别是。”
    “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英雄做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已经选择归顺永历太子的郑延平闻言,顿时动容。
    虽然第二幅对联,有些晦气。
    但死则死矣,有何惧之。
    郑延平沉默少顷,俯首道:“臣谢殿下赐联。”
    朱慈煊笑吟吟看着郑延平,语出惊人:“国姓成功,你想做后唐庄宗吗?”
    太子在笑,其他人却全部陷入惊怒之中。
    白文选等人以为太子又要行招人抓捕之事,纷纷握住刀剑,望向郑延平身后的文武官员。
    夷州的文武心中各自大呼中计,永历太子之所以不赴明京,是要开会抓人。
    后唐庄宗李存勖,可是以异族身份,被唐皇赐姓,编入李唐宗室谱籍,然后自以李唐正统立国。
    国姓爷除了没入朱家皇谱,但其他的和李亚子一模一样。
    就是国姓爷攻夷州,诸镇也不少人以为是其不想抗清,偏居海外立国。
    至少杨朝栋心中清楚,世子郑经是正儿八经这么想的。
    郑延平面对永历太子的斥问,神情不变的笑吟吟道:
    “先帝赐我国姓,赐名成功,是纳我为亲信,将收复河山的重任交付于我。”
    “太子殿下不认吗?”
    桂唐鲁三藩的恩怨十分复杂。
    唐鲁是帝位相争,互相挖墙脚,互相杀使者。
    桂唐更是深怨长久,郑延平觉得隆武先帝与永历帝没啥大仇。
    可桂藩的文官却对两位唐王愤恨不已。
    南都沦陷,瞿式耜本就想拥立正统的桂藩了,然后被隆武帝抢先。
    等到隆武遇难,永历帝已经监国了,然后广府的唐王绍武又僭越。
    两百里两帝立,清军将从闽赣南下时,永历绍武还在大打出手,刀兵相见。
    很多永历臣子都把闽粤沦陷怪罪到唐藩身上。
    直到永历十四年,才上思文皇帝谥号曰绍宗襄皇帝。
    彼时,永历帝已经是东吁的阶下囚了。
    朱慈煊道同样笑道:“如何不认,父皇为隆武先帝追谥,诸臣劝孤不纳隆武先帝入宗庙。”
    “但孤说联寇平虏,是襄皇帝所定之国策,沿海郑家,是襄皇帝所赐国姓。”
    “残明三帝诸监国,惟襄皇帝不负大明皇帝之位。”
    郑延平眼睑微垂,想起了在先帝身边随驾的日子。
    先帝胸有大志,锐意进取,只是遭他父亲掣肘,方含恨而终。
    朱慈煊拍了拍郑延平的肩膀:“大明在两都沦陷,父皇弃国时就已经亡国了,但华夏不可亡天下。”
    “能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者,自可为华夏主。”
    “孤若半道崩殂,大业未竟,请延平王奉父皇皇弟为主。”
    “若父皇皇弟遇难驾崩,请延平王自取监国帝位。”
    此话一出,比将郑延平比作李亚子还要惊骇世俗。
    大厅中双方的文武群臣,尽都错愕讶异的望向太子。
    郑延平心中一惊,正要请罪,谁想到太子扶着他,双臂用力,不让他跪下。
    朱慈煊朗声道:“隆武先帝赐你国姓,恩重如山,孤无其他,只能让你入皇室谱籍。”
    “南怀仁,刘玄初。”
    从愕然中惊醒的两人,纷纷出声应答。
    “孤做如下部署。”
    “孤亡之后,上皇执政,上皇崩殂,传位皇嗣,皇嗣遇害,不以其他宗室继统,当朱成功承继大统,监国称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