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这才叫一门双国公
作品:《荡魔祖师爷》 第142章 这才叫一门双国公
一连几天过去,即便是元宵节这天,贾蓉都没敢歇息,照样守在殿前司衙门当差。
可见这小子这次是真被打怕了。
却连累的还没结婚的贾琏,也不得不陪着贾蓉一起守在殿前司。
甚至昨夜贾琏还在想着,自己是不是求李景孝,跟着大军一起出征?
贾琏已经在打理荣国府的外事,别看还年轻,却也走过不少地方。
原著里,还带着林黛玉回扬州奔丧,一走就是小半年。
不仅圆满的处理好林如海的丧事,还顺利把林家几代人积累的财富和林黛玉,安全、顺利的带回到荣国府。
又因为亲爹贾赦,和大同、宣府这些边镇的将领私下里勾结,运私货出关卖给鞑靼人。
贾琏又不得不亲自跑去大同、宣府好几次。
即便是骑马,去大同或者宣府,一路上也有六七百里路。
可见这小子虽然是个妥妥的纨绔,却也不完全是废物。
甚至可以说,他比后世绝大部分权贵、富家子弟厉害多了。
只是一想到上了战场,很可能要厮杀。
一个不好就会伤了,甚至死在战场上,贾琏这才怂了。
至于贾蓉,贾琏只能在心里暗暗为他这个侄子祈祷,千万别被李景孝带着,一起上了前线。
要是只待在山海关,或者辽东镇协助打理后勤,倒是没什么危险。
也不用跟着大军行军。
不仅没危险,也不用吃什么苦。
若是前线打了胜仗,还有一份功劳。
殿前司衙门里,这几天倒是没人敢轻视贾蓉和贾琏。
李景孝连未过门媳妇的侄子,都让人上门抽了10鞭子。
其他人要是敢懈怠,出错,甚至打粮草军械、战马和其他物资的主意。
一旦被发现,李景孝绝对会杀人祭旗的。
当然,李景孝平时虽然不怎么管殿前司,1千马军的具体训练。
但只要有人受伤,隔天去殿前司衙门找他,都能拿到伤药。
所以李景孝都不用询问太多,只需要和这些伤兵聊几句。
大致就能知道1千马军的水平了。
而那些被他治疗过的骑兵,亲身体会过丹药的厉害,心里对他这个主帅的认可度极高。
而且李景孝既然不缺丹药,那士兵们上了战场受伤后,就不用担心自己会因为伤口溃烂而病死。
古代两军对战,直接战死在沙场上的,其实并不多。
大部分还是因为伤口发炎而死。
光是这点,李景孝就能获得1千马军的一致拥护。
更别说,李景孝当了副都指挥使后,除了每天中午、晚上加一头猪解馋。
骑战、骑射训练前十者,每月赏银子10两。
11到50名,赏银5两。
51到100,赏银3两。
101到300,赏银1两。
剩下的,同样给钱,却只有500文,并且下个月负责打扫马厩、给马匹洗刷。
虽然挺累的,但吃的更好,500文用来买粮,多养活一两人完全没问题。
几个月下来,这一千人对李景孝不说归心,至少没人会违背他的任何命令。
这其实就已经足够了。
又是清点和整理了一整天的粮草军械,贾琏都累的有些腰酸脖子疼。
更别说贾蓉本来还受伤了。
那副脸色发白,走路时,牵动了背后的伤口,疼的龇牙咧嘴的样子,确实让殿前司的文吏和军将们后背发凉。
事情传到宫里,太上皇和皇帝嘴角的笑意,压都压不住。
而且像是牛展鹏、柳威、侯亮这些和李景孝有些交情的勋贵子弟,这下想求李景孝带他们一起出征,又开始犹豫起来。
万一李景孝真是个面黑心冷的主,自己要是违背了军令或者犯错。
保不齐会被他当着大军的面,给用来杀鸡儆猴警告兵卒和将官们。
五天后,李景孝眼看明天就要娶亲,接元春过门了。
贾蓉真的一直都没服用三玉露丸,自己都开始心疼这小子了。
这才让身边的侍卫赵军明,在贾蓉点卯时,给了他一颗丹药。
顿时让贾蓉激动的眼泪都流了下来。
这五天心里的那点怨气,不仅全没了,反而把怨恨的对象,放在亲爹贾珍头上。
实在是贾珍确实过分了。
贾蓉自己知道自己犯错了,挨打他也认。
当然,不认也不行。
强权面前,他一个纨绔公子哥,想不怂都不行。
可李景孝都让人说了,只需要他吃苦几天,演戏给殿前司和军将们看。
可这都五天了,贾珍不仅不给三玉露丸,昨儿晚上还说,既然都疼了四天,再过几日,伤自己就会好。
用不着浪费一颗神药。
这话出自亲爹的嘴,当儿子的心里不难过和悲愤就怪了。
遇到个钻牛角尖的,说不定就想不开。
反倒是李景孝眼看他伤势还没好,主动让人送来了三玉露丸。
别说怨恨,贾蓉这下反倒觉得,李景孝虽然让人打了自己10鞭子,可实际上,还是关心自己这个侄子的。
至少比亲爹贾珍好多了。
服下丹药后,后背一阵清凉,只是十几秒,已经结痂的鞭伤,顿时好了九成。
等于恢复了30点的血量,居然还没完全好。
可见贾蓉的伤势,并没看起来那么轻。
说不定,这小子背上的伤,已经开始发炎,再拖几天,保不齐就开始发烧,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李景孝知道后,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
又让人送了些人参、鹿茸、藏红之类的补品,送去宁国府给贾蓉。
立马又让贾蓉感激不已。
隔天一早,正月十八元春出嫁的日子。
天不亮,这小子就起床跑去荣国府那边,跟在贾珠、贾琏身边跑腿。
荣国府嫁姑娘,还是太上皇和皇帝赐婚,别说京城的勋贵了。
但凡和贾家有姻亲、有交情的,即便是金陵城内的,都早早快马赶到京城。
一大早,宁荣两府就人来人往、热闹的很。
眼看贾蓉活蹦乱跳,贾珠、贾琏和王家几兄弟,还有同龄、同辈的年轻人们,立马知道这小子肯定服用了李景孝的丹药。
一时间,看这小子的目光,从之前的幸灾乐祸,变成了羡慕,甚至是嫉妒。
贾蓉本来就不蠢,没多久就意识到,自己忽然比琏二叔,还要受宾客中的年轻人欢迎。
等王家兄弟,开玩笑一样的问了句,怎么伤势好这么快。
贾蓉这才意识到,自己好像成了这些人羡慕的对象了。
这几天吃的苦,立马变成了,自己那是为了配合李景孝这个姑父,忍辱负重,严明军纪。
不仅无错,还有功。
这么一想,还别说,贾蓉的腰板都直了起来。
说话的声音也大了三分。
可惜今天贾蓉不是主角,一群人只是奉承了这小子几句,心思就全放在了元春出嫁的事情上。
李景孝都结过一次婚了,这次娶元春就轻松了很多。
所谓的‘晨迎昏行’,巳时出门,带着迎亲队伍去荣国府接新娘。
在新娘这边闹一闹,喝个酒,等带着新娘回到夫家,基本上已经下午。
正好黄昏时拜堂成亲,然后就是喜宴。
迎亲队伍到了荣国府,早有小厮和小孩儿,提前看到队伍,早早跑回去汇报。
李景孝不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出身,甚至他和读书人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和贾家交好的文臣,其实也很少。
还基本上都是不得志,官职不高的文臣。
所以居然没人刁难他做催妆诗,这让这些天准备了几首的李景孝,反而有些遗憾。
不过,贾家的亲戚是真多。
京城就有八房,金陵那边又有十二房。
虽然金陵那边来的同族不多,毕竟婚事提前了,能赶过来的,都是骑马一路赶紧赶慢,才在婚事之前一两天内才赶到。
但即便人少了很多,可贾家的姻亲、老关系还是太多了。
光是认人,都让李景孝头都大了。
李景孝这才真正的意识到,什么叫做一门两国公的含金量。
两个开国大将,外加两个第二代继承人也是战功不小,‘门人弟子、世交亲贵’遍布朝野都不为过。
什么四王八公十六侯,不是家主亲临,就是继承人上门道贺。
有那么一瞬间,李景孝都觉得,宁荣两府第三代、第四代要么是废物,要么出家当道士,对宁荣两府其实是好事。
否则,贾家三代人都掌握着极大的兵权,反而是大祸临头的事。
不仅皇帝受不了,就连满朝文武和世交勋贵们,都会觉得贾家挡住了他们的上升的路。
这么一想,贾家走科举之路,或许不是他们不知道屁股歪了,而是不得不这么做。
不过转念一想,明朝的英国公、魏国公、定国公,人家一样世代掌权,但只向皇帝靠拢,一门心思只听皇帝的,世代都活的好好的。
这么算的话,好像又是贾家确实走歪了。
好在今天李景孝结婚,一定程度上,新姑爷上门,反而最大。
即便有人刁难,那也是接元春出闺房时,出嫁了的嫂子,没长大的小姑娘们,才会刁难他一二。
热闹好一会,下午3点多,总算把新娘子接出门。
元春一身凤冠霞帔,坐上十二抬的大轿,队伍后十里红妆,那是一点都不打折。
以荣国府开国公的门第,女儿出嫁8抬轿子很正常。
不过婚娶向来会提高一级待遇,更别说还是皇帝和太上皇赐婚。
这才用了十二抬的轿子。
至于嫁妆,一担担、一杠杠都是朱漆髹金,流光溢彩。
抬担子的人,一个个也是一身喜庆的新衣。
床桌器具、箱笼被褥一应俱全,日常所需无所不包。
可以说,不管是用得上,还是用不上的物件,全都陪嫁送出去。
即便贾家奢靡无度,可为了准备这些嫁妆,确实费了好一番功夫。
甚至还找内务府,还有京城内外一个个皇商帮忙,才赶在元宵之前,凑齐了真正的十里红妆。
这才是真正的富豪权贵之家。
比起秦可卿出嫁时,不知道风光了多少倍。
为了让抬着嫁妆的队伍,全走出荣国府。还特意绕路,从城西,一直走到城东,这才绕一圈,进入了侯府。
可即便这样,等元春的十二抬轿子,进了侯府西院,荣国府还是有一些抬着嫁妆的人,才刚出荣国府没多远。
而这一路,敲锣打鼓,又绕着皇城外围走了一圈,整个京城内城的人,基本上都看到了迎亲的队伍和丰厚无比的嫁妆。
而且不管是锦衣卫、还是五城兵马司,又或者顺天府的三班衙役,全都上街维持秩序。
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李景孝,坐在马上,每走十几米,必然会遇到个有身份地位的人,向他拱手道贺。
李景孝这次只能笑脸相迎,一下午,脸都有些僵硬。
等元春被抱琴和尤二姐扶着,进了侯府,天色都已经昏暗了下来。
不过整个侯府东西两房,都张灯结彩,挂满了灯笼。
周围的邻居,一个个也是把元宵节时挂的各色灯笼,再次挂了起来。
就连喜宴的酒桌,都不得不在周围六家邻居家中前院摆放,才顺利安置好今天来道喜的宾客们。
好在李景孝有先见之明,一早就和戴权、夏守忠打好招呼。
两个大太监不仅自己上门喝喜酒,还让内务府的一些管事,过来帮忙。
否则,光凭李景孝家里那点仆役和管事,不可能招待好99桌的客人。
而且有资格进正堂,观看新人拜堂的人,至少也是三品。
一个个国公侯爷,这次也得靠后站,把位置让给代表皇帝来道贺的忠顺王,两个驸马爷。
还有在京的异姓王东平郡王穆莳和北静王水溶。
穆莳是个四十多的中年人,水溶看着也就二十多出头,但长相俊美、看着人也和善、文雅。
一看就让人心生好感。
只是李景孝对这些异姓王,甚至是皇族王爷向来不感冒。
一个个看是风光无限,可想想就知道,王爷哪有那么好当。
特别还是异姓王。
皇帝和太上皇,肯定防贼一样的防着四个异姓王。
所以李景孝对是个异姓王,确实不怎么待见。
当然,今天是结婚的喜庆日子,人家上门道贺,面子上自然不会让人难堪。
只是在场的人都是人精,一个个基本上都能察觉出,李景孝对水溶和穆莳都只是客套。
并没亲近的意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