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翁婿一心
作品:《寒门国舅》 第631章 翁婿一心
乾清宫,翁婿间的对话正在进行中。
朱祐樘用钦佩的目光看了张峦一眼,这才抒发感慨:“皇祖母真是有心人,她也关心西北军务……还让岳父举荐能人来协助我。既如此,岳父,你就随便推荐一个人吧。只要你认为差不多行的,我就可以用他。”
怀恩听到这里,终于放下心来。
你张峦再在这里惺惺作态可就没意思了。
皇帝都这么说了,你就“随便”举荐一个,也好落那些儒官一个口实不是?
不料张峦却继续摇头:“臣没有合适的人选。”
朱祐樘脸上多少有些失望之色,好像觉得,连我这个足智多谋的岳父都没有心仪的对象,那我更不知道应该用谁了。
怀恩试探地道:“陛下,您看,要不就以之前所议……”
朱祐樘突然想起什么来,问道:“岳父,怀大伴说,要不你亲自往西北领兵,由你来完成这趟差事,你看如何?”
怀恩和张峦听了,同时着急起来。
怀恩想的是,陛下你怎么能直接把我给卖了呢?
张峦则惊慌失措地摆了摆手:“不行,不行,臣绝对不行。请陛下收回成命,臣并无此能力。这么做,实在是祸乱朝堂。”
“岳父,并不是让你去西北治军,只是负责这次押送粮草之事,就好像先前覃昌和李孜省去办的差事一样,这样都不行吗?”
朱祐樘面带不解。
我都这么请求你了,你就这么不给面子的么?
怀恩心中大定。
皇帝如此恳切跟你说话,你还不赶紧答应下来?
要换作别人,领皇差去西北治军,就算只是走个过场,也能让其在军中积累足够高的声望。
放谁身上,也没理由拒绝吧?
张峦却出人预料地再次推辞:“臣真的不行。”
“可是……”
朱祐樘这下为难了,“岳父你既不亲自领兵,又不举荐人选,这下可如何是好?”
张峦问道:“不是要举荐武勋统兵吗?怎么事情落到臣身上来了……臣可是文官,不擅行军布阵啊!”
朱祐樘看了眼怀恩,这才道:“乃怀大伴说的,西北治军,应该以文臣为首,武勋听其吩咐行事便可。如今总制三边军务有缺,眼下也不知是否该派这样一名文臣前去西北边陲坐镇。”
“哦。”
张峦终于明白过来,随即笃定地道,“臣肯定无法胜任这样的差事,但真需要个文臣前去治军的话,陛下先前不已经派去一位了吗?”
朱祐樘和怀恩同时好奇地看向张峦。
朱祐樘问道:“不知岳父说的是……?”
“李孜省啊。”
张峦理所当然地道,“他负责押运布料军服去西北,眼下既然需要再派个人护送粮草,其实这两码事可以归到一起。”
朱祐樘听完后没做任何表示。
怀恩却赶紧道:“张国丈,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张峦奇怪地问道:“为何不可?怀公公,不是让我举荐人选吗?我以为要举荐勋臣武将,所以一直没什么好推荐。
“文臣那边,我也没什么主意。但既然非得找个人去凑数,那有个现成的,我也就是随口一说……要真是不行,我也不勉强。”
朱祐樘仔细想了想,看向怀恩问道:“怀大伴,你觉得李孜省不行,是吗?”
“这……”
怀恩摇头苦笑。
本在等着张峦举荐朱永、张懋,再或是举荐那些亲近他,或是给他送过礼的人,落张峦一个私通武臣的口实。
再或者怂恿张峦亲自去,把他暂时调离京师,一方面不让他留在京城捣乱,另一方面则让不懂军务的张峦到西北后出大丑。
结果张峦比他想象中的还要“不知进退”,竟举荐了个比他更不着调的李孜省?
看起来怀恩的阴谋是得逞了,但他却觉得……要是我也同意张峦推荐的人选,我就是在拿大明的江山社稷开玩笑。
怀恩定了定神,问道:“张国丈,您怎么觉得李孜省适合领兵呢?”
“我没说他适合领兵啊!”
张峦显得莫名其妙,“我本来是说,以勋臣武将去西北完成这次押送粮草的差事,但既然说必须要安个文臣,我就提醒,之前不是有李孜省和覃昌往西北?这会儿他们应该都过大同镇城了吧?他二人,一个是文臣,一个是中官,要是再加一个武勋的话……那人员不就齐备了?”
“你……”
怀恩瞬间无语。
朱祐樘却眼前一亮,颔首道:“怀大伴,我倒觉得,岳父说得有几分道理。”
“陛下,不可,万万不可啊!”
怀恩赶紧劝阻。
朱祐樘却抬手:“我知道你在担心些什么……你怕李孜省和覃昌不能胜任差事,是吗?其实无妨的。
“即便不派人统兵,这批粮草也需要有人押送啊,那何不选个勋臣武将带兵押送粮草,等到了西北后,可着李孜省和覃昌见机行事,协同一起防备外夷来犯,有何不可呢?”
“不行。”
怀恩态度异常坚决。
朱祐樘用诧异的目光打量怀恩,好一会儿才道:“可是……怀大伴,之前你明明说过,事情不宜扩大,不然的话光是调去西北将士的开销,朝廷就承担不起。
“我在想,要真想把开销降到最低,那就得从西北就地征集兵马,以西北将士为基础,来打一场有可能发生的战事,不是吗?”
“我……”
怀恩突然发现,这对翁婿在某些思路上,真就是一个路数下来的。
都快把他给整郁闷了!
“既然兵将都是西北出的,眼下李孜省和覃昌已经先行一步,让他们领一个当地的官职,就地征调,不挺好的吗?”
朱祐樘道,“至于京师这边,派人运送粮草前去,真遇上鞑靼来犯,就大张旗鼓打上一场,若遇不到……就例行公事……如此京营也就不必抽调太多兵马,还能顺利完成任务。我觉得,这样再好不过。”
怀恩目瞪口呆,讷讷无言。
朱祐樘和张峦却相视一笑,就这么愉快地商定了他们认为合适的西北用兵战术。
……
……
等张峦出宫后,怀恩才回过神来,赶紧向朱祐樘提出反对意见。
“陛下,以李孜省督军西北军镇,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来是因为此人之前从来没有治军的经验,二来则因为他并非科举出身,实在是难以服众。在用兵之事上,必须要保证统兵者的威望。”
怀恩情真意切地道。
朱祐樘问:“怀大伴,你的意见也算中肯,可为何不在岳父在的时候,当着他的面提出来呢?”
怀恩一时语塞。
刚才张峦在,人家翁婿不管谈什么,都显得那么和谐。
一个说,一个就在旁边表达认同,就差一个鼻孔出气了。
那时候我都快被你们给气糊涂了,哪里还有心思反对?
就算要反对,也得等张峦走了,这样我提出自己的看法,才不会有人狡辩。
可惜此时朱祐樘主意已定,他笑着对怀恩道:“朝廷既想出兵护送粮草,又想在西北军务方面有所作为,对鞑靼来犯之敌形成震慑,还不能抽调太多京营兵马耗费钱粮,这些先决条件实在太难完成了。
“大伴,你不觉得岳父的提议很好吗?如此做,不正好克服了大伴你之前所说的那些困难,应对堪称完美么?”
怀恩更觉得无语了。
心说,我当初提出那么多问题,重点是要让张峦事情办不成。
谁知道当时所开的炮,最后炮弹一个个都落到我自己头上来了?
这张峦竟以一种近乎“诡道”的方式,找到一条解决途径?
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那……陛下,不妨等明日朝会上,听听诸位臣工的意见如何?”
怀恩试探地问道。
此时的怀恩已经感觉到,自己再想去反对张峦的建议,已经很难了。
毕竟身为内臣,他需要时时刻刻都保持跟皇帝步调一致,眼见现在皇帝跟外戚好得几乎要穿同一条裤子了,他所想便是,我反对不了,那就让朝臣来替我反对。
朱祐樘却出人意料地摆摆手:“不必了。”
怀恩瞪大眼睛,惊讶地问道:“陛下,不问大臣的意见,就直接颁发谕旨指定人手,这要是出了什么岔子,很容易为世人所诟病。
“连张国丈都知道,此乃您登基之后第一次重大军事行动,此等情况下更应该小心谨慎为是。”
朱祐樘问道:“怀大伴,如果只是找人押送粮草去西北,也必须得在朝会上公开进行商议吗?”
“这个……”
怀恩一时不知该如何应答。
“你直说吧。”
言毕朱祐樘直视怀恩的眼睛。
这下怀恩无法闪烁其词了,只好道:“若只是派人押送粮草,的确不用在朝会上商议,可问题是此番涉及到西北用兵,就不得不……”
朱祐樘打断怀恩的话,笑了笑道:“哪里会有那么凑巧的事?派人押送粮草和布匹去西北,正好就在某处遇上鞑靼人来犯兵马,然后大战爆发?这怎么像说本上的情节呢?现实根本不可能发生!
“就算有来犯之敌,想来应该也是小股外夷,明知道大明将士有所准备,他们也会知难而退吧?”
怀恩苦笑着问道:“所以陛下的意思,这次只是……”
“是的。”
朱祐樘断然点头,再次打断怀恩的话,说道,“西北用兵,更多是彰显我的态度,父皇健在时,对西北用兵非常在意。我只是继承父皇的遗志,但也不想穷兵黩武,毕竟现在朝廷的经济受不得折腾。
“所以,怀大伴你就不必担心了。”
怀恩这下终于打消所有劝阻的心思,改换平常心问道:“不知以哪位勋臣武将领兵去西北,配合李孜省和覃昌呢?”
朱祐樘理所当然地道:“岳父不是说了吗?他再回去斟酌斟酌,等他有了主意,会通知到这边。
“稍后我会让老伴到张府催促一下,今晚就把谕令发出去……就这样罢!”
怀恩脸色别提有多难看了。
心里在想,难道是因为我重病在身,陛下不想让我太过操劳,所以现在什么事都不跟我商议了?
为什么那个张来瞻胡作非为一般提议,结果却能在皇帝这儿得到如此大的认同?
真是不甘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