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弦外之音

作品:《民国江湖二十年

    第726章 弦外之音
    当天晚上,江家众人齐聚,一起吃了顿饭。
    除了赵正北和温廷阁以外,该来的人全都来了。
    冬至夜,家里包了驴肉饺子,皮薄馅大,油香可口,再配上几样小菜、一壶老酒,本应是相当讲究的一顿晚饭,大家却吃得有点心不在焉。
    清廷遗老筹办的祭天仪式早已结束,江连横等人并未在现场看见任何熟悉的身影。
    虽说只是一场小规模的祭祀活动,但种种迹象表明,宗社党已经渐渐有了死灰复燃的苗头。
    江连横不敢大意,之所以由他亲自带领赵国砚、薛应清和闯虎前去观摩,就是因为当初只有他们四人,曾经密切接触过旅大的宗社党人。
    刺杀荣五爷的事,已经过去了八年。
    江连横仍然没有忘却,也绝不可能忘却。
    毕竟,迄今为止,他身上唯一一处枪伤,就是拜荣五爷的手下所赐。
    现如今,清廷遗老又开始在省城蠢蠢欲动,江家自然要留个心眼,静观其变。
    “其实,我倒觉得咱们也不用太担心。”
    晚饭过半,薛应清忽然开口道:“你别忘了,当初咱们在旅大去见王爷的时候,你可不是江连横,你是蔡耘生!”
    江连横点点头,叹声说:“理是这么个理,但谁敢确定他们没人记得我?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
    薛应清继续宽慰道:“不至于吧,这都多少年了,他们要来,早就来了,还用拖到今天?就算他们不敢明目张胆,可派三两个人,来奉天放个暗箭总不难吧?这些年来,也始终没动静呀!”
    “谁知道呢?”江连横呷了口酒,“对了,顾川那边有消息吗?”
    “昨天就发电报了,王爷前年都死了,哪还有人记得你?旅大的宗社也没来多少,他们还得在那边声援抗议呢,根本忙不过来!”
    “唉,这事儿闹的!他冯基善在京城图个痛快,把皇帝从宫里撵出去了,顾头不顾腚,反倒连累咱们奉天城受影响!”
    江连横暗自摇头,不禁低声咒骂了几句。
    没办法,时间太过久远,许多记忆都有点模糊了。
    当年的涉事人员都有谁,如今还得重新理顺一下思路。
    荣五爷遇刺身亡,自不必多说,那是江连横亲自扣动的扳机。
    宫田龙二也早已在达里尼港口被韩心远枪杀,顾川和歪嘴杨都是见证,此案在当年闹出了不小的动静,绝不会有假。
    那位宗社党的魁首,肃亲王也已在前年病故。
    其余人等,便是奉天这边的情况了。
    江连横转头看向西风,轻声问道:“蒋二爷那边,把当年的卷宗调出来了么?”
    “早就调出来了,”李正西点点头说,“那珉那伙人,当初全都被官府按谋反罪判了死刑,一个活口也没留下。”
    “那就没其他的人了吧?”
    “还有一个翻译,姓谭——”
    话到此处,李正西突然顿了顿,转头扫了一眼侄子、侄女,见两个孩子在场,便斟酌道:“谭翻译当初回老家了,那天还是我送他走的呢!”
    江连横撂下碗筷,点了支烟,沉吟着不再吭声。
    其实,这些事在当年早已认真核对过了,如今旧案重提,只是为了再次确认,当初不曾有过疏漏。
    旅大那边,当然不可能全部杀绝,但彼时的江连横在跟宗社党接触的时候,用的是蔡耘生的身份,同苏泰、荣五爷等人,都只有短短的一面之缘,在大和旅馆时,用的也是假名,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话虽如此,心里却仍旧有些犹疑。
    赵国砚见状,便说:“东家,现在省城里那些遗老遗少,都是在官府眼皮子底下活动,估计张大帅也是时刻提防,没打算真心帮他们,我也觉得应该不会出什么岔子。”
    大家对此都很认同。
    毕竟,倘若逊帝东归,真带领一帮清室贵胄入驻奉天,那对老张来说,只会是百害而无一利,无论怎么想都说不通。
    更何况,张大帅虽然默许遗老在奉天活动,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来的,若是他们胆敢夺权,必定死得很惨。
    换句话说,眼下省城里的遗老遗少,都无法对奉张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王正南立马附和道:“哥,老赵这话没错,现在这些遗老遗少,跟当年的宗社党可不一样,他们手里根本就没有实权,而且也没财力拉出一帮像样的部队,民国十几年了,他们那套早就不得人心了,我看成不了什么气候。”
    “谁说他们没有实权?”胡小妍突然反驳道,“你们最近没看报纸吗?”
    “报纸?”众人微微皱眉,“最近又有什么新闻了?”
    胡小妍摇了摇头,却说:“不是新闻,是前两天袁洁珊在《盛京时报》上公开发表了文章,声明支持清室宗族,要求京师尽快恢复优待条例呢!”
    一听这话,大家都有些意外。
    袁洁珊是什么人?
    此人堪称是张大帅的核心幕僚之一,地位或许仅次于杨诸葛和王铁龛,是握有实权的文官大员。
    由他亲自撰文,公开支持清室宗族,的确有些出人意料。
    要知道,张大帅对待京师宫变的态度,尚且暧昧不清,其麾下大员竟然公开表态、声明立场,这算什么意思?
    胡小妍忧心忡忡地说:“你们别忘了,咱们省城的公署衙门里头,就有不少旗人将领和官员呢,他们手里可不缺实权。”
    “可是……他们那些人,不是都已经投奔张大帅了么?”李正西念叨着说,“总不至于因为这事儿就要造反吧?”
    众人打趣道:“不投奔张大帅的,当年早就被整死了,就算他们想要反悔,现在也没那实力呀!”
    “那是因为现在有张大帅镇着他们,否则的话,他们就不一定会站在哪边了。”胡小妍说,“总而言之,别以为朝廷倒了,他们那些遗老遗少就没实权了,不过是在等机会而已。退一步说,要是你们有机会当皇亲国戚,封官加爵,世袭罔替,你们能不心动?”
    说不心动,那是因为自己还没到那个位置。
    真到了那个位置,世上能有几人敢说,自己禁得住那份诱惑?
    王正南笑着解释道:“大嫂,我的意思是,他们其实也未必就多忠于皇上,其实无非就是惦记着那点‘从龙之功’而已,说白了,都是奔着利益去的,有几个真为大清国着想啊?”
    “二哥,这话可不一定!”李正西不太认可,“你不爱朝廷,不代表他们不爱,全国上下的遗老遗少,没有几万,也有几千,你敢说这里就没有忠心耿耿的么?别一棍子就把所有人全都拍死了!”
    “嗬,你还夸起他们来了。”
    “不是夸,立场不同而已,他们如果真是条汉子,我该佩服的,照样佩服。”
    “嗐,其实都是生意!”
    “凡事都有例外,话别说得太死。”
    未曾想,哥俩儿正在争论时,餐桌上却突然传来一句断言——
    “什么生意不生意的,他们这是在搞反动复辟!”
    闻听此言,众人一怔,立刻停止议论,转而齐刷刷地循声望向江雅。
    江雅正在闷头吃饺子,像所有升入中学的女孩儿一样,她肩上搭着双辫,身穿天青色冬季校服,尽管眉宇间仍然有些稚嫩,但在举手投足时,已经渐渐有了大姑娘的模样。
    她似乎只是顺嘴一提,发觉餐厅里忽然安静下来,方才抬起头,似有些茫然地问:“你们怎么不说话了?”
    “你刚才说什么?”众人追问。
    “那些遗老遗少啊!”江雅若无其事地说,“他们这是在搞反动复辟,咋了,有错儿么?”
    大家笑了笑,都说这丫头还挺会上纲上线。
    江连横却笑不出来,皱眉问道:“谁教你的这套磕?”
    江雅摇了摇头:“没谁教我,学校里听见的,她们都这么说。”
    “她们是谁?老师?”
    “不是,是那些高年级的同学,下课的时候,他们总在操场上说这些事儿,还让咱们大家都过去听呢!”
    胡小妍略感不安,紧接着又问:“她们都说什么了,你给我学学。”
    “那说的可就太多了,你想听什么呀?”
    “你都记得什么,就说什么。”
    江雅歪着脑袋,仔细回忆片刻,随即清了清嗓子,忽然从椅子上站起来,双手叉腰,似乎准备要给大家来一番长篇大论。
    “满清误国三百年,中华要富强,就不能重蹈覆辙!我们不要皇帝,我们要德先生和赛先生!任何妄图复辟的封建余孽,都将被扫进历史的故纸堆!
    “我们肩负着时代的使命!
    “打倒汉奸卖国贼,打倒买办资本家,打倒列强侵略者,打倒军阀武人干政,推翻帝制,保卫民国!”
    餐厅里寂静无声,所有人都显得无动于衷,仿佛一块块冷硬的石头,没有受到任何情绪的感染。
    “诶,你们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啊?”江雅撇了撇嘴,缓缓坐下来说,“真没意思,在学校里大家都这么喊!”
    江连横和胡小妍互相看了看,随即望向江雅,齐声道:“姑娘,下次学校里再发生这种事,你离那些人远点儿。”
    ————
    晚点还有一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