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艰难的抉择
作品:《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450章 艰难的抉择
同一时间,汉室版图西北方向,河西。
程不识发往长安的军报,自然是振奋人心。
——休屠部,没了!
整个部族从上到下,不分男女老幼,尽数死绝!
为了‘内附’,或者说是某些别的目的,混邪部,彻底把事做绝,完全没有遵守草原游牧民族‘老、弱、妇,及身高低于车轮者不杀’的潜规则。
可以说,混邪部没给自己留半点退路。
从今往后,混邪部的名声,将在整个草原臭大街。
再也不会有任何一个游牧部族,相信混邪部同样是个游牧部族。
他们是魔鬼!
而在混邪部屠灭休屠部后,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也是极其耐人寻味。
便如此刻,程不识所身处的地方,确实是河套以西、大河以西;
却也并没有走出去多远,而是在大河以西不足百里的一片洼地暂时扎营。
程不识,在思考。
先前,得知混邪部灭掉休屠部,占据了休屠泽,并派人来请求内附汉室,还将休屠泽双手奉上,程不识自然是遵循本能,第一时间召集人马拔营,西渡大河朝休屠泽进发。
不能怪程不识沉不住气。
实在是休屠泽的战略重要性,根本不可能让任何一位将军,生出哪怕半点拒绝的心思。
——泽!
能用上这个‘泽’字的地方,在华夏中原或许没什么大不了。
不就一片水滩子嘛;
又不是湖、河、江。
说不定,还是一片没多少水,甚至让人举步维艰的湿地、沼泽呢。
但在草原上,能用上‘泽’这个字眼的地方,却足以让每一个对草原有想法的将军,都搀的直流口水。
因为在匈奴人的语言体系中,是没有湖、河、江等字眼的。
那他们,是怎么形容水源地的呢?
答案是:除池、泽二字外,再无其他。
如南池、盐池,亦或是休屠泽、居廷泽等,不外如是。
而这些地方,匈奴人称其为池、泽,汉家又没什么人去过这些地方,压根儿不知道这些地方,究竟是池、泽,还是湖、河;
自然就只能按照字面意思翻译过来,称其为:池、泽了。
可实际上呢?
——匈奴人所谓的‘池’,实际上就是湖!
而且必须是盐含量高的咸水湖!
南池——幕南的咸水湖!
盐池——盐分格外高的咸水湖!
而泽,则多指有活水连通的淡水湖。
明白了这些,再来看休屠泽、居廷泽,也就不难发现这两个地方,为什么对汉家的将军们,有如此之大的诱惑力了。
——能在草原上,被匈奴人称之为‘泽’,那就是妥妥的行军水源地啊!
而且不同于草原上,其他一望无垠、无险可守,占据也无法固守的区域——水源地,就意味着那地方可以定居,可以铸城啊!
所以,总结而言便是:草原上,每一个带有‘泽’字的地名,都属于汉家出塞作战时,不得不考虑的战略重心。
这些地方掌握在匈奴人手里,那他们无论是部众、兵丁,还是牛羊牧畜、胯下马匹,就都不会缺水。
反观汉军将士,本来就对草原人生地不熟,一旦失去地标就是两眼一码黑,东南西北都得根据日头来判断。
这就好比说,汉军将士直接出塞作战,就像是独自飞出国境,到邻国执行任务的战斗机。
能飞多远、打多远,到了什么地方就必须回来,都是实打实的局限性。
更何况如今汉室的将士们塞外作战,可没有后世战斗机的定位系统,又或是卫星导航。
走丢了,那就是真丢了!
碰上匈奴人,那多半就真的回不来了!
可若是占据了这些名字里带‘泽’字的水源地,那情况就大有不同了。
有水的地方,那就可以驻扎修整啊!
再不济,也能补充一下体力、淡水。
如此说来,这些散步在草原上的水源地,就好比一座座航空母舰。
汉家的‘战斗机’飞出边塞,不再是两眼一码黑,不再是出去多远就必须回来,却还不一定回得来。
——有了这些‘航空母舰’,汉军将士完全可以不回来,而是直接就去找这些‘航空母舰’。
到了地方,该加油加油,该休息休息。
养精蓄锐之后,再次起飞,那时候的作战半径,可就不是从汉室的边塞往外画了。
而是以那一座座‘航空母舰’为中心,向四周扩散!
程不识当然不知道什么是战斗机、什么是航空母舰。
但作战半径这个东西,程不识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的。
在程不识的认知当里,发生在势均力敌的两方之间的战争,必定是双方各自占据一片区域,而后正面对峙。
而汉军将士出塞作战,则意味着主动出击,在敌占区向敌人主动发起攻击。
这很危险。
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层层包围,陷入孤立无援的绝望处境。
但战争,从来都是世界上,风险与收回最成正比的范畴。
孤军深入,踏足敌占区,并主动发起攻击,确实每一个字眼,都由内而外透露着危险气息。
可一旦成功!
一旦顺利在敌占区,对敌方发起一场成功、有效的进攻,那对敌人造成的伤害,堪称含量!
就拿过完这数十年,发生在汉匈双方之间的边境战争距离。
为什么匈奴人一直在占便宜,汉家却一直在吃亏?
因为战争发生的地方,始终是汉室边境。
无论胜败,都是汉家的边境糜烂,都是汉家的百姓颠沛流离,家破人亡,都是汉家的城池、道路遭到破坏。
反观匈奴人,却仅仅只是丢下了几条人命,但也掳掠走了成倍的青壮人口。
尤其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那场差点在长安一带爆发的战争,更是差点让汉家宗庙颠覆,社稷无存。
究其原因,不外乎老上单于所率领的匈奴军队,非但踏足‘敌占区’,也就是汉家的领土,而且还深入汉家府邸,并对汉家的绝对政治中心,造成了巨大的军事威胁。
那么,从匈奴人的角度上来讲,深入汉家腹地,让汉家损失惨重的方式,是否就只有‘兵峰直指长安’这一条路径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帝都长安,确实是汉家最重要、最要命的战略政治重心。
但除了长安,汉室境内,也依旧有无数战略要点,是只要匈奴人攻占——甚至仅仅只是发动进攻,就要让汉家损失惨重的。
那匈奴人入侵汉地时,为什么不需要像汉军将士出塞那般,重点留意水源地呢?
答案是:汉家境内,任何一处有民众聚居的地方,无论是城池、乡镇,又或是村落,都可以作为匈奴人的战略资源补充点。
无论打下的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亦或是不起眼的村落,匈奴人都能抢到足够的粮食,找到足够的水源,甚至还能掳掠人口青壮,来补充后勤人手。
草原很穷。
草原上,无论是水还是食物,无论是水源地还是宜居区、合适的驻扎地,都是非常抢手的稀缺资源。
所以,汉军将士在本土作战时,仅仅只需要重视粮道在内的后勤补给线,却并不需要太过于追求水源地。
神州华夏,哪里能没条水流?
但到了草原上,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对于后世人而言,这个时代的汉军将士出塞作战,在草原行军,完全可以理解为是在徒步横穿沙漠。
水要找,驻营地要找,后勤补给线更是想都别想。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块稳定的——至少稳定存在了数十上百年的水源,无论其实用价值还是战略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说,匈奴人入侵汉室,目的是抢掠资源、人口,汉室要做的则是保护城池,降低损失;
那汉军出塞作战,目的便是开疆拓土,匈奴人要做的则是保存有生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一块军事位置不查,且能供十万数量级军队长期驻扎的水源地附近,就成了双方必须争夺的焦点。
就拿眼下,汉家即将到手的休屠泽来说。
——只要休屠泽到手,那就等于休屠泽方圆至少五百里的区域,以及这片区域与汉室版图之间的区域,都将被正式纳入汉室版图!
因为只要掌握了居廷泽,那汉军将士便算是在河西腹地,拥有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支点。
经过三到五年的巩固、建设,原本还只是一片水源地的居廷泽,完全可以被建设成军事重镇、战略要地,以及桥头堡。
不用说别的:云中城的存在,为什么让匈奴人那么难受?
明明只是一座孤城,尤其还是孤悬塞外,位于汉室版图以外上百里处的孤城;
匈奴人对云中城,又为什么会深恶痛疾,却无可奈何,以至于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呢?
正是因为云中城,便是汉家插入草原的一根钉子,一个前哨站、战略支点。
从北方边墙出塞的汉军将士,并不用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防备,而是可以安心的前往云中方向。
至不济,就算无法直接退回汉边,也好歹还有云中城可以暂且容身。
而云中城本身,又能辐射方圆上百里区域,是这片区域变成汉、匈双方都无法完全掌控的‘缓冲区’。
河西的情况则更复杂。
——云中方圆百里,之所以是‘缓冲区’而非汉室领土,是因为云中,几乎位于幕南草原正中心。
除非幕南大半沦陷,否则,匈奴人不会允许云中城,将控制力辐射出云中城墙。
但河西,却是另外一种状况。
简单而言,只要汉室控制住居廷泽,并以点延伸出面,于居廷泽附近修建一座三里长宽的城池,再伸展出一片五十里方圆的军事管制区;
那从汉室版图边界——即河套地区,一直到居廷泽的这一片区域,便都将成为汉室的实际控制区域。
幕南的匈奴人,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兵力,威胁这块因‘居廷要塞’的存在,而被汉室所掌控的区域。
从这些方面来看,汉室掌控居廷泽,似乎是百利而无一害。
但程不识知道——准确的说,是在率军出发之后,程不识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居廷泽,还真不是一块无刺的玫瑰。
居廷泽本身没问题,占据居廷泽就是好事,这毋庸置疑。
但时间、时机是关键。
占据方式,也同样重要。
看看眼下,是什么时间?
居廷泽,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即将为汉家所有?
——现在,是九月末!
草原漠北地区,已经开始下雪了!
这个时间节点,汉家即便占据了居廷泽,也不可能在冬天,对居廷一带进行基础建设。
换而言之,即便是派了军队接管居廷泽,也不过是一群暴露在野外的步兵,守着一片数十里方圆的湖。
再有,便是汉家得到居廷泽,并不是自己一刀一枪打下来的;
而是突然发难的混邪部,凭借为草原民族所不耻的偷袭、屠杀所占据,并‘无条件’送给汉家的。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河西一带的游牧民族,绝对不服!
不服偷袭、屠杀休屠部的混邪部,更不服没出半点力气,就白得了休屠泽的汉家。
——草原上的一切,都是要真刀真枪去争的!
平白获得的东西,在草原上是不属于‘合法拥有’的。
那在草原上,什么是法?
拳头就是法!
你打赢别人抢来的东西,才叫合法持有!
你偷来的、骗来的,又或是别人送给你的,则都是你不应得的,不配得的。
所以,眼下的状况是:看样子,汉家要得到休屠泽了,皆大欢喜。
但这临近冬天的时间节点,以及河西地区其他部族的愤恨,使得汉家在今年冬天,根本就无法对休屠泽达成实际掌控。
唯一现实的选择,是让混邪部暂驻休屠泽,待来年开春,汉家再派出军队前往休屠泽,并抓紧开始巩固、建设。
可问题是:一个冬天过后,混邪部,还愿意自愿献出休屠泽吗?
程不识当然不认为草原上,有‘道德’‘信用’这几个字存在的土壤。
按照游牧民族固有的脑回路,对混邪部而言最赚的操作方式,无疑是:今年冬天,独自占据休屠泽,并直接开始兼并周边部族,顺势扩大掌控区域、势力范围!
同时,借着‘内附’的名头,争取得到汉家的支持——包括但不限于物资、军械,以及面对匈奴单于庭时的外交战略支持。
至于开春过后,已经在休屠泽扎下脚跟的混邪部,还是否会内附汉室?
什么混邪部?
这不就是换了一批人,外加换了个名字的‘新休屠部’吗?
什么内附不内附的,我好端端守着休屠泽,内附你汉人作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