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712告“洋状”
作品:《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第713章 712告“洋状”
“你以前看过这部电影吗?”唐植桐一边洗脚,一边问道。
“没有呀,以前又没有上映过。难得有部演爱情的,咱去看看国外的青年男女怎么个相处法。”小王同学理所当然的说道。
“我们学校今天就放的这部片子,我听其他同学讨论,这里面好像有亲热的镜头,一个个聊的热血沸腾的,无比期待。我晚上回来的时候,好家伙,操场上那是人山人海,连个插脚的地方都没有,到处都是人。”唐植桐提前给小王同学打个预防针。
“亲热镜头?”小王同学有些意外,随即莞尔:“放心吧,不会有的,胶片又不是不能剪。能拿出来公开放映的,肯定不会有那样的镜头。”
“有道理,那那帮学生估计得失望了。”唐植桐嘿嘿一乐,想想也是,即便是几十年后的宽松环境,电影想上映都得经过重重审核、删减,像什么《色戒》无保护真枪实弹、《铁达尼号》捷克斯洛伐克,统统是没有的,想看无删减版还得翻墙去海外引进资源。
“失望就对了,年轻人应该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祖国建设当中去。”小王同学捂嘴笑着说道。
“学习、工作、生活都不能耽误。先得保证生活才能更好的学习和工作。”唐植桐笑笑,人性呐,靠压是压不住的,压的越狠,反弹的越厉害。
自己说这话也不算越界,两种说法目前都有,而且自己这个说法有抬头的趋势,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小保姆无微不至的付出了。
3月20日,星期天。
早饭是窝头、香椿豆,吃完后,唐植桐一抹嘴,和张桂芳说了自己打算带着小王同学去看电影的事情。
张桂芳还没说话呢,凤芝就拉着小王同学的衣袖央求:“嫂子,我也想看。”
“作业写完了吗?”还没等小王同学开口,唐植桐就揪住了妹妹的小辫子。
“我保证看完电影后就能写完!”凤芝没有写完,但也知道变通,没有正面回答唐植桐。
“那就先写,写完再去看,下午电影院又不休息。哪有还没干活就要工钱的道理?”唐植桐找理由将妹妹搪塞过去。
不是不想带凤芝去看电影,而是不能,《柏林情话》这部电影少儿不宜啊!
即便亲热的镜头被剪掉,肯定也会有一些表达男女如何如何的镜头,还是不给孩子过早启蒙来的好。
“写作业去!”张桂芳不惯着闺女,捞头上就赏了一巴掌,嫌弃她没点眼力架。
凤珍看到这一幕,一边收拾着吃早饭用的碗筷,一边偷笑。
“还有你,凤珍,上午把作业写写,下午带凤芝去看电影。”唐植桐瞅见了凤珍的表情,当即给她安排了任务。
大众电影院就在羊市口,出了自家院子,往西走不了多远就到了,既然离家近,小姐妹俩完全可以结伴去观影,不用耗上自己的工夫。
“好的,哥。”凤珍没二话,答应的很干脆,即便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一年到头也难得去看几次电影。
同样是因为近,所以小两口没有骑自行车,而是步行前往。
大众电影院门口贴着《柏林情话》的电影海报,海报上的男主帅气,女主美丽,部分穿着甚至是大v领,很是吸引路人眼球。
除了海报,电影院门口还贴着今日放映安排,上午连映两场《柏林情话》,下午就换了片子,正好适合凤珍带凤芝过来看。
前来观影的人很多,唐植桐和小王同学并排着等待换票。
唐植桐留意一下,前面排队的全是年轻人,而且大多数都是成双成对的那种。
人不少,但都面生的很。
“嘿嘿,瞧见没,都是从别的地方跑这边看电影的。”唐植桐往小王同学耳边凑凑,小声说道。
“老老实实排队。”小王同学也跟着笑,轻拍了一下丈夫的胳膊,不再言语了,因为大街上不是说这种话的地方。
要说《柏林情话》能有多大的票房号召力,唐植桐是不信的,这里面八九成的青年人绝对是冲着电影海报及介绍来的。
现下的电影大多富含教育意义,海鲜吃多了,换成咸菜尝尝也别有风味。
之所以是陌生面孔,其实也不难理解,眼下这个年代看这种片子,就如同八九十年代去录像厅似的,偷偷摸摸的居多,肯定不愿被熟人看到,所以都是多跑出几里地找个没有熟人的地方……
越靠近电影院门口人越多,买到票的站在门口等检票,没买到票的也积极的往前去,生怕错过电影开场。
“让让,让让!”这时有辆自行车停在了影院门口,自行车后车座两边有两个拉货的架子,两边架子上各放着一摞铁盒。
这种铁盒是专门用来盛放电影胶片的,一部90分钟电影大概得用十来个铁盒盛放。
开口让等待进场的观众“让让”的是跑片员,一手拎一摞铁盒,说话不算客气。
尽管如此,周围的青年男女还是给他让出了一条通道。
唐植桐一瞅他们这做派,就知道是经常钻电影院的老观众了。
跑片员虽然不如放映员知名度高,但关系着影迷能不能按点看上电影。
电影胶片价格不菲,为了尽可能的压缩成本,每部电影的拷贝数都是有数的,通常是好几家电影院共享胶片。
每放映完一部电影,跑片员就得薅起铁盒飞快的赶往下一家去换其他电影的胶片。
细究起来,跑片员这岗位还真不比“八大员”差,虽然需要往外跑,但一天也就跑个四五趟,而且距离都不算远,工资拿的不要太轻松。
虽然下雨、下雪天气会遭罪一些,但其他工种又何尝不是呢?唐植桐做投递员的时候,一天得跑多少里地?风里来雨里去,一点都不轻快。
唐植桐排队换了票,跟小王同学根据票上的座位号坐下,静等电影开始播放。
播放前,电影院是亮灯的,众目睽睽,坐的越靠前的越老实,正襟危坐,一点都不敢越界,但关了灯嘛……
两人结婚已经一年有余,勉强算的上老夫老妻,回家也有独立空间,所以这次看电影时手脚都很老实,只不过偶尔交流一下观影感受。
《柏林情话》讲的是柏林墙修建之前的男女恋情。
电影女主在字幕上的名字是uschi,翻译中却成了露西。
露西是一名东德售货员,想去西德成为受人追捧、熠熠发光的女模特。
她被西德明亮的商业街和发达的经济所吸引,开始和富有的商人洛德约会。
没多久露西就遇到了男主汉斯。
汉斯是西德一名青年工人,经常失业、贫困潦倒的那种。
经历一系列事情后,露西认为外表和形象并不重要,爱上了汉斯。
而且露西的母亲愿意帮助汉斯搬到东柏林生活、工作,汉斯当然选择同意,于是他们在生活中一起找到了自己的岗位,那里有工作、有斗争、也有爱情。
看完电影,唐植桐觉得这电影很有特点,教育的味道直达天灵盖。
不过小王同学是对的,一场电影演完,唐植桐愣是没看到邮电学院疯传的那个亲热镜头。
“感觉怎么样?”出了电影院,唐植桐问道小王同学。
“挺好呀,他们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找到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你觉得呢?”小王同学展颜一笑。
“我觉得立意挺好。”唐植桐跟着笑笑,也就现在还好吧,等再过几年,墙建起来,他们想哭都哭不出来。
这部电影主题很正,跟实际生活有点远,味儿挠挠的,就如同《三年早知道》似的,现在也不放了。
要是再下去个几十年,估计汉斯一点胜出的机会都没有,但唐植桐没有去说。
回到家里,凤珍开口道:“哥,刚才静莹把电话打到胡同口,阿姨让你和嫂子过去一趟。”
“说什么事了吗?”唐植桐一愣,最近几天忙,没顾上过去,但椿树胡同打电话摇人还是头一回吧?
“没说,不过听语气不像是很急。我说你和嫂子看电影去了,静莹说看完再过去就行。”
“那……走着?”唐植桐看看时间,到了那边收拾收拾正好吃午饭。
“妈,我们单位工会发了几张票,您下午一块去看个电影吧。”小王同学没有立即转身,而是从口袋里掏出电影票交给凤珍保管。
“我不去了,让她俩去吧,家里得有人,省的又有人惦记咱家的鸡。”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张桂芳一边说罢,递给唐植桐一个饭盒:“昨天腌的香椿芽咸菜,还没进滋味,你让亲家母放几天再吃。”
“好嘞妈,那我们走了。”唐植桐没客气,拿着饭盒回了趟厢房把自己挎包背上,饭盒塞包里。
唐植桐载着小王同学走娘家,到了妇联宿舍大门口,就看见几个小女孩手拉着手围着唱:
泥瓦匠,住草房。
纺织娘,没衣裳。
卖盐的老婆喝淡汤。
……
小王同学听见后,眉头就皱了起来,百姓家的孩子唱唱也就罢了,怎么大院的孩子也跟着凑热闹?家里的大人就不管管?
唐植桐也听见了,觉得这事很蹊跷,如果是学生之间口口相传的话,传播范围不该这么广,肯定有人在里面推波助澜了。
“敬民,一块上去吗?”唐植桐将自行车锁在楼下,瞅见一般小男孩你追我赶,别人追,敬民跑。
“上去!”敬民转头看见姐姐和姐夫来了,停下脚步跟小伙伴们说:“我不玩了。”
“切,玩不起。”后面有小伙伴嘟囔了一句。
敬民装没听见,一溜小跑来到唐植桐身边:“姐夫,弹弓可以给我了吗?没有弹弓我司令的位置都保不住了。”
“弹弓跟司令有什么关系?”唐植桐看看其他几个小朋友,没明白这中间的联系。
“司令员是有武器的,我什么都没有,这回只能当土匪。”敬民很不满,上回姐夫说要用弹弓打野鸡来着,野鸡也没吃上,弹弓也没还给自己。
“这是什么逻辑?不过今天没法给你,弹弓在家里呢,下回带给你吧。”唐植桐猜测大概在孩子简单的想法中,有玩具的就厉害一点,可以当司令,没有玩具的只能任凭别人安排吧。
“作业写完了吗?一天到晚就知道玩。”小王同学看敬民满脑袋汗,掏出手巾给他擦了一把汗。
“就知道催我写作业,好几天没见了,难道你就不心疼一下你弟弟我吗?”敬民先往后退两步,脱离姐姐的火力覆盖范围,才抗议道。
“疼,我让你疼一疼,还敢顶嘴了,是吧?”小王同学柳眉一翘,就要上手扭敬民的耳朵。
“哎~够不着,够不着。”敬民早就有所防备,扭身上楼的同时还不忘继续挑衅。
“这孩子,难道不知道越往上跑越没有退路吗?”唐植桐看着姐弟俩玩闹,哭笑不得,敬民哪次挑衅不都是以挨揍结束?怎么就不涨记性?
小王同学自然不跟弟弟在楼道里追逐打闹,打算回家再收拾他,没成想一进家门,就被安排了活,让她看着静莹、敬民,别让他们偷听自己和唐植桐的谈话。
唐植桐一瞅这架势,顿时心感不妙,结婚一年多以来,丈母娘很少这么正式的跟自己谈话。
把挎包放在外面桌子上,唐植桐跟着叶志娟进了卧室,关上门,等着丈母娘示下。
“上次有人给你罗叔叔写信,你还记得吧?”叶志娟自己坐下,又指了下旁边的椅子,让女婿坐下。
“记得,有人查了?”唐植桐一愣,想起了那封找罗清泉哭诉,鼓动他揭盖子的信。
“暂时还没有,但保不齐后面会有人查。我跟你罗叔叔通过气,我们俩的看法一样,你没见过这封信,也没听说过信的事情。”叶志娟说的很郑重。
“不是,妈,最多不就丢一封信吗?不会这么严重吧?”
“以防万一吧,唉,昨天有人把写好的信扔到了使馆里面。”叶志娟叹口气说道。
唐植桐听后,脑海里蹦出一个词:告“洋状”。
张张嘴,想说点什么,却什么都没能说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