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713羊斟惭羹

作品:《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第714章 713羊斟惭羹
    所谓告洋状说白了就是找洋人或者外部的人主持公道。
    这种事情以前发生过,大家耳熟能详的杨乃武与小白菜,还有1942年豫省大饥荒,后面都有洋人的身影。
    杨乃武案子发生后,其家人散尽家产,逐级往上反馈得到的都是维持原判。
    后来英带商人创办的《申报》将此事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给登了出来,结果读者很买账,销量大涨,于是乎后面就有记者跟进。
    这一跟进不要紧,没想到是个冤案,于是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1942年豫省大饥荒其实民国政府从上到下都是心知肚明的,但一直遮遮掩掩,阿美瑞卡记者白修德知道遭灾后,带着相机走了一趟,深受震撼,拍下了一系列令人触目惊心的照片。
    白修德以《等待收成》为题报道了这场灾难,并在《时代》周刊上发表,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虽然教会等渠道向河南灾区提供了紧急救援,但仍杯水车薪,白修德并没有停止脚步,而是想方设法与光头见面,督促救灾……
    “妈,这人进去了,还是被摁住了?”唐植桐指了指建国门的方向问道,两种结果区别还是挺大的,人跑进去处理起来更麻烦一些。
    “摁住了,但信扔进去了,已经没法取出来了。”叶志娟叹了口气,信件进了大门口,就如同到了别国领土,没法进去取,只能眼看着里面的人拿走。
    “妈,这个扔信的人,跟给罗叔叔写信的是同一个人吗?”人摁住了,就是不知道站岗的士兵是三等功,还是受批评,毕竟信进去了,多少会有些不良影响。
    “不确定。昨天下午各单位接到了通知,让各个单位切实落实,逐一排查,强化责任。跟你说这些,主要是担心你经不住盘问说漏嘴,到时候又是一脑袋官司。有备无患吧。”叶志娟摇摇头,能知道这消息已经很不错了,不好多打听。
    “知道了,谢谢妈,谢谢罗叔叔。”唐植桐点点头,排查也好,特意也罢,叶主任这次找自己总归是好意,可能是担心自己说漏嘴,受了牵连影响前程。
    至于叶志娟和罗清泉嘛,唐植桐觉得问题不大,哪怕被查出看到过那封信,也完全可以说觉得信件内容荒诞无稽,没当真罢了。
    算不上知情不报,但归在良心、道义上有些说不过去。
    两位长辈能想到让自己装不知道,他们自然有理由能搪塞过去,所以唐植桐没有再开口提醒。
    “小苗说你托她问猫猫狗狗梳子的事情,她已经问的差不多了,你回头找她了解一下。”谈完私事,叶志娟又说起了公事。
    “好嘞,小琴姐速度够快啊。”唐植桐对苗小琴的办事效率略感意外,不是质疑她的能力,而是牵扯到跨部门,协调起来很费劲。
    “之前你发明的东西出口创汇就是经了外贸部门的手,他们知道是你在问,还是很尽心的。”说到这个,叶志娟脸上也有光,自己的女婿现在职位不显,但名气不小,面子大得很。
    “嘿嘿,都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前前后后鼓捣了很多,却没有见到钱,唐植桐说起这话来底气十足,一点都不心虚。
    “你那个姓张的朋友说,你给提了不少意见?”叶志娟最近接到的反馈有点多,一桩桩跟女婿核对。
    “一点点意见,也是想尽可能多的赚点钱。”唐植桐坦诚的承认道。
    “不错,很有想法。不过对于包装、定价,有很多人不同意,觉得定价虚高、华而不实,一旦推出会影响销量。”药丸、药酒的配伍已经定了,但现在僵持在价格和包装上,药厂坚持高价高利润,外贸口的却想着低价走量。
    两方都想在以后能分取更高比例的外汇,所以出发点也都是为了赚更多的外汇,但现在的情况是都认为自己说的对,谁也说服不了谁,甚至相互指责起来。
    “药厂是主张高价吧?我觉得还是卖高价好一些。”唐植桐挠挠头,当时光顾着跟张若箭提建议了,没想到后面还有这一关需要过。
    这事因自己而起,唐植桐觉得自己得站出来为中药厂说两句话:“妈,我和文文今天去看电影了,就在家门口的大众电影院。”
    叶志娟不明白女婿为何把话题一下子跳到了电影院上,但没有打断,而是点点头示意唐植桐继续讲。
    “大众电影院是家乙级电影院,电影票价比甲级的要便宜一点。如果有一天大众电影院提了级,大家并不一定会买账。以前是个什么价格大家心知肚明,一下子涨了价,心里难免会抵触,宁愿同样价格去其他甲级电影院,也不会选择大众电影院。”
    “中药厂的成药也是这个道理。一旦定了低价,往后再想卖高价就难了。哪怕是再换一个品牌,生产相同的成药,恐怕也很难再卖上高价。不仅吃药的会比较,就连卖药的药店也会比较,如果发生借力打力、讨价还价的事情,我一点都不奇怪。”
    “上来就卖高价,虽然刚开始推广会困难一些,但口碑起来后,销量肯定会越来越好。哪怕一直起不来,到时候再出个低价的牌子去买也是容易操作的。”
    “我做投递员的时候,接触过不少住户,有钱人家里吃住度用明显比普通百姓要好。有钱人买东西,只要好的,哪怕是贵一点,他们也能接受。”
    “物以稀为贵,这个药也是如此。卖贵了,有钱人能接受,如果卖便宜了,他们反而觉得掉价。什么档次的人?也配和我用同样的东西?”
    “如果有钱人发现这药确实有效果,但价格上不去,难免会觉得价格如此低廉的药配不上他们的身份。”
    “你这都是什么歪理。”听着听着,叶志娟笑了,明白了女婿的意思,但这例子举的不是很恰当。
    “嘿嘿,咱关起门来说实话,虽然有为全世界人民解除病痛的初衷在,但不适合这款药。
    为全世界人民解除的是威胁生命的普遍性的基础疾病痛苦,但这款药针对的病症不在此列,是给能吃饱的人、有闲钱的人、对生活质量有追求的人准备的。
    所以这药不能为普通大众服务,也不能简单的追求薄利多销,而是应该追求暴利!”
    唐植桐笑笑,继续诡辩,而且只能是诡辩,自己没去过国外,不知道国外是什么情况,只能从自己看到的事物入手,将事情串起来,让叶志娟去自行体会,甚至去说服反对者。
    “你说的有道理。”叶志娟听懂了,对女婿的说法认可道。
    “还有一点,中药厂的这款成药,虽然现在不缺药材,但以后呢?张若箭跟我说过那里面有虎骨,现在确实还有老虎打,但老虎毕竟不是家养的猪,繁殖没有那么快,打一只少一只。过度追求产量,后面难免会出现药材不足的情况。”
    “难道到时候用狗骨冒充虎骨?一旦药效下滑,那可是砸牌子的事情。”
    “如果后面因为关键药材紧缺涨价,恐怕也不合适,对口碑会有负面影响。”
    “所以我觉得,还是从一开始就留足利润空间。”
    “至于刚开始推广难题嘛,我觉得可以适当给药店买赠优惠,比如囤四个疗程送一个疗程。等他们发现疗效后,再堂而皇之的维持原价。”
    为了张若箭送的那些瓶瓶罐罐,唐植桐今儿也是拼了,损耗不少脑细胞。
    “行,我回头跟外贸部门的同志通个气。”叶志娟已经被女婿给说服了。
    “还有一点,我觉得挺关键,那就是保密,不能让周边其他国家或者兄弟省份仿了去。外人跟咱打擂台还能接受,自己人打自己人可就难受了。”唐植桐点出最后一点,也是自己最为担心的事情,地方保护嘛,不分年代。
    “嗯,这一点药厂的同志也说到过。开会的时候再商量一下如何完善吧。”叶志娟点点头,对女婿周到的思虑很满意。
    “那麻烦妈了。虽然张若箭是我牵的线,但这里面也有我的一番心血,我希望能持久的卖出高价,为我们国家赚取源源不断的外汇。”虽然有人告了洋状,但洋人能干什么?免费给援助?怎么可能。
    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短。
    名义上可能是免费援助,但真碰到事情需要投票了,你好意思反对?
    告洋状这种做法可能在舆论上有效果,但最终自救还得靠自己人,比如用外汇买粮。
    “在这一点上,大家的想法是一致的。”
    娘俩谈完,门也就开了。
    门一开,王敬民就跟妈妈告大姐的状:“妈,妈!刚才你们聊天,我大姐趴在门口偷听!”
    “我那是把门,把门!懂不懂?!”小王同学被弟弟揭穿,脸色有些恼羞,挽起袖子就要薅住臭弟弟捶一顿。
    “你没偷听就行。”叶志娟不接受儿子的告状,轻飘飘一句话就将此事揭过。
    关门还不是担心孩子们的嘴不严?
    叶志娟又看了眼大女儿,嘱咐了一句:“听到什么烂在肚子里,别往外面说。”
    “知道了,妈。”小王同学点头应下,攥着拳朝臭弟弟走过去,压迫感很强。
    唐植桐不拉着,而是朝静莹招招手,这姐妹俩一个毛病,上一次自己和岳母谈那封鼓动罗叔叔揭盖子的信件时,这小妮子也听墙跟来着。
    “姐夫。”王静莹似有所感,过来后低着个头。
    “上回偷听到的事烂肚子里,可不能往外说。”唐植桐照着叶志娟的话嘱咐了一遍。
    “啥事?我都忘了。”王静莹嘴上这么说,但脸色绯红,眼神躲闪,明白无误的告诉唐植桐她知道是什么事。
    “忘了最好。”唐植桐笑笑,小姨子这个回答就表明是个有数的,只要她不往外说,没人会往她知道些什么的方向去想。
    午饭是唐植桐做的。
    馒头是现成的,菜却不多。
    唐植桐没炒、没拌,而是打了个汤。
    半斤白菜切碎,下锅一炒加入水和调料,水开后倒入搅拌好的面粉汤。
    两把面粉,一锅汤,稠糊糊的,每人能分一大碗。
    虽然汤汤水水,但由于看上去稠糊,能在心理上创造一种顶饿的感觉。
    “妈,我们过来的时候,楼下有孩子在唱‘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是不是影响不太好?”教育完敬民,小王同学挽着叶志娟的胳膊撒娇。
    她早就觉得这首童谣不妥,其实也不是童谣不妥,只是眼下这个大环境唱这首童谣不妥,之前因为丈夫觉得没啥大问题,小王同学就放下没提,但这次见了,就不能听之任之了。
    “你想的很周到,单位已经注意到了,有人在查,为了不打草惊蛇,才没有管孩子们。”叶志娟颔首,赞许道。
    吃完午饭回到家,一直进了厢房,小王同学才开口:“咱妈和你说的信是怎么一回事?”
    “有人给罗叔叔写信,想让他揭盖子,信是通过编纂组转交的……”唐植桐上次回家后没提这一茬,这次小王同学问,就没瞒着,大概说了一遍。
    “这人也太坏了,不会是同一个人吧?”
    “应该不是。能有见识告洋状的,肯定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听咱妈的意思,这次的这个人不是工人就是系统内的人。”唐植桐摇摇头,上次的那人是鼓动别人出头,自己缩在后面,但路数还是正统的路子,这次的这个属于剑走偏锋,风格上就不一样。
    “有困难找组织,干嘛把脸丢到国外?”小王同学嘟嘟囔囔,对这种告洋状的行为看不上眼。
    “有个成语叫羊斟惭羹,这么干可能是因为他觉得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吧。”唐植桐猜测道。
    羊斟惭羹讲的是春秋时期郑国、宋国两国交战,宋国主帅为了鼓舞士气杀羊犒劳将士,但没有分给他的马夫羊斟一份。
    羊斟怀恨在心,两军交战时直接驾着马车,拉着自家主帅冲入郑国的军阵,结果主帅被活捉,导致宋国大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