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敌人,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

作品:《红楼:香火神道,从神京城隍开始

    第315章 敌人,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
    靖安侯府
    南征尚未结束,顺德九年旦日的第一场大朝会。
    顺德帝并没有对南征之事开始论功行赏。
    贾琮身上的爵位依旧是一等靖安侯兼一等武威侯!
    只是如今这神京城里,靖安侯府的位置在许多权贵心里甚至比皇宫还要重了。
    半空之中,五件半圣文宝绕着最中央的礼圣文宝不断盘旋。
    无尽星光之力从空中被接引下来,磅礴文气如潮水一般涌动。
    耀眼的儒道五德大阵,如今已经成了神京城里的一大奇景。
    每天都有无数外地来到神京的百姓在远处眺望,其中不乏慕名而来的学子。
    贾琮“点金开蒙”之名已经传了出去。
    不少读书人抱着些许期望,希望过来沾点“运气”。
    儒道本就是修心一途,心境通达,修行起来必会事半功倍。
    加之慕名而来的书生每日都有,积少成多。
    竟然真有几个书生士子在观摩侯府阵法的时候突破了儒道境界。
    如此一来,靖安侯府上儒道五德大阵的名声愈演愈烈。
    已然成为了外地书生士子势必要瞻仰的景色。
    “侯爷回府了!”
    “快去通禀鸳鸯奶奶,侯爷回来了!”
    看到在血衣卫的护卫下,贾琮的马车回府。
    府上的门房急忙派人去后院禀报。
    今日不光贾琮没有留在皇宫参加后面的赐宴。
    就连家里的姐妹们也没有进宫参加皇后所举办的节庆宫宴。
    “爷,您回来了!”
    和宝钗、黛玉一起踏入后院,鸳鸯带着几个侍女迎了上来。
    “老太太和政二老爷一大早用过饭就过来了。”
    “还有宝二爷、环三爷也在!”
    “奴婢看三姑娘今日眉眼比往日活泼了不少,便没有说什么。”
    “东府的小蔷大爷倒是上午也托人过来问过了,想要下午宫中赐宴之后过来一同过节。”
    “奴婢以爷不在府上不敢擅作主张给回拒了。”
    来到一间装饰典雅的厅,借着给贾琮脱下官服换上常服的功夫,鸳鸯小声禀报道。
    “鸳鸯姐,林姑父一会应是也会提前回来,你让人去宫门外守着。”
    “还有薛夫人那边,蟠兄长和蝌兄弟宝琴妹妹第一次在京中过年,不要怠慢了。”
    “西府的大太太那也去问一问,年礼备足了。”
    ……
    “放心吧,爷,奴婢都操持好了。”
    “薛太太今个儿比老太太来的还要早一些呢。”
    “大太太前日染了风寒,最近刚好点,不宜外出,就没来。”
    “年礼奴婢给封了一万两白银,还有不少珠宝首饰,有一套头面还是之前宫中御赐的,好大的体面呢。”
    “府上的小书院前几日就已经放学子休沐了,珠大嫂子的父亲铭忠先生我也让人去请了。”
    “只是先生性格有些古板,起初不愿过来,后来还是小兰小爷去请来的。”
    贾琮闻言微微颔首。
    鸳鸯是贾母一手调教的,不仅玄门炼神资质上乘,如今借着侯府的各种资源实力达到了第二境中期。
    对于迎来送往的这些人情世故也是面面俱到。
    从打一个月之前就开始带着下人们开始准备着年节的事了。
    贾琮都将这一切看在眼里!
    “辛苦你了,鸳鸯姐。”
    “这有什么辛苦的,爷今年能在家里过年,不用在外厮杀征战。”、
    “奴婢高兴还来不及呢!”
    给贾琮整理好衣领,鸳鸯后退两步。
    俊逸少年,卓雅不凡。
    举手投足间都有说不出的风度。
    恍惚间好似看到了当年被分到贾琮院里那日。
    之前作为贾母身边的大丫鬟,鸳鸯在府里虽有不少体面,可归根结底也只是一个奴婢。
    说不得什么时候就会被贾母放出去。
    唯有贾琮当年的那一声“鸳鸯姐姐”,让鸳鸯第一次体会到了被人尊重的感觉。
    至今都难以忘怀。
    “鸳鸯姐,等以后时机成熟了,我一定会给你个交代。”
    这里没有旁人,宝钗和黛玉也都去各自找了房间去换常服了。
    只有鸳鸯替身的两个小丫鬟,此刻正站在门口。
    垂着头,眼观鼻,鼻观心,一副当自己不存在的样子。
    贾琮温柔的说道。
    “奴婢从来没想过要什么位份,也没有想过要什么交代。”
    “只希望爷能够平平安安的就好了。”
    鸳鸯似是感觉到了什么,轻轻拽住贾琮的衣袖。
    “爷,不管发什么什么,爷一定要以自身安全为要务!”
    “放心吧,鸳鸯姐,这世界上能把我怎么样的人,还没出生呢!”
    贾琮闻言笑着点头,出了房间。
    与宝钗和黛玉汇合。
    几人一路来到同僖堂。
    一座屏风将厅堂隔成了里外两间。
    内间里传来了一阵莺莺燕燕的嬉笑声。
    却见外间里,贾政与李纨之父李铭忠这对亲家正有一搭没一搭的攀谈着。
    李铭忠性格古板,但是自己姑娘在荣国府守了这几年寡。
    心里又怎么可能不在意。
    言语间颇为冷淡,反倒是贾政自知理亏,言语间带着愧疚讨好之意。
    另外一边则是贾宝玉、贾环、薛蟠还有薛蝌坐成一圈。
    贾宝玉自从中秋之后就神色恹恹,时常昏睡,今个儿来到府上,连姐妹都没说上几句,这会精神更是萎靡。
    已经被贾政怒视了好几次了。
    反倒是贾环,这两年被贾母带在身边,用先荣国贾代善的留下的人脉请了名师过来。
    鸳鸯知道探春记挂这个胞弟,又不愿给贾琮添麻烦。
    就让人从库府中挑了几株灵药让人悄悄送到西府。
    如今武道已经入了锻体境,身姿挺拔,一举一动也是有规有矩,算是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薛蟠年前已经与忠直亲王府的德安郡主过了纳彩、问名、纳吉、纳征的流程。
    将聘礼送到了忠直亲王府上,算是彻底定下了这门亲事。
    只待明年请期、选个良辰吉日迎亲成婚了。
    ……
    “见过二叔,铭忠先生!”
    贾琮见状上前拱手问候道。
    “琮哥儿回来了!”
    “拜见靖安侯!”
    贾政和李铭忠亦是起身,尤其是李铭忠也不像刚进京时候没有好脸色。
    性格古板也有性格古板的好处。
    所谓学无先后,达者为先。
    贾琮可是公认的当世半圣,李铭忠完全是以师礼态度恭敬着。
    问候了几句,宝钗和黛玉到里面去了。
    贾琮这才问道。“二叔何时回京的?怎么没提前通知一声?”
    “些许小事和琮哥儿要操心的国朝大事不值一提。”
    “老太太给我写信之后没多久,我接到吏部的调令与人交接了,就往回走了。”
    “到了昨天夜里才赶到城外,觅地歇息了一夜,今个儿一大早才进城。”
    “听到老太太在这边,我就直接过来了。”
    “也好,老太太年岁大了,我又常年在外,家中有二叔坐镇,也能放心点。”
    “琮哥儿莫要给我脸上贴金了。”
    贾政端起茶水,润了一口,而后苦笑一声。
    “工部的同僚之前写信与我透露过,工部侍郎怕是年后就要致仕了。”
    “陛下应是有意提拔我上去。”
    “不过这些年我也看明白了,不明世事,不通手段。”
    “在山东就差点没闹出乱子,幸好琮哥儿你派来的两个人及时出手了。”
    “前些年那工部员外郎还是你祖父给我求来的蒙荫,哪里还是个做官的料。”
    “你祖母跟我说琮哥儿想让我去东篱书院任教习?”
    “是,侄儿想着书院新立,有个自家人看顾着,也能放心点。”
    “二叔性格周正,正好可以为国育才,也不算坠了咱们贾家的名声。”
    先天神祇,早就不是宿慧刚刚觉醒时候就像是个刺猬一样。
    用冷漠外表作为保护色,将自己隐藏起来了。
    当着李铭忠的面,贾琮言语间将贾政捧得高高的。
    一番话说的任谁也挑不出理来。
    这个年代,确实宗亲关系胜过一切。
    不过贾政在山东一任也是看清了不少事。
    早已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了。
    “琮哥儿你那东篱书院惠及天下寒门士子,里面的教习实力最低的也是第二境儒者。”
    “二叔读了这么多年圣人书,也未曾读出什么名堂。”
    “若是去了,岂不是贻笑大方?说不得还会牵连到琮哥儿你的名声。”
    “我就在家里,一来在你祖母身前尽孝。”
    “二来掌管族学的代儒族叔近些年精力不济,让族学风气一日不如一日,我准备接管族学。”
    “读书也好,习武也罢,若是真能在给族里培养出几个英才,百年之后,二叔也能抬着头去见列祖列宗了。”
    “如此也好,明日我让鸳鸯姐往族学拨两万两银子,用来修缮学堂、延请名师。”
    “也算是为族里尽一份力了。”
    贾琮闻言颔首说道。
    又与贾政二人闲聊几句,与薛蟠四人打了个招呼。
    贾琮便来到了里面。
    越过屏风还有悬挂着的帏帐。
    一阵脂粉香气扑面而来。
    莺莺燕燕的好不热闹。
    贾母坐在最中央,下首处是薛夫人作陪。
    还有王熙凤、李纨、秦可卿等几个年纪大一些在两侧。
    在下面则是四春、史湘云、邢岫烟、薛宝琴刚刚与贾琮一起回来的宝钗和黛玉。
    贾琮院里的几个大丫鬟也都在一旁服侍着。
    唯有妙玉最近忙于神道扩张,年节也未能抽出功夫回京。
    “琮哥儿回来了!”
    “方才湘云妹妹还提起你来了呢。”
    见贾琮一进来,探春就继续拿湘云打趣。
    说起来湘云也快到了许人家的年纪了。
    保龄侯府的史家兄弟俩确当没有这件事一样,对此不发一言。
    恨不得湘云就一直能住在这靖安侯府呢。
    神京城里各大权贵家有适龄公子的,也没有一个人敢上保龄侯府的门谈结亲的事。
    就好像神京的官宦小姐中没有史湘云一般。
    准确的说,不光是史湘云。
    孙绍祖被贾琮夷了三族的事并未刻意隐瞒,在有心人眼里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
    中午一同在同僖堂用了午膳。
    下午又请了几个城里有名的戏班子过来。
    侯府四季如春,哪怕是冬日,园里也景色宜人。
    搭上了戏台子,几个得了丰厚赏赐的戏班子恨不得把十二分的力气都卖出来。
    端是让众人好一番高乐。
    一直到晚膳之后,已经不光是戏台子了。
    杂耍、说书,各种各样的节目,一看便知鸳鸯找人的时候是下了心思的。
    一直到接近子时,贾母精力不济。
    众人这才散去。
    ……
    书房
    “琮哥哥……”
    送走了旁人之后,宝钗和黛玉不约而同来到了书房。
    脸上一改白日里的欢喜,反而表情有些凝重。
    “怎么了、林妹妹,宝姐姐……”
    贾琮笑着放下手中一本来自武夷山的“阵道杂记”。
    “没事,就是……”
    宝钗沉吟了一下,抬头直视着贾琮。
    “琮儿,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都应该一起应对不是吗?”
    “别想太多,宝姐姐,我只是今日睡不着,就在书房里坐坐。”
    贾琮笑着安抚一句,只可惜收效甚微。
    就连心性还稍显稚嫩的黛玉都抿着嘴看着贾琮,一副今天不把话说清楚决不罢休的架势。
    “也好,反正过几天你们也要知道的。”
    贾琮轻叹一声,转头看向墙壁上的大乾地图。
    与官方地图不一样的是,这是一幅记录着神道情况的地图。
    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着各地已经上任的鬼神。
    其中尤以江南、山东两地最为密集。
    剩下的便是福建、两广、朝鲜还有南洋诸国所建立的都护府了。
    再剩下,则大多数只有一些县城隍府的标志。
    “妙玉姐姐年前来信跟我说,神道在各地的扩张十分顺利……”
    贾琮话音一落,宝钗和黛玉的表情也一下子凝重了起来。
    神道发展格外顺利。
    这算是好事吗?
    或许在没有大世之争,亦或是说在大世之争到来之前,这是一件好事。
    可如今大世已经开启。
    各大势力都开始逐渐入场。
    谁能占据先机就十分重要了。
    正常情况下,又怎么可能放任贾琮麾下的神道如此迅速的在各地扩张。
    如此顺利,只能说明……
    对方这次图谋比贾琮预想中的还要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