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专项人才引进
作品:《刚改邪归正,重生成悟性学霸了》 第422章 专项人才引进
挂断了电话之后,许青山无奈地摇头叹了口气。
王兴学长现在什么都好,就是有些孩子气,也算是返璞归真了,自己也只能宠着了,毕竟也是专心致志给自己打工的。
但手里过的期刊越多,对于芯片行业了解的越是深入,许青山就越发应证了自己之前的计划顾虑。
完整的芯片制备流程所涉及到的世界尖端技术实在是太多了。
在芯片设计阶段,使用eda软件工具进行电路逻辑设计、物理布局和仿真验证,并且需要开发出独立的硬件描述语言,才能把抽象的逻辑具象化为纳米级精度的电路结构设计。
想要完成这一步,就已经需要通信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的顶尖大佬。
而目前国内在消费级领域的人才几乎为0。
虽然通信方面也有不少专家,可专家们的研究领域是完全不同的,国内侧重领域所需要用到的芯片并不需要过分在意体积和精密度问题。
就像是同一个功法两个路线,一个是做小做精,一个是纯粹做强。
后者不会弱于前者,但在场景应用上会有很大的限制。
许青山也很清楚,未来大部分领域都会朝向精密化芯片的方向发展,无人机、机器狗,或是其他搭载智能化技术的工具,体积越小,隐蔽性越强。
而在制造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光刻技术部分,是最难解决的瓶颈问题。
全球仅有荷兰能生产的euv光刻机,全机身上下涉及十几万的精密零件,而且激光等离子体光源的功率需要达到250w以上。
目前华夏境内并不具备生产机身精密零件的条件,不管是硬性条件还是人才条件都达不到。
而有了euv光刻机也只是拥有了硬件制备平台,就是这么一个硬件设备平台对于晶体管密度和芯片性能拥有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占了制造成本三成以上。
拥有了硬件平台同时也要具备相对应的技术,在目前全球芯片制造工艺中最常用的就是干法刻蚀和湿法刻蚀。
前者利用等离子体精确的去除硅片表面的多余材料,实现纳米级的图案转移,也就是把eda设计出来的电路结构设计转移到硅片上。而后者则是通过化学溶液处理硅光的材料结构,主要用于传统制程。
国内湿法刻蚀的水准倒是很可以,但在消费级的干法刻蚀上,稍微显得有些尴尬。
人才有是有,可是不够尖。
而且那些人目前也都集中在国内几个光学中心,很难被抽调走。
对于这核心部分,许青山可能还是得考虑自己来做。
但其他部分,许青山已经划分好了各个区块,按照不同的技术区块来寻求专项的人才引进。
“想要调控好晶体管导电的特性,将硼、磷等离子注入硅片,形成p/n型半导体区域。要想在这一操作准确地控制好精度达到原子级,一个重点实验室的配套也是躲不掉的,单基础设备就得上千万。”
许青山揉着自己的太阳穴,不断地衡量着目前自己能引进的技术板块。
“薄膜沉积技术倒是好说一点,国内的技术还算成熟,能用得上,化学机械研磨也好解决,掺杂与退火也还行,这几个都可以先着手安排一下。”
许青山在自己面前的纸上圈了两个重点。
“封装测试的部分技术封锁没有那么严重,这部分就交给小米来解决就行,毕竟先进的封装技术最终决定的也只是性能的上限,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先确保能把东西做出来,把下限提起来。”
许青山目前对于芯片制造行业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知。
芯片制造是精密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巅峰融合,对于目前的华夏来说,光刻技术就是核心瓶颈,而刻蚀、离子注入、薄膜沉积则将构成华夏芯片制造的铁三角。
作为芯片制造的支撑性核心技术的单晶硅制备和洁净室环境控制,目前鹭岛那边的实验室已经有了一定的突破,许青山用新鹭投收购的尚德技术、设备和专利可不是用来吃干饭的。
但目前进行单晶硅制备时,产出的单晶硅硅片纯度依旧没有办法达到能满足芯片制作级别的水平。
好在高纯度单晶硅棒的制备方法有很多,许青山目前也还没有把研究重心放到这方面上,所以鹭岛那边的半导体工厂目前也只能尝试地开拓一些非核心业务。
但这就相当于一个引线,等到许青山做好准备的时候,一个极佳的单晶硅生长法就能够成为点燃这个芯片帝国的最佳火种。
许青山思来想去,最后还是拿起了电话给周其凤打了过去。
“什么?你要申请专项人才引进的专项资金?可是今年的预算学校不是已经给你批下去了吗?你要是想引进的话直接走流程,学校不会有人拦着你的。”
周其凤觉得有些奇怪,之前许青山签完合同之后,该给的权限,京城大学都已经给出去了,想招人就直接招嘛,许青山怎么又把电话打给自己了?
“之前给的预算可能有些不够,我这一次打算多招一些人,而且基本上都是国际一流学者,如果条件太差的话,我怕就算我谈得再好,人家也不来。”
许青山并没有马上告诉周其凤自己想要做什么,他只是单纯的提条件。
“要是能把人招来的话倒也好说,可是我们现在能在基础学科上投入的资金实在是有限,你大概给我报个数,我掂量掂量我能不能做主。”
周其凤也是个实诚人,虽然觉得很奇怪,但他也把自己的想法如实告诉了许青山。
“我想要招的人,不是数学的,都是工科的。”
许青山又半卖关子。
他想听听周其凤对于自己涉足芯片领域的态度。
“计算机的?这个倒是好商量一点,我们学校今年计算机领域的预算会偏高一些,实在不行我们就从老梅那边挪预算过来,你大概需要多少?”
“也不是计算机,算了,直接和你说吧。我现在想招的是芯片行业相关的技术专家,预算我也没法告诉你多少,要招的人很多,预算能有多少是多少。”
许青山无奈地告诉了周其凤,这件事上想要招人,还真绕不开往上报。
“芯片?”
周其凤愣了一下。
“你怎么突然想到要去搞芯片?这可一点风声都没有。”
“你忘了张珂在进我实验室之前是在哪里工作的吗?而且我在鹭岛那边有投资的半导体厂,就连最近小米都在外面风风火火的,你不会没关注吧?”
许青山放下了手中的笔,跟老周聊聊天也挺好的,稍微放松一下心神。
“不是,那我也不会想到你突然就想搞芯片啊?”
老周大呼意外。
他对于芯片倒是了解,但反倒是因为了解,他不太看好许青山这次的想法。
“我们国内现在也没多少人在搞芯片和半导体吧?上面连政策都没有呢,去年倒是有听说在开始筹备一些产业基金,但规模都小的可怜。”
“我们现在90%的芯片都是靠的进口技术,你想从零开始做,难度实在是太大,就算是你有青山资本在,那个级别的资金也支撑不起你做芯片的。”
“青山,真不是我看衰你,是这件事太复杂了,已经不是我们做学术做科研可以解决的问题了。”
老周实话实说,他开口劝许青山。
这种涉及到了国际战略和封锁形势的东西,个人是没有办法挑战的。
“你不是想好好地打造青山大学吗?要想打造好一所专门研究基础科学的高等研究院可没有那么容易,资金的缺口也很大。”
“你现在铺子摊得那么开,这里需要钱的,那里也需要钱的,我是真担心你出问题,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这边也做做,那边也做做,就算你能力上能满足,身体能扛得了吗?”
老周的话都是事实,也确实是在关心许青山。
可许青山更清楚的是,目前国内芯片产业相关的制造和材料的短板太过于明显,晶圆制造几乎全都依赖于进口设备,甚至是28纳米的制程技术都尚未突破,材料领域国产化率不足20%,光刻胶等关键材料各个更是几乎全靠进口。
几乎所有上游技术都被欧美垄断,而收尾的封装测试环节国产占比不超过三成。
芯片,如此重要的产业,却完全控制在别人的手里,未来消费电子市场的红利,本土企业那是根本吃不到肉。
虽然后来也是迎头赶上,可那丢失的黄金十年,整个华夏所损失的经济效益,不保守估计,可能超过万亿。
每年上千亿的经济损失,那得用多少人的血汗才能追赶上的?
不管这件事有多难许青山在目前自己有实力和有基础的情况下都会想去试一试。
从海外进行专项的人才引进,国内进行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设计,从理论到创新再到实践,他要一步一步的奠定华夏的科技基础。
先追求量,再突破至进行一场和全球较量的人才升级战,并且用实战化培养来打破纸上谈兵的困局,让华夏科技不再闭门造车,成功地争夺到未来科技世界的主导权。
“校长我知道你担心的点,我也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既然我们现在有这个可能性去做,我就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许青山坚定地说道。
“收购梁溪尚德,提前布局半导体材料制造,还有小米手机产业链的整合,我一直都在做准备。现在京大给了我这样的待遇,给了这个机会,能够有资格去尝试,我一定要试一试。”
电话那头周其凤沉默了良久,半晌没有出声。
“可是.”
周其凤深深的叹了口气,就这一口气,许青山觉得他似乎衰老了很多。
“但是你知不知道你现在如果真的想走进这条路的话,你的身份就会变得越来越敏感?”
“敏感?”
许青山皱眉,不是很能理解周其凤的话。
“唉”
周其凤开口给许青山解释道。
“你现在的身份也好,甚至是你的祖籍也好,在这件事上其实都是很敏感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几年前的汉芯事件?”
许青山确实不了解。
“没有,汉芯事件?”
“嗯。”
周其凤缓缓地说道。
“2003年的时候沪交微电子学院的院长陈进,你老乡,也是闽越人,一手主导了汉芯一号造假事件,并且借助着汉芯1号申请了几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上亿的科研经费。你也很清楚当时的一两个亿,可比现在值钱不少。”
周其凤说到的,是妥妥的华夏芯片黑暗历史。
许青山没有评价,而是听着周其凤继续讲道。
“当时刚刚开始做汉芯的时候,国内热情高涨的很,对陈进颇为推崇。”
“他用一年半的时间就把手里的几万块变成了几千万,这还只是一部分。”
“当年造假事件爆发之后,类似情况就非常的敏感,因为对于当时国内科技圈来说,陈进就是三位一体的科技神话,在某种程度上,他受追捧的情况不比你差。”
“因为这件事一直到现在上面对于芯片产业的重大成果都十分谨慎。”
“你在这个时候提出要转做芯片,很可能会触碰到一些点。”
周其凤苦口婆心地继续劝说道。
“你现在完全不需要去冒那个险,你手里的钱比陈进多得多,你的地位也会比他更高,只要我们好好的把我们的科研做好,就算是你要建青山大学,我们也都全力支持,实在是没有必要去碰这一趟浑水。”
许青山沉默了。
他在此之前并不了解这些事情。
但就算是有这样那样的难处,许青山也并不打算放弃造芯片的理想。
有些事情是必须要有人去做的,早做一分钟就多一分钟的优势。
就能少被别人剥削。
“周校,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但是.我还是要做。”
“当年我们什么都没有,前辈们都能搓出来原子弹,我们为什么搓不出来芯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