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分身乏术,被牵着鼻子走

作品:《神诡大世界:从乞儿营开始爆肝!

    第448章 分身乏术,被牵着鼻子走
    “阿玛,难道我们就这样在盛京看着,任凭那复兴军在辽东腹地肆意攻城略地不成?”
    萨哈磷对代善说道,“我们正红旗尚有近五十万将士,负责守卫盛京,加上城内的数百万八旗子弟,完全可以临时组建出百万武者大军来。”
    “那入侵辽东的复兴军不过是数十万人,根本不足为虑。”
    他身为代善的第三子,向来武勇过人,与多铎有些类似,属于有勇无谋之辈。
    萨哈磷年纪尚轻,还从来没有领兵出战,当然无法理解父亲代善对复兴军的忌惮,也不清楚复兴军的实际战力。
    在他看来,复兴军区区的一支大舰队孤军深入,根本不需要害怕,直接派出大军出击,将他们消灭就行了。
    “胡闹!”
    代善对这个不算是出众的儿子呵斥一声,说道,“如今盛京城内,是有百万武者不错,但这些都是八旗将领的家属与仆人!”
    “他们从来没有经过战阵的训练,形同一盘散沙,拿什么来与复兴军相斗?”
    “我已经连发三轮灵鸽传书,将紧急军情告知皇上,想必皇上知悉后,自有决断!”
    “为今之计,我们稳稳地守住盛京城,方为上策,不至于被复兴军所趁。”
    开什么玩笑!
    如果复兴军这么好对付,哪来现在的赫赫威名?
    后金八旗将士连连在对方手上吃了大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且对方没有把握的话,敢这么肆意妄为的深入辽东腹地来袭?
    他礼亲王代善,向来以稳为主,从来不会去冒险。
    如果带领正红旗将士贸然出击,然后被复兴军一举击败,造成盛京空虚而陷落,后果不堪设想。
    “阿玛。”
    谦襄郡王瓦克达在一旁赞同说道,“据情报说明,复兴军这支大舰队足有千艘大宝船,配备的灵能大炮与灵弩大车无数,正面战斗我方根本不是对手!”
    “何况我们接到最新的军情是在昨天,估计这个时候在复兴军大舰队的集火攻击下,辽阳城已经陷落了。”
    “这个时候再抽调正红旗将士从盛京城出发,南下进行反击,无异于自寻死路!”
    谦襄郡王瓦克达,身为代善第四子,是少有的文武双全之人。
    在这方面,与大哥多罗克勤郡王岳托类似,看事情比起三哥萨哈磷要全面得多,也更受代善的看重。
    在咄咄逼人的复兴军大舰队兵锋之前,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最稳妥的方法。
    不管怎么说,守住盛京就是大功一件。
    反之如果贪功冒进,导致盛京城有失,他们父子无疑就会成为罪人,不仅仅会被皇太极责罚,而且会让正红旗将士损兵折将严重。
    “萨哈磷,你去请巴图礼与塔穆拜等大臣前来,说本王有要事相商。”
    军情紧急,礼亲王代善也是坐不住了,对三子萨哈磷挥手下令道。
    皇太极如今不在盛京,但是大清皇朝的文臣武将留在城内的不少,如今出现了这么重大的事情,当然不可能让他代善一个人来扛。
    固守盛京城事必须的,但也要考虑兼顾到辽东各地的防御。
    不管怎么样,必须要阻止复兴海军在辽东腹地兴风作浪的势头,尽量减少己方的损失。
    复兴军深入辽东的兵力有限,如今能够攻占辽阳城与海城,已经差不多达到了他们的极限。
    只要这支复兴军大舰队的主将不傻,就不会将兵力分散开来,继而被后金各地的驻军各个击破。
    只要能够拖延到皇太极率领主力大军回援,代善不相信对方能够翻得起多大的风浪。
    七十万复兴海军将士,听起来蛮多,但是分散到偌大的辽东平原中,就根本不算是什么。
    ……
    “当……”
    锦州东城,随着金锣声响起,刚刚结束了一轮攻势的鞑子百万将士,十分不甘的撤了回去。
    皇太极像是与李定国死磕上了,汇聚了两路大军一共三百八十万将士,这半月来对锦州城发起了绵绵不断的猛攻。
    好在李定国也不是吃素的。
    在他的本命神器人皇鼎内,储备了无以计数的军备物资与各种战略资源,足以供给城内已经增加到了百万之数的将士使用而绰绰有余。
    尤其是使用已经解封了七重封印的人皇鼎,镇压了城内护城大阵的阵眼,使得这座超级大阵的威能,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总算是有惊无险的挡住了后金鞑子的猛烈进攻。
    毫不夸张的说,有着百万将士与加强版护城大阵在,皇太极想要攻占锦州城,那是绝无可能。
    毕竟论起底蕴根基,李定国可谓是天下无双。
    “嗖!”
    敌人刚刚退去,一道金光在城内的虚空中闪现而出。
    “大猛!”
    李定国看着刚刚到来的大金雕,欣喜的招呼了它一声,抬手抛出一枚三级极品灵丹,看到大猛欢喜的接住一口吞下去,伸手摄取了绑在它腿上的一枚竹筒,拆开其中的密信查看起来。
    “好!”
    “婉儿不负所望,不但如期的率领海军主力大舰队抵达了三岔河,而且已经沿着河流北上,分兵攻占了海城与辽阳城。”
    海城不算什么,但辽阳城作为以前的辽东城,是盛京城周边最重要的一座要塞城市,一旦沦陷,哪怕是皇太极也不可能淡定,必然会心急火燎的撤军。
    不然的话,这边的锦州城久攻不下,老巢那边却出了大事,后金一族的损失就大了去。
    婉儿严格执行李定国下达的游击战术,借助辽东大平原上四通八达的河流水系,大肆的攻城略地,对鞑子军民进行无差别的屠戮,他们后金一族有多少的人口来牺牲?
    所以在接到婉儿的密信后,李定国已经清楚,皇太极不可能率军再滞留在此,急匆匆的率领大军撤离已成必然。
    换句话说,复兴军面临的这一轮危机,已经安稳的渡过。
    接下来,就是己方反守为攻的开始。
    究其原因,李定国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鞑子在从容不迫的撤军,给对方上难度是必须的。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传令宁远城的尤世禄,率军沿着长城的各个要塞军堡东出,开始发起对广宁卫的攻势!”
    最近他虽然将由世威率领的穷奇军团调来锦州,但尤世禄率领的饕餮军团,却依旧在守卫宁远城,进行养精蓄锐的大休整。
    等的就是这一刻。
    “传令亲卫军团、貔貅军团、穷奇军团,随时准备出击!”
    “鞑子的大军一退,三大军团紧随其后,开启收复广宁卫之战,一直打到三岔河!”……
    “该死的!”
    “我早就有所预料,却没有想到李定国竟然安排了这一手暗棋!”
    “复兴军派遣上千艘大宝船北上,已经进入三岔河流域,一举攻占了辽阳城与海城?”
    后金大营,中央大帐中,皇太极铁青着脸,刚刚接到了这个噩耗的他,感到有些头晕目眩,气得在破口大骂。
    “辽阳城失陷?”
    “这该如何是好?”
    “辽阳城距离盛京城只有万里左右,以复兴军大舰队的速度,不过是数日可达,盛京城有危险了!”
    “皇上,必须要立刻回军,将复兴海军驱逐离开辽东腹地才行!”
    “对对!要不然,任凭他们在大肆攻城略地,我们的族人就要遭难了!”……
    帐内的诸位鞑子各旗将领,闻言一个个的慌了神,忙不迭的在嚷嚷道。
    没有办法,复兴军与大明皇朝不同,根本不讲儒家之礼。
    他们对待异族的手段,比起后金一族更为残酷。
    只要是异族,无论军民,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斩尽杀绝!
    他们后金一族的民众虽然看起来不少,但比起汉人来要差了太多,连一分的人口总数都达不到,哪里承受得起深入大清腹地的复兴海军祸害?
    后金一族的数千万平民,如果放开给对方杀戮,不需要一年时间,就会被屠戮殆尽!
    “呼……”
    皇太极长长的吸了口气,起身下令道,“传令全军,立即准备,一个时辰后撤离锦州!”
    “除了正白旗将士,留守原驻地广宁各卫,其余各旗返回盛京,务必要尽快将敌人的大舰队驱逐出境!”
    “如果有可能,给予对方重创最好。”
    皇太极之所以不说要消灭对方,是因为实在是无能为力。
    他们后金一族先前连续两次组建的水师,都已经迅速的全军覆灭,而且就是亡在这支复兴海军手中。
    没有一支足够强大的舰队,想要消灭复兴海军,那就是一个笑话。
    此时此刻,皇太极也是倍感无力。
    他一手创建的大清皇朝,屡屡在复兴军手中受挫,被对方死死的压制,十分的憋屈。
    这一回大军主力倾巢而出,同样是在损失不小后被迫撤军,怎一个憋屈了得?
    然而,在大军撤退了三千里后,他还是小看了李定国。
    “禀报皇上,李定国率领百万复兴军将士,已经出了锦州城,紧随着我军后方而来!”
    负责殿后的岳托,此时派人传来了这个让人无比糟心的情报,让皇太极愈发的心烦意乱。
    “他李定国这是不依不饶,想要找死不成?”
    皇太极真的被气坏了,禁不住在痛骂出声,“他就不怕我军回头一击,将这支百万大军灭掉?”
    实际上,皇太极也知道这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气话。
    李定国要是害怕的话,就不会这么大大咧咧的出兵反击,意图拖住皇太极大军了。
    “鳌拜,图尔格!”
    “你们两人率领正黄旗将士,随我回军与岳托汇合,与李定国正面较量一场!”
    有些气急败坏的皇太极,稍稍的思忖了一下,准备亲率大军去给李定国一个好看。
    然而等他们带领大军,急匆匆与负责殿后的岳托大军汇合后,斥候又传来消息说,李定国率领的复兴军,早就停留在后方三千里外,直接扎营不走了!
    “气煞我也!”
    身为一代枭雄的皇太极,哪里还不清楚,这李定国打的是什么主意?
    他的目的就是吊着皇太极大军回撤,却怎么也不与敌人进行正面大战。
    打不过你,也要恶心死你!
    但偏偏皇太极却不敢无视对方,否则的话,被李定国抓住机会不时的咬上一口,后金将士的损失绝对不会小了去!
    毕竟无论是曹变蛟还是李定国本人,率领一支军团结阵来袭,都不是后金任何一旗的将士能够抗衡的。
    “传令,让豪格率领的镶黄旗与阿敏率领的镶蓝旗,先一步回援盛京解围。”
    为今之计,皇太极不想分兵也没有办法,只有采用折中之策。
    分兵不是不行,但不能将手下的大军分得太散,才不会让复兴军各个击破。
    他皇太极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自然知道如何行事。
    大明皇朝就在皇太极的手里,连续吃了这方面的大亏,以至于被皇太极屡屡得逞,攻占了辽东。
    等豪格与阿敏率军离去了三天后,皇太极再次无奈之极的下令大军主力继续撤离。
    虽然李定国率领的三大军团,就是这么明明白白的吊在己方大军的后面,但皇太极却不得不从心的行事,选择继续撤军。
    毕竟这么与对方相持下去,先支撑不住的肯定是后金将士。
    他们这么多的族人勇士,每天在野外露营,吃喝消耗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后勤物资本来就不宽裕的大清皇朝,根本支撑不下去。
    然而等皇太极率军撤离抵达三岔河附近的时候,却得知了一个更加让人愤怒的噩耗,“什么?李定国手下的四大军团,兵分四路,已经开始在广宁地区四处攻城略地,势若破竹的攻占了过半的军堡?”
    “他怎么敢如此做?”
    皇太极虽然清楚在己方的镇国灵兽蛟龙损失殆尽后,复兴军完全占据了空中优势,使得己方的信息传递变得十分落后。
    在军情滞后之下,又接到了这个噩耗,让他惊怒之余,却倍感无力。
    难道现在要再次的集结大军,回转广宁地区,与李定国持续大战不成?
    这一来一去之间,他们大清皇朝哪来这么充裕的物资供应消耗?
    毫无疑问,这就是李定国的阳谋:借此机会拖死大清皇朝!
    关键是复兴海军在辽东大平原上的威胁,并没有解除,婉儿率领的大舰队依旧在辽东平原上搞事情,声东击西的大搞游击战。
    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皇太极要么放弃老巢的稳定,回军与李定国亲率的大军继续死磕,要么就狠心放弃广宁地区,被李定国吃干抹净。
    一时之间,皇太极陷入到了左右为难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