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
作品:《神诡大世界:从乞儿营开始爆肝!》 第449章 南北对峙,新的格局
“婉儿将军。”
“皇太极已经率军从西宁堡绕道长宁堡,急速返回盛京。”
辽阳城,军情部的负责人莫小勇,骑乘一只白头大海雕查探最新军情回转而来,对婉儿禀报说道,“这皇太极的魄力非凡,见到事不可为,果断的放弃了三岔河以西的庞大广宁卫区域。”
“他看来是想聚集兵力,与我军在辽阳一战。”
从郑家军手中夺来的几只白头海雕,极大的增强了军情部的力量,使得复兴军的情报传递十分迅捷。
“好!”
婉儿拍案而起,下令道,“何丽晶,传令两大舰队的将士们,放弃辽阳,回转海州!”
“既然后金主力已经回转,我们犯不着与他们死磕,调转兵锋从海州一线南下,将盖州与辽东半岛攻占下来,给皇太极一次重击!”
“未来我军将死守海州、凤凰城、镇江堡一线,全力扼杀后金一族的战争潜力!”
“等过两年我军主力抽出身来,就是所谓的大清皇朝末日到来!”
婉儿身为复兴军的核心主将之一,十分清楚李定国对于接下来的战略打算。
论起发展潜力,后金一族根本比不上复兴军。
只要堵死对方与大明皇朝世家大族勾结走私的通道,无法自力更生的后金一族,根本就无法持续发展下去,越来越衰弱不可避免。
此消彼长之下,后金鞑子要不了多少年就会完蛋。
如今皇太极已经完全按照己方设计的套路走,是时候放弃辽阳,南下构筑坚固防线了。
别看复兴军如今在辽东的兵力比不上后金鞑子,但这是暂时性的。
最多给李定国三五个月的时间,双方的兵力对比就会逆转过来。
随着婉儿一声令下,将辽阳城收刮一空的复兴军将士,开始有条不紊的撤离。
大船队已经在城外的太子河畔整装待发。
两个时辰后,上千艘大宝船从辽阳城外的大码头启航,言着太子河回转到了辽河,然后迅速南下海州城。
大辽河东边的海州,是复兴军定下的桥头堡,是必须要牢牢守住的地盘。
未来一两年内,复兴军将在海州、凤凰城、镇江堡一线,构筑一道坚固防线,与后金鞑子进行拉锯战,将战场从三岔河以西转移到三岔河以东的辽东平原,实现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
等到婉儿率领大舰队回到了海州城,然后带领数十万将士,对这座重镇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扩建之时,李定国带领亲卫军团及时的赶来与婉儿汇合。
“大哥!你可算是赶来了。”
雪飘飘的深冬季节,与李定国在海州城外大码头见面的婉儿,小脸通红的开心不已。
“婉儿,你们这次的任务完成得很不错。”
李定国对这个丫头赞道,“你们不但成功的逼迫皇太极灰溜溜的从锦州撤军,而且消灭了大量的后金一族有生力量,足以让皇太极痛彻心扉了。”
“今后大辽河以西的辽西走廊,将成为皇太极此生再也无法踏足之地!”
这一次大明皇朝黄河以北地区的易主,使得当今天下的东方大地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一般的大变化。
复兴军已经成功取代大明皇朝,彻底占据了北方方圆百万里的广大地盘,堵死了后金一族的南下之路。
尽管因为皇太极率军反扑,让大明朝廷得以顺利的迁都南下,而且带走了海量的财富物资。
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次复兴军的伟大胜利。
从今往后,复兴军成为了东方大地上的三大势力之一,有了逐鹿天下的资格。
今后的北方大地,没有了后金鞑子与大明皇朝贪官污吏的祸害,能够保存住大量的汉人根基元气。
这也是李定国穿越重生至今,造成的最大改变之一。
“曹变蛟率领的貔貅军团,很快就能前来与我们汇合。”
李定国欣慰的说道,“尤世禄与尤世威两人率领的穷奇军团与饕餮军团,将负责镇守三岔河以西地区,沿着三岔河、辽河套地区,构筑沿河要塞防线,彻底堵死鞑子今后的西进入关之路!”
“等不久以后军部抽调的麒麟军团与最新组建的青鸾军团,分别入驻凤凰城与镇江堡,皇太极将再难翻身祸害辽东!”
为了遏制后金一族,李定国已经下令复兴军的五大主战军团汇聚辽东,给皇太极施加巨大的压力。
加上留在辽东的复兴海军第一舰队配合,锁死皇太极的后金一族指日可待。
彼时复兴军的东北危机将彻底解除,未来寝食难安的将是皇太极的后金一族。
至于退避到了黄河以南的大明皇朝,借他们几个胆子,也没有本事发起反攻。
不是李定国看衰那些世家大族与豪商巨富,他们根本没有机会,也没有那个魄力。
……
沛县,这座万年古城,在一月前已经落入到了复兴军手中。成为了黄河北岸复兴军与大明皇朝边界的重要城镇。
与之相对的则是大明皇朝重兵防御的黄河南岸重镇徐州,迎来了江南四镇总兵之一,刘泽清的大军入驻。
也不知道成国公朱纯臣,给崇祯皇帝与内阁灌了什么迷魂汤,他力荐的原山东总兵刘泽清,如愿成为了徐州总兵,与新任扬州总兵黄得功,共同负责江北军事防务。
至于有着赫赫威名的卢象升与孙传庭,带领撤退到黄河以南的天雄军与晋军,负责河南的开封与洛阳防务,如今被朝廷剥夺了大部分权力。
与朝廷重金打造的江南四镇不同,卢象升与孙传庭受到了那些江南世家的打压与排挤,不复原来的权势。
究其原因,就是由于他们属于北方官绅集团,根基在黄河以北。
随着大明朝廷放弃了西北三省与北直隶,他们自然也因此失去了根基,不受南方的官绅与世家待见。
最明显的就是开封与洛阳的本地士绅,都不再把卢象升与孙传庭当回事。
如果他们两人以前能够挡住复兴军的进犯,自然不会落魄至此。
偏偏以天雄军与晋军的兵锋,先前对上了复兴军后连战连败,让那些南方官绅世家对他们失去了信心。
幸亏大明朝廷担心李定国的复兴军继续渡河南下,才保住了两人现有的兵力,让他们两军分别驻扎在开封与洛阳这两座重镇。
此时大明朝廷与南方官绅世家,已经把重心放到了倾力打造的江南四镇上。投靠了东林党大佬候恂的左良玉,也得到了一镇总兵的宝座,入驻了襄阳。
还有一镇总兵,由江南世家本地的代表史可法担任,坐镇金陵城本部。
在朝廷与南方官绅世家的计划中,斥重金打造的这江南四镇人马,每一镇都将达到一百五十万人的吓人规模!
被李定国的复兴军吓坏了的他们,纷纷送出海量的钱粮物资,朝着襄阳、徐州、扬州、金陵等地集中。
四方选拔而出的大量武者新兵,也开始在陆续到位。
这就让黄得功、刘泽清、左良玉、史可法四人,每天都笑得合不拢嘴,爽到飞起。
……
“大统领!”……
被百万军民大力修缮,已经是焕然一新的北方京城,今天正式迎来了它的新主人。
刚刚骑乘着大金来到了京城的李定国,被文武百官簇拥着,走进了皇极门大广场。
由于未曾遭遇战火的破坏,这座大明以前的都城,各个建筑保存完好。
经过了百万军民的大改造修缮,比起以前要整洁了太多。
尤其是具有复兴军特色的各种基础设施全面完工,整座庞大的京城,已经看不到任何的装乱差情况,让人看得心旷神怡。
复兴军如今的地盘与人口,虽然已经达到了建立皇朝的标准,但李定国还没有这个意向。
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李定国在数天前,意外的得到了人皇鼎的第二次传承。
这第二次传承不仅仅是获得了中级阵法、炼丹炼器的知识传承,更重要的是得到了远古神话时期的人皇知识传承。
李定国因此已经弄清楚,当今的皇朝与远古神话时期的人皇运朝,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人皇位格至高无上,在远古神话时期,与天皇、地皇并列,天地人三皇各司其职,掌控着宇宙天地,俯瞰众生。
当今世界上的皇朝,无论是东西方,都不过是区区的凡间皇朝罢了,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知悉了一些天地隐秘的李定国,自然不会甘心只是建立一个普普通通的凡间皇朝,起码也要想方设法的建立一个初级运朝,从而获得人皇位格。
在他的预计之中,复兴军至少也要再拓地百倍,凑齐人皇三宝,才能够勉强达到建立一方初级天地运朝的资格。
反正李定国也不急,慢慢来就好。
只要复兴军持续的健康发展壮大,总有一天能够达成自己的要求。
至于人皇三宝之一人皇印的下落,李定国虽然还没有将其锁定,却能通过人皇鼎与人皇笔对其的天然联系,感知到它就在华夏九州之中。
要不了多少年,人皇印自然会被自己弄到手。
对此,李定国有足够的信心。
“大统领。”
庞大的皇极门大广场上,红梅越众而出,恭声禀报说道,“截止昨天为止,北直隶、西北三省与齐鲁大地、半个辽东地区,已经大致被我们复兴军掌控。”
“鉴于人手不够的问题,军部已经新组建了五大新兵军团,都是满编的三十万人规模。”
“五大新兵军团的统领,由脱颖而出的天骄将领担任,正在与各个主战军团一起,对我们的辖区进行一次拉网式大清理。”
“所有的世家大族、豪商巨富、黑帮、青楼、赌坊等,都在这轮大清理的范围内。”
“预计在两年内,可以顺利完成这次的大清理工作,在各地复制出我们复兴军的套路化发展模式,让辖区内的所有大小城镇焕然一新,彻底恢复稳定的秩序。”
“有鉴于此,我们复兴军的扩张行动必须要暂时停止,才能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
红梅的语气中有喜有忧,也有些许无奈。
没有办法,复兴军暂停扩张行动,无疑会给那些敌对势力获得难得的喘气机会。
无论是大明皇朝还是大清皇朝,都能够借此机会恢复严重受损的实力,未来肯定会给复兴军制造大量的麻烦。
“没事,照此执行吧。”
李定国淡定的摆了摆手说道,“敌人得到喘息之机来发展,我们复兴军何尝不是如此?”
“论起发展壮大的速度,我们从来没有怕过!”
“我们复兴军这些年来扩张太快,也是时候进行一轮大重整了。”
“今后的几年,陆地上以稳为主,稳固前线防御的同时,发展好民生。”
“但我们的海军不同,完全可以继续进行大力发展,将东南海域打造成为我们复兴军的内海!”
“西方的那些白种胡人,正在开启大航海时代,我们复兴军不能落后于他们!”
“这样做也能够防止那些江南世家与白种胡人勾搭成奸,扼杀敌人的海上力量无序扩张。”
自始至终,李定国都将西方的白种胡人,当成了最大的对手。
再次得到了人皇鼎新一轮传承的他,了解到了一丝远古神话时期的隐秘,对那些白种胡人势力有着足够的警惕心。
而且这方大世界的天地变化越来越大,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将迎来真正的巨变。
在此之前复兴军如果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很有可能会被历史的发展洪流给淘汰出局。
最新组建完毕的五大新兵军团,李定国准备陆续的转入到海军编制中,竭尽所能的打造出一支真正强大的海军。
“好了,我也清楚一些你们这些将领的想法,建国一事暂时休提。”
李定国看到一些文武官员欲言又止,于是开口打消了他们的所想,“在九州大地彻底一统前,不考虑这件事。”
一些深层次的原因,他会对一些核心将领私底下解释清楚,以消除他们的顾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