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父子俩的真诚对话!
作品:《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第685章 父子俩的真诚对话!
所以现在最大的困境就是如何才能让所有人都接受,这不是说单纯的理想主义思想,而是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人,其实并没有看到改革变法的好处。
甚至很多人其实一直都在停留表层的想法当中。
不少人都觉改革变法就应该要给他们发钱才行。
所以现在陈寒就是要改变这种想法。
要知道如果所有人都等着朝廷发钱。
那不要干活了。
这种等靠要的思想才是最危险的。
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陈寒现在就是要创造一个环境给所有人的人,让所有人都能通过自己创造的环境获得更多的改变。
这才是真正的改革变法。
改革的本质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发钱机器,要不然所有人都会伸手要钱。
到时候如果给不出来的话怎么办?
难道就任由这些人在这种想法当中沉沦?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而要做到这一点推行教育才是真正的手段。
如果没有一个人在推动教育这块深耕下去的话,一定会有很多等靠要思想的人涌现。
尤其是现在看到大明王朝已经朝着很好的方向去的人,他们心里会更加活跃这种想法。
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真正的想法是看到如此好的环境应该想着要如何才能,把这种环境变成自己成功的沃壤。
老爷子其实是明白陈寒到底要干什么的,但老爷子这个从来不相信理想主义的人,却在这件事情上面给了陈寒一盆凉水。
他通过这么多年的人生经验的总结就明白,其实大明王朝,不,应该说所有的王朝的改革失败的原因就在于过度地相信了,老百姓们的纯洁程度。
其实老百姓才是真正的狡猾狡猾的。
他们是真正的不见兔子不撒鹰似的索要。
所以不给他们满足他们是不会放手的,这种想法非常的危险但是却存在。
老爷子这辈都在跟这种想法作斗争,一辈子都想要提高老百姓们真正的自觉性,可是他发现这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不管是哪一代人,他们脑子里面这种想法都已经根深蒂固。
不少百姓是非常不相信朝廷的。
或许这跟元朝统治者的官员一个个都如同恶狼一样,只知道从老百姓身上索取,很少想要惠及老百姓有关。
现在朱元璋当上了皇帝虽然在一定程度,因为自己是老百姓出身而同情百姓。
但是他很快就发现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是实行起来却非常困难。
因为现在大明王朝已经走向了一个集中化的国度。
底层老百姓的需求永远都被排在了最末尾。
老朱一开始以为当上了皇帝就能帮助老百姓走出困境。
可是当上了皇帝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有多么的天真幼稚。
自己在当老百姓的时候的确能看到百姓的困苦,可是当自己当上了皇帝之后,扑面而来都是国家大事。
不是发大水了,就是西南的土司造反了,或者北边的蒙元虎视眈眈。
他想要做点什么事情却发现束手无策了。
因为最基本的钱的问题就已经难倒了他。
曾经他在没当皇帝的时候一直都以为,国库一定都是充盈的。
可是当了皇帝才发现,国库永远都是老鼠进去之后都要哭着哭着出来。
这个国家千疮百孔,有太多需要自己去填补的地方。
相较于这些大事情,老百姓的那点小事情就只能是放在一边。
原来他也一直以为自己有能力去解决老百姓们的问题,现在看起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即便自己曾经当过吴王,可是那时候是在全天下混战阶段。
老百姓只求能活着。
生存需要大过于对安宁的需求。
但是天下既定之后,老百姓们想的可就不一样了。
他们开始有其他的想法了。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其他的想法之后,才让现在的局面越加的不可控制。
老爷子是非常明白这其中的艰难的。
所以看到朱标,自己的长子如此有信心,而且踊跃去承担,朱元璋都想拍着朱标的肩膀说一句:你可能也就是一时新鲜。
如果朱标会问他,我现在在当监国太子的时候,也没有感受到这种想法,我还不是一样的觉得普通。
但是朱元璋一定会告诉他,因为你没有真正地坐上这个位置,所以你不知道这个位置带来的压力有多大。
“老大,你是不是也渴求坐上这个位置?”朱元璋问道。
朱标一时间不好回答。
如果回答是。
那就说明一直在惦记着皇位。
历朝历代以来为什么很多皇帝跟太子的关系处不好,就因为当皇帝的除了是太子的爹之外,还是太子的皇帝。
太子想要争取更多的权力,就必须要从皇帝手上抢夺。
如果这个皇帝的度量不是那么大,甚至害怕失去手上的权力,那他就一定会逆反。
即便是自己的儿子想要抢夺自己手上的权利也不行。
所以现在的朱标不好回答。
但是说他没有,这也不现实。
哪个掌权人物不想有朝一日自己完全做主。
但是现在如果回答说是是,那岂不就是不孝顺。
关于这件事有时候他自己也是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毕竟你说自己没有一点感觉的话那也不正常,但是如果真的说了出来的话,一定会影响父子之间的感情。
所以他有的时候真的是没有这种勇气,对于他这种人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的父亲能够身体健康就行,陈寒来到了大明之后对于自己的父亲一直都是比较关注的。
他感谢自己的父亲能够给自己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更加感谢如今陈寒到来。
“你就说实话这里没有别人,你要明白这个位置一定是你的,所以你不要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你爹我都这个年纪了什么没见过,你如果对这个位置不感兴趣,你让你爹怎么办?”朱元璋说的很真诚。
对于这一点其实朱标是有感觉的,但是正是有这样的担忧现在他才有些东西不好说出来。
但是朱元璋好像很明白朱标的心情,所以安抚他,“你不用顾虑那么多,如果咱们父子之间都没有这样的默契,你让你爹我今后找谁去?”
听到父亲都这样说了,朱标终于说道:“爹你都这样说了那孩儿就说实话,其实孩儿对这个位肯定是有企图的,如果没有这个位置真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做什么。
“孩儿一直都在想如何能像父亲您一样,可以坐拥四海,挥手之间就能执行自己的意志。”
说到这里的时候就看到朱标的眼神里面都有光,如果不是在跟父亲说话的话估计很难想象,现在的自己能有什么成就。
听到朱标这么说,朱元璋终于放心下来,因为这才是自己的儿子。
自己培养了这么多年的儿子如果连这点魄力都没有,那还能算是自己的儿子吗?
没想到自己的父亲并没有生气,这倒是让朱标有点意外。
按理说听到自己的儿子居然对这个位置感兴趣,应该是非常的慌张才是,但是看自己父亲的样子好像一点都不在意,关键在于自己的父亲好像还很欣赏。
说实话如果是自己的儿子朱允熥如果说觊觎这个位置的话,他都有点不舒服。
这不是大气与不大气的事情,而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
人在面对权力的的时候的确是没办法保持矜持的。
就连朱标自己都没办法保证。
当然朱标其实并不是想要说要把这个权利进行滥用,他一直都觉得权利这种东西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用的好的话,那当然可以反哺整个大明王朝,如果用的不好的话,反而是会让自己陷入到将来史书评判为昏君的下场。
所以现在的朱标其实一直都比较的冷静,他并没有觉得自己这个情况之下就可以顺利的甚至非常自信的觉得自己一定能够履行好这个义务,他没有这种能耐,他也不觉得自己有这种野心。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现在的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非常的看重,因为自己的儿子在这种情况之下,也并没有迷失,甚至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之下,明明可以对权力进行更加稳固的抓取,他却并没有这样干。
这种品质让朱元璋觉得自己的儿子的培养是正确的,他一直都觉得自己的儿子其实在这方面一直都有着别人所不能够替代的优势,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总是觉得自己的正确性性是应该得到嘉奖的。
但毕竟没有办法找到一个真正的可以让他觉得骄傲的,甚至可以说自满的对象,而现在自己的儿子却表现出了这种品质,这让朱元璋觉得之前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所以朱元璋拍了拍朱标的肩膀:“好小子,你果然没有让你父亲失望,你的回答了,你父亲非常的满意,你是个好样的。
”说实话咱从来都没有觉得恋栈权利是一个坏事,而是恋栈权利之后并不能够好好的履行权力该有的义务这才是坏事。
“至少你现在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品质,让你的父亲非常放心将天下交到你的手上。”
当朱标听到了父亲的这番话之后,一下子就觉得自己好像成长了许多,在如今的这次对话当中,他首先跟自己的父亲回忆了一下跟陈寒的对话之中所得到的那些东西,现在又听到了自己父亲对自己的肯。这一下让朱标觉得自己好像有了更多的自信了。
朱标的眼眶里边也不由的露出了一丝红润,就像自己对父亲的承诺那样,其实他一直都没有想过说一定要把这个权力怎么样,他一直都觉得自己在这个问题上面有些犹豫,这不像是一个成熟的君王应该有的。
可是现在他一下子就得到了自己父亲的认可了之后,他就没有这种迷茫了,他甚至感觉到自己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自信,这种自信是让他可以突破那些迷茫的。
这种自信是可以让他一下子成就,自己的那些非常难以匹敌的成就的。
如今的朱标有了更多的信心,然后对父亲说道,“爹您就相信儿子我一定会把啊您的想法贯彻落实,一定会让陈寒的改革变法持续下去。
“陈寒一直相信儿子能够做到,那儿子不仅不能够让他失望,更不能让您失望。
“既然您对他有那么大的自信,那咱也必须得要对他有自信,必须得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原来咱们朱家父子在改革变法这条路上面其实一直都没有改变想法。”
父子两个人现在的这番对话其实并不是那么的深奥,也并没有那么多的晦涩的地方,只是两个人一直都在阐述自己的想法,一直都在说明,不需要太过于焦虑。
在这种问题上面,现在两个人达成了一个平衡点让刚才那严肃的对话一下子有了一个特别清晰明了的轨迹。
这种清晰明了的轨迹就可以让朱标今后在相信陈寒能够做到更好的这一点上面,达到一个非常强烈的自信的锚点,这就是这是对话真正的作用。
接下来朱标又说道:“那既然父亲您都相信陈寒那猴崽子能够做到这一切,咱就直接实行陈寒所提出来的要给全天下发钱的这个理论。
“既然陈寒认为让老百姓们在短期之内获得一定的经济资源,然后反哺到经济发展上面,让商业更加繁荣,同时让商业能够反哺到整个天下的事业当中,咱们就应该要尝试一下。
“反正正如陈寒手术那样,咱们现在弄到了如此多的金子银子,如果不把这些东西都给用到从实处上去,反倒是存在仓库里边囤灰,那还不如让这些钱财到老百姓手上。
“而且陈寒所说的并不是直接真正的将宝钞或金子银子发到老百姓手上,而是用代金券的形式促进老百姓们去消费。
“同样的也让这一次的经济发展可以向老百姓们所想要的那个方向而去。”
其实陈寒说的并没有那么的直接,但是意思就是这样的——因为老百姓们更加相信的,就是钱落袋为安之后的踏实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