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老朱的大智慧!
作品:《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第686章 老朱的大智慧!
对于这一点,其实朱元璋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因为作为一个老百姓出身的他,对于老百姓们心里面所想的那点东西特别明白。
陈寒现在所做的这些改变,其实朱元璋是最明白的。因为作为一个老百姓,他知道当年老百姓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就算是现在,他也知道这些老百姓们会怎么想——老百姓们从来都不会管你到底要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策略,也不会管你到底想要把我们变成什么样;不会去管到底是谁来当官,不会去管到底谁来当皇帝。
除非这个皇帝能够亲自接见他,要不然的话,他根本就不会在意这些东西。
反倒是他们非常在意的就是钱。不管是粮食还是土特产,不管是生活还是打交道,这些东西都无法避免婚丧嫁娶,不管是官员也好,还是老百姓也罢,都无法避免。
只不过一个是丰俭由人,一个是被迫而已。
所以在这一点上,朱元璋还是有发言权的。
陈寒所说的要把老百姓们这一次的经济给提上来的办法之一,就是要给他们发钱。
这个办法听起来好像有点荒诞——毕竟钱这种东西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太过直接。如果真的是这样干的话,那么岂不就是助长了这种风气?如果是这样干的话,其他人会怎么想?
也正因如此,所以现在即便是朱标听到了陈寒的这个办法之后,也是有点犹豫。因为他自己也觉得,到底还是对那些老百姓有点理解的——老百姓们拿到了这个代金券之后,可能并不知道这个代金券到底是要干什么的。
你还得要费很多的时间去解释这些东西,甚至有可能还得要跟他们讲,到底要怎么使用。如果老百姓们觉得非常麻烦的话,这当中所产生的一些误会,还得要政府的人一点一点去解决。
这也是——这可能还得浪费不少人力物力。这就甚至上升到一个问题:这个代金券到底值不值得?
如果为了这个代金券而浪费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的话,那这个东西就会显得没有那么值得。
甚至有可能会引发一些危机——比如老百姓们今天能够拿到代金券,那么下次如果没有了这个代金券的话,他们该怎么办?
难道真的就让这些老百姓们一个个的,在这种情况下陷入到矛盾之中吗?难道这些老百姓们其实也挺可怜的,却要让他们承受这样一个没必要承受的风险吗?其实这都不必要。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现在的朱元璋听到了这个问题之后,其实心里边也有点不知道应该要怎么办才好。
看到朱标脸上的这个表情之后,朱元璋就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毕竟自己还是最了解自己的儿子的。
一看到朱标在犹豫,他就知道这个时候肯定是在想其他的东西了。
要不然呢?不可能会这么犹豫。毕竟现在这种情况之下,大家伙都这么匆忙,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要去听你说这些其他的东西。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现在一听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也不知道应该要说些什么。老爷子就想到了这么一个问题——其他人难道会想不到吗?
其实大家都想到了。毕竟大家都是聪明人,既然是聪明人,就应该很明白现在这种情况之下,最好是不要闹出一些让大家伙都会误会的政策。
陈寒现在搞的这个改革变法,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好处的。
由于有些人的确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办法获得好处,甚至可以说他们的好处都被剥夺了,所以他们一定会在这种情况下搞出一些事情来。
如果没办法把他们都给摁下去的话,那么就会产生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也正是想到了这个问题之后,他才会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那么积极地去筹备。
所以现在一看到自己的儿子想到了这么多之后,朱元璋又说道:“其实你所想的就是害怕老百姓们今天得到了,下次不知道该怎么办,对不对?”
朱标看着自己的父亲已经开始在拿起锄头来耕地——那样子还真就像是个老农民。
虽然自己的父亲这些年来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忙于农务,所以显得生疏了一些,但看得出来,自己的父亲还是很想要回归到一个老农民的状态。
这种状态让他其实也很羡慕——毕竟听底下这么多的事情,如果真的有个人能来帮助自己的话,大家都希望这种情况能发生。
但是现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好像发现自己的父亲已经想要退居二线,可能很多事情都必须得自己去亲自处理。这种情况之下,他就只能是慢慢去适应这个节奏。
说实话,他其实也觉得自己有的时候真的是不够聪明、不够机灵、不够像陈寒那样雷厉风行。陈寒的做法就不会像自己那样的犹犹豫豫,甚至可以说自己想的太多。
但是陈寒,即便不是年轻人的那种冲动,也是那种属于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态度,根本就不会像自己那样瞻前顾后想那么多。
当然,自己的这种想法其实也是对的——毕竟一个大事件要发生,一个大事件要推广,那就必须得好好去琢磨一下这个值不值得这样去干,值不值得让所有人都跟着一起陷入到匆忙当中。
毕竟陈寒的这个办法,可不仅仅只是钱那么简单——还必须得涉及到全天下所有衙门能不能配合的问题。
不是每一个衙门的官员都能够像陈寒治理之下的这个改革变法的团队那么团结,也并不是那么的协调,效率一定会非常低。
就怕到时候这些代金券没有发下去,还会引发下面的一些矛盾。
官员们本来就对现在的大明王朝的改革变法有一些意见——他们的意见都不是说马上要表现出来,他们也不敢。
陈寒现在的做法有点类似于自己的老父亲那样——雷厉风行的同时也是严刑峻法,非常冷酷。这种冷酷可不仅仅只是抓到你之后马上就处决你,而是抓到你之后就把你搞得身败名裂,然后让全天下所有人都看到:原来搞坏改革变法的这些人,根本就不是想着要真正的让全天下所有人都看到改革变法是有坏处的,而是想要沽名钓誉。
陈寒是做得出这种事的。
当然,他的这种做法,其实朱标本质上是不同意的。他很明白,有些官员其实心里边是非常赞同陈寒的做法,但是却又不得不去对陈寒的一些行为造成阻碍。
陈寒现在要做的并不是说要让全天下所有人都认可他,也不是说要让全天下所有人都觉得他的改革变法一定是对的。
他是想着要让全天下所有人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看到改革变法的成效。
他要用这个成效作为一个保底——就像向别人借贷一样,他必须得有个东西压在那里,才能够让借贷的人放心的把钱借给你一样。
他其实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全天下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看到,原来改革变法一定会最快程度上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也正因此,所以他的做法有的时候故意急躁。但是这种急躁并不是依靠自己所想的那样——他是要让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是你们这些文官们所说的“只会用严刑峻法来达成目的”。
其实他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要让全天下所有人都看到:原来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们过得更好;
我为了让你们所有人都过得更好,我不得不用这种办法。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看得出来,陈寒其实在用一个最简单的办法,让全天下所有人都先看到他的成果。要让全天下所有人在这种情况之下都变得相信他,这样才能够让他有更加全面的动力。
陈寒跟他讲过这些道理,也说过今后的改革变法一定不可能会这么激进——因为这种激进的办法只适合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让全天下所有人都看到改革变法的好处。
也并不是陈寒一定要都按照这种办法——陈寒一定会制定一个严格的执行内查制度,要让改革变法在前期的快速推进过程当中所产生的那些问题,全部来一个梳理。
为什么要这么干?
其实原因特别简单——就是因为全天下现在所有人都在用眼睛盯着陈寒来看。如果陈寒不能够做到让全天下所有人都满意的话,他们就一定会觉得陈寒是一个有缝的鸡蛋,一定会吸引无数的苍蝇来盯这个缝。
这让陈寒根本不可能集中精力去做事情,也正因此,所以他不可能要停下来——因为他的这架马车必须得用永远快速的往前冲,一定要将所有的阻碍都先碾碎了再说。不管这个阻碍是好的还是坏的,他都没有办法去内省。
这就是陈寒现在要面临的将来的一个麻烦。
但是这个麻烦是他必须得要去承受的。而现在伤后要做的事情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在最大的可能上面帮助陈寒去免除于这些困境。
因为现在陈寒不管做了些什么事情,其实本质上都是为了大明王朝更好,本质上都是想要让所有人都看到,原来大明王朝将来的路是非常好的,不可能是一条坏路。
也正因此,所以现在看到陈寒这么努力的往前冲——这么一个年轻小伙子,把所有身家性命甚至自己的前途都压在了这件事情上的时候,朱标才会感觉到自己有些无能。
自己身为太子殿下,现在还总揽着全天下的政务,可是自己能做的却只能是眼睁睁看着陈寒在前面冲锋陷阵,自己却什么都做不到。这种时候,他其实一直都在想:如果自己一直这么无能下去的话,对得起谁?既对不起自己父皇对自己的信任,又对不起自己女婿对自己的信任。
所以他现在压力非常巨大——就在于他的前面,自己的父亲是那么伟大的一个皇帝,开创了大明江山,现在要把这个江山交托到自己的手上。这种压力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承担得起的。
最下面,他又得要承担起陈寒这么一个优秀的人才给自己带来的压力。陈寒的优秀,不仅仅只是因为他来自于现代社会,不仅仅拥有着超越了自己几百年的学识,更多的是陈寒现在敢打敢杀敢拼,什么都敢往前冲。
不管后面到底有多少压力,他都是以一己之力扛起所有的压力,让所有人都看到,原来大明王朝是可以进行改革变法的。
不管有多少人提出来反对的意见,只要陈寒自己认定了这么一个想法,他就一定会勇往直前。这种勇往直前让现在的朱标都觉得有点吃惊——他是怎么都没有想到陈寒居然能够做到这一点。
陈寒居然可以如此的不顾一切的往前冲,陈寒甚至能够看到前面的硕果累累,而自己呢,却有些不敢。这就是两个人的本质区别,这也就是为什么朱标一直都非常佩服自己的这个女婿。
现在,朱元璋在看到自己的儿子这么犹豫的情况之下,他把锄头给丢到了一边,然后对他说道:“你看这片田地,你看出了什么吗?”
朱标这才认真的去看一看自己父亲犁下来的这一块田地——有一些凌乱,有些也歪歪扭扭。毕竟不是经常干农活的,而且也没有那么多的经验,所以即便是非常努力,依旧弄得整个田地犁出来的沟沟坎坎显得那么的凌乱。
朱标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想要说什么。朱元璋于是说道:“现在你看到的这块土地,就是你爹留下来的。
“如果把这当做是天下的话,你想一想,你现在要做的是什么?
“难道是看到这块土地那么乱你就放弃吗?
“难道是看到你爹留下了这个天下有些凌乱,你就觉得压力巨大?
“你要做的不是在这站在田边上自怨自艾,也不是看到这块土地被你爹搞得乱七八糟零零碎碎而不敢上前去修整。
“你要做的也并不是说把整块土地都抛弃掉,然后重新开一块地。
“你要做的是——在你爹把这块土地弄乱的前提之下,去好好的给他摆正来。”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