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西府三件喜事

作品:《红楼之平阳赋

    第979章 西府三件喜事
    京城,
    天色渐渐昏暗,
    忙碌了一天的百姓,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回家中,只为了那一份温馨,荣国府内,依旧是灯火通明,东西两府之间的空地上,还有百十人在那里雕刻着良木,
    放眼望去,省亲别院,半月有余,已经初具规模,前半个院子未动,后边的几个小院,围墙都已经修建起来,
    “都过来下,诸位伙计,今个去东府整修后院的那些人,吃完饭之后,到这边领赏钱,大奶奶说了,后边那个院子,劳烦大奶奶看了一眼,修的利落,所以让本管家发一些赏钱,虽然不多,倒也是主家一片心意,”
    宁国府的赖升,带着几个小厮,抬着一箩筐的铜钱,直挺挺坐在院中,喊了一嗓子,另外,找了这里管事的小厮,也要了一桌饭菜,顺手让跟来的几人也入了座,一并吃了起来,
    要说那后院,修的古朴大气,可能真如带奶奶所言,南头的院墙,还有那两间屋子,挡了风水一般,如今拆了之后,另外在此处挖了一个池塘,从荣国府后面的湖,引水过来,
    并且把整个院子杂草还有一些遮挡的树木都给砍了,重新种上圃竹林,好似一下子阳气入内,明显感到暖洋洋的,
    直到小厮端来饭菜,赖升这才撸起袖子,端起碗吃了口汤面,
    “赖管家,宁国府后院的院墙,往外扩了那么多,中间几间屋子全拆了,修了一个大池塘,还别说,原本还有些阴冷感觉,如今去了后院还暖洋洋的,难不成还真有气运之说,”
    也不知是不是熟悉了,几个心腹小厮上了桌之后,低着头在那小声嘀咕着,旁边两人也纷纷点头,
    “应该是吧,早之前有那两间大屋子横在那,整个后院都显得幽暗许多,主家又不在里面住,哪里能好,早知道,早就应该拆了,”
    越说越上头,竟然嘴上没个把门的,赖升一见,拍了桌子,骂道;
    “娘的,吃饭都堵不上你们的嘴,主子的事,是你们能议论的吗,”
    赖升瞪着眼唬了一嗓子,宁国府虽然大不如从前,好歹也还是国公府,他还是正八经国公府总管,虽然以前的事有些难以启齿,可毕竟洛云侯都说给自己机会了,
    “是,是,赖管家,都是小的们胡言论语。”
    “是啊,赖管家,您可别生气,”
    几个小厮低着头,七嘴八舌劝慰着,然后大口吃了起来,还没吃两嘴,赖升忽然开口,
    “你们几个,明日里带上人,把后院那些清理的枯枝烂叶,还有看看屋里面,还剩下一些零碎木料,收集一下,就在院子当中一把火给烧了,然后要那些丫鬟,把整个后院里外都清扫出来,敞开门窗晒一晒。”
    话音一落,几个小厮听得目瞪口呆,刚刚不还是呵斥他们的吗,怎么一会就变了,
    “快吃,等会还要发赏钱呢,”
    赖升没好气的嘟囔一句,刚刚几人说的话,未必没有道理,后院一改建之后,也不知是不是真的有作用,宁国府的下人都在说,府上的风顺气了许多,或许真的有那些看不见的晦气,
    “是,赖管家,您放心,不光是后院,尤夫人发了话,把宁国府剩下的院子,包括咱们下人住的地方,全都清理一遍,不用的陈年旧货,堆起来都给烧了,这几日荣国府这边吃饭人多,需要的柴火也多,所以小的们就把那些木料都送到此处,一把火烧了饭。”
    其中一位小厮指了指不远处的土灶,赖升回头一看,还真是,怪不得瞧得那么眼熟,不就是宁国府搬出来那些不用的床板,
    “嗯,也好,以后在府上伺候的小心些,多长眼,”
    “是,是,小的们明白。”
    几人慌乱点头,现在府上留下来都是机灵的,没有眼色的,都在城外庄子上受累,
    几人吃完了饭,清理了桌子,就把装铜钱的箩筐抬上桌子,照着人头数,一人三十个大钱开始发了起来,看似不多,但京城一碗汤面,也不过三个大钱价格,
    所以,帮工伙计,人人带着喜色,排队领赏钱。
    这一幕,
    恰似被从宁国府回来的贾宝玉瞧见,稍稍派茗烟去打听一番,回来报了信,
    “宝二爷,宝二爷,前院那边,说是大奶奶给那帮伙计发的赏钱,”
    宝玉此时已经回了碧纱橱的小院内,刚到屋里,还未坐下,茗烟就从外头急匆匆回来报信,听到是大嫂子发的赏钱,不免有些好奇,
    “发什么钱?”
    “哎呀,宝二爷,您这几日忙,还不知道东府的事,这几日东府那边拆了不少院子,就连主屋后院那边周围,全变了样,您还记得横在院子前头中央的,那两间大屋子吗,”
    茗烟一脸神神秘秘的,跟宝二爷听得学堂读书,不免也习上卖弄的习惯,却不知贾宝玉最吃这一套,
    端过茶碗,抿了一口,问道;
    “那两间屋子,自然记得,年少的时候,和蓉哥儿还在屋里玩过,说来也怪,这两间屋子确实比一般主屋还大,”
    “哎呀,还是宝二爷您记性好,就是那”
    茗烟满脸兴奋,还想说什么,从里屋里面,走出一群俏丽丫鬟,为首的还是袭人和麝月二人,身后秋纹,碧痕茜雪等几女,也不知是不是分了人,各自跟在二人后面,端着糕点从屋里出来,瞧见茗烟在宝二爷身前卖弄,最先感到厌烦的就是麝月,把盘子放在桌上,径直坐在宝二爷身侧,笑道;
    “哎呀,都说的什么话,这么中听,奴婢刚刚听到宝二爷,说的东府那两间屋子的事,这些奴婢倒是听过,说是那两间屋子挡了阳气风水,大奶奶就命人把那两间屋子给拆了,修了一个大池子,顺带着整个后院,不对,整个东府都清了一遍,”
    袭人也是放好一桌碟碗,顺势也坐在宝二爷另一侧,刚刚欢快的气氛几乎是戛然而止,茗烟是个伶俐的人,眼见着屋里的丫鬟都在,哪里还敢说话,赶紧打了欠,
    “宝二爷,小的想起还有事,您明日的车驾不知准备好了没有,小的还要去查验一番,只要宝二爷明日里记得时辰,可别耽误国子监报名的事就成,”
    茗烟又是一番嘱咐,不过眼神却落在袭人和麝月二人身上,眼见二人给自己使了眼色,这才准备退了出去,
    “知道了,知道了,明日你在府外等着就成。”
    贾宝玉刚刚还有些高兴的事,一听去国子监入学,瞬间觉得浑身不自在,总觉得还是府上进学的好,
    “是,宝二爷放心。”
    茗烟点头应声,这才退出屋子,把门关上,
    人一走,
    屋里的气氛就变了热闹起来,袭人和麝月一人一边抱着宝玉臂膀在怀,触碰感觉微微脸色羞红,袭人先是夸赞道;
    “宝二爷,京城都说国子监的名额金贵,现在二爷入了学,这名声就好多了,说出来外面的人谁不羡慕,”
    “是啊,宝二爷,听说京城国子监收录的诸生监生不过百十人,如今加上补录生也不过二百之数,谁家府上公子不嫉妒,奴婢还听说,等二爷进了学,二奶奶那边就要请红楼的媒人,去孟家说亲呢。”
    麝月有些不情愿在身侧念叨着,要是宝二爷有了正妻,也不知自己能不能攀登个妾室,一旁的袭人也是眼神闪烁,以后的名分,也不知宝二爷还记不记得承诺,
    贾宝玉手里捏着一个糕点,心情烦躁,刚刚还说着宁国府的事,怎么一会的功夫,扯到国子监和孟家那位姐姐身上,想起在荣庆堂窥见的容貌,不比府上几位姐妹差,虽然比不上宝姐姐和林妹妹,但另有一番神情在里面,
    “今日好好的,说这些做什么,你们来还没解释,大嫂子真把后院那些屋子拆了,”
    贾宝玉可记得宁国府后院可不小,屋子修建高不说,幽暗清净,怎么现在想起来拆屋子了,
    袭人和麝月对视一眼之后,各自明白对方所想,知道不能再提此事,索性麝月笑了笑,靠的更近了,“哎呀,宝二爷,看您说的,后院那么大,哪里敢全拆了,只把前院那两间大屋子,还有院墙给平了,又听说把院墙扩大一倍,并在前院修了一个大池塘,现在要是过去,可看不出原本的摸样了,”
    “哦,那倒是好事,从珍大哥出事之后,东府一直没落得清净,定然是有些原由的,等修好之后,再去瞧瞧。”
    宝玉还想着,要是院子修好,给大嫂子说一声,请各位姐妹过去坐一坐,吃个宴席什么的,
    屋里,众女也随着宝二爷打闹嬉戏,欢声笑语不断,直到荣庆堂那边来了婆子,叫宝二爷去堂屋用膳,这才作罢。
    自从京城外面,剿灭了白莲教余孽之后,南镇抚司衙门指挥使马梦泉,在安阳山脉北侧各山谷的入口,都留下暗哨,以防在此贼人作乱,虽然剿灭了贼军,但是京城各府,还是紧张的连夜修建坞堡,有钱的修建大一些,没钱的自然是修建小一些,也许是催促的着急,
    荣国府贾家庄子上,坞堡需要的围墙,已经修建了大半,就连府上的一些伙计工匠,也带着人手出了城,帮着一起修建,以至于省亲别院这边,工期都耽搁了,
    荣庆堂内,
    西屋里,
    已经摆上了一桌饭菜,今日来此的,只有三春丫头,并着王熙凤还有两位太太,史湘云还是和宝玉一并入座,等着老太太动了筷子,众人这才慢慢吃了起来,
    说来也怪,好几日下来,在这屋里用饭的,原本只少了大嫂子,现在黛玉和宝钗也不来了,王熙凤终日忙着府里的事,这些还真没注意,
    “老太太,今个,还给您汇报一下府上的事,说事之前,先给您道个喜,我这里可有三个喜事。”
    也不知喜从何来,王熙凤抿着嘴先笑出了声,引得一桌子上好奇的目光寻来,贾母刚刚喝了点粥,听到凤丫头要说事,放下碗筷,笑骂道;
    “你个破落户,食不言寝不语,哪有你这般胡闹的样子,”
    “哎呀,老太太,看您说的,这不是瞅着机会,给您老讨话吗。”
    王熙凤故作委屈,在那“挤眉弄眼”,一动筷子,一个水晶虾仁就送入嘴中,引得三春丫头在那捂着嘴笑,
    “行了,就你事多,先说说什么喜事吧。”
    贾母也微微一笑,还别说,京城这些日子,也不知怎么,安生了许多,那些什么白莲啊,太平教的,风声好似都没了,紧张气氛一扫而空,
    “是,老太太,奴家这就说,”
    也不知学的谁唱的戏曲,王熙凤竟然来了一嗓子,这一下,三春没忍住,笑出了声,贾宝玉更是乐呵一下,开了口,
    “这段唱得好,腔段声再提一提,”
    话还没说完,就被二太太的眼神,瞪了回去,众人也没去回话,只等着二奶奶说的什么喜事,
    只见王熙凤向身后摆了摆手,平儿就拿了一个账本递了过来,王熙凤拿在手中,然后放在桌上,回道;
    “老太太,喜事不少,先说第一个,东府那边的院子已经改建完了,拆出来的木料和石料,以及大嫂子要挖的那个池塘,多出的土料,正好把两府之间那条河给填上了,省了不少银子,宋师傅说,可以动工主楼了,”
    一听是省亲别院的事,贾母还有大太太,二太太三人就来了精神,
    “这么快,不是说还要把地基晾晒一段时间吗,”
    二太太有些诧异,两府之间那条小河,虽说断了河水,掏水掏的干净,但河堤淤泥湿润,非得晾晒干涸才行,这才几日,就要动工了,
    “是啊,凤丫头,你可去看了,地是不是晾晒干了,”
    贾母也有些狐疑,俗话说房子建的好不好,就看地基整的实不实,
    “哎呀,自然是去看了,老太太,您有所不知,从开春到现在,只有过了年的时候下了一阵雨,从那以后,别说有雨水了,就连雾气都没瞧见,荣国府后院那个湖,都比往年矮了许多,看样子又是个,咳咳。”
    本想说着灾年,话一到嘴边,这才想起来不能乱说,随即咳嗽一声略作掩饰,但自己想的,未必不是,久旱之下,就是饥荒,也不知还要再多出多少乱子,
    “你啊,嘴上就没个把门的,此话只能今日出今日忘,京城靠近安湖,就算再旱也不缺水,说吧,第二件事是什么,”
    “知道了,老太太,刚刚不是说的着急吗,这第二件事,就是南城外庄子,坞堡的围墙已经修了大概,不过听说那边人传,南镇抚司有消息,说是已经把太平教贼子剿灭了,也不知真假,”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王熙凤还有些不痛快,这样一来,修了一半坞堡,不是白白了银子吗,总体修建下来,少说也要八万两银子,
    贾母还有两位太太也是一愣,早不剿灭,晚不剿灭,偏偏这个时候,邢夫人眼神一转,安慰道;
    “这还真是好消息,那些逆贼被剿灭,主家就少了担惊受的事,我倒是听说锦乡侯府那边,主家可是拿了不少银子安抚族里的人,后来各家修建坞堡,锦乡侯府是最积极的了,要是早有了坞堡,哪里还要这些银子,”
    邢夫人闲来无事的时候,最喜欢听外面和府里的传言笑话,锦乡侯的庄子被屠,京城谁人不知,族里的人也去府上闹了好几次,看笑话的可不少,
    “你倒是嘴巧,老大家说的也没错,不管是真剿灭,还是另有原由,坞堡建好之后,都能睡得安生,对了,你说的三个喜事,这已经去了两个,最后一个是什么事?”
    贾母说的心安,总不能真的出了事之后,再想着补救,真要是庄子死了人,族里面闹起来,传到宫里,那就真的不好补救了,
    其余众人也不大声说话,只把眼神落在二嫂子身上,这最后一喜又是什么,
    也不知是不是心里有所察觉,宝玉只觉得心头一颤,碗里的饭菜也不香了,
    果然,听见二嫂子开了口,
    “瞧老太太说的,这最后一件事,自然是宝玉进学的事,今个大嫂子那里,送来了国子监的印字牌,明日拿着此牌,就可去国子监的西舍读书了,另外一件事,红楼那边,我派人过去寻了余掌柜,她也答应,等宝玉进了学,就去孟家一趟,”
    笑呵呵的,把宝玉身上的两件事一并说了出来,众人一听,又把目光看向宝玉,老太太更是喜笑颜开,
    “确实是大喜的事,李纨那丫头动作就是快,既如此,宝玉,快把印牌收起来,明日可别去晚了,进学之后,孟府那边,凤丫头,你还要上心,问一问孟家的态度,要是孟府同意,这婚事就定下来,老二家的,你说呢。”
    话音一转,就问向身边默不作声的二太太,王夫人心烦意乱,还想着宝玉婚事,要不要和宫里元春商议下,可见老太太回头盯着她,不得不回了话,
    “一切听老太太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