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持节之论
作品:《三国:我不是曹睿》 竟又是陈群吗?
不得不说,皇帝的这一决定还是颇让群臣惊讶的。
尤其是久任东南、自以为颇得圣眷的满宠满伯宁,此刻更是泛起了一丝失望之感。
而此刻被众人注视着的、大魏司徒陈群本人,更是有些愣住了。
“陛下、陛下是让臣去寿春?”陈群难以置信的反问道。
曹睿上前拉住了陈群的手,面目诚恳的说道:“朕知司徒年长,但眼下洛中朝廷重臣,曾为方面之任的、也只有陈公一人了。”
“为了国家,为了大魏,朕想请司徒到寿春坐镇一年。”
“年后,朕就会前往许昌。最多一年,朕就会亲临寿春。”
陈群还是有些犹豫:“臣知陛下圣意,可扬州与荆州情况并不相同。扬州疆域广大、兵力众多、还兼着军屯诸事……”
“恕臣直言,扬州之事甚为繁复,臣一时也不知何处着手。”
曹睿点头道:“好办,萧规曹随就好!”
“不需陈公做什么变化,援引旧例即可!另外,朕再遣冯伯营一并随陈公前去。他是前任的大司马长史,定可为陈公助力!”
陈群身为大魏四辅臣之一,又是三公之一的司徒。加上其本人的性格夙来勇于任难、勤于政事。
陛下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在场所有大魏重臣都在看着自己,难道还能当众拒绝吗?
陈群微微咬牙,面孔的轮廓也显得有些刚毅了起来。
躬身一礼后,陈群从容说道:“陛下托臣以一方之任,臣敢不竭力尽忠?”
“请陛下放心,臣在扬州、定会比昔日在荆州之时做得更好。”
荆州之时?
太和元年,淮南对阵吴军大胜而归,可荆州方向却吃了败绩。
曹睿心中暗想,可别再像荆州之时一样了!这次用你在淮南,不需进攻、谨守即可。
攻和守的难度差了一个量级。
虽说曹睿内里对陈群的统兵能力不作大的指望,可陈群毕竟是答应了,那他便是大魏大大的忠臣。
眼下的洛阳城中,就拿西阁和东阁来说,并未一人真正合适外任。
董昭已过七旬,已经太老了。虽说脑子依旧好用,但是体魄与精力都在渐渐下降,恐怕难以托付大魏东南重任。
满宠仕官曹氏三十六年,灵帝的初平年间就跟随武帝曹操为官了,此刻也已经是一个六旬老将。
用满宠不是不行。但满宠办事雷厉风行,得力程度比司马懿都高出一个等级,当真是指哪打哪。
重新划分中军编制、主持涤汰外军和州郡庸将,满宠不畏人言、将皇帝的命令无情的贯彻到底。
太好用了,好用到曹睿并不想将他外放。
而东阁的两人呢?
司马懿,略。
卫臻,作为曹睿值得托付、可以镇守洛阳总理后方之人,曹睿也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将卫臻派出的。
思来想去,还真是陈群最为合适。
陈群都应了,曹睿也不能不投桃报李。
曹睿微微颔首,轻轻拍了几下陈群的手背。在当下的年岁里,执手相托、依旧是皇帝与臣子间最高的礼节。
曹睿道:“有陈公去寿春,朕心安矣!”
说罢,曹睿转头看向辛毗:“辛侍中,为朕拟旨、稍后传给中书。”
“遵旨。”辛毗起身、走到书房侧边的桌案上。钟毓每日会研墨两次,都是上好的韦诞墨,提笔沾墨就能即刻使用。
诏书自是由中书省签发,但拟旨的文案工作、曹睿素来是抓到谁、就让谁写。
因而日常随侍君前的四名侍中,都练就了一项熟练拟旨的工作技能。词字精准自不必说,文笔用典都是一流。
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
若是皇帝喜好文学之士呢?那侍中们就要拼命提高文学素养。
曹睿沉声道:“加司徒陈公行骠骑将军之衔。持节、假黄钺,监扬州诸军事。”
辛毗记到假黄钺三字的时候,笔尖略微顿了一顿、在绢上洇出一个不明显的墨点来。
皇帝话里有深意。
按当今的国家制度,‘节’之一字,代表皇帝的身份。持节,就代表皇帝亲临。
假节、持节、使持节、假黄钺,这四个称呼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都是代表皇帝,难道皇帝还能自己变得大小不同起来?
可皇帝偏偏就将持节、假黄钺两个词放在一起说了。
而假黄钺后面就是监扬州诸军事。
那么皇帝的意思就很明显了。
若陈群到了寿春之时曹休无恙,那么就是持节。若到了扬州曹休已逝,那么就是假黄钺、监扬州。
如果陈群曲解了皇帝的心意,那么后果就要自己承担了。
辛毗笔下动着,内心却感慨了起来。不过说话的片刻,皇帝竟然想了这么多吗?智计竟然如此!
陈群俯身拜道:“臣领旨!定为陛下效死!”
曹睿笑了一声,将陈群扶了起来:“勿要说什么效死的话,不吉利。朕还等着在寿春与陈公再会呢。”“事不宜迟,陈公领了符节、这就乘追锋车走吧。陈公家中之事,朕稍后会遣人去说。”
“玄伯那边,朕也会派人去通知他的。”
说罢,曹睿看向辛毗:“辛侍中,速去寻中书下诏。”
“裴侍中,为陈公将符节取来。”
“卢侍中,速去城中府衙寻河南尹,洛阳南门汇合。”
辛、裴、卢二人当即领命。
河南尹,说的就是冯平冯伯营。此人昔日在寿春为大司马长史,在司马芝离任河南尹后,补上空缺。
陈群也是个爽利之人,躬身一礼之后,默默坐回了椅子上,开始闭目养神了起来。
不过须臾,辛毗与裴潜二人就拿着诏书、符节回来。
陈群得了两物,即刻就走,没有半点停留。
曹睿也昂然在书房中看着众臣:“待明年一月,朕会出巡许昌。”
“尚书台、枢密院要开始做起预案来了。朕明年或者后年,要为大魏拿下濡须、全据扬州大江以北!”
众人轰然领命。
……
陈群、冯平去了寿春。虽说此时天色已晚,不过洛阳左近的官道素来修得极好,笔直平整,夜晚乘车前行倒也无虞的。
从洛阳出发,去寿春的最快路线、乃是从洛阳南门南渡洛水,经轘辕关至颍川郡许昌,再穿陈、汝南两郡至寿春。
恐怕陈群今晚要睡在驿馆中了。
今日两件大事齐至。
一为公孙渊与孙权连结之事,二为大司马坠马重伤事。
曹睿心情沉重,舍了与孙鲁班定好的晚膳,独自一人坐在书房中读书消解。
用孤家寡人一词来形容皇帝,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偌大一个后宫,若曹睿不主动选择去哪个妃嫔之处,一众妃嫔是不会主动来请的。
毛嫔会认为皇帝去了孙昭仪处,孙昭仪会认为皇帝去了郭婕妤处……
孤家寡人。
好在依据制度,四名阁臣、四名侍中,每晚各有一人值夜。
月挂中天之时,曹睿披着外袍,从内打开了书房之门。
门外侍立着的两名虎卫司马连忙行礼问安。
曹睿开口问道:“今日值夜的阁臣侍中是谁?”
站在左边的司马郭封轻声答道:“禀陛下,今夜是司空和裴侍中当值。”
午夜风急,曹睿裹紧了一下外袍,看向两人轻声问道:“你二人铠甲内穿御寒的絮衣了吗?”
“禀陛下,末将未着絮衣。傍晚轮值时并未这般冷,未曾想午夜的风这般大。”
曹睿点头,朝着一旁门廊内、穿厚衣站着的毕进招手:“你遣人去一趟御膳房,弄些热粥和食物来。”
“今夜冷得厉害,给执勤的将士都分上一份热食,勿要遗漏一人。”
毕进应下,转身离去。
身后的两名司马谢恩,曹睿却头也不回、如同没有听到一般,径直朝着侍中的值房走去。
纵使侍中值房就在书房所在的院中,两名虎卫司马依旧随在皇帝身后,没有离开五步远。
分些热食是陛下赏的情分,不增衣服、不离值守是责任。
中军虎卫,这些道理分得很清。
曹睿站在不远处看去,值房内的油灯依然亮着,窗上依稀可见人影,似乎依旧在桌案边坐着。
两名司马全幅甲胄,走起路来自有响声。内里的人影似乎觉察到了什么,也从桌案后站起身来、走到了值房正中,而后立着不动。
曹睿轻笑一声,上前自己推开了值房的门。
裴潜拱手一礼:“臣裴潜见过陛下。”
曹睿一边走近,一边点头道:“朕还未至,裴卿就听到朕的声音了?”
两名虎卫司马也随皇帝进门。关门挡风之后,两人立在了门边的角落里。
裴潜从容应道:“天子出行,臣亦有所感。”
曹睿笑着摇了摇头,上前坐在了裴潜的位子上,随手翻动桌案上的一本册子。
“裴卿看的这是什么?”
曹睿抬头看向裴潜,发现他还站在原地,指了指一旁的椅子:“你也坐吧。长夜漫漫,朕和你闲聊几句。”
“谢陛下。”裴潜坐下后,开口说道:“这是臣的弟弟裴徽给臣送来的书。臣弟喜爱玄学,近来从夏侯太初处得了此书,看过之后给臣送来了。”
“臣想到今日值夜,就从家中带来阅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