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侍中进言
作品:《三国:我不是曹睿》 裴潜知趣的守在值房中,直到注视着虎卫关上房门、脚步声逐渐走远,才缓缓回到坐位坐下。
曹睿看着数名内侍捧着托盘、上面放着热食,正站在门廊外、一动不动的站着,因而好奇问道:
“怎么不发下去?”
毕进小声说:“虎卫们没有亲耳听到陛下旨意。夜半正是值守紧要之时,老奴的话他们不听。”
曹睿瞧了一眼毕进脸上的谄媚,而后朝着身后的虎卫司马郭封微微颔首,随即走回了书房之中。
直到为皇帝轻掩上门后,郭封这才点头示意值守的虎卫们轮流食用这些热食。
……
翌日上午,西阁东阁、四名侍中齐至书房之中。
八人按次序坐定,曹睿手指裴潜,看向众人说道:
“裴侍中昨日与朕历数了公孙渊的种种恶行、又提出诏公孙渊入朝之议。”
“裴卿,你来与诸卿说一说。”
“遵旨。”裴潜先是站起、朝着皇帝施了一礼,方才走到正中,面朝众人。
其余人等倒无什么异议,反倒董昭、满宠二人同时生了警惕。
裴潜一介侍中,如何干涉起了国家军事了?与军事相关的大政要略,素来都是西阁提议的。
裴潜越权了!
而裴潜此刻站在书房正中,面容平静、欲要开口,完全看不出任何的紧张之色。
越权?
裴潜当然知道军事是西阁专属。
可裴潜随侍君前已经一年多,昔日黄权、杨阜未到一年就外放刺史了,裴潜本就是由刺史调任,自然图谋更高之位。
做官哪有不越权的?不越权怎么进步?
裴潜当着其余七人和皇帝的面,不疾不徐的陈述了要诏公孙渊入朝的三条理由。
其一,公孙渊无名份大义,辽东无主,正是内外相疑之时。若非疑忧至极,公孙渊也不会将东吴使者斩杀送来。
其二,公孙渊与孙权连结,其罪当惩。且公孙氏作恶已久,公孙度残害名士、僭越礼制,公孙康越海袭击青州,其罪已累计三世了。
其三,国家可以忍耐吴蜀,却万没有忍耐区区公孙渊的道理。
裴潜一番长篇大论后,董昭轻咳了一声,抬头看向裴潜:
“裴侍中方才说得都很对。若公孙渊当真不来呢?你是要打、还是要困、还是置之不理呢?”
董昭没有说什么反对的言论。
在场众人都是人老成精的,皇帝能让裴潜在此发言,就已经证明了皇帝的态度了。
让裴潜说这么一通,还是统一意见的考虑更多一些。
裴潜朝着董昭拱手道:“回董公,若公孙渊不来,大魏当发兵讨之!”
董昭轻不可察的笑了一声,点头并未说话。
满宠也问道:“裴侍中记得凉伯方吗?”
裴潜看向满宠:“如何不记得?满将军是说昔日凉伯方至辽东,公孙康欲发三万步、一万骑攻邺城吗?”
满宠点头。
凉茂乃是建安时的老臣,与先帝曹丕关系极密。
曹丕初任五官中郎将、开府之时,凉茂就任曹丕的长史。曹丕做魏国太子时,凉茂就是太子太傅。
若凉茂能多活十年,此人现在的位子应不亚于司马懿。
裴潜道:“彼时天下纷乱,各地诸侯掠民众而征兵。辽东之地莫说三万步、一万骑,就是五万、六万也是能征出来的。”
“可如今中国安定已久,兵戈甲胄、将士训练都非早年可比。此时兵贵精、而不贵多。”
满宠淡定道:“辽东平郭亦有铁官,彼处亦不缺武器甲胄。”
裴潜应道:“彼处虽有甲兵,却如何能比大魏兵戈之利?”
“去岁朝廷诏令中军换装。一年多来,护项、披膊、甲裙列装已近完毕,两万步卒人人有全身甲。除武卫军装备未变,骁卫军皆配长枪劲弩,战力已非昔日之比。”
“羽林左军、右军,又已配备马镫、蹄铁。而且具装重骑也已经近千,若到明年春末,具装重骑应能入列两千。”
“辽东偏僻之地,可知大魏军容如此威武?”
满宠点头:“如此威武之军,自可一战。”
其实,满宠这般向裴潜提问,就是等着裴潜这般回应。
所谓军队战力,自然和士气、军略、指挥这些看不见、摸不到的因素相关。
可眼下又不是郭嘉鼓舞曹操士气、论什么十胜十败的时候。当着皇帝面前说这些虚的,是要贻笑大方的。
若直白的讲出军力差异,裴潜也只能从武器装备、士卒精锐来论。
而去年至今,主持中军改制、铠甲军械换装的大魏重臣,正是前将军满宠本人。
而裴潜方才提到的,正是满宠之功。当下之时四方兵戈不断,虽然百业凋敝、但军械铠甲的制造却极为发达。
顺了皇帝的心意,还提了句自己的功劳,满宠可谓是一石二鸟。
见再无人说话,曹睿看向东阁两人:
“司空和卫师傅怎么说?”司马懿道:“臣以为可以,中军今非昔比了。”
“以战力观之,骁卫步卒三千、可破寻常步卒万人,更不用说骑兵了。”
“辽东偏远之地,定非大魏之敌。”
卫臻却出言提醒道:“既要诏公孙渊来,还是要有官职名份许给他的。臣揣测、应不低于九卿之位。”
曹睿笑道:“虽然朕与诸卿在这里说着要打辽东,可若有意外、公孙渊真应诏了,那朕也不会亏待他。”
“五千户侯,征东将军,如何啊?”
“朕依稀记得,昔日张绣归降、天下众将封邑都没有超过千户的,唯独张绣得封两千户。”
“以大魏对降将的优厚,这个条件也不算差了。”
卫臻拱手道:“陛下圣明。”
“你们呢?”曹睿又问剩下的三名侍中。
三人皆无异议。
曹睿点头:“那好,裴侍中去为朕拟旨吧。今日已是九月之末,十一月初旨意应该能到辽东。”
“收到公孙渊回信、或者消息,成与不成都要年底了。届时朕再与诸卿商议。”
众人齐齐应下。
……
臣子们各自回返后,曹睿叫住了满宠:“满将军随朕一起出去转转。”
满宠恭敬一礼:“陛下想去何处巡视?城内城外各军营皆可随时巡视,臣自请为陛下带路。”
曹睿道:“方才裴侍中不是提到中军换装了吗?朕上次去中军营中,还是五月初的时候。算起来,也有近四个月未去中军营中了。”
“彼时具装甲骑还未开始换装。现在甲骑数量有多少了?方才裴侍中说有千余?”
作为西阁日常主持中军工作之人,满宠对这些数字如数家珍:“禀陛下,整建制的甲骑已有八百,先由左羽林将军文钦亲领。”
“甲骑准备繁琐,若陛下想视察、臣这就派人通知文钦先准备起来。”
曹睿点头:“好,派人去通知文钦吧。一刻钟之后,满将军同朕一起出发。”
“遵旨。”满宠拱手应道。
距离上次征蜀之战收尾,已经一年多的时间了。在满宠的主持下,中军重组架构、换装工作都做得不错。
按照曹睿一贯的理论与习惯,将领头衔也要名实相副。
此前在秦州之时,张郃的征西将军、郭淮的征蜀将军、陆逊的护羌将军,都是按照这个思路发下的。
并无新设的杂号将军。
中军重设架构之后,除了中领军、五校尉营的万骑外,剩下四万人、分由四名将军所领。
武卫将军许褚、骁卫将军王凌,二人各领武卫、骁卫步卒一万。
左羽林将军文钦,领羽林左骑万骑。
右羽林将军程喜,领羽林右骑万骑。
许褚、王凌、文钦、程喜四将只有日常管辖治理之权,指挥、调度之权却归属新设的枢密院。
方才满宠所言、刚刚入列的八百甲骑,就在文钦的羽林左骑之中。
曹睿到了洛阳东郊的校场时,文钦的八百甲骑已经列队完毕。
曹睿骑着御马缓缓上前,眼见之处、骑士皆着全身明光铠,马身亦具着马铠。
八百具装甲骑列阵而立,明光铠上反射的光芒极为耀眼。明明只有八百骑,以眼观之,却有一种山岳般的厚重感。
许是全身甲胄带来的。
一名身材极为雄壮的骑士、策马从队侧驰出。来到皇帝驾前两丈之处,掀开面甲、拱手应道:“臣文钦见过陛下,甲胄在身、恕臣不能全礼。”
曹睿打马向前,近距离、颇为好奇的盯着文钦的甲胄:“戈矛成山林、甲胄耀日光啊!”
“文卿这身甲胄感觉如何?是否有些重了?”
文钦答道:“禀陛下,以臣的体魄,尚且觉得略重,更不要说其他骑士了。”
曹睿点头:“所以是选骑士难?”
文钦摇头,解释道:“陛下,是选马难。陛下眼前的这八百甲骑,都是臣一一从羽林左骑中拣选的精锐。”
“铠甲、马甲加在一起,重量与此前的轻骑是不能比的。若再加上骑士的重量,非寻常马匹所能承载。”
曹睿想了几瞬:“既是良马难寻,想必是因为甲太重了、骑士的身材不能太高大?若骑士太重,马匹承载不起?”
“体重太轻的骑士穿上大铠之后、也没有足够体力持矛马战?”
“哎,就是这个意思,陛下圣明。”文钦重重点头应道。(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