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巡视关西
作品:《三国:我不是曹睿》 董昭之语,可谓算尽人心。
曹睿与董昭又谈了片刻,方才走出西阁。此时司马懿与三位侍中皆已回返,正候在院中等待着皇帝。
从董昭处出来,曹睿心头的悲伤之情淡了一些,但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
站定后、曹睿对走过来的司马懿说道:“司空,尚书台为大司马议个谥号吧。”
“除了谥号外,将大司马的长平侯袭给大司马长子长思。大司马封邑多,再酌情分出些、给他次子德思。”
“是。”司马懿拱手应道。
曹睿继续说道:“另外,让礼部尚书徐宣即刻出发,前往寿春、迎大司马棺椁回洛阳。记得遣人去羽林左军去通知长思,让他速去。”
“朕现在不忍见他。”
司马懿叹了一声:“陛下仁心。臣会让徐宣和曹肇二人下午就走。”
“嗯。”曹睿道:“司空和尚书台还有何事?”
司马懿略有不解:“臣……没其他的事情了。”
“那好,”曹睿嘱咐道:“朕心中悲伤,辍朝七日以示哀悼。若无重大之事,就不要来寻朕了。”
“遵旨。”司马懿有些迟疑,开口问道:“这是陛下首次辍朝,臣等还要来宫内当值吗?”
曹睿转身欲走:“朕自辍朝,干西阁东阁何事?”
“是。”司马懿在后面俯身一拜。
所谓辍朝,只是不举行朝议罢了,而非国家政事暂停。若有大事,当然还是可以禀报的。
对于曹睿本人来说,则是停止与臣子议事,告别纷扰、静心思考。
曹睿迈步向书房走去,三位侍中紧随其后。
倚在躺椅上后,曹睿看向徐庶:“徐侍中现在去寻满将军,你二人下午一起去武学的毕业总结。告诉牵招、下午朕就不去了。”
徐庶行礼后转身走出。
曹睿又看向裴潜:“裴侍中负责许昌校事,将豫州、徐州、扬州两年来的档案都悉数拿来,朕这几日要看。”
裴潜领命而去。
书房中只剩辛毗一人了,曹睿叹了口气:“大司马已逝,朕还是要给大将军去一封信的。”
“辛侍中替朕执笔,将你所闻之事都写进去。就在此处写,写完了朕会看。”
“遵旨。”
辛毗与曹真最为相熟,而皇帝也知晓这一点,每逢与曹真沟通之时,都会让辛毗代笔。
辛毗也是久经案牍之人,笔走龙蛇之下、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就写好了书信。
曹睿接过书信看了几眼,点头道:“可以,用印吧。”
“朕上次从雍州回朝,已经一年多的时间了,也该遣人去看一看了。”
“辛卿,”曹睿抬头看向辛毗:“辛卿持节、替朕走一趟关西吧。”
外出巡视,历来都是御史台的工作。
而持节巡视,还用的是侍中,这在本朝并无先例。辛毗听闻此语,显然颇为意外。
辛毗拱手问道:“臣领旨,但却不知陛下想让臣去看些什么?”
曹睿淡淡说道:“将书信送至大将军处,在陈仓、上邽、祁山、沓中、武都、汉中各处都看一看。”
“巡视一番此前要修的城池要塞,再替朕看一看前两期的太学郎们。”
辛毗想了一想:“陛下方才所言六处,沓中是最远之地。若臣走这么一圈,非三、四个月不能回返。”
曹睿道:“该走多久,就走多久。”
“辛卿本来就掌关西校事,又曾在长安督粮,在侍中里对彼处最为熟悉。”
“朕估计等辛卿年后回来,朕已经到了许昌了。届时你我君臣二人可在许昌相见。”
辛毗拱手应下:“谨遵陛下旨意。不知陛下想让臣何时动身?”
曹睿反问:“辛卿几日能行?”
辛毗道:“臣手上还有些许事务,还要一、两日才能安排好。”
曹睿点头:“那就三日吧。”
辛毗施了一礼,而后走出。将政事都尽数安排了下去,曹睿本人也难得空闲了下来,在虎卫的扈从下向后宫走去。
自从上次从孙昭仪的宫中出来,曹睿已经在书房中宿了两日。
如今心中烦忧难解,后宫中最好的去处、当然还是孙昭仪这里。
孙鲁班不仅如同解语一般,性子也是一等一的温柔善抚。
虽是白日,曹睿依旧枕在了孙鲁班腿上,微微摇晃着闭目养神。
孙鲁班也是知趣的,一边用手轻柔为皇帝按着额头,一边在口中轻声哼唱着些什么。
曹睿轻声问道:“大虎,你唱的这是什么?”
孙鲁班柔柔答道:“这是妾幼时、妾母亲常常给妾唱的。有些当地腔调,陛下应该听不懂吧?”
“吴越之地的方言,朕确实听不懂。”曹睿问道:“步夫人在武昌可还安好?”
孙鲁班轻声:“我母亲好着呢,就不劳陛下挂念了。”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陛下也真是有趣。每次提到妾的父亲,就要喊打喊杀、视作仇人一般。而提到妾的母亲,反倒如同寻常夫君对长辈一般,开始得体起来了。”
曹睿道:“朕与你父亲并无私仇,不过朕作为大魏君王,与你父所代表的吴国、有不可共存之理罢了。”
“朕还是第一次听你提起此事。怎么,怨朕了?”
孙鲁班笑道:“妾不怨。为人君王的,说不得有多少人视他为敌呢。陛下在妾面前这般光明磊落,已是伟丈夫一般。”
“不过妾也在想,不知天下有多少人在恨陛下呢?”
曹睿感慨道:“恐怕也不会少了。”
“朕即位后亲征两次,一次征吴、一次征蜀,而吴蜀两国战死、俘虏的兵士至少超过十万了。”
“人人有家、有父母妻儿。在他们看来,你面前这个如意郎君,正是他们眼中恨不得食肉寝皮的仇人。”
孙鲁班道:“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陛下为天下之主,承天下之重、自然也要担了这些干系的。”
曹睿道:“大虎,你知佛门吗?”
“佛门?”孙鲁班反问:“洛阳城郊有个白马寺,去年刚刚修葺完好。是那个佛门吗?”
曹睿微微颔首:“是那个佛门。”
“佛门里讲因果、讲缘法。大将军通了西域之后,于阗的胡僧已经来了洛阳数次了。去年大鸿胪崔林找了朕说此事,朕才点头应下。”
孙鲁班却问道:“何为因果?妾身不懂。”
曹睿解释道:“譬如朕方才所说,大魏与吴蜀交战、使十余万家庭破灭。”
“朕是大魏皇帝,大魏将士杀人是奉朕的命令,这就是因。”
“而吴蜀的十余万家怨恨朕,这就是果。”
孙鲁班似懂非懂:“若按陛下所说,妾随父亲出征,这是因。被陛下派人捉到、又成了陛下的妾,这就是果了?”
曹睿应道:“如你所说,正是这般。”
“不过朕这两日一直在想,大司马这般坠马、又是承了什么因果?”
“若朕没办法弄清这种因果,有朝一日、这种因果会不会来到朕的头上?”
孙鲁班惊呼一声,捂住了曹睿的嘴:“陛下休要胡说!休要说这些不吉利的事情!”
曹睿睁开双眼,看到孙鲁班担忧的眼神后,笑道:“朕没胡说,只是随便想想罢了。”
孙鲁班嗔怪道:“陛下是妾的夫君,妾不准陛下想这些。陛下是大魏天子,不可能有这种意外的。”
曹睿道:“朕信你之语,不再说了。”
“大虎,朕有意给两名皇子封王。你可有心仪之地?”
孙鲁班双眼微微泛红,竟噙着些泪水。不多时,竟有几滴眼泪落在了曹睿的额头上。
孙鲁班啜泣道:“陛下这是怎么了?不就是死了一名大臣,天下难道就缺他一人了吗?”
“两名皇子都是小儿,话都说不利索,如何就要封王了?”
“陛下先是和妾说什么受人之恨、又说什么因果,臣妾不想听。只想陛下心绪好转,振作起来。”
曹睿轻叹一声,抬手抚着孙鲁班的侧脸:“好,朕答应你,不论这些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