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广结羽翼

作品:《三国:我不是曹睿

    孙鲁班还未与自己的皇帝夫君缠绵几时,内侍官毕进就在外禀报、称宗正曹恪已经来到书房内候着。
    孙鲁班面上笑靥依旧,可心中却开始暗恨起了毕进。
    这内侍好没眼色,每回都是这个老奴搅了好事!
    陛下上次在我这离去,连晚膳都没来得及用。今日刚坐了半个时辰,怎么就有事情要走?
    听闻宗正到来,曹睿自是要起身去见的。从榻上坐起,作势将要起身之时,左手却被孙鲁班轻轻一牵。
    “陛下又要走么?”孙鲁班一双狐狸眼眨着看向皇帝:“上次都没和妾身用晚膳,不知今晚能否陪陪妾身和延儿?”
    曹睿有正事要办,自不会在孙鲁班身上多费心思,淡定道:“朕亦不知。若酉时初刻朕还没派人告知你,那就不要等朕了。”
    孙鲁班起身使了个礼,看着曹睿离去的背影,心中更恨起毕进了。
    而此时,宗正曹恪正笑眯眯的束手站在书房外候着、与年龄足够当自己孙子的散骑常侍钟毓寒暄着。
    “钟侍郎,不知钟太傅身体可好?”曹恪和善的问道。
    曹恪年约六旬,但辈份奇高,算得上是武帝曹操的叔辈。年轻时又举过孝廉、做过县令,因而在太和元年、皇帝巡视谯县之时,被点了宗正一职。
    九卿之一的宗正,其实在大魏的存在感并不高。
    除了今年年初、文帝的两个庶出子薨逝之时,曹恪来书房内见过皇帝两次外,今日是曹恪第三次来此。
    宗正所管辖的范围,除宗室封爵、犯罪之事外,大多数与宗族相关的事务,皇帝都只是遣一名侍中去通知宗正。
    九卿里的头号边缘人。
    与谁都不太熟悉,也就是无党无派的另一种说法。这样的人不用担心飞来横祸,却也在朝堂上占不到什么便宜。
    钟毓摊上一个身份如此高的亲爹,不论是谁与自己攀谈,第一句话总是问爹的。
    “回曹公,家父身体尚可,劳烦曹公挂念了。”
    曹恪继续笑着问道:“我久未探视陛下,不知陛下龙体可否康健?”
    钟毓朝着书房内御座的方向微微拱手:“陛下龙体康健,曹公自可稍后请安。”
    曹恪不耐其烦,继续和钟毓寒暄:“钟侍郎久随陛下,当真少年英杰。”
    “我听闻钟公近两年在书法一道上又有突破,不知能否请钟侍郎引荐一下,我好择日到贵府上拜会一番,求一幅钟公真迹。”
    钟毓心中叹气,你是大魏九卿之一的宗正,又不是那些微末小官,想去府上直接去不就行了?
    何必问我?
    钟毓的教养还是有的:“曹公说笑了,家父近两年腿脚不利,但字体却愈发古朴质拙。”
    “若曹公想来,随时恭迎。”
    曹恪捋须,又出言问道:“听闻钟侍郎书法亦有大造诣,不知……”
    钟毓并不欲再与曹恪聊下去。
    内臣外臣之间本就有别,若是旁人看到,说不得会以为自己透露了什么宫内之情。
    钟毓也只好打断了曹恪的话:“曹公且慢,陛下说不得从宫内过来了,我去院门处看一看。”
    “曹公稍待。”
    说罢,钟毓三步并作两步走向院门,做出翘首以盼之态。曹恪也不恼,依旧面色平和的站在原地。
    没过多时,曹睿便在虎卫的簇拥下回到书房院内。
    甫一见面,曹恪隔着三丈远、就开始下拜行礼。
    曹睿无奈,毕竟是九卿之一、自己只得上前将曹恪搀扶起来:“朕上次不是说过了吗?宗正见朕无须如此大礼。”
    曹恪起身,笑呵呵的说道:“臣见陛下情难自禁,一时忘记,还望陛下恕罪。”
    曹睿轻轻摆手:“随朕进来,自己找位子坐吧。”
    “方才满宠派人去寻你之时,与你说朕为何找你了吗?”
    曹恪亦步亦趋的跟在身后,选了个左边第二个椅子,打量着尺寸,只坐了椅子前面一小半。
    坐定后,曹恪拱手答道:“禀陛下,方才满将军派来寻臣之人,只说陛下要问召宗亲入太学,并未说其余之事。”
    曹睿点头:“朕就是这么想的,因而叫宗正过来询问一番。”
    即使面对这么一个辈分奇高、比曹操还高上一辈之人,曹睿言谈举止中、也只是将他当做一名寻常官员般交代事务,并无半点念及族中辈分。
    皇帝为天下君父、为曹氏族长,当然是比所有臣子都大的。寻常的世俗礼法,还轮不到一个皇帝的头上。
    曹恪点头:“臣知晓圣意了。”
    “如今大魏近支宗室中,年龄适合读书之人并不多。远支宗室多在谯县族中,倒是有不少人选,只是论起才智、并无夏侯太初这种惊艳之才。”
    “况且来回路久,近的在兖州、远的在青州、冀州,说不得要到十一月才能集齐。臣恐耽误了陛下的事。”曹睿轻声道:“朕知道夏侯玄才能,也只并非人人都是他一般。”
    “宗正只说能与不能?”
    曹恪道:“陛下有诏,定然能成。不过臣建议陛下不如借此时机,将近支宗室诸王悉数诏到洛阳觐见。”
    “以此增进宗室亲族情谊,也可广陛下羽翼、从中选拔对陛下有用之人。”
    曹睿若有所思的轻轻颔首:“说实在的,朕此前一直未细究过这些。即位以来屡受诸侯王的表贺,大多也只是浅浅看过、就扔在一旁了。”
    “宗正,近支宗室当如何论起?”
    曹恪应道:“禀陛下,若论近支宗室,当以武帝诸子、和先帝诸子来论。其余人等与陛下血脉远别,当为远支。”
    “而武帝诸子中,雍丘王曹植在洛中为官。文帝诸子中,阳平王曹蕤、馆陶王曹霖二人也在洛中居住,并未就藩。”
    曹睿不以为意:“宗正还是说些朕不知道的。”
    “遵旨。”曹恪愈发拘谨起来了:“武帝诸子中,在外就藩的有七人。”
    “白马王曹彪、单父王曹宇、鄄城王曹林、濮阳王曹衮、襄邑王曹峻、巨鹿王曹干、寿张王曹徽。”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曹睿叹了一声:“虽说是朕亲族,可朕都快忘了他们的样子了。”
    “既然如此,宗正就为朕将他们都召回来吧,各国的监国谒者和防辅令也都召回来。”
    “朕借此机会,也好好看一看他们的心性才能。有了雍丘王得用之例在前,他们总不至于疑朕的。”
    曹恪拱手:“陛下是真圣君!”
    “朕是真圣君,那就还有假圣君了?”曹睿吩咐道:“方才宗正说似乎赶不上,那就先不提入太学之事了,先都召回来吧。”
    话音刚落,曹睿就起身欲走:“今日就办,明早就将人派出去,勿要推迟!”
    “臣知晓了,恭送陛下。”曹恪随在皇帝身后出了书房,在后恭敬深施了一礼。
    ……
    曹睿说要辍朝七日,金口玉言,那就要有个辍朝的样子。
    第一日,读书,练剑。
    第二日,习字,练射。
    每日文武并用,锻养心神。
    第七日下午,曹睿将中领军毌丘俭、中护军桓范、左羽林将军文钦,以及杜恕、钟毓两名散骑侍郎,都叫到了宫内的演武场中。
    除此之外,还派人从宫外请了夏侯惠、和逌(音:优)二人同至。
    宫内的演武场,规模当然比洛阳城外的诸个演武场小了许多,但皇帝日常骑马射箭来用的话,却也是足够的。
    文钦在城外,来的稍晚一些。
    当下与皇帝同在演武场之人,除了夏侯惠、和逌二人因不甚熟、略显拘谨,其余众人都是从容之态。
    曹睿环视众人,轻轻颔首:“今日朕叫诸位来此,只是在公事之余闲谈与休憩,并无大事。”
    “不过既然到了演武场,且射乃君子六艺之一。不射几箭、怕是不能过关。”
    “朕也好看看诸卿射术。”
    说罢,曹睿指着远处的箭靶说道:“这是朕日常习练的靶,离此有十五丈,不算太远。中靶即可,不作其余要求。”
    “来,仲恭先试。”
    “遵旨。”毌丘俭拱手一笑,从侧旁的挂架上抽出一张朴素的大弓。一箭射出、不过一瞬便又搭上一箭。
    毌丘俭连射五箭,前四箭皆中,而第五箭似乎有意射偏、偏的有些厉害。
    曹睿昔日在寿春是见过毌丘俭射术的,摇头一笑也不揭穿,接着指了指桓范。
    桓范领命,接过毌丘俭递来的弓箭后,也是五中四。但他每射一箭都要屏息许久,方才肯松开弓弦,五中四显然已经尽了全力。
    虽然昔日在略阳时,桓范也曾率军出击。但为将者最重的乃是军略指挥,个人武勇反在其次了。
    “稚叔,务伯。”曹睿笑道:“朕还从未见过你们二人的武艺,来试一试。”
    杜恕五中一,中的那一个显然还是蒙中的。钟毓五中二、比杜恕还要强一些。
    “子期(和逌)、稚权,你们二人也来试试。”
    和逌、夏侯惠拱手行礼后,依次试射,与杜恕、钟毓二人相差不多,皆是一、二之数。
    曹睿略有些失望:“和子期射不中也就罢了,征西将军的儿子也不善射吗?”(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