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皇命恩典

作品:《三国:我不是曹睿

    夏侯惠不卑不亢的行了一礼:“臣不善射,却善作文。”
    “人臣侍奉君王非以全能,能做好一事、尽力职守也就够了。”
    曹睿笑道:“稚权先在崇文观,而后又入太学学了一年,言谈也颇有体统。”
    “你与你弟义权皆二十二岁,义权两年前就随朕出征蜀国,你两年前入了崇文观。”
    “两年过去,义权从校尉已经升为裨将军,你也从太学中毕业了。说吧,想和朕讨个什么职位?”
    夏侯惠拱手一礼:“臣善文也喜文,若能得陛下恩准,臣愿做个管理书籍典章的官员。”
    曹睿笑道:“既然稚权有如此志向,那就先留在朕身边为散骑侍郎、磨砺两年,再去研习你的文学。”
    说罢,曹睿扭头看向和逌:“子期,你有何志向?”
    和逌干脆利落的说道:“学生愿为州郡之官,治理一方、造福百姓。”
    曹睿笑道:“怎么,受你父亲的影响了?他一生都在洛阳里做官,却最后被朕派出外任。他与你谈过这些事吗?”
    和逌拱手答道:“禀陛下,家父在书信中曾多次与学生谈及此事,提到朝中与州郡不同。”
    “朝中是从大处着眼,州郡里是从细处着手。不可偏废。”
    曹睿微微颔首:“你父亲说的是对的。”
    “你们知道朕担心什么吗?就是担心中枢官员久在洛阳,不知州郡艰难、不顾百姓艰辛,在朝堂上似是而非的做着决策,自以为有功社稷、实际却苦了百姓。”
    “朕前几日在太学里也与你们说了,朝廷当下的政策,就是要让你们这些太学郎,多去看一看州郡里做事的辛苦。”
    说罢,曹睿拍了拍和逌的肩膀:“屯田是个好去处,却也不是惟一的去处。子期,与稚权一起做散骑侍郎吧。”
    “在朕身边多学、多看。”
    和逌与夏侯惠二人一齐行礼,应下了这份差事。
    不过,回过神来的和逌倒有了些困惑。当日太学问政之时,陛下足足点了三个人的名字。除了自己与夏侯稚权外,还有司空的次子司马子上。
    为何选了自己,却没选他呢?
    就在几人闲谈之时,文钦由内侍领着,匆匆赶到了北宫的演武场内。身后还有一名虎卫随着、牵着文钦自己的那匹战马。
    曹睿朝着文钦招手示意:“文卿,到朕这里来。今日朕与近臣在此,欲要一同看看你领的甲骑。”
    毌丘俭会意,上前半步、替文钦介绍起了和逌、夏侯惠二人。
    几人纷纷见礼后,文钦说道:“禀陛下,臣奉旨意,将战马和铠甲都带来了。不知陛下想看什么?”
    对于皇帝的这种心血来潮,文钦不仅不嫌麻烦,而且还欢喜的很。这种能在皇帝面前刷脸的事情,越多越好。
    在这个天下权力都围绕皇帝一人的年代,接近皇帝才能进步的更快。
    曹睿道:“朕这几日辍朝不欲出宫,因而将文卿唤来。给朕和诸卿演示一番甲骑冲阵如何?”
    文钦有些迟疑:“禀陛下,此处狭小、恐怕马匹冲不起来。”
    “无妨,”曹睿道:“慢些就慢些,给众人演示一番。”
    文钦心思一转,笑道:“禀陛下,既是演示、不如请陛下另选一人与臣对向而驰,这样感受能强烈一些。”
    曹睿指了指毌丘俭:“仲恭来!”
    毌丘俭略显无奈的拱手应下。
    非毌丘俭不愿,而是他真觉得没什么好对冲的。文钦的战马身着马铠,马背上还负着那么一副明晃晃的大铠,这如何打?
    轻骑、重骑、具装甲骑,这完全就是三个不同的兵种。
    毌丘俭惯领重骑。所谓重骑,只不过是骑士着重甲、马匹还是没多少防护的,且穿的也不是文钦这种超重的明光铠。
    此间区别,明眼人一看便知。
    不过皇帝有命,毌丘俭也不能不从。
    两人各自上了马,又各自持着一柄没有矛尖的矛杆,以慢上半拍的速度对冲了起来。
    果不其然,没有着甲的毌丘俭面对文钦甲骑冲来之时,竟有些绝望的扔下矛杆,大半个身子躲到马侧让开了这一击。
    两人勒马停住,而后同时回到了皇帝身侧。
    曹睿看向毌丘俭:“仲恭感觉如何?”
    毌丘俭叹道:“禀陛下,此等具装甲骑可夺敌军之胆。一千具装甲骑,足以在战场上纵横无忌。”
    文钦在一旁笑道:“仲恭有所不知,此处一丈长的矛、与我军中用的丈八矛还短些。”说着说着,文钦竟持矛比划了起来:“方才我持矛是高举下刺,与中军惯用的战术相同。”
    “而用丈八矛的时候,全身着大铠不需担心敌人兵刃,可以双手向前捅刺、也可挟在腋下向前冲撞。”
    毌丘俭一听就懂了,感慨道:“若非甲骑耗费甚巨、难以选拔,否则这样的甲骑当真越多越好。”
    曹睿在旁边说道:“枢密院和朕说、以具装甲骑的靡费来论,大魏有三千骑就足以使用了。”
    说罢,曹睿又看向文钦:“文卿,待明年卿练出两千骑时,从中择一千交给中领军来领吧。”
    “到时中领军领一千,羽林左军领两千,羽林右军就不必有了。”
    文钦有些意外,难不成陛下今日叫我来此,就是为了让我给毌丘俭分一千具装甲骑的?
    若真要这样,直接下诏不行吗,何必要兜这么大一个圈子?
    文钦心里嘀咕着,但嘴上却丝毫没慢:“臣遵旨。陛下,臣以为可让仲恭先选几名用惯了的军官,让臣领着一同训练。”
    “到时归了仲恭所领,也好更方便一些。”
    曹睿微微颔首:“文卿想的周到。仲恭,听到了吗?”
    毌丘俭朝文钦拱手示意:“多谢文将军照拂。”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文钦咧嘴一笑:“仲恭无需谢我,你我都是为了公事嘛!”
    曹睿看着两人寒暄,自己向后坐到了椅子上。围着的众臣看到皇帝动身,复又走了过来、在皇帝面前围成一个半圆。
    曹睿轻咳一声:“朕召诸卿来此,习射观武,兴致颇高。今日朕也就与你们多说几句。”
    “你们身边若有俊才贤士、或者忠诚用命之人,现在可以向朕推荐一番。”
    “朕信得过你们,你们推荐之人朕也会试着用一用。”
    曹睿此言既出,面前众人都颇感意外。
    当今陛下从未大开恩荫之门,今日是为何要听我们举荐了?
    虽说这样想着,但谁有没有亲旧友人?若能推荐做官,当然还是应当推荐的。
    只是没有一人打头。
    曹睿笑道:“朕要赏下恩荫,怎么都不会说话了?举贤选能,却也不必避亲!”
    说罢,曹睿抬手指了指文钦:“文卿,你先来。”
    文钦得了旨意,一时却有些纠结。
    文钦在中军为将,其实是受了其父文稷的恩荫。文稷作为在曹操起兵早期就随行扈从的元从之将,颇得曹操喜爱。
    当年文钦受到魏讽案牵连之时,曹操还看在其父的旧情、破例赦免了文钦。
    可文钦乃是寒门出身。
    其父本是谯郡一名农夫之子,后来应募参军,从步卒、骑卒开始,而后做到了千石司马。被曹操招募后,这才走向了人生的快车道。
    文钦根本没有亲族可以推荐!
    曹睿看着文钦的纠结之态,笑道:“文卿一人都选不来吗?若如此,朕可就当你没有了。”
    文钦咬了咬牙,有些难为情的说道:“禀陛下,臣有一谯县的同乡,与臣相识多年。此人有勇力、素来忠诚。只不过……”
    曹睿笑道:“只不过什么?”
    文钦道:“只不过出身低微,曾在大将军府上为护卫。大将军驻守陈仓后,此人就在大将军家中护卫。”
    “臣也想过用他,不过因他在大将军府中、臣也不好开口去讨。现在陛下金口开了恩典,臣以为此人足矣做个千石司马。”
    曹睿点头:“千石而已,准了。这是何许人也?”
    文钦拱手道:“此人姓尹,名忠,字大目。”
    曹睿追问道:“大目?哪个大目?”
    文钦指向自己右眼:“广大的大,眼睛的目。”
    曹睿笑道:“还真出身不高。这样吧,让他明日去枢密院报道,领一个河内郡中的千石武官之职吧。磨炼一番后,再视情况调入中军。”
    文钦拱手:“臣替尹忠谢过陛下恩典。”
    曹睿摆了摆手,看向其余众人:“仲恭呢?你来说!”
    毌丘俭拱手道:“禀陛下,臣弟毌丘秀尚未出仕。臣想请个恩典,让他做个郎中。”(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