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0章 按部就班
作品:《美娱之花瓶影帝》 第1510章 按部就班
疯狂,大胆,果敢。
悄无声息地,杰夫-罗宾诺夫迈出重要一步,一举颠覆格局,不仅是好莱坞演员的薪资格局,还有好莱坞金字塔顶尖电影公司的竞争格局,继去年假期档的冒险尝试之后,再次拿出枭雄的魄力与狠辣。
震撼,远远超出想象。
当然,在这里面有豪赌成分,高比例;但现实生活里,不冒风险不承担后果就想要赢得丰厚回报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高风险,高回报,一切就是如此简单。
至于这一步棋,到底是高明还是愚蠢,只有时间能够证明。
但有一点,华纳兄弟看到了缝隙,快如闪电地出手,杀伐果决地拍板,这一份魄力确实令人侧目。
现在,华纳兄弟出招完毕,接下来就看索尼哥伦比亚的了。
压力,全部给到索尼哥伦比亚。
不要说迈克尔-林顿了,就连艾米-帕斯卡尔也被这一消息杀了措手不及。
准确来说,威廉-莫里斯高层也全部惊愕一片,他们预期华纳兄弟愿意砸重金和安森合作,但如此程度?
在华纳兄弟的豪爽和果决面前,索尼哥伦比亚的犹豫不决、瞻前顾后顿时显得小家子气,尽管没有嘲笑和奚落,但稀稀落落聚集在索尼哥伦比亚身上的视线却带着一种探究,令人不适。
毕竟,安森和华纳兄弟从来没有合作过,华纳兄弟却拿出顶级诚意,以颠覆好莱坞的姿态寻求合作。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森为索尼哥伦比亚立下汗马功劳,当初“蜘蛛侠”的立项背负整个公司的命运,这部作品就是索尼哥伦比亚不成功便成仁的放手一搏,结果安森成就“蜘蛛侠”的辉煌,一转身索尼哥伦比亚却准备抛弃安森——
即使暂时没有抛弃,但犹豫不决的姿态,却暴露出公司文化的凉薄。
当然,有人说,这是好莱坞,这是华尔街,这就是一场金钱游戏,没有必要在这里谈情义谈友谊。
重点在于,继续和安森合作,符合利益取向,整个好莱坞都在渴望和安森合作,索尼哥伦比亚却因为“片酬条件”在那里哼哼唧唧扯皮拉筋,完全没有当初“破釜沉舟放手一搏不成功便成仁”的绝境姿态,更像是过河拆桥的肮脏。
摆在眼前最直接最显眼的一个问题:放弃安森,谁能够接替?
这下,就连索尼哥伦比亚自己内部也不由开始犯嘀咕——
他们确定要放弃安森吗?
迈克尔-林顿:计谋。这些全部都是安森的计谋,利用华纳兄弟刺激我们,接下来我们继续和安森谈判的话,到时候就要付出更多代价了,这才是安森的最终目的,我们不能上当。
然而,旁人开始质疑:真的吗?现在安森已经头也不回地迈步前进,不是我们放弃他,而是他抛弃我们,你确定这是安森欲拒还迎的策略吗?再继续犹豫的话,我们就要真的成为前任了。
拉扯。混战。碰撞。
一片焦土。
熙熙攘攘之中,艾米难得一见地沉默了,因为她知道,即使自己沉默,迈克尔也不会轻易放过她的。
果然,“艾米放纵安森”、“艾米早就知道一切她和安森里应外合夹击公司”、“艾米吃里扒外地背叛公司”、“艾米已经准备辞职前往森林影业任职”、“艾米爱上安森早就被爱情冲昏头脑”、“不要相信艾米现在我们的困境全部都是她造成的”。
流言蜚语,各式各样的脏水污秽全部朝着艾米身上泼。
对此,艾米完全不意外,在权力和利益面前,他们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的?这些流言只是毛毛雨而已。
艾米不准备回应,因为她意识到,一切都是关于时机的。
华纳兄弟选择此时放出消息,应该是安森授意的,眼前“蜘蛛侠2”上映在即,他们故意引爆热点推动舆论。
接下来,如果电影票房迎来爆发,舆论将进一步推波助澜,一举让索尼哥伦比亚站在一个必须续约的位置上,为安森实现利益最大化;如果电影票房低于预期,也不需要索尼哥伦比亚表态,安森早早为自己留好后路,转身挥挥衣袖潇洒离开。
换而言之,当索尼哥伦比亚试图控制局面的时候——自以为牢牢掌握主动的时候,李维一个转身扭转局势,早早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立于不败之地,甚至拒绝和艾米捆绑在一起,从索尼哥伦比亚的权力斗争里脱身,拒绝成为棋子和筹码,打开全新局面。
他们都低估安森了,艾米也好,迈克尔也罢。
现在,主动权已经不在他们手里,不管续约安森还是拒绝安森,这场博弈索尼哥伦比亚都已经输了。
一直以来,他们始终认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艾米和迈克尔之间必然有一个胜者。
却没有想到,安森提出第三种可能,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摔在索尼哥伦比亚脸上。
所以,艾米没有回应,而是静观其变,接下来的一切全部维系在“蜘蛛侠2”的票房数字上,着实没有和那些风言风语斤斤计较的必要,反而让自己失去主动被卷入自证的漩涡里,踏入迈克尔的陷阱。
票房,现在只需要关注票房即可。
迈克尔的动作频频和艾米的销声匿迹形成鲜明对比,索尼哥伦比亚内部一片嘈杂一片混乱动荡不已,但他们终究没有来得及正面回应华纳兄弟,不管是明面上还是私底下,一切都没有能够来得及。
然后,“蜘蛛侠2”即将首映。
整个好莱坞熙熙攘攘的目光全部汇聚而来,2004年的夏天,狂热节节攀升,即将迎来一个全新巅峰。
这是奥斯卡颁奖典礼整整提前一个月之后的第一个暑期档,各大电影公司都带着试探和重新布局的心态,这让暑期档从四月开始就早早进入喧嚣状态。
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
“暖暖内含光”、“耶稣受难记”是意外惊喜,“贱女孩”在青少年群体之中成为现象级热议话题也是意外惊喜。
“范海辛”、“怒火救援”承载超高期待登场却遗憾没有能够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杀死比尔2”的成绩还算不错,特别是相比三千万美元的制作成本来说,依旧让米拉麦克斯影业小赚一笔,但在超高期待的前提下,表现略微失望。
当然,一切的一切都比不上“特洛伊”的惨败,标志史诗电影的撞墙,给予一众好莱坞电影公司心脏狠狠一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