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无中生有,刘封麦城败徐晃

作品:《三国:我刘封不想作死

    第125章 无中生有,刘封麦城败徐晃
    一如既往,刘封式嘲讽。
    饶是徐晃心性沉稳,也忍不住手臂青筋直冒。
    殷署更是控制不住怒火,大声请命:“将军,刘贼可恶,不如再战。”
    徐晃深深的呼了一口气,按捺住内心怒火。
    若再战有利,徐晃也想再战。
    然而麦城虽然城小墙低,但周围有大量深堑鹿角,突进并不容易。
    再加上夜间厮杀,将士早已疲惫不堪。
    这个时候强行再战,能破城还好,不能破城就是瞎忙。
    “将士劳累一夜,先回营休憩。”
    徐晃最终还是选择了忍耐。
    多年的征战经验以及曹操的指点,让徐晃对战场上的利弊权衡也变得成熟。
    何时应该冒进,何时不能贪功,都得因时而异。
    徐晃让殷署和朱盖引本部兵马协同吕建防守新得来的刘封大寨,带着剩余兵马返回本寨。
    留营的徐商满脸羞愧的来向徐晃请罪。
    刘封这场火,将徐晃这五千人一个月的粮草辎重焚毁了大半!
    剩下的粮草不足三日度用!
    听到徐商对战损的汇报,徐晃只感觉心在滴血。
    吕建也派人汇报自刘封大寨处缴获的粮草辎重数目。
    默默的计算后,徐晃的脸色变得更难看了。
    即便加上今夜的缴获,徐晃现如今的粮草也仅够十日度用!
    正常情况,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都是烂招。
    偏偏在刘封手中,这烂招变成了妙招。
    徐晃又有些庆幸。
    倘若今夜殷署没能觉察到中计直接烧了刘封大寨粮草,亦或者没有派吕建去抢占刘封大寨并保护粮草。
    徐晃的粮草能否撑到曹仁大军到来都是问题。
    “刘封拿粮草为诱饵,如今丢了粮草,又该如何补给?”
    徐晃用冷水洗了洗脸,尽量让脑子变得清醒。
    思考了不知道多久。
    徐晃心中的疑惑也随之解开。
    “麦城,麦城应有大量粮草。”
    徐晃的猜测没错。
    当初回军江陵的时候,刘封在麦城有一万五千人三个月的粮草。
    后来随着吕蒙攻心计的实施,数千人跑去江陵城探亲,刘封又带了八千人和一个月的粮草去打江陵城,赵累拿着两千人在麦城看护剩余的粮草。
    麦城的粮草消耗相对不多。
    再后来战事结束,牛宪和陆文带了两千人入麦城。
    即便算上刘封这三千人,麦城现如今的粮草都足够吃上一个月有余。
    这其实也是孙权当初太大意,认为徐盛和马忠能拿得下麦城。
    如果再加派点兵力攻打麦城,麦城的粮草尽数都得被孙权夺取。
    然而战场没有如果。
    料算错了,那就得错失良机。
    “若不能夺下麦城,此番南下我就无功了。”
    徐晃再次呼了一口气,心中已经有了想法。
    而在麦城。
    刘封同样在深思。
    今夜的战果,刘封是不满意的。
    毕竟。
    刘封最初的目的,是以粮草换粮草,让徐晃缺粮退兵。
    结果却是:徐晃竟然在那种情况下都能保持冷静不烧粮草。
    比起江东的全琮、徐盛、马忠、朱然、韩当等辈,徐晃的临阵反应强太多了。
    赵累见刘封眉头紧蹙,误以为刘封是丢了粮草而闷闷不乐,遂小声道:“麦城粮草颇多,再有将军相助,足以守到君侯大军到来。”
    一旁的虞翻看得更深:“将军是在担忧,徐晃也猜到了麦城粮颇多,或会借此振奋军心来抢麦城粮草?”
    寇安国听得不爽:“徐晃猜到又能如何?他若敢来,将军定能将其斩落马下!”
    方月等人,也是激愤。
    一路跟着刘封打孙权,虽然多有艰险,但基本都是孙权吃大亏。
    今夜反而让徐晃占了不少便宜,众人心中都憋着气。
    胜仗越多,士气越骄。
    刘封麾下的将士,亦不会例外。
    见一众将校激愤不已,刘封笑而安抚道:“区区徐晃,我还未曾当回事,众人厮杀一夜,可先回去休憩。仲翔公且留下。”
    众将校听得刘封这般说,一个个才消了些气,向刘封拱手作礼后,这才相继离开。
    “将军单独留我,可有要事嘱咐?”虞翻凑近询问。
    刘封点头:“徐晃为南下先锋,若在曹仁大军抵达前不能攻破麦城,便是无功。
    今夜徐晃虽然吃了亏,但麦城并非坚城,且我在外的营寨也被徐晃抢得,近日徐晃必会聚兵强攻麦城。
    我分五百军士给仲翔公,仲翔公可趁天色未明,出城去麦城后方五里外另安一营,营中多用柴火扎成堆,每十步一堆,纵横成行。
    而后,仲翔公再引兵于午后至黄昏时入城,天黑后再出城。
    以此反复。
    若得我号令,就将柴堆点燃,以作疑兵。”
    虞翻反应快,很快就猜到了刘封的用意,当即领命。
    刘封又仔细交代虞翻细节。
    随后。
    趁着天色未明,虞翻带了五百人出城后退五里安营。
    到了第二日午后。
    虞翻如约引兵来到麦城。
    反复三日。
    斥候将探得的情报告知徐晃,徐商吕建殷署朱盖皆是心惊不已。
    为了能一战攻破麦城。
    这三日徐晃并未攻城,而是将兵马粮草都聚集在刘封先前的大寨,然后日夜探查麦城的守备,寻求最佳的攻城战机。
    这战机还没寻到,斥候就探得麦城每日都有援兵入城,这让众将惊讶不已。“将军,不能再等了!关羽定是担心麦城难守,故而每日增派数百人。”殷署心中焦急。
    朱盖也道:“将军,时不我待。刘封骁勇善战,守城不出必是兵力不足,若等其兵力充裕,攻守就易形了。”
    徐商和吕建也是相继请战。
    徐晃眉头紧锁。
    众将虽然说得在理,但徐晃却是另有担忧:“昔日董卓入洛阳时,曾令军士夜间出城白日入城,伪造出兵力强势的假象瞒过洛阳城内的公卿百官。倘若刘封也用此计,诱我仓促急攻,我军损失必然不小。”
    攻城拔寨,不能仅凭血气之勇,也要考虑时机。
    徐晃追求的是不战则已,一战就要取胜,自然不愿仓促攻城。
    殷署又道:“将军的担忧虽有道理,但也只是猜测,且今时与昔日董卓入洛阳也颇为不同。
    董卓是手中无兵,故而才伪造兵力,可关羽在江陵是真有兵,每日增派五百人,对关羽而言也不难。
    将军,不可再犹豫了。”
    徐晃起身踱步。
    直觉和经验告诉徐晃,刘封是在耍诈。
    可众将之言也不无道理。
    董卓伪造兵力是本身无兵,关羽在江陵是真有兵,只是因为刚跟孙权大战需要时间修整。
    就如同曹仁在襄阳有大军也得先让徐晃为先锋,大军才能随后赶来。
    深思良久。
    徐晃狠了狠心,决断道:“既如此,今日午后,强攻麦城,先探其虚实!”
    众将皆是激动领命。
    修整三日,众将早已经养足了精神,也憋足了火气,只等一举攻破麦城洗掉被刘封烧营的耻辱。
    徐晃的军令执行得很迅速。
    大军午后出寨,不到半个时辰就抵达了麦城脚下。
    尽管麦城外围堑鹿角重重,徐晃也是威然不惧,指挥将士向前推进。
    “虽只拖延了三日,但也足够了。”
    刘封立在城头,看着城外正忙着清除鹿角障碍的魏兵,默默计算鹿角障碍被清除需要耗费的时间。
    守城的优势就在这了。
    守城一方可以提前在城外部署各种障碍,如鹿角围堑来消耗进攻方的体力和士气。
    若不能清除鹿角围堑,就很难突进到城下。
    毕竟不是谁都能如孙策刘封一般,越渡重堑,迅疾若飞。
    一直到了黄昏。
    徐晃才堪堪清除外围的鹿角,向城墙推进。
    殷署和朱盖引悍卒披甲在前。
    比起江东的军制,曹魏的军制显然更能激发将士的悍勇之气。
    譬如殷署和朱盖不用担心陷阵先登后会如凌统一个下场,不会想着保存实力而让队友先上。
    反而。
    哪怕跟着殷署和朱盖的军士都死光了,只要夺城立功,殷署和朱盖就能封侯拜将,然后再得到更多的军士。
    曹操不似孙权那般抠抠搜搜,说封侯就封侯,说拜将就拜将,只要你够勇猛,哪怕你是个没道德的都无妨。
    唯才是举,唯的就是才,至于道德,在曹操麾下都不叫个事儿。
    毕竟曹操自个儿就称不上有道德。
    面对殷署和朱盖这支披甲死士的强攻,刘封并未有所动容,就连守城的指挥都是让赵累负责的。
    这样的程度,还不需要刘封亲自指挥。
    刘封一直在注视整个战场,尤其是后方的徐晃。
    一直战到黄昏。
    徐晃才引兵退去。
    当夜,徐晃没有派兵攻城。
    刘封依旧让虞翻趁夜出城,然后在第二日午后又引兵入城。
    连续四日的“增兵”,让徐晃也有些急了。
    昨日的强攻,徐晃也是想观察麦城的防守是否留有余力。
    倘若是在伪造兵力,那么麦城的防守兵力必然紧张,对于经验丰富的宿将而言,都是能看得出来的。
    然而徐晃全程紧盯,都没发现麦城的防守兵力有紧张的迹象。
    故而。
    徐晃今日下达了昼夜急攻的军令。
    到了黄昏,徐晃不仅没有退兵,还让徐商带人将汤饭直接送到城下给将士吃,直接开启夜战模式。
    “等了这么久,终于肯夜战了!”
    城头的刘封,嘴角浮起笑意,依旧让虞翻带兵出城。
    只不过。
    这次虞翻出城后,点起了早准备好的柴堆。
    按刘封的吩咐,柴堆越多越好,虞翻直接将柴堆从五里外一直延伸到了三里外。
    随着柴堆的点燃。
    麦城后方仿佛真有上万援兵似的!
    早有斥候探得火光,匆忙来见徐晃,具言变故。
    “约有万人?”
    “关羽来得这么快?”
    徐晃惊疑不定。
    犹疑间。
    忽听得城头阵阵高呼声响起“援兵来了!”“援兵来了!”
    紧接着。
    城头鼓声大起,麦城城门更是直接开启。
    又见刘封策马提枪,冲杀而出,口中高呼“大汉刘封在此,谁敢上前受死!”
    魏卒连夜厮杀本就疲惫,城头“援兵来了!”的欢呼又将魏卒唬得不轻,这个时候又见刘封亲自策马出城,一个个哪里还能分辨真假?
    黑夜又增加了魏卒的慌乱,即便是徐晃在中军喝令也难以遏制魏卒的慌乱溃逃。
    刘封更是策马直冲,手中丈八长枪,磕着就伤,刺着就死,如入无人之境。
    “徐公明,可敢上前一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