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内地往事
作品:《1982从香江开始》 第370章 内地往事
在空气香甜的美利坚。
有一个叫‘国家民主基金会’的机构。
成立以来便致力于促进推动全球民主化,提供国际媒体援助,自1983年至今,每年单单向香江拨款便近百万美元。
相较于简单粗暴的直接给钱。
绅士范儿十足的带英鬼佬,则更斯文一些。
先是英资洋行无息贷款,接着利用殖民宗主的身份,带你去殖民地炒地皮、建银行,这样下来赚的钱比信托基金更稳妥。
“这些都只是部分收益,如果你像我这样做的长久一些,多认识几位老板,做掮客也是门赚钱的生意。”
黎志鹰第二次约见翟远,是在皇家高尔夫球场。
要聊一些见不得光的生意,球场绝对是不二之选,借着打球的名义卸下全部电子设备,空旷的球场上无论说些什么都随风而去。
脚踩绿茵草皮,黎志鹰用一副前辈口吻教导翟远,得意道:“前段时间缅邦大动乱,细佬想赶大佬下台,我做中间人帮细佬引荐美利坚和英格兰的鬼佬,也从中抽取了少少的介绍费。”
翟远满脸心悦诚服的受教表情。
难怪后来东亚各地区都要通过这位黑金港督,方能结识美利坚的军政大佬,人家八十年代便开始做这门生意了。
“英格兰法律规定,政治捐献不违反法例,派系更需要金主捐款才能维持运作,所以你给指定的派系人物捐钱时,不必担心icac会找麻烦,当然他们也不敢上门找麻烦,大家同一个老板,我们养他们嘛!”
黎志鹰继续推心置腹:“哄老板开心其实非常简单,等将来九一与禁果合并,你只要做出成绩提高销量,剩下的无非批评两个字,欧西的老板很乐意见到有文章批评内地或者其他地区,难道他们真的痛恨中国人?当然不是,因为这样可以衬托出他们施政有方,提升自己在任期内的声望和宣传优势,说到底全部都是生意来的。”
翟远不置可否的笑笑:“讲得太深我一个屋邨仔听不懂,总之一句话,是不是只要我肯接管《禁果日报》做宣传,再把献金捐给指定的派系人物,利用舆论支持他们在香江上位,这样老板们就肯捧我?”
黎志鹰点头笑道:“总结的很到位,之后各个慈善、信托基金就像我刚才所讲那样,把钱分批次进到一些海外账户,每笔几十上百万美金维持报纸运作,先捧你做到全港传媒一哥的位置,有这个身份才方便更进一步合作,带你去见识外面的大把世界。”
翟远闻言抿着嘴唇没开口。
比想象中要麻烦,毕竟堂堂正正没做过汉奸,还以为认下这个名头,鬼佬会直接拿几个亿出来撒币呢。
目前情形看来还是细水长流,稳固关系,等自己有利用价值的时候才能逐步提高身价。
“那我几时才能见到老板?”
看得出来,黎志鹰摆自己上台,肯定吃了不少回扣,翟远更想了解鬼佬原本的价码。
否则做二鬼子的二鬼子,未免太憋屈了些。
不过黎志鹰显然并不打算给这个机会,望着翟远嘿地一笑:“现在还不是时候,先做事,等你做出成绩自然会向你引荐。”
搞得像传销一样。
翟远心中吐槽,面上略显失望。
既然不肯直接给钱,先从别的地方收些利息。
“你把自己的大老板说的好似天一样高,但是钱又不给,人又不见,这样显得很没有诚意。”
翟远略作思忖,扬起脸冲黎志鹰笑道:“这样吧,我正在办一所演艺学院,立法会迟迟不肯审批办学资质,钱的事先摆在一边,能不能先搞定这件事?”
…………
在港府治下的香江做一个爱国华商有多难?
看看雷英东的下场就知道。
又或者放眼当下,翟远通过正常流程办一所演艺学院,港府张口闭口民生教育,各路审批资质忙得何子朗焦头烂额,排期仍要等到下半年甚至年后。
但只要稍稍换一下立场。
在翟远第二次约见过黎志鹰之后,间隔半个月不到,上到立法会下到社会福利署,层层审批宛如用了开塞露般流畅的一泻千里。
“这里是立法会内务部送来的注册资料,包括校名注册、法人责任和税务注册等相关文件。”
“建筑拓展署已经批准了春秋学院附近的土地使用权、建筑设计和施工许可等事项。”
“税务局打电话过来问,新大学的资金来源是否需要依赖于捐赠或非营利性资助,他们可以酌情给学校一部分税务减免的优惠政策……”
何子朗对港府突然转变的办事效率极不适应,拿着一沓沓相关材料找到翟远,忍不住询问自家老板究竟搞了什么暗箱操作?
“翟先生,新上任的这位港督卫亦信是你亲戚?”
上个月9号,第27任港督卫奕信在王后码头登岸,署理港督钟sir正式下台。
翟远没回应,反问:“我不想接受其他组织的资助,自己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行不行?”
建大学的开销不小,尤其他这种盈利性的机构,税务负担比公立学校更重,不避税交钱给港府,无异于扔钱如水。
何子朗点头答道:“高等院校本身就满足慈善机构的要求,也可以避免高税负和提升社会形象。”
“那就注册一个自家的慈善基金,做点宣传看看有冇人肯捐钱进来。”
“名字呢?春秋学院慈善基金会?”
“神经!”翟远乜了他一眼:“当然是用我的名字,学校要知名度有什么用?”
何子朗呵呵讪笑:“明白,完全明白。”
接下来,把各项注册资料一填就等着盖章,很快‘春秋演艺学院’的名字便会被录入香江大学教资会。
搞定手续的第二天。
翟远接到黎志鹰打来的电话。
黎胖子在电话里笑声得意:“怎么样阿远?选择不一样的立场,有没有感受到比你之前做事更方便?我问过了,其实你所有审批资料都没问题,但按章办事起码还要等一年,能不能批准也尚未可知,毕竟关乎民生教育的事,港府怎么会轻易交给你一个白丁呀!拖你到97都有可能。”
翟远握着电话,用无声的口型骂了两个脏字,赔笑奉承两句。
黎志鹰的声音再度传来:“教资会会给你拨50万资助款项,钱虽然不多,亦是对你办学的态度认可,接下来就看你的态度如何啦~”
翟远笑着回道:“明白,黎老板尽管放心,很快你就会在《九一日报》上见到我的态度。”
挂断电话。
翟远略作思忖,打定主意还是得先暂时留着这位黎老板,满足他想做幕后大佬的心思。后世一直听说外务省有16亿美金的狗粮,这次如果能啃两口下来,陪对方玩玩角色扮演也不是不行。
“喂周哥,你放心,小萍在香江有我照顾没问题。”
翟远紧接着便拨通周学军的电话,简单聊了几句他女儿周萍的事,话锋一转:“这次打电话是想拜托你帮我找个人,内地的一位作家,本名叫管莫言,现在的笔名应该叫莫言,再具体的信息我也不清楚,上次去内地看过他的文章很感兴趣,麻烦你帮我打听一下……”
…………
“好家伙,你给的这点资料也太少了,我托了不少关系去各个出版社打听,了一个礼拜才从禾北的《莲》上找到些消息。”
周学军再打来电话,已经间隔了一个礼拜。
翟远从报社回到九一娱乐,正在跟施楠生交代些事情,桌上电话跳响。
他接起电话笑着打声招呼。
又低声吩咐施楠生:“其他演员不急,总之先把张国容找回来。”
施楠生推门而出,去联系正在海外开演唱会的张国容速归。
翟远握着听筒,笑着问周学军:“名字没错吧?”
“没错,管莫言,笔名莫言,都对得上,你在内地看到他的文章估计也是通过《莲》杂志。”
“可能是吧,记不清了。”
翟远含糊两句,本以为给的信息太少,都打算放弃这位文坛大家,准备自己亲自上阵了。
想不到周学军舍得下功夫,真找到了对方。
周学军声音传来:“我听说你在香江办了份报纸,打算请他撰稿?这位小管今年才三十岁出头,需要的话我再帮你找几个老作家。”
“不必。”翟远直接拒绝他的好意,问:“能不能安排他来香江坐班,薪酬我按千字100给他,外加一万块的底薪,住的环境差一些,在我家从前的公屋。”
电话那头,周学军咕噜一声咽了口唾沫:“那啥,其实我也挺擅长舞文弄墨……”
翟远没好气的翻翻眼皮。
你擅长顶个鸟用,写得出我莫言老师那般鞭辟入里的犀利文章吗?
…………
六月中旬。
《九一日报》的发行销量逐渐稳定下来,与首刊销量相差无几,基本维持在18万左右。
看报的习惯养成以后,这18万读者形成了报社的基本盘。
单论销量,仅仅能维持正常运转,包括整个九一文化公司的员工薪酬开支。
但落进翟老板口袋的利润并没有多少。
“这个月开始可以接广告了,把我九一娱乐的电影广告放下去,头版多接些地产、珠宝这些价格高的类型,美食专栏也一样,首选那些大餐馆……”
翟远吩咐潘永强去外面谈广告事宜,也是报刊业盈利的大头。
18万的发行量绝不算低,能接到不少优质商单,以《明报》去年公布的财报来看,对方日均20万的销量,年盈利已经高达八千多万,金良庸独占其中六成。
同一时间段,《禁果日报》销量已经攀升到25万,依旧是卖的越多亏得越多。
“翟先生,今期的漫画专栏我照你提供的故事,已经做出来,你看下是不是这种风格?”
潘永强刚走出办公室。
漫画专栏的一个年轻姑娘笑容灿烂走进来,将几份四格漫画摆在翟远桌上。
女孩名叫陈少媚,笔名雪晴,此前是报纸美术设计版面李惠珍的漫画助理,李惠珍被挖角来九一以后,介绍她来创作四格漫画,有意给机会捧新人出头。
第一次由助理转为主笔,陈少媚递交上来的作品是一份画风偏向日式的大眼美少女恋爱脚本。
翟远觉得不行,节奏太缓显然不适合报刊这种日更纸张。
于是给这个年轻小姑娘量身打造了一套新漫画,依旧是青春校园风格,但更偏向《乌龙院》式的搞笑。
名曰《阿衰》。
翟老板不出手则以,一出手就直接抄了千禧年以后内地最火的搞笑漫画,与陈少媚一同设计形象画风,又提供故事给她,创刊至今一个多月时间,《阿衰》的形象便先一步入侵初高中校园群体当中,金鱼街的臭豆腐突然成了风靡儿童青少年之间的美食。
“ok,没问题。”
翟远迅速扫了几眼陈少媚摆在桌上的草稿,基本没什么问题,在原作的基础上融入一些当代香江青少年们流行的热梗,又有他亲自把关,创作难度并不算太高。
“50期以后你把这些内容重新整理一下,公司印刷成册,帮你做出版发行,不过合同要重新签,即是签一份长期卖身契啦~”
放下草稿,翟远笑着对陈少媚点一点头,简单勉励两句,就让这个比自己还年轻的漫画姑娘兴奋的满脸通红。
从漫画助理一跃成为可以出版漫画书的作家,别说卖身契,卖什么都没问题。
不过翟远现在吃惯了好的,陈少媚虽然也颇有几分姿色,也提不起别样心思。
在九一文化简单处理过几单事务。
下午六点左右。
被派出去机场接待贵客的陈家乐打来电话。
“远哥,我已经接到那位内地来的管先生,是不是现在带他来见你?”
“是吗?那你先带他过来,我在九一文化办公室等你们。”
挂了电话,翟远整了整衣衫,咧嘴笑笑。
顺手扯过一旁的一份《九一日报》,将其中一个介绍海外风情的版面划去,提笔又写了个新的专栏名字。
《内地往事》,主编:管莫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