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情绪价值拉满
作品:《1982从香江开始》 第371章 情绪价值拉满
三十岁出头的管莫言,给翟远最大的印象是头发乌黑浓密。
堪称要颜值有头发,要气质有头发。
‘当别人聪明伶俐时,我们又傻又呆,当别人心机用尽渐入颓境时,我们有恰好灵魂开窍,过耳不忘、过目成诵、昏眼变明、秃头生毛。’
此时的管老师估计尚未达到自己描述的巅峰期。
但已经初露锋芒。
在内地出版社尚未按字数计费时,他的第一部作品已经卖出七十多块的价格,彼时月收入才十块左右。
而后接连在杂志社发表文章,生活条件不算最好,但在家乡也肯定称不上差。
陈家乐把管老师带进翟远的办公室,看着管老师拘谨的模样,翟远方才察觉有点失误了。
应该让少林五祖他们去接机的,陈家乐那灾难级的普通话水平,两人一路过来肯定都是相互折磨。
“莫言老师你好,我是翟远,你应该听过?”
老实讲,翟远对管老师倒是没什么特殊的感情,毕竟年代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后世新生代看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富强,他曾经歌颂苦难那一套自然会被抛弃。
不过既然现在有人肯吃这一套,正好让他发挥最大作用。
初次见面的管老师先是惊诧于面前青年的年龄,文联的领导只告诉他有位香江老板看上自己的文章。
香江、老板,这两个词搭在一起,第一印象就是资本主义的地主老爷。
却没想到这位老板比想象中更加年轻,甚至普通话流利到让刚刚经历了陈家乐洗礼的他有些感动。
“翟老板,您好您好!”
管老师的口音夹杂着些许陕东乡音,伸出双手跟翟远握了握,态度很是谦卑。
衬衫加西装,六月份的香江正是热的时候,管莫言仍裹得严严实实。
简单寒暄两句。
翟远示意他随便坐,抽了支红双喜散给他,笑道:“不必紧张,就当到自己家一样,麻烦家乐哥让助理送壶茶进来。”
让陈家乐退出去,翟远再度望向管莫言:“管老师,知道请你来什么事儿吧?”
管莫言点点头说知道,又把周学军说的那一套讲出来,对话中翟远才知道,老周那货也是章口就来,怕莫言耽误事,直接说这是组织任务,当天就把人从老家调到燕京搭上飞机。
“生意而已,哪来特么什么任务。”
翟远翻个白眼,指了指外面办公厅的环境,直截了当告诉管莫言:“我这间报业公司现在想开一个新专栏,从六十年代开始,逐年介绍内地发展的情况,从无到有,从苦难到富强,这种事香江的臭写手写不出来,要么就是胡编乱造没有深度,想来想去还是请咱们自己的作家来合适。”
一个专栏让莫言负责六十到八十年代,写个几十期,足可以撑到让欧西金主看到他们想看的东西。
而后九零年代直到转折点零八年,内地百姓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焕发惊人生命力的内容,完全可以找其他经历者描述书写。
《九一日报》这个专栏会做的很长。
你以为我膝盖软讨好欧西金主?
没有啊,我只是让主笔描绘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而已,从头到尾都是你们异想天开,还主动塞钱给我。
管莫言问:“翟老板有什么要求没有?”
翟远连连摆手:“我不敢有,你就按照自己的风格来创作。”
管莫言不知道不敢二字从何说起,似懂非懂的哦了一声。
沉默片刻,他搓搓手试探问:“文联的同志说,咱们的这个工资……”
“每个月底薪一万块,外加千字一百的酬劳,住房偏僻些,需要的话可以给你配辆车。”
“可不敢可不敢!”
管莫言的文人风骨被这般大手笔直接砸断,搓手的动作愈发用力,嘴里哎呀哎呀的也说不出个四五六。
翟远笑笑,拍拍他的肩膀当做勉励:“除了在报纸上开这个每日专栏,闲暇时候可以写写小说,我帮你出版然后拿去国外评选,说不定还能搞个奖回来。”
“我这小说都是自己写着玩,哪能拿什么国外奖项啊。”
管莫言有些受宠若惊的摆手,末了又流露出意动,说:“去年倒是创作了一本小说,最近有位导演想买下来,说可以拍成电影,翟老板感兴趣的话我拿给你看看?不过也就是随便看看,写得不好。”
翟远无视了他欲拒还迎式的客气,颇感兴趣的问:“小说叫什么名字?”
管莫言:“叫《红高粱》。”
翟远:“……”
管莫言见他没反应,尴尬咳嗽一声:“名字是俗了点哈。”
翟远用力搓了把脸,呼出口气:“买这部小说的导演是?”
“导演姓张,叫张义谋,在内地也挺有名气的。”
“是,听说过。”
翟远默默点头。
国师现在在行业内确实已经有名气了,从摄影师入行,兼任演员职位,去年刚刚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拿到影帝奖项。
凭一部《老井》拿到两岸三地第一位a类电影节影帝,而第一位影后则要等到赵丽蓉奶奶拍出那部《过年》。
只是现在尚没有开放合拍片制度,国师这个影帝暂时还很难变现成商业资源,因此没有被资本市场重视。
没记错的话,《红高粱》则是他由摄影师转行做导演的第一部戏。
翟远收回思绪,侧过脸问管莫言:“张导演给你开什么价?”
“800块。”管莫言说了小说的买断收入,又补充道:“内地电影圈现在有规定,小说改编电影不能超过800块,不过他答应将来还会给我一笔编剧费用。”
翟远略作沉吟,故作好奇询问:“管老师,《红高粱》的具体内容我就不看了,你大概先给我讲讲这本书的故事怎么样?”
还是要装装样子,否则截胡的意图太明显。
管莫言立刻知无不言,生怕翟远听不明白,自细微之处讲起,足了半个多小时,将这部十几万字的小说从情节到人物逐一抠出来向翟远述说。
期间助理进来换了两次茶水。
“……最后余占鳌和豆官在火海中逃出了生天,但失去了心爱的人,他们只能在地上捡着戴凤莲掉在地上的饼吃。”
管莫言终于讲完,揩了下嘴角的唾沫星子,端起茶水灌了两口。
翟远当即拍板:“这小说我买了,八万!”
…………
八万块买断《红高粱》的全部版权,当天签完合同,翟远直接从保险箱里取出几沓港币拍到管莫言的手里。
今天发生的一切,都让管莫言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八万块啊!八万斤猪肉啊!几千头猪啊!
全部抓住都不容易。
攥着手里沉甸甸的港纸,莫言借故去了趟洗手间,躲在隔间里取出钱数了又数。
总算没忘记正事。
先用公司的电话,按照张义谋留下的号码拨了过去,中间接线员转拨的细节不必多说,隔了一段时间电话重新响起,听筒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
管莫言:“张老师,现在是这么个情况,我人在香江,有位电影公司的老板买断了《红高粱》的版权,你那八百块钱反正还没给,咱们就先不提这件事了……”
电话那头,张义谋的不爽情绪都快要溢出听筒:“管老师,我剧组已经筹备起来,电影厂资金到位就能拍摄,你……”
管莫言笑眯眯道:“先别急,有好事给你说,我现在这位老板决定继续用你当导演,香江九一娱乐的翟远听过没有?老鼻子有钱了,具体情况你跟他谈嘛,留个电话给你8008208820……”
挂断电话。
管莫言走回公司给他安排的工位时,仍觉得脚步有些发虚。
潘永强用蹩脚的普通话催稿:“管老师,下班之前麻烦把稿件交给我,我好拿去印刷明天的版面。”
管莫言用新学的广府话回应:“吼啊~”
了几分钟平静下来情绪,管莫言回忆了一下翟远的要求,捉起钢笔:
‘那时,我与一群五六岁的孩子们,在春夏秋三个季节里,基本都是赤身裸体,实在饿极了就吃煤炭,那时候的人们一方面物质极度匮乏,另一方面却干劲十足,怀揣着拯救水深火热美利坚人民的热情,直到长大以后我才如梦初醒……’
…………
“挑!他是不是痴线?明知我在泰国开演唱会,还这么着急叫我回来?我的歌迷不是人呀?搞得我要装病退门票给大家,很伤fans的心嘛!”
九一娱乐。
被施楠生十三道金牌召回香江的张国容,正语速极快的吐槽翟远。
一旁的经纪人陈淑芳叹息道:“伤歌迷的心是一方面,这次退了全部门票,损失钱不说,得罪了泰国的演出方,以后再想合作好鬼麻烦嘅。”
“是啊是啊,阿芳你说的有道理,阿容你说的也有道理。”
施楠生和事佬一般调解气氛,附和吐槽:“都不知老板想做什么,真是想一出是一出……不过这次去泰国应该很好玩吧?”
张国容注意力立刻被吸引,兴高采烈道:“好玩!我觉得楠姐你应该给自己放个假,带上阿徐导演一同去见识下,那边还有人妖表演、口吞毒蛇、人头分离术,总之就是稀奇古怪到不得了!”
陈淑芳笑容无奈的摇摇头,自家这位大佬真是太容易被糊弄了。
“人妖?哪里有人妖?”
翟远一脸兴奋地推门而入,东张西望几眼,走上前一把搂住满脸不爽的张国容,施展出一招猴子偷桃调侃:“让我检查下你是不是做了手术?”
张国容绷不住露出笑容,推开翟远笑骂:“顶你!做人妖也不便宜你啦!”
陈淑芳微笑打声招呼:“翟先生。”
“好久不见啊芳姐。”翟远冲她点点头,说:“这么急叫荣哥返来,是有电影方面的工作安排,耽误你们在海外开演唱会,今年我在红馆帮荣哥补一场。”
陈淑芳笑容这才灿烂几分,讲了声多谢。
张国容笑道:“嗱!你讲的啊,红馆开全场!”
“没问题。”翟远笑着说:“不过未必是全场,我新捧了个叫少女时代的组合出来,打算叫上你和谭永麟、梅燕芳、刘德桦这些人,搞个大联欢出来。”
陈淑芳:“……”
张国容大怒:“小喇叭!你当我们是司仪呀!”
翟远一本正经道:“当然不是,不过听说最近你和谭永麟两边的歌迷闹得不愉快,大家同台和解一下喽~”
张国容兴致缺缺叹口气:“全都是公司炒作这些事,阿谭是前辈来的,这种事你和芳姐商量就好。”
翟远望向陈淑芳。
陈淑芳立刻挂起笑容:“我这边没问题,虽然借着这次炒作让阿容更红,不过谭永麟那些歌迷有时也骂的太难听,搞得阿容心情变差,和解一下省得继续口水战,就看翟先生能不能说服宝丽金也停止战火。”
翟远笑着说声好,心中忖道:这位陈小姐把自己说的像白莲一样,事实是我容哥的粉丝也没放过谭永麟啊~
不过现在谭张争霸的场面愈演愈烈,张国容一个后辈,有一说一实力也确实不够谭永麟打,粉丝数量也差一些,战火烧起来以后他吃亏的程度的确更大。
否则也不会频频跑去海外开工。
当然另一方面也是躲王嘉卫那部《阿飞正传》,电影里他的戏份其实已经拍完,奈何只要他人在香江,墨镜王便隔三差五打电话过来让他重新补拍镜头。
“我自己的少女时代要出道,谭张同台一定得有,如果宝丽金不给我面子,我就在报纸上臭他们的艺人替容哥出气。”
翟远笑着说一句,招呼施楠生和张国容落座,再度说道:“讲正题,这次让你回来是有部新戏要开,打算派你去内地。”
一旁陈淑芳听说自家歌手要被派去内地,张张嘴想说什么,见翟远完全没搭理自己的意思,又默默把嘴闭上。
张国容反倒兴奋起来:“去内地拍戏?好啊,哪里?”
翟远说:“燕京。”
张国容连连点头,换上尚不纯属的普通话:“上次你们儿去拍《黄飞鸿》儿,我就想去探班儿,他妈的没有赶上!”
施楠生切入主题,问:“翟先生打算拍什么戏?”
翟远笑道:“香江电台前几年出了个单元剧,后来李碧华把剧本改成小说叫《霸王别姬》,我看完很感兴趣……”
……
金主需要提供情绪价值。
管莫言加上《霸王别姬》还差点意思。
《红高粱》也得排上日程啊。
当天下午。
翟远接到来自内地的另一通电话,那个男人在听筒里的口音带着明显的陕省风味。
“请问是不是九一娱乐的翟远老板?”
“是我,张导演你好,《红高粱》的确被我买断,不过我还是想请你来做导演,不必等制片厂拨款,我赞助一笔制作费给你,你现在需要多少?80万人民币?不够吧,我给你100万凑个整……”
挂断电话。
翟远琢磨了一下细节问题。
拍电影这种事先不急着找黎志鹰,等报纸上的《内地往事》专栏发酵一下,如果金主觉得满意,再聊让他们投资两部《霸王别姬》和《红高粱》。
周星池和刘振伟两个货后来在内地拍《大话西游》,够胆坑大刘6000万制作费,纯属欺负大刘不懂内地的物价,随便一个道具都敢开几千块发票,事后气得大刘直接把他的片约转手卖掉。
我这位金主更大,100万的红高粱,要个上千万赞助应该不难吧?
毕竟内地吃不起粮食呀,万一拍摄弄坏老乡的高粱地,开发票赔几十万很合情理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