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王师入关(4k)

作品:《晋庭汉裔

    第225章 王师入关(4k)
    元康六年九月辛卯,朝廷总算是公布了此次入关平叛的将领人选。
    正如此前贾谧与张华商议的那样,朝廷决定召回赵王司马伦,论罪孙秀,留职解系。而后以梁王司马肜再次出任征西大将军,少府夏侯骏为安西将军,御史中丞周处为建威将军,梁王长史卢播为振威将军,酒泉太守索靖为荡寇将军,灵州县公傅祗为安西军司,历阳令王铨为征西参军。以这几人为新的征西军司班底,讨伐齐万年。
    此消息一出,朝中各党皆大为不满,却又无可奈何。毕竟从资历上看,这几个人的履历都可谓是光鲜亮丽,论能力,也都各有所长,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是出了名的清廉,其中有几位更是全然挑不出毛病。若要对这位名单进行攻击,恐怕会冠以嫉贤妒能之名。
    可实际上,很多人都能看出后党的用意,诸如周顗就私下和王导谈论此事道:
    “齐万年以半年时间横扫关中,可以称得上是名将了。对付这样的人,寻常名将怎能力敌?要用人,就必须得用鹰扬之将!如果不用上谷郡公(孟观),至少也应该用宁朔将军(刘弘),再不济也是让周处与索靖独任,让他们无所顾忌。现在这样的安排,除了堵百官和宗室的嘴外,我看根本无用。”
    可既然无可指责,那就是计议已定。接下来的时间,朝廷就在洛阳调拨军队,准备物资。
    按照长安解系传回来的军报来看,目前齐万年纠合雍、秦、梁、凉四州羌胡,部众已经膨胀至上百万,麾下军队也已达到十余万之众,数目极为可怖。
    不过认真审计,不难发现,齐万年虽然暴起关西,但准备仓促,麾下甲胄、兵器、粮秣都极为稀缺。所谓的武装,基本都是从郡县与战场上缴获掠夺而来的。至此,即使有四州羌胡支持,麾下真正能够武装的善战之士,大概也就只有起兵时的三万铁弗人。
    不过这确实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数目了。
    经尚书省讨论,考虑到长安还有四万残军,自保有余,似宜派遣五万精锐较为妥当。
    按照常理,这些精锐应该从洛阳的禁军中选取。但在去年,也就是元康五年的时候,洛阳武库失火,烧掉了库中的大批甲仗。其中甚至丢掉了大汉斩蛇剑、王莽头、孔子屐等传国宝物,其余珍宝更是不计其数。这致使洛阳短时间很难凑出这么多甲士来。
    好在楚王司马玮出镇襄阳时期,在当地整军备战,留下了数万士卒。经慎重考虑,贾后同意自襄阳调拨四万步卒,邺城调来一万骑士,共同组成了这次平叛大军。
    等到两地士卒终于赶到,五万大军正式跨过潼关、开进关中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十一月下旬。
    此时距离美阳之战结束已有三个月。
    这三月时间里,在经历了军事胜利后的急速扩张后,齐万年的拓土脚步也有所减缓。
    这是关中四塞的地理所注定造成的,关中北面是隔绝朔方的桥山山脉(子午岭),在南面是巍峨绵长的秦岭,在西面是高耸入云的陇阪,在东面则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潼关。茫茫群山封锁了外来者的入侵,同时也让出击扩张变得困难。
    因此,齐万年与秦州羌胡汇合,占据整个扶风郡之后,他必须审慎地挑选下一个进攻方向。
    按照齐万年的本意,他是想调转兵锋,进攻河东、平阳,再夺取潼关、武关,如此才能形成完整的四塞山河,将晋军彻底驱赶出关中。
    可一来这项计划有极大的风险,可能会引起晋朝的强烈反应;二来此时有相当多的秦州羌胡加入了队伍,他们有割据故土的想法,齐万年必须考虑这些人的意愿。
    在此综合考虑下,齐万年选择兵分两路,他自己北上进攻安定郡,稳固北部疆域,避免拓跋鲜卑伺机南下。另一路则由郝度元作为统帅,引领投靠来的诸羌胡向西南掠地。
    而在得知晋朝大军进入关中的消息时,齐万年已攻克安定郡,南下诸羌胡亦收获颇丰。接连数月的奋战下,即使是铁弗人也感到极度的疲惫,于是便到扶风雍县一带休整。至此时,其麾下势力分布如下:
    铁弗首领郝度元占据天水郡;
    略阳氐首领蒲怀归占据略阳郡;
    赤亭羌首领姚柯回占据南安郡;
    卢水胡首领彭荡仲占据安定郡;
    卢水胡首领窦首占据新平郡;
    陇西鲜卑秃发务丸占据陇西郡;
    略阳氐首领李庠占据武都郡;
    白马氐首领杨茂搜占据阴平郡;
    齐万年自领扶风、始平两郡。
    有得必有失,作为攻略西移的代价,在晋军入关之前,他不得不收拢势力。为此基本放弃了对北地、冯翊两郡的掌控。这不仅使得刘羡出其不意地收复北地,也使得梁王在入关后,较为轻松地恢复了对冯翊郡的控制。
    至此,关中的形势已经较为明朗:
    齐万年的扩张暂时到了极限,他必须相当的时间整合部属,稳固统治,才能进一步发展。
    而晋军则是接连大败下,士气低迷。晋军必须尽快恢复士气,在齐万年休整的这个缓冲期内,将他彻底击垮。
    叛军此时收到的消息,是说洛阳朝廷派来了十万援军,其将领人选,齐万年已从长安的眼线得知的一清二楚。当众人得知其中有周处的名字时,不由得极为恐慌,私下议论说:
    “孙秀、解系等人皆是庸才,无论来多少兵马我们也不怕。可子隐公用兵神鬼莫测,若是他用兵,陛下还能够获胜吗?”
    此时齐万年已经称帝,只是既未确定国号,也未确定年号,部众们对他的称呼也都各执一词。有人称他为“陛下”,有人仍称他为“大人”,还有人称他为“大单于”。但不管称号怎么变,众人对他还是感到由衷敬仰的。
    齐万年面对这种言论,当众评价这次晋军的援军道:“晋军一贯喜欢虚张声势,号称是十万大军,但今年关东刚刚遭遇大灾,朝廷要在南方赈灾,哪里变得出来?我看最多不过五万人。”
    “至于周处,如果他是这次晋军的主帅,我或许不能抵挡。但眼下他不过是一个副将,也没有了张轨的支援,就好像是被拔去了爪牙的老虎。没有爪牙的老虎,还不如放手一搏的羔羊。与他相斗,我有何惧?说不得这次,我还能将其生擒哩!”不过议论归议论,齐万年还是对梁王的援军严阵以待。他一面号召各部向扶风汇集,一面率众到好畤县进行布阵屯兵,为下一场战事进行准备。
    而另一边,随着梁王大军赶到长安,驱赶走占住渭桥的胡人,整个长安居民也在谨慎地观察着这些晋军的行动。在经历了孙秀时长五年的折磨后,百姓们对朝廷的信任可谓是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到处都在传谣:
    “——到底最后会变成怎样呢?”
    “——来的人好像并不算多啊!他们真能战胜叛军吗?”
    “——若是朝廷再败,关中真的还属于朝廷吗?”
    “——别想那么多了,能够不变得更糟就算不错了!要是来的贵人们想像孙长史一样捞钱,我们还不如投叛军呢!”
    “——唉,要真是这样,那我还是早点死了吧,我买了两张买地券,或许死后真有仙堂呢?”
    在情况顺利的时候,人们常常会以过度乐观的态度抱持希望,然而在情况艰难的时候,又会过度悲观,继而产生无谓的恐惧。
    不过这也怪不了百姓,毕竟在打了大败仗后,长安士卒的军纪可谓是败坏极了。时不时就有士卒抢掠市民泄愤的事情发生,也可以看见很多残疾且无人管理的伤兵倒毙在街头,街头散发着没有秩序的恶臭,似乎象征着朝廷在城中岌岌可危的统治。
    好在事情并没有向人们想的那样发展,即使是贾谧这样的人,也知道竭泽而渔是不可持续的。这一次的军队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至少在纪律这一块,确实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当然不是说做到了彻底杜绝军队和士兵的恶行,在这个年代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但至少,为首的将领们都做了极大的力度来进行整治。
    在大军开进长安的第一日,大部分市民仍像以往一样闭门封锁,甚至更加提心吊胆,害怕发生什么意外。可出乎意料的是,这一夜变得极为宁静。
    第二日虽然有人悄悄地打开大门张望,但仍然是在不安中度过的。
    这样到了十一月庚寅,过了差不多四日,长安街道两旁的人们纷纷打开门户,彼此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怎么样?还有没有女人或家产被夺的事情发生啊?”
    “嗯!好像没听说啊!这四周太安静了,反而使人感觉到有些奇怪。”
    “咦?难道朝廷这次派来的人中有什么名臣吗?纪律竟然这样严谨?”
    “是啊!去看看吧,这莫名地让人想起当年诸葛亮治军的传说了哩!”
    这时候长安市民们打量周遭,不免惊讶地发现。这些新来的士卒不仅没有强奸、掠夺,还将长安所有的街道都整理地干干净净;以往暴尸于街巷间,无人收埋的尸体骸骨,也都被他们收拾干净了。
    他们再去打听,这才知道,原来赵王司马伦和赵王长史孙秀已然解职离开了,而现在正在管理长安的正是前新平太守、现建威将军周处。
    周处作为先头部队,一过了渭桥,看见长安内外到处都是倒毙的死尸,还有对百姓施暴的军士,可谓是怒不可遏:
    “保境安民是军人的天职,你看看你们,到底成了什么样子!”
    说罢,他立刻就在长安的十三处城门张贴布告,声称将严惩军中袭扰百姓的士卒,抢掠者杖八十,奸淫及杀人者,一律在城北吊死。同时他下令麾下各部,将城内的所有的尸体收拾起来,移到城南的龙首原进行掩埋,以免出现疫情。最后更是在没有得到梁王司马肜同意的前提下,主动在长安开仓放粮,在城郊搭建草棚,为四周落难过来的流民们施粥。
    这使得人民顿时想起周处以往的功绩,也对未来获得了希望。
    “你们听说了没有,来平叛的大臣里有周处周子隐公哩!他现在就住在城北的西市里,据说不管是什么出身的人,哪怕是最卑贱的贩夫走卒,只要是有冤屈的,都可以去找他。子隐公也一定会接见每一个人,明察其中的冤枉。哪怕是丢了一个罐子,他也会帮忙找到。子隐公真是个相当和善的人啊!”
    “真的!我也去见过子隐公了,他年纪已经很大了,好像已经年过六十了吧,胡子都白了!说话也带点江南人的口音,但是人真的很好。我家今年被抢了不少粮食,但抢劫的人早就不知踪影了,没有什么证据。可子隐公还是按我说的给了粮食,还问我明年春耕的种子够不够,不够他可以借,不要利息呢!”
    “真的?我之前只听说过他在新平征讨蛮夷,是个名将,不知道竟然是这样一个好官啊!”
    “对啊!不过据子隐公说,这次朝廷派来的将领,什么傅军司、王参军,都是朝廷有名的清官!他们一定会竭力保一方平安!”
    “真的吗?朝廷中竟然还有这么多好官吗?”
    “是呀!是呀!看来天子还是圣明的,此前不过是被孙秀这等奸臣蒙蔽了,我们大晋才立国三十余年,国祚可还长着呢!”
    就在这些传言之中,不止是周处,包括整个征西军司的风评都在长安里扶摇直上。也正是因为这些举措,导致长安原本的驻军士气有了明显好转,长安的秩序也完全恢复正常,甚至有了几分太平气象。人们都说,这大概就是真正的王师了吧。
    也就是在十一月辛卯这一日,刘羡领李矩等十余人,奉命前来觐见新任征西大将军,梁王司马肜。
    求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