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心存妄想

作品:《虎贲郎

    第118章 心存妄想
    在赵基准备出城之际,中书监赵蕤来营中宣诏,当众赐下御用的尚方剑。
    这种御剑,自然不是给赵基随身携带的,平日需要供着。
    外出时,需要专人捧剑而行。
    甚至杀人时,出示此剑即可,不需要实际用这剑进行处决。
    象征的更多是一种便宜行事、杀人的授权……问题是,赵基需要这种授权?
    铁了心要搞赵基的人,又怎么会被尚方剑吓住?
    收下这尚方剑后,赵基留赵蕤在营中饮酒,一杯薄酒才下肚,赵基就问:“董昭如何回答的?”
    “徐州果如侍中所言,已然残破。”
    赵蕤欲言又止,见赵基不搭话只是盯着他,立刻就说:“此前朝廷收到各方奏表,因关东生乱以来,奏表多虚妄不实,故未肯轻信。未曾想曹操这般凶恶,竟然不顾其父、宗族安危。”
    刘备、孔融都会上表奏述徐州发生的事情,其中曹军杀人数据是可以捏造的,无法取证。
    就连曹嵩之死都透露着诡异,曹操第一次打徐州,主力顺着泗水而下,正面攻破彭城防线,杀戮甚多;另有朱灵等袁绍派遣的援兵从泰山方面进击。
    这次行动参战双方被笮融耍了,陶谦以为他的小老乡会在彭城、下邳囤积足够的物资,结果徐州兵补给不足,被曹军击垮。
    曹军就指望着击破彭城后获取补给,结果什么都没有,刘备又带人来支援陶谦。
    曹操于是后撤,撤军之际青州兵失控,就如蝗虫一样,杀戮夏丘各县,泗水为之不流。
    按道理来说,这个时候避居琅琊的曹嵩应该赶紧跑,琅琊王刘容关系再好,也保不住他;再不济也要站出来声讨曹操的残暴,与曹操做切割。
    但曹嵩没跑,继续关门过日子。
    第二年曹操主力与袁绍援兵从泰山方向突破,绕开刘备防守的小沛、彭城、泗水防线,直捣陶谦东海郡大本营,击败徐州兵、刘备后,曹军又开始屠戮东海各县,刘虞家乡被屠。
    这时候曹操才让泰山郡守应劭去接应曹嵩,曹嵩一家被徐州兵屠灭。
    这件事情太过于诡异,曹嵩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堪称阉党领袖。
    各地豪强、寒门为了出人头地,打破被垄断的仕途,多有投入阉党的。
    雒阳政变后,在雒阳的阉党官吏跟着十常侍覆灭,可各地依旧有阉党出身的官吏,与阉党有密切关系的士人。
    数遍各方,也就下野的前太尉、费亭侯曹嵩可以担任号召阉党的重任。
    这样重要的人物,硬是在宝贝儿子的奇异操作下,被忍无可忍的徐州兵屠灭。
    怎么看,都像是刘备、孔融等人在造谣、抹黑曹操。
    因此朝廷难免质疑此事真假,因为人再坏,也不可能突破底线这样去害自己父亲、家人。
    朝中不乏为曹操说好话的人,比如尸体还没变硬的丁冲。
    赵蕤说完,见赵基还是盯着他,不由讪讪作笑:“董昭供述之情,诸公亦不肯轻信。”
    “我就知道,是辅国将军不肯信吧?”
    赵基起身拿起桌案架子上的御剑,抓剑鞘缓缓拔出五六寸观察剑身金银菱纹,推剑回鞘手感回馈极佳:“袁绍、袁术起兵害死了袁隗、袁基,曹操害死自家生父又算的了什么?不过是假手于敌罢了。”
    坐在赵蕤对面,赵基为他斟酒:“伯父,我等堪称生死与共。如今董承在雒阳修筑宫室,想来也不会轻易放弃,自然会造谣,对雒阳、关东各方极尽美好之言,以诓骗朝廷返回雒阳。今我赵氏根基在河东,受河东人所爱。远离河东,将成无根之木,朝廷反手可诛。”
    赵蕤双手托举酒杯,也是沉眉。
    作为目前外戚三家族之一,赵氏离开河东,立刻就会跌落到跟董承一个层次。
    别看他贵为中书监,这是看在赵基面子上给他的,而不是赵贵人。
    他又不是赵贵人生父,大家只是抱团取暖、相互依赖罢了。
    反正他很享受现在的地位,不想去雒阳冒险。
    想了想,就问:“阿季你是什么想法?”
    “还要看仲祖父。”
    赵基端酒杯浅饮一口:“河东四战之地,奉天子讨太原之不臣。我听说平难中郎将张燕与伯父是乡里人?”
    “是,阿季想联合张燕?”
    “嗯,有这个想法,今晚我与仲祖父吃饭时,会议论此事。若无意外,仲祖父会支持我示好张燕。张燕据有太行之险,我赵氏得太行山西之太原、河东各郡,互为表里,可以长存。”
    赵基说完仰头饮酒,昨天如果找老头儿讨论这个问题,老头儿保准给自己甩脸色。
    但经历了丁冲这件事情,老头儿想法自然会变。与张燕结盟,是利于两家的好事。
    盟友不仅仅可以用来威慑外部势力,找一个份量相当的盟友,可挟盟友之势来稳定内部。
    公孙瓒被袁绍锤的不行了,修建易京后开始纵情享受人间的美好;失去这个重量级盟友,张燕自身领袖地位也开始不稳,他应该缺一个强大、稳定的新盟友。
    张燕与自己一样,没有什么强大宗族,没有外部巨大压力,内部凝聚力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赵蕤端酒浅饮,他真的是有些意外,是真没想到赵基眼界这么广阔,已经开始谋求其他发展的路线。
    此前公卿们在做什么?现在那些百官又在做什么?
    虽说现在还没理顺河东,可河东就这么大,赵基带兵扫一圈,抓足够多的人质,自然就顺了。
    西部黄河防线,只要在北边汾阴,南边蒲坂扎下军队,就能有效防范关中侵扰。
    如果再联合张燕,那么就能与常山国取得联系。
    他就能召集常山豪强、士人来河东效力,若是赵基能顺利吃掉太原,那常山国、中山国、巨鹿郡、代郡的赵氏子弟自会来投效。
    一杯酒下肚,赵蕤点头:“朝中这边,我也有一些好友,自会协助仲父盯着各处。阿季你在外行走,务必警惕。今有天子所赐尚方御用宝剑,宁杀错,也不可涉险。”
    “嗯,伯父安心。”
    赵基也将杯中酒饮尽,起身:“我送送伯父。”
    “好,事不宜迟,我这就去联系友人,召集城中流散士人。”
    赵蕤也起身,扶了扶腰间悬挂的剑。
    赵基刚送赵蕤出军营辕门,就见老赵引着十几名中年骑士驱马来到营门外。
    老赵下马,上下审视赵基,见他手脚齐全,就问:“早上如何了?”
    “还好,我见那几个人目光交流,就生了警惕,踢死一个就跑了出来,另一个被虎贲杀了。”
    赵基说着,对老赵身边的胡忠拱手:“伯父安好。”
    “阿季倒是成器了。”
    胡忠笑着夸赞一句,他没有凑到面前叙旧的心思,表现的很克制。
    赵基对其他熟悉,不怎么熟悉的骑士拱手,这些人也都笑着回礼。
    彼此见礼后,赵基就对胡忠说:“朝廷命我举荐贤良,我已举大兄,想来不日将要征为尚书郎。”
    胡忠面露喜色,随即就说:“大丈夫功勋当马上取,还请阿季收回。”
    见他神情认真不像是开玩笑,赵基也不强迫:“朝廷使者明日去闻喜,伯父可派人去传讯,大兄那里婉拒即可。”
    “好,阿季不要怨我。”
    胡忠沉眉,忧虑说:“阿季贵为侍中,尚且有人行刺。我家文序本性单纯,恐难保性命。”
    “那这样,大兄拒征后,我再托人举大兄担任蒲坂令。”
    赵基立刻改变对胡班的安排,就现在两家的关系,胡班也没退路了。
    胡忠也不再拒绝,只是拱手:“阿季你能思谋大事,我这些人没什么眼界,你看着安排即可。”
    赵基点头,才去看老赵:“父亲,今日征拜大夫的诏书就能下来。满三日后,会迁父亲为河东南部都尉,驻蒲坂。关东贼来,为我抵挡一月时间!”
    赵敛立刻容光焕发:“给我多少兵?”
    “两千到三千,近半是猗氏、解、蒲坂的豪强部曲,我会分出这三县籍贯的虎贲协助领兵,充为队官、百人将。”
    赵基说罢又对其他人拱手长拜:“蒲坂之防,还要请托诸位叔父协助我父。”
    胡忠急忙回礼,长拜:“不敢,能为国家出力,我等幸事也!”
    其他人也是长拜行礼,面色涨红。
    守住蒲坂,事后论功,怎么都能踏上仕途。
    哪怕回乡当个亭长,也不虚此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