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上架的新茶很受欢迎

作品:《全球农场TOP1

    卿孟祝他们到了之后,直接提着东西去易岩柏家。
    易岩柏的父母都在家,看到他们过来,热情地招待他们喝茶吃饼干。
    卿孟祝说要带朋友到外面逛一逛,等回来再喝茶,顺便请两人准备午饭。
    两人都热情地答应了。
    卿孟祝带着周晏他们在外面看。
    今天下了雨,外面的路不是很好走,卿孟祝还给他们一人分了一根棍子,权当登山杖,可以用棍子撑着走。
    等爬到半山腰,看着云雾缭绕的青山,楚彦桓说道:“我读书的时候,跟同学去索村徒步,当时就想,为什么别人的村庄那么漂亮,我们的村庄一般般?现在看来,又不是我们的村庄不漂亮,收拾整齐了,都挺漂亮的。”
    卿孟祝说道:“我们这里漂亮的村庄还真挺多,当人和自然找到了一个平衡的时候,就很漂亮了。”
    楚彦桓:“对,你们就是帮助找到平衡的那群人。”
    卿孟祝拍拍他的肩膀:“你也是。”
    大家站在半山腰吹风,春天了,迎面吹来的风都是柔和的,带着湿润的气息。
    卿孟祝给他们介绍:“那边的山种的是竹子,茶园在那边,现在茶园的规模还不大,今年我们的目标是扩大三倍。”
    周晏:“那岂不是要很多茶苗?”
    卿孟祝:“对,采完春茶之后,我们就要将枝条切割下来培育,到时候拉村民进来一起种。”
    周晏:“那可不容易。”
    卿孟祝:“多摸索一下,应该不会有问题。到时候,我们提供茶苗和技术,合作户出土地和管理,并且负责采摘。我们按茶叶的品相收购,然后设立一个保底,保证合作户的最低收入之类的。”
    周晏:“这样真好,大家肯定也想在山清水秀的家乡工作,不想出去打工。”
    他们正在这边说着话,有穿雨鞋的村民从山上下来了,看到卿孟祝他们,过来打招呼:“卿老板。”
    卿孟祝来得最多,大家都认识他。
    “你们好。”卿孟祝点头跟人打招呼,笑着问道,“上山摘野菜去了吗?”
    “对,采香椿、蕨菜去了。哎,你们吃不吃?尝尝我们这里的香椿?”
    卿孟祝看对方要把香椿给他塞过来,连忙摆手:“我们不用,你留着自家吃。”
    “吃不了这么多。”
    卿孟祝:“那冻起来或者晒成菜干?”
    “哈哈哈,这倒也行。你们这次过来是?”
    卿孟祝:“看看今年这茬茶叶怎么样了?顺便看有没有竹笋?”
    “有竹笋,那天我们都看见了,山上的竹笋还挺多,顺着竹鞭跟下雨冒泡似的冒,就是可能竹子种下去不够久,竹笋也没有很大。”
    卿孟祝:“那我们上山去看看,大不大也不要紧,好吃就行。”
    卿孟祝他们辞别了村民,继续上山。
    周晏说道:“没想到大家还挺热情。”
    卿孟祝:“村里就是这样,大家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见到了就会多聊几句,是挺热情的。”
    他们先去种竹子的山上。
    去年种下去的竹子,现在长出了许多枝叶,不过还是不够高,枝叶也比较细弱。
    山上的竹笋确实也长出来了,只是不如村民说的多,只是零星长出了一些。
    卿孟祝看了一下,说道:“小的竹笋太小了,留它们在这里,长出来的竹子质量也不好,可以掰了回去吃。”
    楚彦桓兴奋起来:“掰竹笋的标准是什么?”
    卿孟祝想了一下:“你伸出手指,要是比三根手指并起来还细的竹笋,长度又超过了手掌的长度,那就可以掰了,这样的竹笋长不大。”
    楚彦桓比划了一下:“我知道了,那我们分散来掰吧?”
    卿孟祝看其他人,见大家都没有意见,点了点头:“那就分散吧。”
    卿孟祝跟明春晰一起,其他人各找了一个方向,沿着山林掰竹笋去了。
    掰了半个多小时,大家集合,卿孟祝跟明春晰掰得最多,掰了一小捆,其他人都只掰了十几根。
    不过周晏找到了一些蕨菜。
    周晏:“这里的野菜还挺多,除了蕨菜之外,婆婆丁、折耳根、小蒜之类的都有,用来作为特色菜应该不错。”
    卿孟祝:“那到时候跟村里的人说一声,看有没有人愿意采了野菜下去卖。我们的笋也可以采来吃了,虽然质量比较一般,但也可以尝尝春天鲜嫩的味道。”
    这批竹子的质量不如他们自己种的竹子好,不过要比市面上的好,竹笋大概是“精品-”的品质。
    作为蔬菜来说,这个品质的蔬菜已经很不错了。
    等它们再长两年,品质达到“精品”甚至“精品+”的品质应该没问题,到时候就可以给农庄稳定供货了。
    周晏:“是不是还有茶叶?等会儿我们去看看茶叶,我看能不能用茶叶来做一点菜?”
    卿孟祝:“现在就去吧,刚好沿着这条小路下山,就可以走到茶林里了。”
    他们沿着小路去茶林,刚好看见穿着雨衣跟雨鞋的周敏玥在茶林里侍弄茶树。
    周敏玥见到卿孟祝他们,笑着打了个招呼:“老板,你们过来了?”
    卿孟祝点头,说道:“我们过来看看茶树。”
    周敏玥:“今年的茶树长得挺不错,没怎么招病虫害,等下完这阵子雨,再给它们埋一点肥,它们就能长得更好了。”
    卿孟祝过去托着茶叶仔细看了看:“是长得不错,我们摘一点茶叶回去做菜。”
    周敏玥:“好嘞,你们忙,我就在这边,你们要是有什么事,直接叫我就行。”
    卿孟祝带着周晏过去采茶叶。
    周晏做菜的时候用茶叶比较多,却很少亲自采茶。
    周晏将枝头的茶叶拉下来闻了闻:“还挺香的,没有炒就有一股独特的清香气。”
    卿孟祝:“对,这批茶叶就是香味最特别,为了保持它的香味,我们种的时候全部采用扦插的模式,就是为了培育特殊的茶种出来。”
    周晏点头:“我就说你们种茶怎么种了那么久还没有把茶园给弄出来,原来是这样。”
    卿孟祝笑:“采用扦插的话,种植的周期是比较长,要是直接买茶苗回来种,速度就快很多。不过我们想要保持茶树的性状,就只能慢慢扦插,没别的办法。”
    很快,他们采了竹笋跟各种野菜回去。
    陈美妹和易藕生为了招待他们,已经做好了饭。
    桌上八菜一汤,分别是茶叶炒小河虾,竹笋炒腊肉,茶叶老鸭煲,肉末炒笋丝,蒜蓉辣蕨菜,香椿炒蛋,蒸腊猪肝,小炒青菜,还有一个排骨萝卜汤。
    基本从卿孟祝他们上山开始,陈美妹和易藕生就开始做饭了。
    陈美妹的手艺自然比不上身为大厨的周晏,可乡村柴火饭自然有一番滋味。
    周晏尝了,面露佩服之色:“阿姨的手艺真好。”
    陈美妹有些不好意思:“就是普通的菜,你们喜欢就行。”
    赵和曦:“喜欢!我今天要吃三碗饭,阿姨你做的菜太香了,每一道都好开胃,尤其这个茶叶老鸭煲,里面放的朝天椒真是灵魂。”
    陈美妹:“卿老板给我们带的辣椒种子,这个辣椒是比我们这里的好一些,又鲜又辣,用来做鸭子、炒下水、炒鱼干之类的特别好吃。”
    赵和曦竖起大拇指:“阿姨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美食理念了,好厉害。”
    易岩柏在旁边骄傲地说道:“我爸妈拜了做宴席的大师傅做师傅,等过一段时间他们学成了,以后就去做宴席菜去了。”
    大家听到这话,齐齐发出惊呼的声音。
    卿孟祝笑着说道:“阿姨好牛,叔叔也好牛!”
    陈美妹十分不好意思,一个劲地去抓衣角,眼睛却很亮:“大师傅说让我们当学徒,等我们学成了,也是要跟大家一起去做菜才行,光我们两个人忙不过来。”
    卿孟祝:“那也很厉害了,来干一杯。”
    卿孟祝他们吃完午饭,又喝这几天新炒出来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水。
    周晏喝了一口,低头看了看杯子,问道:“这是谁炒的茶?也是随便炒的吗?”
    卿孟祝笑着摆手:“随便炒的茶没这个水准,这是我们新请的一位大姨炒的。”
    给他们炒茶的大姨也是寨前村的人,大姨家只是跟他们合作种茶叶,并没有想过还可以帮忙加工茶叶。
    卿孟祝刚成为中级种植者那会,对种植有了新的理解,就过来指导种茶和种竹。
    当时他看见大姨,发现大姨在炒茶方面有着“精通”的水平,就请大姨帮忙炒了。
    那位大姨没系统地学过炒茶,纯属自学成才,现在开始学,以后的水平还会再提升一些,卿孟祝他们也算是捡了个漏。
    周晏听了,忍不住说道:“这地方还真是人杰地灵,什么人才都有。”
    赵和曦插话:“厉害的人本来就很多,得看有没有人发觉?孟祝看人方面就特别准,公司好些人才都不知道他在哪里找出来的,一上班就特别专业。”
    卿孟祝笑:“要不怎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这也是运气。”
    周晏:“茶叶陆续长出来了,采茶炒茶的人也就位了,公司是不是就可以上架了?”
    卿孟祝:“有,我们已经上架茶叶了,特级茶还没出来,一级茶299半斤,现在卖得还不错。”
    周晏有点意外:“你们这次的定价意外地亲民啊。”
    赵和曦:“是吧?我也觉得,当时就说可以稍微定高一点,是孟祝说,什么品质就什么价位,这个茶只有299半斤的品质,那就不能乱开价,要不然名声很快就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