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真假美猴王
作品:《重生后,我成了大先生》 第250章 真假美猴王
周浩然的话,着实让人傻眼。
别说齐德强不理解,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明白。
都在大眼瞪小眼。
周浩然道:“对‘黄冈密卷’,可以进行一定的限制。对海港本地的这些书商,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用我们的经验教他们做教辅书,帮助他们发展。”
“暗招是什么?”
齐德强以为周董事是有暗中的手段,有别的什么阴谋诡计呢。
周浩然失笑道:“哪有什么暗招?帮助本地同行,这是中博书局要领导本地民间图书产业发展的责任。”
李长兴分析着说:“是不是这样,为本地的同行提供帮助,但是有先决条件,他们的图书印刷,要交给长兴出版社。”
“老李的眼光很好,大家鼓掌。”
周浩然第一个带头。
送上了稀稀拉拉的掌声。
连李长兴本人都有点尴尬。
这理由太牵强了。
周浩然笑道:“通过合作的模式,来进行捆绑。让他们来长兴印刷厂下单,这只是其中一个环节。”
齐德强追问:“周董事,还有别的环节吗?”
周浩然道:“做图书生意,设计、生产、物流的环节,这些都容易。最难的其实是销售渠道的搭建,国内的书商们,销售渠道都很单一。包括那些大型的国营出版社也一样,就只有新华书店的销售系统,可新华书店的号召力在越来越差。”
“销售环节?”
齐德强似乎想明白了什么。
“对,就是销售。如果要跟本地的书商们进行捆绑合作,不仅可以要求他们都来长兴印刷厂来下单,也要被统一的纳入中博书局的销售体系。”
姜雄多次受到周浩然的嘱咐,要精力构建自家的销售网。
这会儿算是想明白了。
周浩然点了点头,“没错!”
齐德强还是不理解,“可是……”
“好了。”周浩然打断了他,“我一会儿还有事,开会就到这吧。大家回去了,可以按照我的思路都想一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给大家提个小思路,这是‘大中台、小前台’的战略组织结构,这是特种部队和航空母舰的结构搭配。”
“呃……”
在场人的每一个人,都一脸懵。
“散会了!”
周浩然第一个起身。
又想起了什么。
“哦对了,我先声明一下,我不是周总、也不是周董事。大家可以叫我‘浩然’,也可以叫我‘大先生’。尤其有外人在场,最好规避我和中博书局的关系。”
直接叫他“浩然”,在场除了盛温婉,谁也没这个底气。
那就只能叫“大先生”了。
……
乔诺坐在副驾驶位,跟他一起。
“我去复旦答辩,你去干什么?”
周浩然觉得她在黏着自己。
乔诺嫣然道:“去看我同学啊。”
周浩然奇怪的问:“上次不是看过了吗?还天天去啊?”
“这你就不懂了吧?”乔诺轻哼了一声,“我在大学里的很多同学和好朋友,都是文科生,都是新闻、文学、历史方面的专业。咱们不是要举办‘中博新概念作文大赛’嘛,总得有参赛选手啊。”
周浩然笑道:“挺有责任感嘛。”
乔诺分析着说:“想把这个作文大赛做成全国性的大赛,短期内很难。前几届,只能是以本地的学生为主。最好是把复旦、同济、交大、华东师范什么的都拉进来,有名校压阵,作文质量更有保证。”
周浩然点了点头,“想法正确,可以把你最好的朋友拉上来。只要写作能力不算太差,咱们推一把,说不定就能成为全国性的作家了。”
“师父!”
乔诺大发娇嗔。
“嗯?”
周浩然不明所以。
乔诺哼道:“你还说要培养我当作家呢!”
“这还不容易嘛。”对周浩然来说,这都很简单,国内因为跟世界脱钩,所以存在着很大的信息差,“现在写信,就是很好的锻炼。当文学作家,这有点难。可是当专栏作家,这太容易了,把国外的一些书拿过来,翻译整理改词换句,就是你自己的了。”
“啊?”乔诺惊了个呆,“这行吗?”
周浩然道:“太行了,就看你喜欢哪个方向了。尤其哲学、经济学、心理学、成功学、国学、养生、瑜伽什么的,越是难证伪,越是容易出大师。”
乔诺眨巴了几下眼睛,“经济学也行吗?”
周浩然笑道:“行啊,这是显学。”
乔诺捂嘴偷笑,“那你能培养我当经济学家吗?”
“可以。”周浩然对此轻描淡写,“不过,你不懂经济学专业,搞正统经济学肯定没戏。还有,正统经济学跟国内的主流论调都是背道而驰的,这方面的书都是小众书。想要出名,就得写出几本迎合大众认知的书,大众就捧你当专家了,还能进入御用班底。”
乔诺觉得好有趣,“我不懂经济学,也能当经济学家?”
周浩然道:“回头咱们去美国,买一批书回来,洗稿、抄袭、缝合、改编就行了。”
“我不会英文啊!”乔诺隐隐期待,也想出书,“嗯,阳阳姐的英文好,我去找她帮忙。”
周浩然笑道:“用个笔名,赚点稿费就好。别抛头露面,免得露馅。”
“嗯……师父,你去学校,要答辩什么?”
“我要出几本计算机方面的书,编委会要考核。”
“噗!”乔诺捂嘴偷笑,“师父,原来你已经在做了呀,从国外的书里摘抄过来,在国内出版?”
周浩然脸一黑,“我是真专家,我是为了给国家培养计算机人才!”
“哈哈!”
乔诺笑得很开心。
周浩然真要出书。
跟复旦大学合作。
不为稿费,而是要有一些自我实现的追求。
至少要利用自己在计算机方面领先三十年的知识,为国内编出一整套时代前沿的先进的教科书,为国内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计算机精英。
刚好谭明亮教授正在编写一套《java编程指南》,作为教科书为初学java语言的同学启蒙。
不妨参与进来。
这次来学校,主要是来面试的。
见到了谭明亮教授,周浩然就吐槽起来,“啥情况啊?写个书还要面试?”
谭明亮很尴尬的说:“主要是审核。”
“审核什么?”
“你的水平、专业能力,还有资质什么的。”
“啊?”周浩然眉头紧皱,“这不胡闹吗?我是大一新生啊,我哪有什么资质?”
谭明亮道:“但是你水平高啊,一会儿面试考核的时候,你表现出领先所有考官的对java语言的理解,也就过关了。没事,主审官是程院长,你能过。”
“那还行。”
周浩然点了点头。
谭明亮进一步的解释道:“这本《java编程指南》,不是我个人的书,这代表着复旦大学。这是教科书,要进入教育部评选的,编审会很严格。”
周浩然随口问:“评选什么?”
“普及作用啊!”谭明亮的动力也不是来自稿费,“如果这本书写的好,被教育部选中了,就会作为几本选定的大学教材之一,在全国的大学里推广。”
周浩然点了点头,“这就是我写书的动力,我的技术水平已经到顶了。做好教育工作,就算是我为国家为民族能做的最大贡献了。”
谭明亮扯了扯嘴角。
心说这小子年纪不大,可真能上纲上线。
没一会儿,见到了程德昌院长。
程院长很高兴,笑着说:“浩然,一会儿的考核你不用紧张。以你的水平,肯定能过。只要过审进入了编委会,你就可以成为《java编程指南》这本书的作者之一了。”
“考官的水平怎么样?”
周浩然还有些担心,他毕竟太年轻了。
资历这关肯定不行,只靠着超然的水平来说服大家了。
程院长失笑道:“除了两个学校来过来的两个编委会的秘书长,他俩不懂技术,其他的十几个考官,都是计算机学院的专家。”
“都是博导吗?”
“对。”
“那就好。”周浩然松了口气,“考官的水平越高,我越能通过。”
程院长就有点莫名其妙。
然后,意外就发生了。
半个小时,考核开始。
考官一共15人,13个是计算机专家,主考官是院士、博导、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的院长程德昌。
考核模式是提问制。
考官提问,周浩然答。
一共提了10个问题。
都很有深度。
比如一个考官提问,java类加载器,这要怎么理解?
周浩然觉得在场的都是博导,都是国内最顶级的计算机科学家,要是像百度百科似的,直接把java类加载器的概念给说出来,这有什么意义?
这怎么能体现出他的水平?
就绕开了这种基础的答案,直接大谈特谈java类加载器的潜在隐患,以及java之父高斯林在设计这个环节时所犯的错误。
比如java沙箱会假设所有已加载类均受控,但未预见自定义类加载器可能绕过安全策略。这种机制性的缺陷,会导致使用java语言编写的软件,遭受致命的applet攻击。
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
每一个考官都面色沉重。
程院长本来还笑盈盈的,挺高兴。
可是周浩然几个问题回答下来,程院长也笑不出来了,考官之一的谭明亮教授,更是一脸苦瓜相,好像妻离子散了似的。
最后投票。
15张考官。
2个非专业考官弃权。
程院长和谭教授,投了赞成票。
其余11个专业考官,都投了反对票。
周浩然想加入编书委员会的面试考核。
以失败告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