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高歌凯旋
作品:《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第72章 高歌凯旋
不太重要的官员被打发去做事。
德胜门城门前,只剩下了倪元璐等重臣。
朱由检不走,他们也不敢走。
只能看着民壮驱赶着降卒,将战场上堆积如山的尸体抬到一旁。
脂肪燃烧产生的怪异香味和黑烟掺杂在一起。
“倪卿,此战是胜了吧。”朱由检看着熊熊大火,忽然对倪元璐问道。
后者一愣,“陛下,一战破敌百万,自是大胜!”
“那倪卿你说,此战谁的功劳最大呢?”
倪元璐以为朱由检是想论功行赏,习惯性的拱手称赞道,“陛下忍辱负重,内练精兵,外御戎贼,以配给制稳定民心,不拘一格提拔黄帅,又亲冒弩矢,单骑金甲,便使十五万逆贼反戈,当为此战头功!”
朱由检摇摇头,“朕只是做了朕该做的,当不得功。”
“那……”倪元璐语气一顿。
范景文适时接过话茬,“太子太师黄得功,临阵不乱,指挥若定,提十万兵以弱胜强,可为头功。”
朱由检还是摇头,“虎山功劳颇大,却当不得头功。”
听到这话,众臣心里都明白了,这头功陛下是有人选了。
只是不知道是元辅倪元璐,还是监军范景文,吴襄父子好像也能排的上号。
可惜前两天陛下就已经单独封赏过了,此次就算功劳再大,也跟他们无缘。
正当群臣胡思乱想时,朱由检悠悠开口。
“头功者,是他们。”
众臣顺着朱由检的目光看去,只能看见满山边野的尸体和民壮。
倪元璐不解的呢喃一句,“民壮?”
民壮自然是有功的,但还真够不上头功。
要不是有五军营在前面顶着,民壮早就溃了。
若是陛下想将头功给民壮,别说朝中百官不答应了,十万大军都不可能答应。
正想着该如何劝阻时,朱由检终于说出了头功者是谁。
“朕觉得,此次大胜头功者,乃阵亡将士!”
“若无他们的牺牲,一切胜利都是空谈。”
“正是因为他们,朕与诸臣工才能安然畅谈。”
“因此,朕以为此次大胜,头功在牺牲将士,不光此次,日后每次大胜,头功均在牺牲将士!”
“朕决定,于德胜门外修建英烈祠,勒石立碑,凡为国为民牺牲之将士,皆入祠供奉,凡日月尚存,则香火不断,每年三月二十五,由太子率文武百官大祭!”
这个计划并不是朱由检脑子一热想出来的。
而是提出三十六功臣之后,便已经有了打算。
虽然大部分朝代到后期都是亡于土地兼并和武备废弛。
但连首都都废到这个地步的,也就明朝了。
其中纵使有皇帝瞎搞和百官贪腐过甚的原因,然而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创立的卫所制。
在明初之时,阶级重组,土地兼并并不严重,卫所军户可以安心种田自给自足,每人五十亩田,免除一切田赋和劳役。
军户就算战死了,他的儿子照样也是军户,可以继承他的五十亩田,战死还有抚恤。
没有后顾之忧,自然战力强悍。
可一旦土地兼并开始,不用缴纳赋税的卫所兵便成了地方豪族眼中的一块肉。
在卫所官员和豪族的共同蚕食下,军户彻底沦为私奴,甚至因为户籍制,军户世世代代都只能为奴。
别说战力了,连为人的尊严都没有,驱除鞑虏、五征漠北、威震四方的明军,变成了地位最低下的丘八。
想要将明军战力提上来,仅靠词条是远远不够的。
光是武装这十万大军,就已经了将近两千万两白银,朱由检根本不起。
眼下分田更不可能,北边有女真,西边有李自成,南边有世家豪族,连理清田亩的都没有,谈何分田。
因此,朱由检才定下英烈祠的修建计划,先提升军户的社会地位,增强战心。
顺便给全天下的明军看看,皇帝时刻记着他们呢,就算牺牲,也会香火不绝,共被万民敬仰。
能收回点军心就是一点,免得到时来一支部队就得备一个加忠诚度的词条。
对此,倪元璐等人也没有拒绝的理由,更不会拒绝。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
立庙起碑更是跟儒家强调的礼法性不谋而合。
普通军户都有这待遇了,那三十六功臣得多重大啊!
异口同声的恭维道,“陛下泽被万民!诚乃大明之福,天下百姓之幸。”
朱由检摆摆手,心底丝毫没有感触。
在之前,哪怕明知是马匹,他或多或少也有点沾沾自喜,可加持暴君词条后,这种感觉荡然无存。
眼见天色越来越晚,朱由检还没回城之意。
倪元璐只好硬着头皮上前,假意询问道,“陛下可是在等各营归来?”
“对。”朱由检点点头。
既然要拉拢军心,那就把戏做到底,顺带借大胜之威提高提高威望。
皇帝自己回城和携大军凯旋而过,朱由检肯定选择后者。
“陛下不若先行回宫,各路大军追剿贼寇非一时之事,且天色渐晚,各营主将都是知兵的,定不会夜里行军。”
听完倪元璐的话,朱由检忽然发现,好像是啊。
追击的又不全是骑兵,以步兵的速度,半天也就追出去三十多里,怎么可能赶的回来。
面上却丝毫不显,“爱卿言之有理,既然如此回宫吧。”
倪元璐心底长出一口气,活动两下已经发麻的脚掌,抬手便唤来早已准备好的天子龙辇。
却被朱由检挥退。
“自闯军来袭之日起,朕何时乘过步辇?牵朕白马来,朕要和大军一起入城!”
……
夕阳将德胜门染作赤金。
十二面龙旗在春风中猎猎招展,金线绣的团龙在余晖中鳞爪贲张。
龙旗下,是排成八列整齐长龙的御林军,踏着暮鼓声列阵而来,腰刀刀柄的流苏随着步伐翻飞。
金漆山纹甲格外耀眼。
数千已经归来的三千营铁骑跟在阵后,马槊上挑着的流寇旌旗拖在地面,扬起阵阵烟尘。
“陛下凯旋!”
黄得功的吼声炸响在城门洞中,从城门处排列开的两千近卫虎贲齐刷刷举起单刀。
“开城门!迎王师!”
黄得功继续吼道,带着破音。
绞盘转动的吱呀声里,朱由检转身回望旷野上已列阵完毕的明军。
残阳在他身后拉出长长的影子。
“此战,大明万胜!”
“万胜!万胜!万胜!”大军齐声高呼。
“今日,朕带你们凯旋,从今以后,你们便是我大明的功臣!有朕为你们撑腰!再也没有人能欺辱你们!”
说到这,朱由检解下腰间玉佩。
在无数道炽热目光中,朱由检将其高高举起,倪元璐已经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了。
捂着胸口,强迫自己不去看。
“自今日起,凡为国捐躯者,父母子女朕养之,疲癃残疾者,朕赡养终身,遭豪强期凌辱虐者,着锦衣卫明正典型,凡朕所食必余三军,凡朕所衣必泽万民,胆敢违背者,如此玉尔!”
玉佩重重砸落在地面,碎成一地残渣。
大军呼吸为之一滞。
当御林军将朱由检的话传遍全军之后。
旷野上突然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愿为皇爷赴死!!!”
三万五军营将士的甲胄碰撞声犹如惊雷。
不知谁起了头,来自洪武之前的战歌再次唱响。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每个人都用自己最大的声音唱出。
不需引导,数万大军以武器敲响自己的胸甲盾牌,最终汇成一声。
朱由检心里知道,至此,军心已成!
转身走向城门。
此时城内仅剩的数万妇孺已经汇聚在官道两侧,隔着近卫虎贲组成的人墙,争相眺望。
随着十二道龙旗入城,却又不敢抬头,只能将头深埋地上,口呼万岁。
一名看上去年近七十的老妪艰难的挤出人群,将粗陶碗捧过头顶,“万岁爷喝口水吧!”
周围虎贲的刀锋瞬间出鞘三寸,却被朱由检抬手制止。
温和的走上前去,王承恩先其一步,将豁口陶碗接过。
浑浊水里还飘着井台青苔。
“世道艰难,这碗水朕不舍得喝,不若朕将之赐予为我大明拼杀的儿郎们如何?”朱由检看着老妪亲切的说道。
就算这碗是干净的,他也不敢喝,作秀归作秀,一旦被有心之人下毒,那就追悔莫及了。
老妪明显有些耳背,王承恩复述数次才听清。
笑呵呵的连连点头答应。
朱由检转身,随意挑了一名看上去十五六的少年,亲自将水端到后者面前。
“老妪家贫,还愿舍水劳军,不是因为你们打了胜仗,而是因为你们守住了家乡!”
少年激动的连话都说不出,只能一口将水喝完。
三千营铁骑恰在此时入城,马颈下悬挂的流寇首级尚在滴血。
当先的参将勒马长嘶,带着全军向皇帝的方向行捶胸礼。
而后五军营也纷至沓来。
周围妇孺顿时骚动。
他们活着已经很艰难了,怎么可能会专门为了迎接皇帝而来。
还不是因为朱由检大战之前,一道征召京师十五以上男丁的圣旨,将他们的丈夫、父亲或孩子带上了战场。
此时就是想来看看,他们的亲人还活着吗。
五军营人很多,大部分民壮还在城外。
能找到亲人的只有一小部分。
大多数人只能焦急等待。
待看到五军营士卒身上那骇人的伤口后,那股既思念又担忧的情绪根本无法控制。
先是一名老宫女,出于近几日跟着皇后救治伤兵的习惯,将身上随身携带的麻布抛向阵中。
“勒着口子缠三圈,不然会淌血淌死的,等回去在上药就行了~”
一语激起千层浪,仿若初醒的妇女也急忙将手中的麻布丢出,没有麻布就撕开衣服。
粗布麻衣与绫罗绸缎的碎片雪片般飞向行军队列。
只为了让自己可能还活着但受伤的亲人,能得到救治。
宋叶的手在发抖,“百姓子民争相裂帛裹创,上古盛世也不过如此罢!”
站在周围的孩童再次拍手唱起童谣,“破袍子,补丁摞,皇爷带咱杀贼咯……”
稚嫩的嗓音吹散了些许悲壮,不知谁家老妇颤巍巍捧出供奉的土地像,香灰洒了满街。
醉仙楼顶层的窗后。
苏小小将琵琶搁在膝头。
因为配给制的缘故,这个扬州瘦马出身的清倌人,已经数日没能开工。
她望着楼下经过的玄甲骑兵,一时怔然。
“姐姐快瞧!”梳双丫髻的小婢女指着队伍末尾惊呼。
几百辆马车满载残破甲胄,铁片碰撞声混着车轴吱呀作响。
最末那辆车上,刘宗敏的首级插在大旗之上摇晃。
作为晋商范家安插在京师内的联络点,苏小小怎么都没想到百万顺军会败得这么彻底。
上月范家还给她发了密信,让她配合大顺军攻城,城破之后伺机寻上刘宗敏。
前些日子摸进京师的三百多死士,就是潜藏在醉仙楼内躲过搜查的。
现在刘宗敏倒是寻上了,可怎么只剩了一个头啊!
然而纵使她再急,也无人可以相商,楼内的掌柜龟公等男丁,都被强征上战场了。
是死是活还不知道呢。
若是此刻她也混入人群之中,以现在京师防守之森严,范家根本查不到她去了哪里。
但苏小小并不准备这么做。
从小就被父母卖到扬州,在老鸨哪里任打任罚,好不容易凭借自身姿色才过上了吃饱穿暖的日子。
她不想在回到那个朝不保夕的生活。
她想变强,变的任何人都不敢轻视她!
而她能凭借的只有自身美貌而已。
若想上位,必须借助势力庞大的范家来充当跳板!
苏小小眼神逐渐坚定,随意找了个理由支开丫鬟。
这才摸出纸张毛笔,一字一句的写到。
“百万顺军顷刻覆灭,官军凯旋而归,刘宗敏死。”
写完,将纸张团成圆筒,塞进一节火折子之中,连同各类拜佛用品一起装进提篮。
复又唤回丫鬟,将提篮交到后者手上。
“彩云,如今战事暂歇,你明日替我去趟城外的三云寺请张平安符来吧。”
丫鬟彩云不疑有他,俏生生的应了句,“好~”
殊不知房顶上,锦衣卫百户陆九卿早已带着数名锦衣卫潜伏多时。
看着彩云表情,陆九卿脸上竟露出一抹痴笑。
“头儿,你不会看上这苏小小了吧?”一旁下属满脸惊恐的小声问道。
陆九卿赶忙辩驳,“你才看上这野鸡了呢!”
“明日让她们把消息传出去。”
“顺藤摸瓜才能摸出大的……”
陆九卿低头再次看了眼彩云,而后一挥手,七名锦衣卫如夜枭般悄无声迹的跃下房顶,没入欢呼庆祝的人群中。
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
后军民壮才堪堪入城。
朱由检就已经带着御林军来到了午门外。
此时正门洞开,灯火通明。
以周皇后和太子朱慈烺为首的宫内众人,正站在大门后等待着朱由检的归来。
看着正当中虽然年愈三十,容貌却仍旧不减的周皇后。
朱由检忽然心生怯意。
周皇后虽然不如吕后那般有政治才能,也不如马皇后那般能服众,但相应的,她也仅次于这几人而已。
自己的父亲贪污,周皇后便将其多次传至宫中训斥。
自己的丈夫节俭,周皇后便紧衣缩食,遣散宫人,多年未添新衣首饰。
正逢京师危局,朱由检亲临战阵,周皇后就带着宫人在城中操持后勤,救治伤员。
就算朱由检将其亲父斩首示众,周皇后也没说出一句怨言。
可越是这样,朱由检越是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自己这位正牌妻子。
之前还能用闯逆压城,需要时刻准备来搪塞。
现在这个理由竟然不能用了!
只好扭头看向倪元璐,轻咳两声,“倪卿是不是有事要和朕商议啊,正值春耕之际,北直隶焦土遍地,当要速速使民众归田复耕啊,若有事,就是要跟朕彻夜长谈也可以哦。”
王承恩顿时有些焦急,似哀求一般看着朱由检,“陛下,皇后娘娘……”
“闭嘴!”朱由检怒斥一声。
然而倪元璐也知道朱由检是什么想法。
虽然他不理解,眼前这位颇有太祖成祖之风,敢亲冒弓矢上阵杀贼的陛下,为何在家事面前如此怯懦。
不就是杀了个老丈人吗?
不说这老丈人确实该斩,就算不该斩又如何?
砍就砍了呗,无非是些许骂名而已。
自己这群言官不开口,谁敢提这事!?
对着朱由检躬身行礼,“陛下,臣老朽也,一日战阵已疲不可耐,实无法为君分忧啊。”
“此次大胜,皇后娘娘、太子殿下俱有大功,个中天子家事臣也不好多言,但请陛下珍重玉体。”
“你……唉算了,倪卿回去好好歇息,明日先让京师复市吧。”朱由检无奈的叹了口气,该来的躲也躲不过,大不了就看点眼泪呗。
“臣遵旨。”倪元璐再次躬身。
而后匆匆离去。
朱由检摇摇头,挥退御林军,只带着王承恩走入午门。
门后众人齐声行礼。
“儿臣、臣妾,叩见父皇、陛下。”
“都平身吧,王伴伴传旨尚食监,今夜朕要办家宴,多做些肉食,皇后及众位嫔妃近些日子受苦了。”
“奴婢遵旨。”
王承恩行礼离开。
朱由检对众人招招手,“都去乾清殿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