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你,去吃掉戚家军!

作品:《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第84章 你,去吃掉戚家军!
    如果朱由检能提前知道多尔衮的动向,带着戚家军和玄甲军,说不定还能在唐山堵住多尔衮。
    毕竟蓟州和唐山只离了百十里地。
    可他的夜不收实在有限,等查明多尔衮动向的时候。
    双方已经离了两百里地,根本追不上了。
    朱由检只能带着大军,往宣府赶去。
    这一路上,各地塘报是一个接一个的来。
    时间一晃四日过去。
    朱由检到现在才弄清了满清的动向。
    多铎带着两白旗五万多人,已经赶到乐陵,明日便能饮马黄河。
    多尔衮带着两黄旗四万精锐,前日出现在邯郸城附近七十里。
    要是不出意外,现在应该已经过邯郸到漳德府。
    一直未曾露面的满清第三路大军,代善带领的两红旗、蒙古和汉军八旗也出现了。
    就在张家口附近!
    深入察哈尔腹地的张世泽两万五千骑到现在还没消息,但边关一直没说有三千营溃兵或者察哈尔溃兵的消息送达。
    朱由检感觉两边可能是还未正面交手。
    同时满清还放出话来,此次大军入关,一是为明廷除贼而来,二是李自成辱骂睿亲王,之所以去山东和河南,是为了筹备征战粮草。
    这种话就是听听得了,得有一个正统性不是。
    而真正令朱由检疑惑的是,满清的后勤。
    一连三天,满清往喜峰口送了不下六万石粮草,王二虎已经多次请命要去拿粮食了。
    但朱由检担心是陷阱,就一直不准,可经过夜不收仔细探察,除了喜峰口三千守军之外,周围连个屁都没有。
    朱由检实在没弄懂多尔衮要干啥。
    但这种时机,不要白不要,昨日便给王二虎下令,确保镶蓝旗不会南下的情况下,把喜峰口端了去。
    他倒要看看,满清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今日一早,朱由检紧赶慢赶,终于来到了宣府。
    而代善也比他早已一日,在张家口外扎营。
    根据探察,人数可能达到了二十万人左右。
    其中光是边境诸番的兵马就有十万不止。
    宣府镇总兵府内。
    朱由检的牛皮战靴踏在青砖地上发出闷响。
    黄得功捧着舆图跟在三步外,铁甲鳞片随着呼吸微微开合,生动掩饰了什么叫大气都不敢喘。
    “张家口周围还有什么险要之地吗?”朱由检忽然扭头询问。
    黄得功赶忙伸手指去,“陛下请看,张家口乃两山夹交之地,永定河从中而过,除关口外,周围俱是山峰。”
    朱由检点点头,“也就是说建奴除了沿张家口而下,便不会从其他地方绕道了?”
    他是真被多尔衮的分兵计策给整怕了,生怕他刚刚摆开阵势,代善又从边上窜出去了。
    黄得功跟着解释,“自张家口至独石口五十里烽燧俱已准备好,夜不收遍布四周,且昨日建奴大营在此处扎了大寨,不像是想跑的样子。”
    朱由检闻言,伸手划过舆图上蜿蜒的长城豁口,“张世泽呢?现在有消息了吗?”
    “自本月初三之后,便没了消息。”
    黄得功喉结滚动,“不过两日前有牧民说在昂坤里见到过龙旗,距此二百里.”
    昂坤里离察哈尔本部不足百里,骑兵一天便能到,但朱由检估计,张世泽应该今日才能跟察哈尔部碰上。
    毕竟部队总要休息的嘛。
    “如今宣府共有多少守军?”
    “原驻军三万一千四百人。”黄得功身边亲兵立刻递来黄册,“外加陛下带来的御林军、戚家军、玄甲军、神机营等部,现在约有总计四万三千人。”
    “嗯,既然如此,那就试试建奴的水吧。”
    “戚远!”
    话音刚落,门外便传来铁甲铿锵声。
    戚远掀帘而入,眉宇间一片自信,“陛下,戚家军已整装完毕,随时可出关探营。”
    朱由检转身时,大氅扫翻案上军报。
    “那就动身吧,记得无论胜负都不要恋战。”
    “末将遵命!”
    “虎山,派一队轻骑沿茶马道往北搜索。”
    “争取早日接应张世泽部。”
    ……
    张家口外二十里,八旗大帐的牛皮被北风刮得猎猎作响。
    代善看着羊皮地图,在察哈尔部故地盯了半天,“五日了,连个报信的苍鹰都没有。”
    “各部可愿替本王走上一遭啊?”
    喀尔喀老台吉的严肃摇头,“草原规矩,未经许可踏入他人牧场,否则视同入侵!”
    “规矩?”科尔沁台吉一拍酒案,镶银杯中的马奶酒泼湿袍角,“林丹汗的子孙躲在明人城墙后时,可曾讲过规矩?”
    兀良哈部的年轻台吉倒有些不屑,毕竟他们此行带来了九千控弦之士。
    “我部三百勇士本月初在独石口失踪,至今连块骨头都没找回来。”
    “我问过那附近的牧民,他们说,在上月月底时,有打着龙骑的大军经过,最少有四万骑!”
    “个个装备精良,张开的旗帜可以遮蔽天空,战马吃的草可以让最肥美的草原变成秃地,就朝着王庭去了,还去找察哈尔,还能不能有察哈尔都两说呢!”
    说完,又起身拉开了大帐的帐帘,指着外面,“听听这风声!鬼知道是白毛风还是明军的马蹄声!“
    “哼!”巴林部的台吉是众人中最年长的,在草原上颇受人尊敬。
    他开口,其他众人自然都要停下,连代善都要给几分面子。
    “老汗死了,蒙古就散了吗!”
    “察哈尔是不是长生天的子孙!?难道非要看着他们被明军吞没才可吗!?”
    众人一听,心底虽然不屑,但也没有敢反驳的。
    代善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别看现在他手下有二十万大军,但除了两红旗有战斗力之外,也就只有科尔沁部组成的蒙古八旗了。
    剩下的人,全都和这帐中的情况一样,各怀鬼胎。
    一个察哈尔部,最多凑出个一万五千骑,还用不着他操心。
    至于兀良哈台吉所说的四万明军骑兵,可能有这回事,但绝对不可能有多少。
    不然南朝皇帝早就把他们调回来了。
    他们可是八旗尽出啊!
    别说南朝皇帝手下这几万兵了,就算真有四万骑也挡不住。
    这些人无非是害怕自己碰到明军,比别人多出好些损失而已。
    但这种拆散蒙古部众的机会,简直千载难逢啊!
    代善怎么可能放弃。
    眼见众人默不作声,代善清清嗓子。
    他的年纪也很大,又是满清八大亲王之一,手中两红旗在手,几乎说什么就是什么。
    “老台吉此言有理,察哈尔部本就是我大清盟友,若不是要防备明军,本王早就派兵前去了。”
    “本王知道你们都怕碰到明军,没人给你们补,毕竟这都是你们的家底,本王也理解。”
    “但察哈尔不得不寻,要是让明军把察哈尔部屠了,到时候再扶持一个新的部落,你们还有活路吗?就算不为了我大清,哪怕是为了你们自己,也该出去寻找。”
    帐内众人还是没有说话。
    代善心中冷笑,但面上却显得格外为难,“你们……哎!”
    “要不是老十四给我下了死令,务必集结起蒙古诸部跟明军决死一战,我才懒的管你们呢。”
    “不就是怕损失大吗,这样好了,都编入蒙古八旗,一切钱粮兵马由我大清出,损失多少由旗主科尔沁部给你们补!”
    科尔沁台吉一楞,“哎不是……”
    “好!大清国就是豪爽!我愿替礼亲王出草原寻找察哈尔。”
    “还有我!还有我!”
    代善差点没绷住,这群草原放马的是把脑子放丢了吗?
    正要回答,帐外却突然传来号角。
    正红旗一名甲喇章京冲进来时撞翻了炭盆,却根本没人在乎。
    “明军!明军来了!打着戚字旗!在五里外列阵!”
    “多少人?”
    “约约四千步卒。”
    代善起身看向舆图。
    帐内十几个蒙古头领交换着眼色。
    代善想了想,而后腰刀猛地插进地面,“兀良哈部出三千轻骑探路。”
    “三千?”兀良哈台吉猛的起身,“我部男丁还要留着春猎”
    “五千石盐。”代善拔出金刀,“外加关内三百匹绸缎。”
    “不光是兀良哈部,巴林、敖汉也各出三千,去吃掉这股明军!”
    “让南人在感受一下蒙古儿郎的战力吧!”
    他说着扫视帐内诸部头领,“谁家儿郎斩下一明军,本贝勒许他在遵化城挑一户匠奴。”
    “那些弱懦的南人可挡不住你们!”
    “一切损失,由我大清蒙古八旗承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