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军国大事,皆决于朕……

作品:《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那天晚上……”
    季衔山仰起头,目光落在景元帝的神主牌位上。
    “那天晚上,太后让我考虑清楚,到底是要继续做您的乖儿子,还是做这大燕的皇帝。我回到寿宁宫后,大病了一场,也想明白了一切。”
    季衔山道:“这就是我给太后的答案。”
    他想继续做太后的乖儿子,但做太后的乖儿子,就做不了大燕的皇帝。
    季衔山笑了一下,带着点儿自嘲。
    “您很清楚,今日兵谏成功,我也不会对您做什么,顶多就是夺走您手上的权力,让您从寿宁宫退回慈宁宫颐养天年;
    “我也很清楚,即使兵谏失败,您也不会对我做什么,顶多就是将我软禁在太和殿,然后等到某一日时机成熟了,再夺走我的皇位。
    “我们母子之间,总是要做个了断的。”
    从他有记忆起,他就是这大燕的皇帝。
    生来就在权力至巅,他已进无可进,退无可退。
    “我终于能如太后所愿,将情感和权力彻底切分开,认清了权力是权力,情感是情感。太后为我高兴吗。”
    没有人回答他的话。
    步履缓慢,玉佩轻撞。然后是轻微的开门声。
    季衔山独自一人立在空荡而肃穆的中殿里,立在大燕历代先皇的牌位前,笑声格外苍凉。
    这江山,终究不再是他季家的江山了。
    ……
    吱呀一声,紧闭的殿门被人从里面缓缓打开。
    霍翎走出这座专门供奉历代帝后牌位的中殿,目光先是落在左侧的无锋身上,然后才看向右侧那些被束缚好手脚,跪倒在一旁的宫人禁卫。
    这些被捆绑起来的宫人禁卫,不是她的人,而是跟随皇帝一起过来的。
    霍翎问:“都解决了?”
    无锋垂首:“还有一些人在负隅顽抗,郑统领正在想办法擒拿他们,属下担心圣人的安危,忙完手头的事情后,就先过来看看。”
    霍翎摆手:“把这些人都押下去吧。太庙之内,不宜见血。”
    ***
    季衔山的计划,说起来并不复杂。
    皇宫里里外外肯定都布满太后的眼线,就连皇后的凤仪宫与自己的太和殿,季衔山都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值得信任。
    想要在皇宫里顺利完成一场政变,一方面要控制住太后,一方面还要擒拿太后在宫外的核心党羽,这实在是太困难了。
    正巧在这个时候,季衔山要去太庙举办加冠礼,而太后也要穿着衮服前往太庙祭祖。
    加冠礼当天,文武百官都要齐聚在太庙外,太后的核心党羽自然也都会露面。
    比起在皇宫里发动政变,自然是在太庙这个地方发动政变,更有胜算。
    诚郡王身为宗人府宗正,借助自己的身份职务之便,在太庙里里外外安插了不少人手。
    就连此次护送霍翎前往太庙的禁卫里,都有他们的人手。
    依照他们的计划,他们是打算等到祭祀结束,文武百官退到太庙旁边的殿宇休息,太后进入太庙祭拜先帝时开始行动。
    一方面控制住正在太庙里祭拜的太后;一方面控制住太后党的核心成员,尤其是那些个掌管禁卫军的官员,让他们无法去调度禁卫。
    他们已经说服了一部分文臣武将,只要能够顺利控制住场面,再由皇帝出面宣布太后生病需要退回慈宁宫静养,从今往后军国大事皆有皇帝决断,这场兵谏就算是成功了。
    除了那些绝对忠心于太后的朝臣外,不会有人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再跳出来反对皇帝的。
    就像在先前,除了那些绝对忠心于皇帝,或是固守礼法的朝臣外,也没有什么人敢冒着触怒太后的风险,再跳出来阻拦太后衮服祭祖。
    毕竟谁也不能说皇帝是在谋反,甚至这连皇位更迭都算不上。
    非要指摘的话,那就只能指摘一下皇帝的孝道。
    但皇帝只是要太后退回慈宁宫静养,又不是要杀了太后。
    甚至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皇帝以后一定会善待太后,即使短了自己的吃穿用度,也不敢薄了太后的吃穿用度。
    ……
    但这个计划,在行动开始之前,一切都进展顺利,在行动开始以后,却变故不断。
    原本应该控制住的太庙,没有控制住;原本应该被尽数拿下的太后核心党羽,也没有被拿下。
    反倒是诚郡王在第一时间就被无锋拿下了。
    在诚郡王之后,几个重要的宗室成员以及他们想办法串联起来的朝臣,也都一一拿下,只剩下肃郡王和麒麟卫副统领詹楚领着兵马在太庙外苦苦支撑。
    麒麟卫副统领詹楚,前任麒麟卫统领、禁卫军统领詹凌之子,也是阳安长公主的爱慕者。
    郑新觉颇费了一番功夫,才拿下肃郡王和詹楚。
    一直到外头的动静彻底平息,绝大多数被关在太庙旁边殿宇里的朝臣,都不知道外头发生了些什么,只能茫然听着隐约传进来的打斗声。
    ……
    阳安长公主被带到霍翎面前时,表现得还算镇定。
    她穿着长公主的礼服,脸上妆容完整,见到霍翎时,恭恭敬敬行了一礼,礼数周全:“阳安给太后见礼。”
    霍翎没有再像以前那样给她赐座,只是略抬了抬手,示意她免礼。
    “在乐平与你之间,我一向更喜爱你,觉着你比乐平更有主见。如今想来,倒也不算是看错人。”
    阳安长公主道:“太后对我的关照,我一直铭记在心,事已至此,阳安无颜为自己做任何辩解,只有一件事。
    “大姐姐一向不喜朝堂纷扰,我曾拜托大姐姐帮忙打了一些掩护,
    但整件事情,她从头到尾都没有牵扯其中,更是毫不知情。
    “还望太后看在大姐姐也叫您一声母后的份上,能够不迁怒于她。”
    霍翎道:“乐平若是毫不知情,我自然不会迁怒。”
    “还有我母妃……”阳安长公主咬紧了唇,跪下祈求,“母妃上了年纪,就喜欢吃斋念佛,极少过问俗务,她的身子也是越发不好了。阳安不孝,愧对太后的教导,也愧对母妃的养育。”
    “也罢。”霍翎看着阳安,突然问道,“想不想进太庙祭拜你父皇?”
    阳安先是一愣,脑海里跳出的第一个念头是“太庙不允许公主进入”,但只是一瞬,她的想法就改变了。
    “想。”
    在太庙兵谏的事情都做了,进太庙祭拜又算得了什么呢。
    霍翎看向一旁的无锋:“带长公主去太庙。”
    再次响起的殿门开合声,让季衔山以为是霍翎去而复返。
    他回头去看,才发现来人是阳安。
    季衔山下意识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他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抽出三炷香递给阳安。
    阳安接过点燃,插进香炉。
    袅袅烟雾升腾而起,阳安别开脸,已是泪如雨下。
    ***
    朝臣一直被拦在太庙旁边的宫殿里。
    宫殿外头围满了禁卫。
    这些禁卫没有对朝臣做什么,还给他们备了充足的点心茶水,却也不允许朝臣踏出宫殿半步。
    众人心里糊涂,下意识想要找那些消息灵通的人去打听消息。
    结果扭头找了半天,发现丁景焕、邱鸿振、无锋、郑新觉这些太后心腹不知何时都悄然离开了。
    最后他们只能找到官职最高的陆杭去打听消息。
    结果陆杭老神在在地坐着,该吃吃该喝喝,仿佛半点儿不受外界那些动静的影响。
    看到下属和同僚来找他打听消息,他还劝大家赶紧用些东西,都在太庙外站了半天了,难道大家都不饿不渴的吗。
    等到天色渐暗,外头的禁卫才给朝臣放行,让他们乘坐马车回府。
    接下来数日,京中禁卫调动频频,城中防守也变得外松内紧。
    不少朝臣上书请求进宫面圣,皆被驳回。
    还有朝臣试图去丁景焕、邱鸿振等人的家中打听情况,结果一问才知,这些人自从太庙祭祖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府邸,连家中人也不知道他们在忙些什么。
    一直到太庙祭祖结束后的第十日,也就是每旬一次的大朝会。
    因为宫中并未传出任何要取消大朝会的通知,满朝文武早早起身,穿戴整齐前往皇宫,走进金銮殿。
    然后,满朝文武都看到,在内侍宫人的簇拥下,太后独自一人走进了金銮殿。而龙椅之上,空无一人。
    就在朝臣面面相觑之际,霍翎开口:“皇帝病重,不得见风,太医说了要安心静养,朝臣不许用国事烦扰。从此以后,军国大事,皆呈至兴泰殿,决于朕之手。”
    “阳安长公主,先帝二公主,自愿前往皇家道观为国祈福,念其心诚,封为护国长公主。”
    不等朝臣开始窃窃私语,崔弘益出列宣旨——
    诚郡王,肃郡王,詹楚,涉嫌谋逆,满门抄斩,即刻执行。
    光禄寺卿季青忠,鸿胪寺少卿季青策,工部右侍郎齐殷……利用职务之便协助谋逆,判斩立决。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包括工部尚书陈浩言,翰林院掌院江唐在内的十余位高官重臣,皆上书致仕,从此退出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