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武媚娘,恨心再起(第三更)

作品:《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689章 武媚娘,恨心再起(第三更)
    春雨清绵,润物无声。
    李承乾坐在贞观殿前的台阶上,看着眼前的整个洛阳城。
    细雨之中,洛阳难得的安静了下来。
    一时间,能清晰的听到细雨敲打在石板上的声音。
    “陛下!”徐慧从侧畔走上,将一杯清茶放在了李承乾面前的桌几上。
    李承乾看了徐慧一眼,然后左手向外张开。
    徐慧很温顺的坐进了李承乾的怀里。
    李承乾轻轻嗅了嗅她脖颈间的香气。
    带着一点桃的香气。
    徐慧的脖颈间忍不住的有些红晕。
    李承乾笑笑,侧过身,拿起一旁的奏本递给徐慧,说道:“这是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裴爽刚刚送到长安的奏本,他已经开始和荆州大都督褚遂良一起开始着手进行荆州的田地清查之事。”
    “荆州大都督。”徐慧琢磨着接过奏本,侧身看向李承乾道:“陛下,褚相准备致仕了吗?”
    “哈哈哈哈……”李承乾忍不住的大笑了起来。
    褚遂良在荆州的一系列做法,无非就是在告诉李承乾,他将来可以为他续行清查隐田事,然而他根本不知道,他心中的想法早就已经被长孙无忌全部告诉了李承乾。
    他还在想着回朝做宰相,然而他根本没有想过,以他六十的年龄,任地方大都督,就是给他致仕之前最后的体面。
    这些是徐慧,一个后宫女子,都能够清晰看到的东西,褚遂良也丝毫也看不到。
    一叶障目,竟至于此。
    “好了。”李承乾稍微收敛笑声,低头看向徐慧问道:“你怎么看褚遂良这个人?”
    徐慧神色慎重起来,略微迟疑,她开口说道:“褚相这个人,妾身一向觉得,陛下若是用他做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又或者是尚书右仆射,都会是比较适合的人选,但一旦让他做侍中,或者中书令,就要出事了。”
    “他很有野心。”李承乾点点头,说道:“在官位低的时候,他可以服从于野心,做任何事情,但一旦完成了野心,就开始为自己谋利了,而且会因为自大而漏洞百出。”
    当年褚遂良因为抑买下属田产的时候,实际上就有这里面的原因,最后他因罪被贬出长安。
    这样的错误,褚遂良不会只犯一次。
    这样的人,整个朝堂,也不会只有褚遂良一个人。
    “陛下很重视荆州的隐田清查吗,为何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在荆州展开,若是陛下有所计划的话,这样难免有打草惊蛇的风险。”徐慧有些担忧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稍微抬头,说道:“今年,天下最重要的事情,便是东岛的战事,想来不出两年,东岛就会有一国被灭,三年,东岛三国会齐灭,然后彻底归入大唐,之后,便是要准备西突厥和吐蕃的战事。”
    “这里面便需要大量的粮草。”徐慧立刻便明白了过来。
    “所以,天下需要更多缴税的人口和土地。”李承乾神色严肃起来,说道:“朕原本的计划是在杜正伦返回长安之后,让他以中书令展开清查天下隐田事,起码要将东岛,还有西突厥,以及吐蕃的战事所需都撑过去。”
    徐慧轻轻点头,她知道,皇帝说的撑过去,不仅仅是要保证有足够军需的粮食,还要保证天下的粮价在整个战争期间能够稳定的过渡,不影响百姓生机。
    “所以才需要彻底的清查隐田来渡过这几年,同时也需要有大量的田地,在将来能够奖励有功将士。”李承乾这些年,已经逐渐的建立自己的田地体系,那就是以军功稳定天下府兵,以府兵逼迫天下世家让步。
    这样,将来即便是天下世家想要反扑,他们第一个面对的,也不是李承乾,而是天下府兵。
    收回心思,李承乾继续说道:“杜卿便是以中书令的身份着手,也不过是从河南道先开始,毕竟当年河南道也已经查过一遍了,再来,反弹也会小些,但是褚卿愿意在荆州先开路,朕求之不得,正好荆州和河南同时开始,这样对朕更好,对天下更好。”
    “是!”徐慧有些明白了李承乾的想法。
    为了大计,中间的一些阻碍。
    出来了,就灭掉。
    “那么五年之后,若是荆州有成?”徐慧抬起头,看向李承乾。
    “五年之后,谁知道呢?”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五年之后,天下最大的敌人就是吐蕃了,而吐蕃已经以手段众多著称……好了,不说这些了,月底就要回长安,收拾的怎么样了?”
    “已经差不多了。”徐慧稍微低身,然后问道:“陛下,以后,妾身还能再来洛阳吗?”
    “你这话说的,好像朕哪年来洛阳不带你似的。”李承乾忍不住笑了起来。
    “谢陛……”徐慧话说到一半,突然间侧过身,捂住嘴,忍不住的干呕起来。
    李承乾看着这一幕,整个人有些愣了,但随即,他就反应了过来,然后轻轻的拍着徐慧的后背,低声问道:“几个月了?”
    怪不得徐慧之前那么问。
    徐慧用丝巾擦了擦嘴角,然后侧身,小心翼翼的看着李承乾,问道:“陛下,能不能不要……”
    “闭嘴!”李承乾神色冷了下来,他深深的看着低下头不语的徐慧,然后轻叹一声,抱住徐慧道:“今年,你就留在洛阳吧,其他的朕来安排……还有,今晚让你妹妹的来侍寝吧。”
    徐慧顿时明白了皇帝的想法,心里松了口气的同时,也忍不住的有些失落,但还是点头道:“是!”
    李承乾侧过身,看着眼前的细雨,心思突然沉静了下来。
    ……
    二月底,帝返长安。
    站在巨大的御船之上,李承乾感受着迎面而来的东方,侧身看向两侧的洛阳城,轻声说道:“怪不得漕运从来都是三月从洛阳到长安,若是朕也能冬日顺西北风下洛阳,春天顺东风返回长安就好了。”
    “陛下贤明。”李勣站在一侧,低声说道:“如今起行,是因为漕运还没有正式开始,但即便是如此,也耽误了一阵漕运,而正常时节,陛下应该是三月底从长安来洛阳,那个时候,漕运已经结束了,所以那样对天下更好。”
    长孙无忌并不在旁边,如今他在长安主持科举。
    “这是其一。”稍微停顿,李勣继续说道:“其二,长安粮价在秋收之后最低,秋收之前最高,陛下东巡,本身就是为了方便关中,秋收之前的,陛下在洛阳,能减轻长安负担,但若是秋收之前陛下在长安,恐怕……”
    李承乾摆摆手,这里面的道理,他是懂得的。
    “今年,最主要的事情,还是天下农事。”李承乾神色严肃起来,说道:“尤其要注意今年天气,洛阳的春天的雨水虽然不算少,但整个天下并不必然,要注意开凿井水,以供天下所用。”
    “是!”李勣认真点头。
    “还有便是东岛的战事了。”李承乾看了后方一眼,问道:“高宝藏最近什么动静?”
    “他在安心的等着,陛下已经下诏让金春秋来长安了,到时候只要两人一对质,陛下就能压制住新罗。”李勣稍微停顿,稍微耸耸肩道:“起码高宝藏是这么想的。”
    “这样便好。”李承乾稍微松了口气,问道:“金春秋到哪里了?”
    “辽东!”李勣拱手,说道:“金春秋的速度不快。”
    “他做了布置。”李承乾点点头,然后冷笑一声,说道:“我们也做了布置。”
    “是!”李勣点头,认真说道:“苏定方回奏,一切尽在掌握。”
    “嗯!那其他外使呢?”
    “都差不多了,西突厥那些人虽然有些着急,但所有人都是和他们一起到的长安吧,然后又一起来的洛阳,一起耽误了一年半的时间,他们也没有察觉到什么。”李勣稍微笑笑。
    “西突厥要盯紧。”李承乾神色放松了下来,说道:“王方翼还是有些手段的,西突厥两个都护府的府兵体系算是成功的建立了起来,只要这些西突厥的贵族,秋后再回西突厥,整个大局就彻底定了。”
    “是!”李勣点头,说道:“臣会安排好的。”
    “最重要的,还是吐蕃。”李承乾微微咬牙,说道:“虽然西突厥和高句丽都和大唐打交道多年,但是说到对大唐的了解,吐蕃是最深的,尤其是吐蕃还有高原之利,我们要杀入吐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臣会让工部,将作监和百工司想办法的。”李勣认真拱手。
    “嗯!”李承乾侧过身,看向眼前宽阔的洛河,一时间有些沉迷。
    ……
    武媚娘从甲板上回到了舱室。
    一旁的侍女奉茶上来,武媚娘已经坐在长榻之上。
    她刚刚向皇后请安回来。
    然而,她见到了几乎所有的嫔妃,但偏偏没有见到徐慧。
    不过这也正常,徐慧虽然是在宫中,但她在宫中没有任何的身份,仅仅是因为徐妃的姐姐而待在宫中。
    所以,一般情况下,也没有见皇后的资格。
    但武媚娘就是觉得不对劲,可是怎么不对劲,她又说不出来。
    她的目光看向船舱之外,大船在快速的朝着长安而去。
    外面景色闪过。
    不知不觉中,船行已经从洛水进入了黄河。
    顺东风,逆黄河,而入洛河。
    沿着幽长的洛河,最后回到长安。
    ……
    刚刚在自己的宫殿中安置下来,一个消息就传到了武媚娘的耳中。
    徐妃有孕。
    皇帝已送至大明宫休养。
    武媚娘一愣,随即脸色微微一白。
    不是徐妃。
    是徐慧。
    武媚娘的脸色彻底的冷了下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