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武媚娘和贺兰敏月的暗中交锋(第二
作品:《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691章 武媚娘和贺兰敏月的暗中交锋(第二更)
黄篷马车从延喜门而出,两侧禁卫护送,前后宫中内侍相随,一群人缓缓的朝着长乐坊而去。
武媚娘斜靠在马车之内,目光透过晃动的车帘看向外面。
长街两侧来往行人并不很多,而且行走之间面对武媚娘一行人,也不过是稍微后退,然后福身行礼。
武媚娘心中知晓,这些人,其实都是附近各王府下人和奴婢。
皇宫东是永昌坊,永昌坊中,全都是皇族的地界。
雍王府就在这里。
皇帝的子嗣当中,只有太子和雍王成年,太子居住在东宫,而雍王在大婚之后,便住在了永昌坊的王府之中。
至于其他皇帝的兄弟,早年间虽然多在此处,但随着皇帝的登基,大多数搬到了皇宫西侧的辅兴,安定四坊。
毕竟这里,将来是皇帝儿子们的地方。
武媚娘不由得轻叹一声,自从皇帝回到长安之后,武媚娘就再也没有见到徐慧。
也没有见到皇帝。
当然,这是因为皇帝才回长安没几日,朝中官位更迭,也没有时间来处理后宫诸事。
不过皇帝对她还是不错的。
长乐坊的宅子,是当年皇帝登基之后,赐给武媚娘的一座外宅。
但武媚娘基本居住在宫里,宫外进出不易,所以那里基本上是武媚娘的姐姐武顺一家人在住。
后来太原郭孝慎被流放至死,武媚娘的妹妹武仪也就搬了过来。
在长安城中女儿俱在,杨氏也就搬了过来,多与女儿相处,少与杨家人来往。
尤其是贺兰敏月入宫为妃之后。
武媚娘侧身看向一旁流连街道景色的贺兰敏月,一身梨白点蕊襦裙,身材丰腴,眼神带着一丝清真,脸上更是没有心思的笑容。
武媚娘心中轻叹一声,敏月虽然入宫,但宫中的残酷,她还没有体会到。
……
大堂之中,武媚娘和贺兰敏月,同时给杨氏行礼祝寿。
武媚娘虽然是宫中婕妤,但她是先帝的婕妤,所以对于一些规矩,也不需要严守。
贺兰敏月虽然入宫,不过是宫中采女罢了。
杨氏是一品应山公夫人,哪里是贺兰敏月这种还没有被皇帝宠幸的妃子能比的。
“久闻陛下宫中规矩森严,没想到竟然到如此地步。”杨氏拉着贺兰敏月的手,眼中满是疼惜。
武媚娘目光扫过整个院中,今日虽然是杨氏八十大寿,但来往的客人并不多,多年杨氏在杨家的一些亲戚,还有武媚娘一家人。
武元庆没有来,他是陈州长史,如今地方春种繁忙,陛下又严加察查,所以武元庆也没有赶回来。
不过武元爽来了,他很识趣的站在一旁的角落里,安静不语。
贺兰敏之也很安静的站在母亲武顺的旁边,虽然年少,不过也已经有几分俊朗英姿之象。
武媚娘回头看向杨氏,低声说道:“后宫向来是皇后做主,皇后若是不喜欢那个妃子,立刻就会被赶出宫去,陛下也不会答应半句,至于敏月,她的年纪还小,在皇后身边多待一阵,也不是坏事。”
杨氏微微点头,然后问道:“去年的时候,有一阵风声说陛下要封贤妃和德妃,后面怎么没消息了?”
“那是因为皇后突然有孕,然后又要封禅泰山,陛下就搁置了下来,不过想来不久之后,陛下应该就会重启的。”武媚娘沉吟着点头。
“那媚娘,你觉得敏月有机会没有?”杨氏轻轻抓住了武媚娘的手腕,认真关切。
一句话,整个堂中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贤妃德妃,贺兰敏月?
武媚娘看向母亲杨氏,道:“阿母,若是大小杨妃,或许还有几分机会,但敏月……阿母,陛下初封贤妃和德妃,家世的考量是很重要的,贺兰家恐怕不够,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机会,先帝时,郑妃就是一步步从才人而进贤妃的。”
皇帝后宫诸妃没有那么稳定,或因病离世,或因事而贬。
就像李佑的母亲阴淑妃,还有徐慧。
武媚娘眼神微冷,不过很快,她就微微抬头,看向了一侧的贺兰敏月,贺兰敏月的脸上满是失落。
“这种事情,皇后若是说话,应该是管用的吧。”杨氏同样看了贺兰敏月一眼,说道:“敏月如今正好在皇后身边,若是皇后坚持让敏月做四妃……”
“阿母。”武媚娘轻叹一声,说道:“后宫之事,向来和前朝有关,若是贺兰家能与前朝有所助力,陛下或许会松口。”
杨氏懂了,这种事情,真正做决定的还是皇帝。
皇后在四妃之事上,没有多少决定作用的。
“不过皇后若是疼爱敏月,或许敏月起点能高些,越过才人,直接从美人开始。”武媚娘看着贺兰敏月,神色温和起来。
“是!”贺兰敏月低头福身,脸上满是期待,但她的眼底却闪过一丝不甘。
武媚娘凑近杨氏,低声说道:“阿母和敏月说会话,媚娘找二兄有点事。”
“好!”杨氏虽然点头,但却神色诧异的看向了一旁的武元爽。
……
西偏房中,武媚娘坐在短榻上,看着眼前有些拘束的武元爽,神色淡淡的问道:“听说二兄在跑长安到吐蕃的商路?”
武元爽小心的拱手,说道:“家中在漠北的商路已经走不通了,只能依附苏家,走一点吐蕃的商路。”
大唐到吐蕃的商路漫长凶险,一般人根本不敢走。
只有那些有大世家背景的家族,才能借助军中的力量在这条路上走一走,
毕竟文成公主为吐蕃大妃,在逻些还是有些威望的。
武家能够依附到苏家的身上,也多亏了武元庆在陈州清理隐户隐田很得力,才和苏家勾连上关系。
武媚娘点点头,问道:“不知道二兄对湖州徐氏有多少了解,他们的商路都走哪些地方?”
“湖州,徐氏?”武元爽小心的看了武媚娘一眼,然后低声说道:“江南世家的商路多走平穰,和吐蕃够不上关系。”
“不,那是过去。”武媚娘摇摇头,说道:“今年开始,那条路便容不下太多人了,徐氏要被挤出来了。”
徐氏虽然在宫中有徐艺这么一位皇帝的嫔妃,但在整个江南,徐家不过是小门小户罢了。
萧家,张家,陆家,顾家,哪家不比徐家强。
更别说关陇门阀,河东世族,也都将力量投入到对平穰的海贸当中。
如今朝中在东岛三国的算计成型,三国眼看着就要打成一锅粥,徐家不被挤出来才是怪事。
“是!”武元爽点头,但更加的茫然。
“安东那条路,几年都不会安静下来,所以徐家要找别的路,要么丝绸之路,要么去吐蕃的路。”武媚娘摇摇头,说道:“丝绸之路是关陇门阀的禁锢,不会让徐家插手的,所以,他能走的只有去吐蕃的商路。”
武元爽低头,问道:“婕妤,需要臣做什么?”
“长安什么都别做,有太多人盯着了,在逻些,让你的人,不要用你自己的名义,把你手上所有在逻些的人脉全部都介绍给徐氏,让他们加大在逻些的动作。”武媚娘深深的看了武元爽一眼。
武元爽这个时候一脸的糊涂,他不知道武媚娘究竟要做什么?
武媚娘这个时候却突然起身,平静的从武元爽身边走过。
武元爽的呼吸都停了下来。
这个时候,武媚娘却平静的开口:“未来三年,二兄开始逐渐的收拢吐蕃的商行吧,那个时候,平壤应该彻底安静了下来。”
武元爽一愣,站在那里陷入了沉思,就连武媚娘什么时候彻底离开也没有察觉。
突然间,武元爽打了寒颤。
吐蕃,要开战了。
……
武媚娘从偏房走出,一眼就看到和武顺、武仪在笑着说些什么的贺兰敏月。
她笑着走了过去,开口道:“你们在说什么?”
贺兰敏月下意识的福身,说道:“是宫中的一些趣事。”
武媚娘点点头,说道:“这些事情,家里人说说就好了,阿姐和三妹,别传出来,不然敏月要出事的。”
“是!”武仪脸色微微一变,然后轻轻福身。
武顺没好气的白了武媚娘一眼,然后看向武仪,认真说道:“三妹,最近有几户人家来给你提亲,你怎么想?”
武仪是三姐妹中年纪最小的,也是三人容颜最出色的,但偏偏也是最胆小的。
她脸色微微一白,低声说道:“阿姐,三妹还不想那么快成亲。”
武仪没有子女,现在基本就靠母家在支持。
武媚娘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姨娘想在家里待着就待着好了。”贺兰敏月这个时候却突然开口,满脸笑着说道:“人生在世,何必委屈自己,更何况姨娘还年轻,美的跟一朵似的。”
武媚娘猛然抬头,有些惊讶的看着贺兰敏月。
贺兰敏月却是甜甜的笑笑。
武媚娘的手指,不由得扣动了起来。
转过身,武媚娘看向一侧的贺兰敏之,平静的问道:“敏之该入仕了吧,想好怎么走了吗?”
贺兰敏之一愣,他不知道话怎么扯到自己身上,赶紧低声说道:“外甥准备参加科考,明年开始,或许三年后陛下在殿试时,能有机会。”
“也好,科举入仕途,毕竟好走些。”说完,武媚娘看向贺兰敏月,平静的说道:“敏月,我们该回宫了。”
贺兰敏月低头:“是!”
(本章完)